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级永磁型游标直线电机绕组连接及其电磁特性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杜怿 邹春花 +2 位作者 朱孝勇 肖凤 孙宇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0-138,共9页
初级永磁型游标直线(LPPMV)电机具有低速、大推力输出特性,特别适用于直线直驱系统。设计合理的绕组连接方式可有效改善电机性能。首先根据电机的运行原理,针对一台6/2极LPPMV电机提出了4种不同的绕组连接方式;其次通过有限元法,比较了L... 初级永磁型游标直线(LPPMV)电机具有低速、大推力输出特性,特别适用于直线直驱系统。设计合理的绕组连接方式可有效改善电机性能。首先根据电机的运行原理,针对一台6/2极LPPMV电机提出了4种不同的绕组连接方式;其次通过有限元法,比较了LPPMV电机在不同绕组连接方式下的特性,包括空载感应电动势、电感,并在相同铜耗条件下计算了绕组的总质量、电枢电流、推力、铁心磁通密度以及铁耗等,以此得到了不同绕组连接方式下电机的运行效率;最后折中选择了一种绕组连接方式,制造了样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电机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永磁型电机 直线电机 游标电机 绕组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磁阻电机两种绕组连接方式的铁心损耗 被引量:8
2
作者 刘闯 周强 杨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1-45,57,共6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了一台三相12/8结构开关磁阻电机在两种绕组连接方式下的动态磁场分布。在(r,θ)坐标系中细致描述了电机定子铁心和转子铁心特征区域(定子齿、定子轭、转子齿、转子轭)的磁密周期性变化规律,并比较了两种绕组连...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了一台三相12/8结构开关磁阻电机在两种绕组连接方式下的动态磁场分布。在(r,θ)坐标系中细致描述了电机定子铁心和转子铁心特征区域(定子齿、定子轭、转子齿、转子轭)的磁密周期性变化规律,并比较了两种绕组连结方案对电机特性不同磁场的谐波含量及其对铁心损耗的影响,从减少铁心损耗的角度为定子绕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机 绕组连接 铁耗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三角形连接绕组变压器三相数学模型
3
作者 赵芳 李学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40-42,50,共4页
目前普遍采用的三角形连接绕组变压器的三相数学模型,可以导致电力系统三相基波与谐波节点的导纳矩阵奇异性,从而不能得到准确的基波与谐波潮流的计算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变压器模型可以避免出现以上缺点,且通过算例证明此模... 目前普遍采用的三角形连接绕组变压器的三相数学模型,可以导致电力系统三相基波与谐波节点的导纳矩阵奇异性,从而不能得到准确的基波与谐波潮流的计算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变压器模型可以避免出现以上缺点,且通过算例证明此模型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波潮流 三角型连接绕组变压器 三相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励磁绕组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宇 邓智泉 王晓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97-104,共8页
励磁绕组连接方式对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电磁特性影响很大。对所提出的2种新型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分析了其工作模式和"磁通切换原理",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了2种电机的电磁特性:定子磁链、反电势、气隙磁密、定位力矩、电... 励磁绕组连接方式对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电磁特性影响很大。对所提出的2种新型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分析了其工作模式和"磁通切换原理",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了2种电机的电磁特性:定子磁链、反电势、气隙磁密、定位力矩、电磁转矩、转矩密度。重点比较了励磁绕组连接方式对电机漏磁和功率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具有较高正弦度的双极性磁链和全周期工作模式,适合运行在无刷交流场合。拓扑2具有更小的漏磁和更高的励磁电流利用率,其转矩密度为拓扑1的2倍。分析结果为所提出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在航空起动/发电机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 双极性磁链 励磁绕组连接方式 转矩密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绕组拓扑结构的移相变压器建模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晓华 陈镇生 +2 位作者 罗一杰 刘玮 屠卿瑞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106,共6页
针对现有移相变压器稳态数学模型不能适用于内外部端口故障电气量计算的问题,基于相分量法建立其全相数学模型。以对称双芯式移相变压器为例,根据其电磁约束关系,推导出节点电压与电流间的关系式,再通过绕组拓扑结构对节点进行合并及接... 针对现有移相变压器稳态数学模型不能适用于内外部端口故障电气量计算的问题,基于相分量法建立其全相数学模型。以对称双芯式移相变压器为例,根据其电磁约束关系,推导出节点电压与电流间的关系式,再通过绕组拓扑结构对节点进行合并及接地处理,得到移相变压器的导纳矩阵和全相等效电路模型,并对矩阵进行修正以适应不同故障情况下的计算。最后,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对称双芯式移相变压器在不同相序网络中的运行特性。对比仿真结果可知,所建全相数学模型能够准确计算各类端口故障下的电气量,所得等效相序电路可以有效反映不同序分量下移相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式双芯移相变压器 绕组连接 相分量法 全相数学模型 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制式下机车变压器用作电抗器的电磁特性分析及设计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晓松 吴素平 周正龙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73,共8页
跨线运行的电气机车,由直流供电时其变压器用作滤波电抗器.本文针对一台心式结构且具有4个高压和4个低压(牵引)绕组的机车变压器在直流供电时的有关电磁特性进行了研究.此时,高压绕组并联开路,低压绕组两两串联分别接入两个直流回路中... 跨线运行的电气机车,由直流供电时其变压器用作滤波电抗器.本文针对一台心式结构且具有4个高压和4个低压(牵引)绕组的机车变压器在直流供电时的有关电磁特性进行了研究.此时,高压绕组并联开路,低压绕组两两串联分别接入两个直流回路中用于滤波,两个直流回路或同时工作或单独工作.按同一铁心柱上两个绕组串联连接,则4个低压绕组有4种接法.文章在用ANSYS软件对磁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绕组间的电感矩阵及相应连接时的电感.同时,深入研究了4个低压绕组两两串联后或同时工作或单独工作时电感值随负载电流变化的特性,推荐了直流制式下变压器用作滤波电抗器时其低压绕组一种较合适的连接方式,且这种连接方式的电感计算值得到了试验验证.文章最后还针对所推荐的连接方式,在单回路工作时较双回路工作时所呈现的电感值差异,提出了一种增设第三绕组的补偿方案,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变压器 直流供电 绕组连接方式 磁场分析 电感计算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研究
7
作者 徐帅 陶路委 +2 位作者 贾东强 程志平 韩国强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3-172,共10页
针对传统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磁路不平衡带来的转矩输出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磁路平衡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不同绕组连接方式下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的磁场分布情况,揭示了单极性励磁是不平衡磁路产生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采用集成... 针对传统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磁路不平衡带来的转矩输出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磁路平衡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不同绕组连接方式下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的磁场分布情况,揭示了单极性励磁是不平衡磁路产生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采用集成式功率变换器拓扑进行双极性励磁,保证磁路的平衡,确定了双极性励磁下功率器件的开关顺序,阐述了所提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的工作原理和实施方法。最后,进行了仿真和实验分析,验证了所提磁路平衡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增强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系统转矩输出能力,同时在系统成本、算法复杂度和可靠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机 转矩脉动 磁路平衡控制 绕组连接方式 集成式功率变换器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线圈激励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研究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君涛 陈乾宏 +3 位作者 陈文仙 任小永 阮新波 肖喆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08-114,共7页
传统的单激励线圈系统有传输距离和传输角度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四线圈激励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过将4个激励线圈分别放在平行和垂直位置的方式,不仅可以延长能量传输距离,而且减弱了传输方向的敏感度。为简化分析,将激... 传统的单激励线圈系统有传输距离和传输角度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四线圈激励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过将4个激励线圈分别放在平行和垂直位置的方式,不仅可以延长能量传输距离,而且减弱了传输方向的敏感度。为简化分析,将激励线圈等效为磁极,根据N/S极性,提出了区域线圈的4种绕组连接方式,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对其区域磁场分布进行研究。给出了区域等效电路模型,对比单激励线圈系统,推导出参数设计方法,给出了补偿电容的计算依据。以获取最大磁场强度为目标,选取S-S-N-N绕组连接方式,构建了一个0.8m×0.8m×0.8m的四线圈激励的共振式无线能量传输区域,验证了参数设计的正确性,并说明了采用四线圈构建供电区域可延长传输距离,减弱传输方向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能量传输区域 四线圈激励 电磁共振式 绕组连接方式 等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异步电动机修理技巧
9
作者 李艳军 董桂菊 冯文华 《农机维修》 1999年第5期25-27,共3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被大多数农业机械所采用,由于农业机械工作环境较差,异步电动机较易出故障。在不具备专业修理条件时,可采用下面介绍的方法修理,该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可靠。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维修步骤 1.拆卸电机 (1)卸下风扇罩。
关键词 三相异步电动机 农业机械 修理 拆卸电机 更换定子绕组 装配 试运转 绕组连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制式下多分裂式机车变压器用作电抗器时等效电感计算
10
作者 魏兵 李晓松 +2 位作者 徐江平 李亚男 李俊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用"场-路"结合方法分析和计算了一台双流制机车变压器在直流供电时用作电抗器的等效电感。在直流制式下,该变压器4个高压绕组并联开路、同一铁芯柱上的2个低压绕组串联用作滤波电抗器,整个变压器呈二端口网络。从4个低压绕组... 用"场-路"结合方法分析和计算了一台双流制机车变压器在直流供电时用作电抗器的等效电感。在直流制式下,该变压器4个高压绕组并联开路、同一铁芯柱上的2个低压绕组串联用作滤波电抗器,整个变压器呈二端口网络。从4个低压绕组在铁心回路中产生磁场的相互方向关系考虑,4个低压绕组两两串联有4种可能的接线方式,且同一接线方式下还有双边工作和单边工作情况等。文中,在用ANSYS软件分析磁场的基础上计算了四分裂式变压器8个绕组的电感矩阵;接着,根据绕组连接列写电路方程求出端口阻抗,进而得到等效电感;并考虑了4个低压绕组4种不同接法和2种不同工况下的影响;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及对有关因素影响的分析,推荐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绕组连接方法,即同一铁芯柱上2个低压绕组反向串联,且使得4个低压绕组各自产生的磁场呈漏磁场分布,这种连接方式电感值的理论计算与实测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变压器 “场-路”结合 绕组连接 电感矩阵 等效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of a Novel Rectifier Transformer With Filters 被引量:2
11
作者 ZHAO Zhiyu LUO Longfu XU Jiazhu TRAN Thanhngoc ZHANG Zhiwe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I0012-I0012,14,共1页
新型整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由网侧、阀侧绕组,独立滤波绕组及与之相连的滤波器组构成,其特殊的滤波支路能够在滤波和无功补偿的同时改善变压器的运行特性。首先推导以谐波抑制因子为表达方式的谐波电流抑制模型以考察谐波传递情况;然... 新型整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由网侧、阀侧绕组,独立滤波绕组及与之相连的滤波器组构成,其特殊的滤波支路能够在滤波和无功补偿的同时改善变压器的运行特性。首先推导以谐波抑制因子为表达方式的谐波电流抑制模型以考察谐波传递情况;然后构建网侧绕组电流和负载电流之间的数学关系,藉此研究无功补偿特性,并分析相关的运行参数;之后建立阀侧电压与网侧电压的数学关系,以研究滤波器对阀侧电压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新型整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可以有效抑制谐波,降低网侧电流和视在功率,提高网侧功率因数并增加负载电压。实际应用在工业直流供电系统中的新型整流变压器的现场实测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文更全面地揭示了新型整流变压器能改善整流系统的运行特性,所推导的数学模型将为新型整流变压器在降噪节能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流变压器 参数特性 过滤器 非线性负载 运行 供电网络 绕组连接 次级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扇不转怎么办
12
作者 张绍忠 《农村电工》 2007年第9期36-36,共1页
吊扇调速由控制回路及自身供电回路组成。根据“分段压缩、自下而上”的原则,应先检查调速控制回路。调速控制回路又分机械控制与电子控制2种。不管哪一种需反复转动几次,看是否有接触不良的现象。转动之后仍不能启动,需把调速控制... 吊扇调速由控制回路及自身供电回路组成。根据“分段压缩、自下而上”的原则,应先检查调速控制回路。调速控制回路又分机械控制与电子控制2种。不管哪一种需反复转动几次,看是否有接触不良的现象。转动之后仍不能启动,需把调速控制部分拆下,然后将2根电源线直接与电动机绕组连接,如果吊扇转动了,说明调速器有故障,应修理或更换;如果吊扇仍不转动,说明吊扇供电回路有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扇 调速控制 控制回路 供电回路 电子控制 机械控制 接触不良 绕组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