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时滞型苦参结肠靶向微丸包衣工艺研究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小芳 王娇 +3 位作者 李珂 曹小勇 熊婷婷 薛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41-1844,共4页
目的:对苦参微丸包控释衣、肠溶衣,制备得pH-时滞型结肠靶向微丸,并对其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体外释放度及微丸的外观为指标,对包衣辅料用量、包衣增重等进行筛选。结果:控释层包衣液由2%乙基纤维素、0.4%邻苯... 目的:对苦参微丸包控释衣、肠溶衣,制备得pH-时滞型结肠靶向微丸,并对其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体外释放度及微丸的外观为指标,对包衣辅料用量、包衣增重等进行筛选。结果:控释层包衣液由2%乙基纤维素、0.4%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滑石粉的乙醇溶液组成,包衣增重15%。肠溶层包衣液由5%Eudragit S100、3%滑石粉和0.5%柠檬酸三乙酯的乙醇溶液组成,包衣增重35%。该制剂在人工胃液2h后中未见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释放,在人工小肠液4h后两指标累积释放百分率均<15%,在人工结肠液2h后分别释放80.7%、83.5%。结论:该微丸能在结肠定位释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时滞型结肠靶向微丸 包衣工艺 体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建伟 刘力 +1 位作者 王琴 徐德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73-2278,共6页
目的制备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微丸。以体外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S100)、枸橼酸三乙酯(TEC)用量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处方。以... 目的制备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微丸。以体外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S100)、枸橼酸三乙酯(TEC)用量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处方。以迷迭香酸含有量为指标,评价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佳处方为HPMC用量5%,Eudragit S100用量70%,TEC用量20%,所得微丸在pH 7.6 PBS(转运2 h)中累积释放率达90%以上,而在pH 1.0HCl(转运2 h)、pH 6.8 PBS(转运3 h)中未溶出药物。结论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可达到体外结肠靶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有效组分 结肠靶向微丸 体外释药行为 流化床包衣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结肠靶向微丸包衣处方的筛选及其释药性能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江蕾蕾 王秀敏 +2 位作者 江昌照 马瑞 叶金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 筛选大黄酸结肠靶向微丸包衣处方,并评价其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大黄酸丸芯,以微丸体外释放的结肠靶向性能(结肠段的净体外释放程度)为评价指标,通过流化床包衣技术对包衣处方进行筛选,并对其释药方程进行拟合,通过f... 目的 筛选大黄酸结肠靶向微丸包衣处方,并评价其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大黄酸丸芯,以微丸体外释放的结肠靶向性能(结肠段的净体外释放程度)为评价指标,通过流化床包衣技术对包衣处方进行筛选,并对其释药方程进行拟合,通过f_(2)相似因子法进行评价。结果 最优处方为膜控材料Eudragit S100-Eudragit L100(4∶1),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用量20%,抗粘剂(滑石粉)用量20%,溶剂95%乙醇,包衣增重25%。大黄酸在人工胃液、小肠液中的累积泄漏率均<10%,在人工结肠液中的累积释放率达90%以上。3批微丸释药一致性较好(f_(2)均>50),释放机制符合一级释药模型(r=0.935 3)。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具有良好体外结肠靶向性能、质量稳定的大黄酸结肠靶向微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结肠靶向微丸 包衣处方 释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结康结肠靶向微丸中黄芩苷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江英 张亚军 董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1-603,共3页
关键词 溃结康结肠靶向微丸 黄芩苷 稳定性 体外释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氯芬酸结肠靶向微丸体外溶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俊 黄建耿 金小平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7期726-728,共3页
目的对醋氯芬酸结肠靶向微丸体外溶出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1磷酸盐缓冲液(55:45)(磷酸调pH值3.80),检测波长为275 nm。结果在5~160μg·mL^-1浓度范围... 目的对醋氯芬酸结肠靶向微丸体外溶出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1磷酸盐缓冲液(55:45)(磷酸调pH值3.80),检测波长为275 nm。结果在5~160μg·m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对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RSD≤3.00%,日间RSD≤3.69%,回收率为99.69%。醋氯芬酸结肠靶向微丸在0.1 mol·L^-1盐酸中基本不释药,在磷酸盐缓冲液中随pH值升高释药速率迅速加快。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醋氯芬酸结肠靶向微丸具有明显结肠定位释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氯芬酸 结肠靶向微丸 溶出度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安康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阎惠俊 龙致贤 王玉蓉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6期1016-1017,共2页
目的 :根据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本虚标实的特征 ,研制两步释放的微丸剂型。黄芪等治本药在胃中即开始释药 ,使药物吸收入血发挥补中益气、健脾温阳等整体调节作用 ,黄连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止血的药物通过薄膜包衣 ,在通过胃和小肠后到达... 目的 :根据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本虚标实的特征 ,研制两步释放的微丸剂型。黄芪等治本药在胃中即开始释药 ,使药物吸收入血发挥补中益气、健脾温阳等整体调节作用 ,黄连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止血的药物通过薄膜包衣 ,在通过胃和小肠后到达结肠定位释药 ,发挥局部治疗作用。通过实验确定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滚动成圆法与流经床包衣技术 ,对肠安康微丸进行工艺研究 ,筛选出药粉与辅料的最佳比例和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药粉与羧甲基淀粉纳的比例 6∶1为优 ,可保证微丸在 5h内释放完全 ;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流量 2ml/分钟 ,压力 0 .9kgf/cm2 ,风速为 6 0m3 /小时 ,温度为 2 8℃。结论 :滚动成圆法可应用于中药复方微丸剂的制备 ,通过调整包衣厚度 ,可达到结肠定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安康 结肠靶向微丸 制备 滚动成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