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2——有氧运动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的潜在作用靶点
1
作者 傅力 刘彦辉 牛燕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02-707,共6页
肥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深入研究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开发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有效药物显得尤为迫切。最新研究发现,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2(tube... 肥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深入研究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开发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有效药物显得尤为迫切。最新研究发现,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2(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2,TSC2)是细胞蛋白质合成相关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结节硬化 蛋白2 复合物 作用靶点 有氧运动 代谢疾病 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浆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Ⅰ复合物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吕露露 祝万洁 +2 位作者 肖明洋 李祎珂 张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28-2233,共6页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和靶器官损伤,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对血压昼夜节律干预较少,且缺乏有效的血清学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血浆氧化...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和靶器官损伤,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对血压昼夜节律干预较少,且缺乏有效的血清学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血浆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β2-糖蛋白I(β2GPI)复合物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4年1—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把研究对象分为3组:勺型组(83例)、非勺型组(83例)和反勺型组(42例)。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血糖、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甲状腺功能、电解质、IL-6、hs-CRP、ox-LDL/β2GPI复合物等指标的检测,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最后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学处理,分析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hsCRP、IL-6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勺型组、反勺型组患者hs-CRP、IL-6、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及颈部血管斑块占比均高于勺型组,反勺型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非勺型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IL-6、ox-LDL/β2GPI复合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呈正相关(r=0.424、0.245、0.4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BP(OR=1.091,95%CI=1.007~1.182)、hs-CRP(OR=5.141,95%CI=1.700~15.541)、ox-LDL/β2GPI复合物(OR=1.033,95%CI=1.023~1.044)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更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重,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更高。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有望作为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昼夜节律 超敏C反应蛋白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复合物 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相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秦瑞丹 张娟 +2 位作者 梁营营 吕露露 李祎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359-3364,共6页
背景高血压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长期血压增高会导致心、脑、肾、眼底等多种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左心室作为... 背景高血压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长期血压增高会导致心、脑、肾、眼底等多种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左心室作为终末器官损伤的主要靶点,其结构改变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3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收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生化指标,入院后24 h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患者分为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组)87例、LVH组80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血清Lp-PLA2水平及AIP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究血清Lp-PLA2水平及AIP对高血压患者合并LVH的诊断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VH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后壁厚度(LVWP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Lp-PLA2水平、AIP、LVM及LVMI高于NLVH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VMI与Lp-PLA2、AIP、NT-proBNP、hs-CRP、年龄、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P<0.05),LVWPT与Lp-PLA2、AIP、NT-proBNP、hs-CRP、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P<0.05),IVST与Lp-PLA2、AIP、hs-CRP、年龄、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P<0.05),LVEDd与Lp-PLA2、AIP、NT-proBNP、hs-CRP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升高(OR=1.249,95%CI=1.007~1.548,P=0.043)、NT-proBNP升高(OR=1.009,95%CI=1.002~1.017,P=0.011)、AIP升高(OR=14.557,95%CI=1.220~173.753,P=0.034)、Lp-PLA2升高(OR=1.042,95%CI=1.024~1.059,P<0.001)是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AIP、Lp-PLA2及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合并LVH的AUC分别为0.649(95%CI=0.566~0.733)、0.780(95%CI=0.705~0.854)、0.804(95%CI=0.733~0.874)。结论血清Lp-PLA2水平及AIP值与左心室形态结构改变紧密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早期临床诊断,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型及TSC1/TSC2基因变异分析
4
作者 梅道启 张兵兵 +7 位作者 汤继宏 王媛 王莉 梅世月 高超 王潇娜 马远宁 董世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5-941,共7页
目的总结45例经基因诊断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TSC)临床特点及TSC1/TSC2基因变异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确诊的45例TSC1/TSC2基因变异相关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4... 目的总结45例经基因诊断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TSC)临床特点及TSC1/TSC2基因变异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确诊的45例TSC1/TSC2基因变异相关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45例患儿中44例患儿以癫痫起病,包括婴儿痉挛发作25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3例、肌阵挛发作8例、失神发作6例、失张力5例、局灶性发作20例。45例均有皮肤色素脱失斑,6例伴发颜面部血管纤维瘤。25例智力低下;12例有运动发育落后;6例心脏错构瘤;8例肾囊肿;1例多囊肾;8例视网膜错构瘤。15例患者检出TSC1基因杂合突变,其中8例新生突变,7例为遗传性突变;移码突变4例,无义突变7例,错义突变2例,剪切突变2例。30例患者检出TSC2基因杂合突变,其中21例为新生突变,9例为遗传性突变;移码突变7例,无义突变4例,错义突变7例,整码突变3例;剪切突变7例,大片段缺失1例,延长突变1例。1例TSC1基因变异与10例TSC2基因变异之前未见报道。结论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多样,基因型-表型关联复杂。临床上对于疑诊结节性硬化的患者应尽早行TSC1/TSC2基因分析以期及早诊断、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硬化 TSC1/TSC2基因 癫痫 新生变异 MTOR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TSC2基因5238-5255 del 18 bp及2713 C>T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方玲 吴志英 +4 位作者 王柠 赵桂宪 陈万金 林珉婷 慕容慎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50-553,共4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2例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者TSC2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对31个家系的34例TSC患者及其父母33名进行TSC1基因和TSC2基因全长编码外显子基因检测。测序后发现第25家系先证者为T... 目的检测并分析2例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者TSC2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对31个家系的34例TSC患者及其父母33名进行TSC1基因和TSC2基因全长编码外显子基因检测。测序后发现第25家系先证者为TSC2基因外显子40的框内移码突变5238-5255 del 18 bp,第11家系先证者为TSC2基因外显子23错义突变Arg905Trp。进一步采用变性凝胶电泳及内切酶技术在患者与120名正常对照中检测这两种突变。结果第25家系先证者外显子40出现5238-5255d el CATCAAGCGGCTCCGCCA突变,导致6个氨基酸缺失的框内移码突变(1746-1751del His-Ile-Lys-Arg-Leu-Gly),第11家系先证者外显子23出现2713 C>T(Arg905Trp)错义突变,2713位碱基由胞嘧啶(C)改变为胸腺嘧啶(T),导致第905位氨基酸精氨酸被色氨酸替代。120名正常对照未检测到这两种突变。结论TSC2基因5238-5255 del 18 bp及2713 C>T突变为两种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硬化 TSC2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岩 诸兴明 +2 位作者 陈阳 万琦 赵继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044-2045,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13(hs—CRP)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对比两组血清脂蛋...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13(hs—CRP)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对比两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脑梗死组Lp—PLA2、hs—CR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与HDL—C呈负相关,与TC、LDL-C、脂蛋白(a)呈正相关(P〈0.05)。结论:Lp—PLA2、hs—CRP参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可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可以作为临床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清脂蛋白 蛋白水平 反应 PLA2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TSC1和TSC2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梅道启 符娜 秦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1和TSC2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的30例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的患儿行TSC1、TSC2基因分析,并进行基因型-表型关系分析。结果 30例患儿中,男22例、女8例,中位年龄6.45岁。5例发...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1和TSC2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的30例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的患儿行TSC1、TSC2基因分析,并进行基因型-表型关系分析。结果 30例患儿中,男22例、女8例,中位年龄6.45岁。5例发现TSC1基因突变、22例发现TSC2基因突变,突变率90%。TSC1和TSC2基因突变类型有5种,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大片段缺失、移码突变和剪切突变,以无义突变、剪切突变和移码突变的发生率最高。其中TSC1基因仅发现剪切突变和移码突变;TSC2基因上述5种突变均有发现。共发现12种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型,其中以面部血管纤维瘤、癫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率最高。癫痫发生在TSC2和TSC1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型和突变类型较多,TSC2基因突变频率大于TSC1基因,TSC2基因突变更易引发严重的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硬化 TSC1基因 TSC2基因 临床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汉族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HPA-2基因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尚迎辉 李涛 +4 位作者 白峻瑜 石聪聪 封青川 贺颖 郑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糖蛋白Iba(GPIba)基因HPA-2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BI)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436例河南汉族ABI患者和549名正常对照者GPIbaHPA-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糖蛋白Iba(GPIba)基因HPA-2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BI)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436例河南汉族ABI患者和549名正常对照者GPIbaHPA-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河南汉族人群中ABI组HPA-2的a/a和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1%和9.9%,未发现b/b基因型;2组间3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baHPA-2多态性可能与河南汉族人群ABI的发生无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HPA-2多态 动脉硬化脑梗死 河南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联合血清抵抗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转归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1
9
作者 耿利娇 陈勇 +3 位作者 张起顺 赵俊 吴春芳 王少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目前关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和血清抵抗素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转归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LP-PLA2、血清抵抗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风险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 目的目前关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和血清抵抗素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转归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LP-PLA2、血清抵抗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风险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36例。随访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上述因素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随访期间失访12人,预后不良组48例,预后良好组76例。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患者LP-PLA2水平(OR=2.105,95%CI:1.878~2.413)、血清抵抗素(OR=1.784,95%CI:1.509~2.213)对预后有显著影响。预后不良组LP-PLA2、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268.65±89.02)vs(128.78±76.22)mg/L,(24.36±4.87)vs(20.71±6.1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ROC曲线下LPPLA2联合血清抵抗素敏感度为81.35%,特意度为78.26%。结论 LP-PLA2联合血清抵抗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清抵抗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TSC1/TSC2基因突变的高通量测序快速诊断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昌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建立结节性硬化症TSC1/TSC2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快速准确检测结节性硬化的TSC基因突变。方法对10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进行研究,利用长链PCR方法扩增TSC1及TSC2基因所有外显子区域,运用Ion PGMTM平台进行二代测序并运... 目的建立结节性硬化症TSC1/TSC2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快速准确检测结节性硬化的TSC基因突变。方法对10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进行研究,利用长链PCR方法扩增TSC1及TSC2基因所有外显子区域,运用Ion PGMTM平台进行二代测序并运用常规测序验证。结果设计引物对TSC1及TSC2基因特异性扩增出7个长片段产物,产物长度介于13 kb^15 kb间;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快速鉴定出10个致病突变,其中,7个突变位于TSC2基因,3个突变位于TSC1基因;所有突变经常规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一致。结论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可快速可靠诊断结节性硬化症TSC1、TSC2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结节硬化 TSC1 TSC2 长链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林青伟 曾庆波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1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154例入住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按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诊断标准分为非显性DIC组(n=134)和显性DIC组(n=20),比较TM、t-PAIC、TAT和PIC的组间差异。结果与非显性DIC组TM[10.5(8.0~14.3)TU/mL]、TAT[9.6(4.9~21.8)ng/mL]、PIC[1.253(0.789~2.802)μg/mL]和t-PAIC[11.2(7.1~22.1)ng/mL]相比,显性DIC组的TM[16.8(11.8~21.5)TU/mL]、TAT[33.6(10.3~120.0)ng/mL]、PIC[4.080(0.814~8.651)μg/mL]和t-PAIC[19.4(10.0~30.1)ng/mL]均显著升高(P<0.05)。TM>14.85 TU/mL联合TAT>23.05 ng/mL作为标准诊断显性DIC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85、0.761、0.592、0.925。结论TM联合TAT对显性DI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弥散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12
作者 梁江红 魏麓云 何亚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64-226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为评价病情提供帮助。方法:选择ACI患者(128例)和未卒中对照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为评价病情提供帮助。方法:选择ACI患者(128例)和未卒中对照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Lp-PLA2的水平。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1)ACI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6,P=0.000)。(2)Lp-PLA2与HDL-C负相关(rs=-0.804,P=0.000),与TC、LDL-C正相关(rs=0.919,P=0.000;rs=0.914,P=0.000)。(3)血浆Lp-PLA2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45,P=0.296);(4)血浆Lp-PLA2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93,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浆Lp-PLA2水平正相关(rs=0.829,P=0.001)。结论:ACI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而与脑梗死体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脑梗死 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5家系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敏 张继要 +2 位作者 董伟 赵亚梅 罗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1-544,共4页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回顾分析5个结节性硬化症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5个家系受累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癫痫发作、色素脱失斑、智力低下。家系1先证者TSC1基因存在c.2074C>T杂合无...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回顾分析5个结节性硬化症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5个家系受累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癫痫发作、色素脱失斑、智力低下。家系1先证者TSC1基因存在c.2074C>T杂合无义突变,其父母该位点未见异常;家系2先证者TSC2基因存在c.2545+10C>T杂合变异,为新发现的剪切变异,其父亲该位点为杂合子;家系3先证者TSC1基因存在c.2497C>T杂合无义变异,其母亲和姐姐该位点均为杂合子;家系4先证者TSC2基因存在c.4375C>T杂合变异,为新发现的无义变异,其母亲、姐姐及哥哥该位点均为杂合变异;家系5先证者未发现明确致病变异。结论具有相同TSC1变异位点的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发现新的TSC1致病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硬化 TSC1基因 TSC2基因 新突变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浆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梁越 聂皓 +4 位作者 任华亮 李方达 田翠 李汇华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ptl2、脂联素水平。结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Angptl2水平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13.55±9.17)μg/L比(9.04±4.79)μg/L,P=0.010]。糖尿病人群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18.67±9.84)μg/L较对照组(13.01±3.47)μg/L升高(P=0.021)。在重症下肢缺血组Angptl2水平较间歇性跛行组更高[(17.01±10.20)μg/L比(10.53±6.97)μg/L,P=0.003]。Angptl2>13.67μg/L诊断效果最好,敏感性为60.34%,特异性为81.25%。在病例组中,血浆Angptl2水平与踝-肱指数呈负相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244,P=0.035)。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升高。当疾病进展为重症下肢缺血时,Angptl2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可以作为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间歇跛行 重症下肢缺血 诊断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胎儿心脏占位为首发表现的结节性硬化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融和 孙媛媛 +3 位作者 梁雅琴 陈斌 殷薇薇 钱燕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结果。结果患儿,女,36日龄,胎儿及生后超声心动图发现异常回声结节,考虑为多发心脏横纹肌瘤;躯干部及双下肢有多处色素脱失斑;头颅磁...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结果。结果患儿,女,36日龄,胎儿及生后超声心动图发现异常回声结节,考虑为多发心脏横纹肌瘤;躯干部及双下肢有多处色素脱失斑;头颅磁共振成像示皮质结节、室管膜下结节和脑白质辐射状迁移线;高通量二代测序发现TSC2基因突变(c.4541-4544 del CAAA),确诊为结节性硬化症。结论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确诊结节性硬化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硬化 TSC2基因 心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Ⅰ促进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_2
16
作者 周小琴 Arnold von Eckardstein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4-286,共3页
前列腺素 E2 (PGE2 )是巨噬细胞产生的二十烷酸代谢的主要产物之一。为探讨高密度脂蛋白 (HDL )和载脂蛋白 A (apo A )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 ,观察了二者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产生 PGE2 的影响。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 前列腺素 E2 (PGE2 )是巨噬细胞产生的二十烷酸代谢的主要产物之一。为探讨高密度脂蛋白 (HDL )和载脂蛋白 A (apo A )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 ,观察了二者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产生 PGE2 的影响。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先经过脂质负载 ,再分别与 HDL3和 apo A 孵育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的 PEG2 含量。结果显示 :孵育 2 4 h后 HDL3组细胞合成与分泌的 PGE2 是对照组的 370 % ,apo A 也增加巨噬细胞 PGE2的产生。HDL3的作用明显大于 apo A ,且呈时间依赖性。表明 HDL3和无脂质 apo A 都可以促进巨噬细胞产生 PGE2 ,这可能参与 HDL和 apo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高密度脂蛋白 载脂蛋白AⅠ 单核细胞源 巨噬细胞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C5在结节性硬化症癫痫患者皮层致痫结节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广振 郑大海 +1 位作者 树海峰 杨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2-716,共5页
目的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5(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channel 5,TRPC5)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癫痫患者皮质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TRPC5在TSC癫痫发生中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新桥医院神经外... 目的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5(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channel 5,TRPC5)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癫痫患者皮质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TRPC5在TSC癫痫发生中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新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TSC癫痫患者皮层致痫结节14例,与12例正常对照皮层(CTX)相比较,运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TRPC5在致痫灶中的表达分布。结果 TSC癫痫患者皮层致痫结节中,TRPC5在mRNA、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皮层中TRPC5弱至中等强度表达于神经元上,偶在胶质细胞上表达,而在TSC癫痫患者皮层致痫结节中强表达于神经元上,特别是巨型细胞和异形神经元上,胶质细胞表达强度也较CTX组增高,免疫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皮层(染色强度值:2.77±0.43 vs 1.64±0.56;相对光密度值:64.72±9.56 vs 30.34±9.43;P<0.05)。结论 TRPC5表达增高可能与TSC患者癫痫发病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新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结节硬化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伴发神经精神障碍1例并家系分析
18
作者 黄凡凡 余明 +2 位作者 卢文婷 赵晓川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9-443,共5页
报告1例TSC2基因杂合缺失变异致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者及家系的临床资料。先证者为9岁男性,表现为反复肢体抽搐,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多,以神经精神障碍为突出表现。体格检查可见鲨鱼皮样斑等特征... 报告1例TSC2基因杂合缺失变异致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者及家系的临床资料。先证者为9岁男性,表现为反复肢体抽搐,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多,以神经精神障碍为突出表现。体格检查可见鲨鱼皮样斑等特征性皮肤损害。先证者的父亲和弟弟主要表现为反复肢体抽搐及皮肤损害。先证者、其父亲及其弟弟全外显子组测序和qPCR验证结果提示在染色体16p13.3区域检出杂合缺失变异,该变异类型既往未见报道。本例考虑结节性硬化症所致精神障碍,给予药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通过本例TSC案例及相关文献复习,本文阐述TSC相关神经精神障碍的识别及诊治要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硬化 神经精神障碍 先证者 家族 临床特点 TSC2 基因 基因突变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JPH2蛋白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申华 李妙龄 +3 位作者 何登科 殷亮 奚望 王志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9-433,共5页
心脏发挥正常功能依赖于其高度精细化的亚细胞结构。膜连接复合物(junctional membrane complexes,JMCs)是心脏正常兴奋收缩偶联(excitation contraction coupling,ECC)的关键结构。Junctophilin-2蛋白(JPH2)是公认的JMC重要结构蛋白。... 心脏发挥正常功能依赖于其高度精细化的亚细胞结构。膜连接复合物(junctional membrane complexes,JMCs)是心脏正常兴奋收缩偶联(excitation contraction coupling,ECC)的关键结构。Junctophilin-2蛋白(JPH2)是公认的JMC重要结构蛋白。早期对JPH2的认识仅限于其在心肌细胞内的膜偶联功能,现在的大量研究发现JPH2在心肌细胞的T管(transverse-tubule,T-tubule)发育、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综述主要归纳总结了JPH2在上述生理或病理情况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JPH2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联蛋白2 膜连接复合物 钙信号 心力衰竭 肥厚心肌病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蒙 宋恩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04-1206,共3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组、UUO组、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0mg/(kg&...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组、UUO组、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0mg/(kg·d)治疗。术后2周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Masson和HE染色肾间质纤维化指数,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MMP-2的表达。结果:(1)UUO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肾组织行HE染色UUO组可见弥漫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扩张、部分萎缩,偶见坏死,肾间质增宽,大量的炎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病理改变不明显,厄贝沙坦组上述改变均有所减轻。(3)与假手术组相比,Masson染色结果显示UUO组可见肾间质增宽、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肾小球病变不明显,厄贝沙坦组上述改变均有所减轻。(4)MMP-2在假手术组大鼠肾间质中呈棕黄色颗粒状表达,UUO组中大鼠肾间质仅有少量表达且着色稀疏,厄贝沙坦组MMP-2表达较假手术组轻,但仍高于UUO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增强MMP-2的表达,进而减缓肾纤维化的病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肾小球硬化 病灶 厄贝沙坦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