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x EMD波场分离的绕射多次波压制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睿 王德利 +3 位作者 胡斌 王铁兴 王通 崔亚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7-606,共10页
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SRME)方法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步骤。当存在崎岖海底条件时,绕射波十分发育,常规SRME算法很难将复杂绕射多次波有效消除。对压制效果较差的多次波进行成因分析,首先基于f-x EMD波场分离算法,将全数据分解为... 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SRME)方法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步骤。当存在崎岖海底条件时,绕射波十分发育,常规SRME算法很难将复杂绕射多次波有效消除。对压制效果较差的多次波进行成因分析,首先基于f-x EMD波场分离算法,将全数据分解为反射部分和绕射部分,再对其进行多次波预测,获得绕射预测多次波子集:反射-绕射预测多次波、绕射-反射预测多次波和绕射-绕射预测多次波。然后,改进常规SRME算法的迭代过程,在SRME的迭代过程中使用与原数据中多次波更加匹配的绕射多次波子集进行多次波压制。与常规SRME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SRME算法在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处理中对多次波的压制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表面多次压制 f-x EMD场分离 -预测多次 -预测多次 绕射-绕射预测多次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的曲面目标谐振散射机理研究
2
作者 李远龙 张云华 +2 位作者 魏学李 何思远 朱国强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位于谐振区的雷达目标可由极点特征进行识别,但极点特征的物理意义及其对应的谐振机理并不明确。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uniform 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UTD),研究了曲面绕射的谐振机理,并提出了一种用于... 位于谐振区的雷达目标可由极点特征进行识别,但极点特征的物理意义及其对应的谐振机理并不明确。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uniform 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UTD),研究了曲面绕射的谐振机理,并提出了一种用于谐振区含曲面目标识别的极点正向推算方法。首先,用投影递推寻迹算法在目标表面获取爬行波的闭合路径及几何参数;然后,基于UTD给出曲面绕射场表达式,推导出用于预测极点的谐振方程;最后,通过对理想导体球及椭球进行极点预测,与频域仿真提取的极点进行对比,综合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区 目标识别 一致性几何理论(UTD) 爬行 极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残余绕射多次波衰减技术研究及应用
3
作者 刘金朋 钟明睿 杜皓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7-1185,共9页
深水崎岖海底或含有复杂构造海域的地震资料存在严重的绕射多次波。传统的多次波衰减技术依赖于多次波模型与原始数据的相似度,当它们之间的差异较大时,则绕射多次波的衰减效果不佳。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中的目标检测网络检测绕... 深水崎岖海底或含有复杂构造海域的地震资料存在严重的绕射多次波。传统的多次波衰减技术依赖于多次波模型与原始数据的相似度,当它们之间的差异较大时,则绕射多次波的衰减效果不佳。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中的目标检测网络检测绕射多次波区域;然后利用字典特征学习的方法,将多次波衰减问题转化为多次波字典特征学习与再重构问题,从而解决了绕射多次波模型与实际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正演数据及实际数据应用表明,基于人工智能的残余绕射多次波衰减技术能够有效确定绕射多次波的位置并衰减残余绕射多次波,解决了绕射多次波预测不准、衰减效果不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衰减 人工智能 目标检测 字典特征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陡坡带绕射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谢宋雷 刘伊克 +3 位作者 王一博 常旭 李鹏 金德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18-3123,共6页
在深水陡坡带和复杂海底构造区域,即使采用长电缆,由绕射产生的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因为传播方向的异变,仍然难以避免在自由表面发生下行反射的反射点位置位于电缆长度范围之外,造成预测多次波的近偏移距信息不足或者负偏移距信息缺失等... 在深水陡坡带和复杂海底构造区域,即使采用长电缆,由绕射产生的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因为传播方向的异变,仍然难以避免在自由表面发生下行反射的反射点位置位于电缆长度范围之外,造成预测多次波的近偏移距信息不足或者负偏移距信息缺失等问题,以致不能准确地预测和压制陡坡带的绕射多次波.本文在常规反馈迭代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基础上做出相应改进,将邻炮的炮记录依照炮点、检波点互换原理引入到反馈迭代循环当中,补充绕射多次波预测所需要的近偏移距和负偏移距信息.经过Sigsbee2b模型和实际资料测试,达到较好压制深水陡坡带的自由表面相关绕射多次波的目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陡坡带 自由表面相关 多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部分反射边墙的港池中分块式生波机波场预测
5
作者 渠时勤 M.艾萨克逊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74-88,共15页
本文对实验室中具有部分反射边墙的港池由分块式生波机所产生的波场的数学模型进行讨论。这种方法是根据线性绕射理论,应用点源来代替分离式生波机和反射边墙,并对部分反射边界条件进行讨论。本文主要给出矩形港池的数值结果,其中包括... 本文对实验室中具有部分反射边墙的港池由分块式生波机所产生的波场的数学模型进行讨论。这种方法是根据线性绕射理论,应用点源来代替分离式生波机和反射边墙,并对部分反射边界条件进行讨论。本文主要给出矩形港池的数值结果,其中包括全反射边界、全吸收边界和部分反射边界。这种方法能够考虑到绕射和部分反射的影响。合理地预测所产生的波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分块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地震资料联合去多次波技术——以南海北部荔湾深水气田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振波 谢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2,共6页
珠江口盆地荔湾地区为南海北部深水油气重要勘探区。该区地震资料上多次波异常发育且复杂多样,单一的多次波压制方法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为此,在调查荔湾地区多次波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了多项技术组合应用的联合去多次波技术:①海... 珠江口盆地荔湾地区为南海北部深水油气重要勘探区。该区地震资料上多次波异常发育且复杂多样,单一的多次波压制方法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为此,在调查荔湾地区多次波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了多项技术组合应用的联合去多次波技术:①海底相关多次波为地震资料处理中多次波衰减的主要对象,可用基于波动方程的3DSRME技术来压制,理论和实际应用均表明3DSRME较之2DSRME更具技术优势;②拉冬域去多次波技术处理流程位于3DSRME之后,主要压制海底相关多次波以外的长周期多次波;③对于剩余的绕射多次波主要利用AVO预测法压制,基本思想是分离多次波与有效波,利用多次波与有效波的频率和能量差异进行压制。最后,从压制多次波效果和保幅性两个方面对联合去多次波技术进行了评价,认为该技术多次波压制效果明显,能够做到相对保幅处理。该技术为荔湾深水气田群的地震资料精细解释、AVO分析和叠前反演提供了优质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湾深水气田 联合去多次 3D SRME技术 拉冬域去多次 多次衰减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角度分叉管道内氢气-空气爆轰传播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喻健良 詹潇兵 +3 位作者 吕先舒 侯玉洁 闫兴清 于小哲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5-164,共10页
在3种角度分叉管道内开展化学计量比氢气-空气爆轰实验,采用自制的火焰传感器和烟迹法分别获得了爆轰波传播速度和胞格结构,探究了不同角度管道分叉对爆轰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空气爆轰在经过分叉三通时受分叉口稀疏波影响导致爆... 在3种角度分叉管道内开展化学计量比氢气-空气爆轰实验,采用自制的火焰传感器和烟迹法分别获得了爆轰波传播速度和胞格结构,探究了不同角度管道分叉对爆轰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空气爆轰在经过分叉三通时受分叉口稀疏波影响导致爆轰波衰减解耦,但随着入射激波与下游管道壁面碰撞,逐渐由规则反射向马赫反射转变,最终完成重起爆过程。其中,直通支管内爆轰衰减主要受支管入口面积的影响,随着分叉角度增大,入口面积减小,爆轰衰减程度和重起爆距离也随之减小;而分叉支管内,爆轰衰减受支管入口面积与入口渐扩程度共同影响,但随着分叉角度的增大,入口面积变为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角度分叉管内的实验结果均表明,初始压力升高能显著提高爆轰稳定性,从而削弱分叉几何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管 分叉角度 氢气-空气爆轰 爆轰 爆轰衰减 重起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深埋潜山储层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东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6,共8页
随着渤海油田中浅层勘探程度越来越高,位于凹陷区深埋潜山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由于其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上覆地层吸收衰减和屏蔽影响严重等因素,深埋潜山的勘探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以风化淋滤成因为主导的太古界变质岩... 随着渤海油田中浅层勘探程度越来越高,位于凹陷区深埋潜山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由于其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上覆地层吸收衰减和屏蔽影响严重等因素,深埋潜山的勘探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以风化淋滤成因为主导的太古界变质岩潜山风化裂缝带储层,创新提出了基于相位一致性分析的微断裂刻画技术、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叠前弹性参数融合技术;针对以构造成因为主导的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内幕裂缝带储层,应用了基于曲波变换的内幕大尺度断裂增强处理技术、基于绕射波分离的小尺度裂缝带预测技术,显著提升了潜山储层预测精度。该套技术体系有效指导了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的勘探评价,为渤海类似地质条件的深埋潜山勘探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潜山 渤中19-6气田 储层预测 风化裂缝带 潜山内幕裂缝带 振幅补偿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焦叠加方法述评 被引量:2
9
作者 常丁月 张才 胡天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3-1111,共9页
兼顾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多聚焦(MF)叠加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多聚焦叠加方法利用双平方根型时差修正公式解决了远炮检距拉伸畸变问题,无须再做切除处理,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数据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多聚焦叠加方法将属于不同CMP道... 兼顾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多聚焦(MF)叠加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多聚焦叠加方法利用双平方根型时差修正公式解决了远炮检距拉伸畸变问题,无须再做切除处理,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数据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多聚焦叠加方法将属于不同CMP道集的接收道进行叠加,通过增加覆盖次数大幅度提高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本文主要从平面多聚焦、起伏地表多聚焦、球面多聚焦、非双曲多聚焦及多聚焦叠加等方法在多次波预测、叠前信号增强、数据规则化、绕射波成像等方面的应用及效果,系统地评述了多聚焦叠加方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焦 成像 信噪比 多次 速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