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组胺能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5
1
作者 莫志贤 梁荣能 翁建霖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84-98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组胺能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从新生鼠(24 h内)下丘脑后部分离出TM神经细胞,采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 Medium培养液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生鼠... 目的探讨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组胺能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从新生鼠(24 h内)下丘脑后部分离出TM神经细胞,采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 Medium培养液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生鼠下丘脑中分离的TM神经细胞,在本实验条件下生长良好.原代培养7~9 d的神经细胞在形态上趋向成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培养的神经细胞呈组胺免疫反应阳性,为组胺能神经细胞.结论新生鼠下丘脑TM神经细胞可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它可作为研究中枢组胺神经系统的体外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乳头核 组胺能神经元 免疫细胞化学 原代细胞培养 新生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和结节乳头体核的直接神经纤维投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丁丁 丁睿 +4 位作者 吴芳 张瑾 许奇 解敏 王烈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76-1378,共3页
目的探讨促睡眠调节中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与促觉醒调节中枢结节乳头体核(TMN)之间是否具有双向调节的直接通路。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CSF组)与实验组(TMN+ACSF&VLPO+DiO组,TMN+DiO&VLPO+ACSF组),采用脑立体定... 目的探讨促睡眠调节中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与促觉醒调节中枢结节乳头体核(TMN)之间是否具有双向调节的直接通路。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CSF组)与实验组(TMN+ACSF&VLPO+DiO组,TMN+DiO&VLPO+ACSF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核团内微量注射、冰冻切片等方法观察和记录大鼠VLPO和TMN分别注射细胞膜荧光探针Fast DiO后的TMN和VLPO的荧光信号。结果 TMN+ACSF&VLPO+DiO组大鼠注射Fast DiO术后72 h,TMN脑区神经细胞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TMN+DiO&VLPO+ACSF组大鼠注射Fast DiO术后72 h,VLPO脑区神经细胞也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结论 VLPO与TMN间有双向直接神经纤维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侧视前区 结节乳头 大鼠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对结节乳头体核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受体途径
3
作者 丁睿 王媛 +4 位作者 丁正霞 吴芳 许奇 张瑾 王烈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研究兴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对结节乳头体核(TMN)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受体途径。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LPO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 GluR5)和TMNγ-氨基丁酸A受体β1亚型(GABAARβ1)的表达;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观察微量注射... 目的研究兴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对结节乳头体核(TMN)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受体途径。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LPO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 GluR5)和TMNγ-氨基丁酸A受体β1亚型(GABAARβ1)的表达;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观察微量注射谷氨酸(L-Glu)兴奋VLPO后对TMN c-Fos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m GluR5于VLPO存在阳性表达,同时GABAARβ1于TMN存在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VLPO内微量注射L-Glu后,大鼠的TMN区域c-Fos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存在于VLPO和TMN的m GluR及GABAAR介导VLPO-TMN的通路调节,VLPO可通过GABAAR抑制TMN神经元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 结节乳头 C-FOS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azolam逆转结节乳头体核组胺引发的觉醒
4
作者 孙祎娜 张欣 +2 位作者 谢鹏 杨旭光 侯一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31-1436,共6页
目的观察增加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受体与GABA亲和力的Estazolam对结节乳头体核(tuberomammillary nucleus,TMn)组胺(histamine,HA)产生觉醒的作用,探究GABA与TMn的HA对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增加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受体与GABA亲和力的Estazolam对结节乳头体核(tuberomammillary nucleus,TMn)组胺(histamine,HA)产生觉醒的作用,探究GABA与TMn的HA对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Estazolam组,HA组,以及HA+Estazolam(2.5mg)组,HA+Estazolam(5mg)组。颅骨和颈肌植入脑电图(EEG)和肌电图(EMG)电极,带芯的不锈钢导管植入TMn邻近区以备微量注射药物。术后恢复7d,各组分别记录24h的EEG和EMG,分析睡眠-觉醒周期中各时相的变化。结果:TMn内注射HA(1μg.kg-1)在24h中觉醒时间增加(P<0.01),慢波睡眠被抑制,但不影响异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PS)。灌胃给予Estazolam(5mg.kg-1)产生以深度慢波睡眠(SWS2)增加(P<0.01)为主要特征的总睡眠时间增加。在HA引起的觉醒达高峰(2h)的时候分别灌胃给予Estazolam2.5mg.kg-1与5mg.kg-1,使觉醒转为睡眠,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Mn内HA能神经元促进和维持觉醒,作用于GABA神经元末梢的苯二氮类(benzodiazepine,BZD)1受体的Estazolam,通过增加SWS2而增加总睡眠时间,并逆转HA引起的觉醒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觉醒周期 结节乳头 组胺能神经元 ESTAZOLAM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长时程作用对新生鼠TM神经细胞cAMP和cGMP的影响以及青藤碱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莫志贤 梁荣能 翁建霖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神经细胞在吗啡长时程作用下胞内cAMP及cGMP水平的变化以及青藤碱对它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7d的TM神经细胞,加入含100μmol/L吗啡的培养液培养48h,形成类吗啡依赖神经细胞,经100μ... 目的观察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神经细胞在吗啡长时程作用下胞内cAMP及cGMP水平的变化以及青藤碱对它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7d的TM神经细胞,加入含100μmol/L吗啡的培养液培养48h,形成类吗啡依赖神经细胞,经100μmol/L纳洛酮戒断后,用EIA法测定细胞内cAMP和cGMP含量。不同剂量的组胺或青藤碱在纳洛酮戒断前30min作用于细胞,同时测定药物对正常TM细胞内cAMP和cGMP水平的影响。结果以100μmol/L吗啡作用于新生鼠TM细胞48h后,胞内cAMP及cGMP含量明显升高,经100μmol/L纳洛酮戒断后,胞内cAMP含量出现反弹性超高现象,而cGMP含量则明显下降,cAMP与cGMP比值明显增大。30、100μmol/L青藤碱及40μmol/L组胺对正常TM神经细胞的cAMP及cGMP含量无明显影响,300μmol/L青藤碱及80μmol/L组胺可使正常细胞内cAMP含量明显升高。三个剂量的青藤碱及40μmol/L组胺预先作用可明显降低吗啡依赖的TM细胞经纳洛酮戒断时的cAMP超高水平,同时明显升高cGMP水平,使细胞内增大的cAMP与cGMP比值减小。结论在吗啡(100μmol/L)长时程(48h)作用下,TM神经细胞内cAMP及cGMP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可能参与了吗啡依赖的形成与戒断过程。青藤碱可显著降低吗啡依赖细胞戒断时的cAMP超高水平,同时升高cGMP水平,使两者比值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cAMP CGMP 青藤碱 组胺 纳洛酮 结节乳头核 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中枢组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投射环路
6
作者 徐永霞 沈显琦 +4 位作者 葛梦临 季月 田龙 卞浩东 许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中枢组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投射环路。方法将腺相关病毒(AAV)携带的人源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示踪剂(AAV-hrGFP)微量注射至组胺脱羧酶Cre小鼠的结节乳头核,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rGFP的脑内分布,确定组胺能神经元的投射环路。结果绿... 目的探讨小鼠中枢组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投射环路。方法将腺相关病毒(AAV)携带的人源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示踪剂(AAV-hrGFP)微量注射至组胺脱羧酶Cre小鼠的结节乳头核,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rGFP的脑内分布,确定组胺能神经元的投射环路。结果绿色荧光蛋白hrGFP特异性表达在结节乳头核的组胺能神经元,并投射至大脑皮层、尾壳核、伏隔核、隔核、基底前脑、外侧下丘脑、杏仁核、终纹床核、丘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臂旁核等脑区。结论中枢组胺能神经的特异性投射至脑内广泛区域,该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阐明其调节觉醒、情绪等行为的神经功能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能神经元 结节乳头核 小鼠 人源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与睡眠-觉醒和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廖蹇豪 袁杰 秦榜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4-658,共5页
全身麻醉如何导致意识的可逆性消失是探究全身麻醉机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经过脂质学说、蛋白学说和离子通道学说三个阶段后,全身麻醉与神经通路之间的联系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表明,全身麻醉状态与生理性睡眠存在一定相似之处... 全身麻醉如何导致意识的可逆性消失是探究全身麻醉机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经过脂质学说、蛋白学说和离子通道学说三个阶段后,全身麻醉与神经通路之间的联系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表明,全身麻醉状态与生理性睡眠存在一定相似之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包含多种神经元及核团,通过投射及释放相关神经递质,促进并维持生物的觉醒,而全身麻醉药也共享了其中的某些通路及递质。本文通过综述近年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中关键核团在睡眠-觉醒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网状激活系统与睡眠-觉醒、全身麻醉的关系,为阐明全身麻醉的药物作用机制、探寻临床治疗睡眠障碍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觉醒 全身麻醉 基底前脑 结节乳头核 腹侧被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夺小鼠睡眠后促觉醒中枢TMN内小胶质细胞在睡眠-觉醒中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洪艳 施伍 +5 位作者 梁悦 李晓凤 王媛 许奇 伍龙军 王烈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7-664,共8页
目的探讨剥夺小鼠睡眠后促觉醒中枢结节乳头体核(TMN)内小胶质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自然睡眠组(NS-TODS)、腹腔注射米诺环素自然睡眠组(mino-TODS)、睡眠剥夺生理盐水组(NSSD)和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后睡眠剥... 目的探讨剥夺小鼠睡眠后促觉醒中枢结节乳头体核(TMN)内小胶质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自然睡眠组(NS-TODS)、腹腔注射米诺环素自然睡眠组(mino-TODS)、睡眠剥夺生理盐水组(NSSD)和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后睡眠剥夺组(mino-SD)。采用脑立体定位埋放电极、多导睡眠描计技术和免疫荧光法观察4组小鼠的睡眠和觉醒时间以及小胶质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1)NS-TODS组和mino-TODS组小鼠在觉醒(W)、快速眼动(REM)睡眠以及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时间呈昼夜节律变化,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NS-TODS相比,NS-SD组可见明显的睡眠增加,主要表现在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总量增加(P<0.05),觉醒时间减少(P<0.05);(3)与NS-SD组相比,mino-SD组在ZT 5~6时间段内,其觉醒总量增多(P<0.05),睡眠总量减少(P<0.05),但在ZT 6~11时段内,无显著性变化;(4)与NS-TODS相比,NS-SD组睡眠剥夺5 h后,TMN区的小胶质细胞直径明显增大(P<0.01),其荧光强度增强(P<0.05);而mino-SD组睡眠剥夺5 h后,小胶质细胞体积有变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MN内的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睡眠-觉醒稳态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觉醒 睡眠剥夺 结节乳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