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绞股蓝皂苷LI通过代谢脂肪酸通路下调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B抑制结肠癌生长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文宇 张红卫 +4 位作者 唐德才 陈芳园 蒋华 闵海燕 丁洁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9,共8页
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LI(Gypenoside LI)通过调控脂质酸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B(CPT1B)来抑制结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Gypenoside LI干预结肠癌RKO和SW620细胞,并通过CCK-8法、细胞划痕... 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LI(Gypenoside LI)通过调控脂质酸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B(CPT1B)来抑制结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Gypenoside LI干预结肠癌RKO和SW620细胞,并通过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细胞克隆实验以及细胞活死染色等方法,全面评估了Gypenoside LI对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同时,利用人结肠癌组织微阵列芯片(TMA),结合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分析了CPT1B在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siRNA转染SW620细胞,运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RNA转染后的CPT1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此外,通过体内实验建立了裸鼠结肠癌模型,探讨了Gypenoside LI对结肠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体外实验表明,Gypenoside LI能有效抑制RKO和SW62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5,P<0.001),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此外,通过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发现,CPT1B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Gypenoside LI通过抑制CPT1B,促进ROS堆积(P<0.001),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Gypenoside LI能够抑制裸鼠结肠癌的生成,并降低CPT1B的表达(P<0.001)。结论本研究揭示了Gypenoside LI通过下调CPT1B抑制结肠癌生长的机制,增加活性氧类(ROS)的堆积,引起脂肪酸氧化代谢的障碍,最终导致结肠癌细胞凋亡,这些发现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的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皂苷LI 肉碱棕榈酰转移1B 肠癌 脂肪酸代谢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RGL1通过激活CDC42/RAC1复合体上调运动型黏着斑组装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2
作者 翁诺舟 谭彬 +3 位作者 曾文涛 古家宇 翁炼基 郑克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038,共8页
目的探究Ral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激活样因子1(RGL1)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析GEO数据库中RGL1在结直肠癌转移性和非转移性中的表达差异。收集珠江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50例临床转移性与非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qPCR... 目的探究Ral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激活样因子1(RGL1)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析GEO数据库中RGL1在结直肠癌转移性和非转移性中的表达差异。收集珠江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50例临床转移性与非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qPCR和免疫组化分析RGL1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体外构建稳定过表达和稳定干扰RGL1基因的细胞株,分别分组为:过表达对照组(veh)与过表达组(RGL1+),敲低对照组(shNC)与敲低组(shRGL1)。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过表达和干扰效率。Transwell实验体外验证细胞表型,明确RGL1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小鼠盲肠原位种植肝转移模型验证动物表型,明确RGL1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细胞-基质黏附检测实验、免疫荧光实验验证RGL1与黏着斑形成的关系,免疫共沉淀实验探究RGL1与GTP酶活化的关系。结果与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相比,RGL1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高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RGL1细胞中该基因上调(P<0.05),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5),小鼠出现结直肠癌肝转移;并且加速了结直肠癌细胞运动型黏着斑的组装(P<0.05),促进了运动型黏着斑的形成,上调CDC42/RAC1的活化态与RGL1的结合。结论RGL1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高表达,通过激活CDC42/RAC1复合体上调运动型黏着斑组装,从而促进结直肠癌转移。RGL1有望成为防治结直肠癌转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L1 转移肠癌 运动型黏着斑 CDC42 RA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线粒体转录因子B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并促进细胞生长
3
作者 欧志高 陈会莹 +1 位作者 汤婷 朱剑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线粒体转录因子B1(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B1,TFB1M)主要参与线粒体DNA转录,与肝细胞癌、星状细胞瘤等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其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公共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TFB1M在结肠癌中的表达... 线粒体转录因子B1(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B1,TFB1M)主要参与线粒体DNA转录,与肝细胞癌、星状细胞瘤等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其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公共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TFB1M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筛选TFB1M高低表达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突变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等。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过表达TFB1M对结肠癌细胞活力、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TFB1M在结肠癌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与N分期和TNM分期有关(P<0.05)。TFB1M高表达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功能富集结果显示,TFB1M与白细胞介导的免疫、免疫球蛋白产生等信号通路有关。此外,ZFHX4、RYR2、PIK3CA和FAT 4等基因在TFB1M高表达组突变频率显著升高(均P<0.05)。在PIK3CA和FAT 4突变组中TFB1M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TFB1M高表达组中CD4+记忆活化T细胞占比升高,Treg细胞占比降低。TFB1M高表达组患者可能对陶扎色替(tozasertib)、阿糖胞苷(cytarabine)、长春新碱(vincristine)等更敏感,而TFB1M低表达组患者可能对Dasatinib、JQ1、ERK_2440等更敏感。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TFB1M时,结肠癌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减少,S期和G 2/M期细胞占比增多。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FB1M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细胞浸润及功能在结肠癌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线粒体转录因子B1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纳米抑制剂的构建及在逆转结直肠癌细胞化疗耐药中的应用
4
作者 郑传浩 但瑞珏 +2 位作者 奚茜 应望 罗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77-1189,共13页
目的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抑制剂YC-1进行纳米化改性,探究其在逆转结直肠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YC-1分子中的活性官能团羟基(-OH)与甲氧基聚乙二醇-羧酸的羧基(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目的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抑制剂YC-1进行纳米化改性,探究其在逆转结直肠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YC-1分子中的活性官能团羟基(-OH)与甲氧基聚乙二醇-羧酸的羧基(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carboxylic acid,mPEG_(350)-COOH)缩合反应构建纳米抑制剂mPEG_(350)-YC-1(MYC-1),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进行验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分析其形貌,利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分析其粒径分布情况;通过将FITC标记的MYC-1(FYC-1)与HCT15细胞相互作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FYC-1的摄取能力;CCK-8实验检测MYC-1的细胞毒性;通过耐药HCT15细胞(resistant-HCT15,R-HCT15)的毒性实验和活/死细胞染色检测MYC-1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增敏效果;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来检测MYC-1逆转耐药的机制。构建小鼠R-HCT15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小鼠分为PBS(n=3)、5-Fu(n=3)、MYC-1(n=3)和MYF(n=3)组。通过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测量完成疗效评估当日的小鼠肿瘤质量,对比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从而评价MYC-1逆转结直肠癌对5-Fu耐药的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纳米抑制剂MYC-1,通过TEM和DLS验证MYC-1在水相溶液中能自组装成直径约为(19.96±2.97)nm的纳米颗粒。成功制备FYC-1,将FYC-1与HCT15细胞相互作用,FYC-1能更好地被细胞摄取,表明两亲性的MYC-1具有更强的内吞入胞能力;MYC-1与5-Fu联合作用于R-HCT15结肠癌细胞,其耐药指数(resistant index,RI)由7.99下降到1.55,耐药指数的相对逆转率(relative reversal rate,RRR)为80.60%;活/死细胞染色显示,MYC-1能增加5-Fu对R-HCT15细胞的毒性;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MYC-1能够有效抑制HIF-1α在胞内的表达(P<0.01);MYC-1与5-Fu联合作用于R-HCT15皮下移植瘤小鼠,与PBS(P<0.001)、5-Fu(P<0.01)和MYC-1(P<0.01)比较,MYF组治疗效果最佳;肿瘤组织HIF-1α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YC-1和MYF组HIF-1α表达下降;小鼠重要脏器HE染色显示,各治疗组重要脏器未见明显损害。结论MYC-1纳米抑制剂能够通过降低结直肠癌细胞HIF-1α蛋白的表达,从而逆转结直肠癌对于5-Fu化疗的耐药性,有效改善5-Fu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耐药 缺氧诱导因子-1Α YC-1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结直肠癌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5
作者 穆华夏 卜伟晓 +9 位作者 丁淑婷 高梦瑶 苏维强 张震 薄其付 刘峰 石福艳 王清华 孔雨佳 王素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9-485,共7页
目的:基于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结直肠癌(CRC)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基于已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IEU OpenGWAS)项目的公开汇总数据进行双向两样本MR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 目的:基于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结直肠癌(CRC)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基于已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IEU OpenGWAS)项目的公开汇总数据进行双向两样本MR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采用加权中位数法(WM)、MR-Egger回归法、加权众数法(WME)和简单众数法(SM)进行辅助分析,以评估IGF-1对CRC的因果影响;通过敏感性分析检查结果的稳健性。结果:以IGF-1作为暴露因素共筛选到38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IVs)。MR分析,IGF-1与CRC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联,比值比(OR)为1.178,95%置信区间(CI)为1.092~1.272,P<0.001;且该因果关联在校正了身高后仍然存在[OR(95%CI)=1.214(1.111,1.327),P<0.001]。Cochran's Q检验显示IV之间存在异质性(P<0.05),MR-Egger回归法未发现IV的水平多效性(P>0.05)。留一法逐个剔除SNPs后,结果显示该因果关联稳健。反向MR分析显示IGF-1与CRC之间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OR(95%CI)=1.017(0.997,1.037),P=0.103]。结论:IGF-1水平与CRC之间存在因果关联,高IGF-1水平是CRC的潜在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肠癌 孟德尔随机化 身高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促进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
6
作者 孙硕 黄鑫 +5 位作者 李国东 张春云 卢泽梅 张伟伟 李泽彦 杨清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对RAS选择性致死化合物3(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SW620,HCT116,LOVO及RKO细胞,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MACC1表达;以SW620细胞为实验材料,MT...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对RAS选择性致死化合物3(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SW620,HCT116,LOVO及RKO细胞,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MACC1表达;以SW620细胞为实验材料,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2.5、5、10、20、40μmol/L)铁死亡诱导剂RSL3以及不同浓度(0、5、10、20μmol/L)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SW62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分析单独使用10μmol/L RLS3以及10μmol/L RLS3和10μmol/LFer-1联合作用对SW62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检测干扰MACC1后不同浓度RSL3对SW62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RSL3(0、2.5、5、10μmol/L)对MACC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并检测干扰MACC1后GPX4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实验检测干扰MACC1后,SW620细胞中脂质过氧化Lipid ROS水平的变化。结果4种结直肠癌细胞中SW620细胞MACC1表达量最高;铁死亡诱导剂RSL3抑制SW620细胞的存活率,细胞存活率随RSL3浓度升高而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SW620细胞的存活率没有影响;与对照Ctrl组细胞存活率相比,单独使用RSL3细胞存活率降低了50%(P<0.01),而联合使用RSL3与Fer-1处理SW620细胞,细胞的存活率得到恢复(P>0.05);不同浓度的RSL3作用于SW620细胞后,细胞中MACC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被显著抑制(P<0.01),具有一定的药物浓度依赖性。siRNA干扰MACC1基因表达后,增强RSL3对SW620细胞毒作用,并抑制细胞中GPX4的表达(P<0.01),增加细胞中Lipid ROS水平(P<0.05)。结论MACC1通过调控GPX4影响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选择性致死化合物3 铁死亡 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1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姜毅楠 蔡逊 +2 位作者 马丹丹 金炜东 张建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1(CC chemokine receptor 1,CCR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96例结肠癌组织。采用Real-time PCR、We...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1(CC chemokine receptor 1,CCR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96例结肠癌组织。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CR1在96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表达差异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在96例结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均可检测到CCR1的表达,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CR1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而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CR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26例淋巴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10例(38.5%)染色强度为++-+++,16例淋巴结转移合并肝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13例(81.2%)染色强度为++-+++,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P=0.014)。结论 CCR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相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判断结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趋化因子受体1 淋巴转移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C1激活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熊漫 谭益冰 +3 位作者 杨明 孙晓宁 刘思德 宋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为Vector(不做任何处理组)、MACC1 OE组(转染pcDNA3.1-MACC1过表达质粒),si-NC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si-MACC1组(转染MACC1 siRNA);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EDU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及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RT-qPCR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ellular-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c-MET)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ACC1、c-MET的蛋白表达情况。将转染MACC1 OE的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肿瘤模型,测量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及结直肠细胞株中MACC1表达升高(P<0.05)。MACC1高表达组的患者总生存期低于MACC1低表达组(P=0.003)。MACC1过表达可提高HCT116细胞活力(F=86.070,P<0.001)。与si-NC组相比,si-MACC1组的HCT116细胞增殖能力、迁移、侵袭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MACC1与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2,P=0.002)。过表达MACC1可提高c-MET的表达(t=13.532,P<0.001),而干扰MACC1可降低c-MET的表达(t=14.626,P<0.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ACC1可激活c-MET转录。MACC1过表达可提高裸鼠肿瘤体积及质量(P<0.01)。结论 MACC1可通过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脾安肠方调控肠道菌群重塑免疫微环境增效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9
作者 王玉坤 周琼 +3 位作者 陈冬梅 张津铖 刘猛 程志强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6-1541,共16页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探究调脾安肠方(TPACD)重塑T辅助细胞亚群1/2(Th1/Th2)免疫平衡介导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s),增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治疗结肠癌肝转移(CLM)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空白(C)、模型(M)、TPA...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探究调脾安肠方(TPACD)重塑T辅助细胞亚群1/2(Th1/Th2)免疫平衡介导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s),增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治疗结肠癌肝转移(CLM)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空白(C)、模型(M)、TPACD(Z)、5-FU(F)及TPACD联合5-FU(FZ)5组,每组6只。建立裸鼠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及CLM模型;Z和FZ组在造模完成14 d后开始给予TPACD 2 g/mL,0.2 mL/(只·d)灌胃14 d;F及FZ组给予5-FU 20 mg/kg,0.2 mL/(只·2 d)腹腔注射14 d。16S核糖体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肝转移灶增殖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转移灶病理组织形态;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CD4^(+)T细胞及肝转移灶Th1、Th2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肝转移灶小鼠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结果:与F组比较,FZ组裸鼠肝转移灶面积缩小、镜下病理核分裂象减少。与C组比较,M组及F组裸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益生菌/致病菌平衡倾斜;与M组和F组比较,Z组及FZ组菌群多样性增加,益生菌/致病菌平衡回调,物种组成趋近于健康;Th1细胞比例及下游因子TNF-α、IFN-γ表达显著增多、Th2细胞比例及下游因子IL-4、IL-10表达下降(P<0.05)。结论:TPACD能增效5-FU抑制裸鼠CLM灶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结构,进而重塑肝转移灶内Th1/Th2介导的TIMEs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转移 调脾安肠方 5-氟尿嘧啶 肠道菌群 肿瘤免疫微环境 辅助性T细胞亚群1/2免疫漂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6GAL1通过激活Notch1/PI3K/AKT/mTORC1途径促进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糖酵解和迁移、侵袭
10
作者 霍怡杉 吴会丽 +2 位作者 段相冰 马秀敏 李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9-475,共7页
目的:探究β-半乳糖苷α-2-6唾液酸转移酶1(ST6GAL1)对结直肠癌(CRC)HCT116细胞糖酵解和迁移、侵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GEPIA2数据库,分析ST6GAL1在CRC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WB法检测ST6GAL1在CRC细胞HCT116、S... 目的:探究β-半乳糖苷α-2-6唾液酸转移酶1(ST6GAL1)对结直肠癌(CRC)HCT116细胞糖酵解和迁移、侵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GEPIA2数据库,分析ST6GAL1在CRC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WB法检测ST6GAL1在CRC细胞HCT116、SW480、Caco-2、HT29、LoVo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ST6GAL1在CR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慢病毒转染细胞的方法构建稳定敲低或过表达ST6GAL1的HCT116细胞,通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B法检测细胞糖酵解相关蛋白、Notch1受体胞内段(Notch1 ICD)以及PI3K/AKT/mTOR通路磷酸化水平,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观察Notch1 ICD表达水平和进入细胞核情况;加入Notch1受体激动剂Jagged1处理HCT116细胞,通过WB法检测糖酵解相关蛋白、Notch1 ICD表达水平以及PI3K/AKT/mTOR通路磷酸化水平。结果:ST6GAL1在CRC组织和细胞中均表达上调(均P<0.05)。与对照组和过表达组相比,敲低ST6GAL1导致HCT116细胞内Notch1 ICD表达水平和PI3K/AKT/mTORC1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细胞糖酵解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均P<0.05);过表达ST6GAL1增加了HCT116细胞内Notch1 ICD表达水平并促进其进入细胞核,细胞糖酵解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均P<0.05)。结论:ST6GAL1通过活化Notch1受体进而磷酸化激活PI3K/AKT/mTORC1通路,并增强CRC细胞糖酵解水平和迁移、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α-2-6唾液酸转移1 肠癌 HCT116细胞 NOTCH1 糖酵解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通过分泌KLF4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影响
11
作者 尚靖 路畅 +4 位作者 侯阳波 袁沁 李炜 王海静 陈进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6-1042,共7页
目的探讨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CM)与佛波酯(PMA)诱导的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CM)与佛波酯(PMA)诱导的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将CMM0、CMSW480-Mφ和CM_(HCT116-Mφ)与HCT116细胞共培养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同时将刺激后的HCT116细胞与人源T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HCT116细胞存活情况及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用Western blot、qPCR和ELISA检测SW480和HCT116细胞中Kruüppel样因子4(KLF4)表达差异;用KFL4抑制剂肯帕罗酮(Ken)预处理HCT116细胞后,将CM_(HCT116-Mφ)和CM_((HCT116+Ken)-Mφ)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qPCR、ELISA实验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将CM_(HCT116-Mφ)和CM_((HCT116+Ken)-Mφ)与HCT116细胞共培养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M0型巨噬细胞在CM刺激后,HCT116-Mφ细胞中CD11b+CD206+细胞比例更高,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更高;相比于CMSW480-Mφ组,CM_(HCT116-Mφ)组的PD-L1蛋白表达水平更高;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CM_(HCT116-Mφ)组细胞存活最多,同时TNF-α和IFN-γ水平最低;加入Ken后,M2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及标志物均降低。与CM_(HCT116-Mφ)组相比,CM_((HCT116+Ken)-Mφ)组HCT116细胞PD-L1表达下降。结论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通过分泌KLF4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结直肠癌细胞PD-L1表达,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该研究有望为提高临床免疫治疗效果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肠癌细胞 KLF4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逃逸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1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结直肠癌对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
12
作者 曹璐阳 左浩健 +3 位作者 陈函 彭小梅 师鑫鹏 罗晓勇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9-385,共7页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体外长期低剂量法建立OXA耐药株HCT8/OXA。CCK-8评估OX...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体外长期低剂量法建立OXA耐药株HCT8/OXA。CCK-8评估OXA处理后的HCT8和HCT8/OXA的活力;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亲本株和耐药株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寻找差异基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GFR1在HCT8和HCT8/OXA中的表达;CCK8检测CRC细胞OXA化疗耐药的影响;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R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CT8相比,HCT8/OXA中FGFR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过表达FGFR1可增加HCT8对OXA的耐药性(P<0.01)和增殖能力(NC+OXA:236.67±6.24;FGFR1+OXA:568.33±6.24),降低OXA暴露下HCT8细胞的凋亡率(NC+OXA:27.83±0.85;FGFR1+OXA:17.47±1.25);敲低FGFR1可降低HCT8/OXA细胞对OXA的耐药性(P<0.01)和增殖能力(Si-NC+OXA:411±8.29;Si-FGFR1+OXA:233.33±20.55),提高凋亡率(Si-NC+OXA:2.85±0.17;Si-FGFR1+OXA:14.42±0.77)。FGFR1可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提高CRC细胞耐药性,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给予激活剂后能够阻断FGFR1对PI3K/AKT通路的抑制和耐药性的提高。结论:FGFR1能够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CRC细胞对OXA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PI3K/AKT 信号通路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肝细胞生长因子和C-met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13
作者 骆婕 郭妹 +1 位作者 吴瑾柔 陶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ACC1)及其参与调控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met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ACC1、HGF和C-met蛋白在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在位内...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ACC1)及其参与调控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met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ACC1、HGF和C-met蛋白在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20例对照组内膜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MACC1、HGF和C-met蛋白在异位内膜分别为0.65±0.14、0.86±0.09、0.71±0.14;在位内膜的表达分别为0.34±0.12、0.43±0.08、0.42±0.05,两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P <0.05);而其中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又高于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P <0.05);且MACC1、HGF和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按ASRM进行分期,分析MACC1、HGF和C-met蛋白在不同分期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ACC1、HGF和C-met蛋白的表达在Ⅰ期与Ⅱ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Ⅲ期中表达较Ⅰ/Ⅱ期明显升高,Ⅳ期中的表达较Ⅲ期更高(P <0.05)。结论 MACC1、HGF和C-met可能协同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发展,且与疾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 在位内膜 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 肝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思蕾 莫文慧 +6 位作者 何霞 白妞妞 袁梦莹 李志敏 白义凤 张娇 刘浩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1-1258,共8页
结直肠癌是目前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由于早期结直肠癌具有症状隐匿的特点,多数患者初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对于IV期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手术辅以放化疗治疗m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随着近年来... 结直肠癌是目前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由于早期结直肠癌具有症状隐匿的特点,多数患者初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对于IV期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手术辅以放化疗治疗m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随着近年来免疫学的发展,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已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能提高部分mCRC患者尤其是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患者的疗效,并获得指南的推荐;但对于临床上占比达90%以上的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mCRC患者,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差,但也有不同临床研究报道了部分该类型的mCRC能获得一定的受益。该文围绕PD-1/PD-L1抑制剂的抗肿瘤机制以及不同类型mCRC患者的PD-1/PD-L1抑制剂临床应用进展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探究PD-1/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的可行性,以期为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患者获益和优化PD-1/PD-L1抑制剂在mCRC治疗中的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剂 转移肠癌 抗肿瘤机制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FT1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促进小鼠结直肠癌进展
15
作者 高源 黄玉兰 +2 位作者 赵昆 时荣臣 缪洪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5,共11页
目的筛选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中抑制巨噬细胞向M1方向极化的胆固醇合成途径代谢酶相关靶点,并验证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CRC细胞株(MC38)分为对照(si-NC)组和多个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代谢酶表达干扰(siRNA... 目的筛选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中抑制巨噬细胞向M1方向极化的胆固醇合成途径代谢酶相关靶点,并验证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CRC细胞株(MC38)分为对照(si-NC)组和多个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代谢酶表达干扰(siRNA干扰相应靶点)组,RT-qPCR检测转染后MC38细胞相应干扰靶点的mRNA水平;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体质量13~18 g)提取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利用siRNA转染后MC38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处理巨噬细胞,RT-qPCR检测巨噬细胞中IL-1β、IL-6和TNF-α的mRNA水平以评估对其M1方向极化的影响。将MC38细胞分为对照组(OE-NC和sh-NC组)、法尼基焦磷酸转移酶1(farnesyl-diphosphate farnesyltransferase 1,FDFT1)过表达组(OE-FDFT1组)和FDFT1敲低组(sh-FDFT1组),RT-qPCR检测FDFT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DFT1蛋白水平;将C57BL/6小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按照细胞分组方式分别构建皮下荷瘤模型(n=5)、腹腔种植转移瘤模型(n=5),对肿瘤质量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变化;将C57BL/6巨噬细胞清除鼠(氯膦酸盐脂质体悬液尾静脉注射)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按照细胞分组方式构建腹腔种植转移瘤模型(n=5),对肿瘤质量进行检测。结果与si-NC组MC38细胞相比,各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代谢酶表达干扰组中MC38细胞对应靶点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P均<0.05);与si-NC组巨噬细胞相比,FDFT1表达干扰组巨噬细胞中IL-1β、IL-6和TNF-α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P均<0.05)。相比于OE-NC组MC38细胞,OE-FDFT1组MC38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未发生显著变化;相比于sh-NC组MC38细胞,sh-FDFT1组MC38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未发生显著变化。在野生型C57BL/6小鼠皮下荷瘤模型、腹腔种植转移瘤模型中,与OE-NC组相比,OE-FDFT1组肿瘤质量显著上调(P均<0.01);而与sh-NC组相比,sh-FDFT1组肿瘤质量显著下调(P均<0.01)。在巨噬细胞清除小鼠肿瘤模型中,与OE-NC组相比,OE-FDFT1组肿瘤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与sh-NC组相比,sh-FDFT1组肿瘤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CRC肿瘤细胞中胆固醇合成途径代谢酶FDFT1是靶向巨噬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潜在靶点,通过调控巨噬细胞促进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胆固醇代谢 法尼基焦磷酸转移1 巨噬细胞 M1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檀芪调控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对体外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学汇 范崇熙 +6 位作者 杨全龙 王晓莹 赵东林 李曼华 武雪亮 樊建春 宁守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89,共8页
目的探讨紫檀芪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作用,并研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紫檀芪作用LoVo细胞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紫檀芪(5、10、20、40、60、80、100μmol/L)处理LoVo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 目的探讨紫檀芪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作用,并研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紫檀芪作用LoVo细胞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紫檀芪(5、10、20、40、60、80、100μmol/L)处理LoVo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检测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磷酸化的Nrf2、血红素加氧酶-1及凋亡蛋白(Bcl2、Bax)的蛋白表达。此外,联合应用Nrf2特异性激动剂萝卜硫素后,重复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及Nrf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60、80、100μmol/L紫檀芪均可显著降低细胞活性(P=0.014,P<0.001,P<0.001,P<0.001)。5、10、20μmol/L紫檀芪对LoVo细胞活性无影响,但可显著抑制细胞迁移(P=0.008,P<0.001,P<0.001)和侵袭(P均<0.001)。TUNEL染色、JC-1、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染色结果显示40、60、80μmol/L紫檀芪增加LoVo细胞凋亡(P=0.014,P<0.001,P<0.001),使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P=0.026,P<0.001,P<0.001)并增加细胞内活性氧聚积(P均<0.001)。40、60、80μmol/L紫檀芪下调了LoVo细胞中磷酸化的Nrf2(P=0.030,P<0.001,P<0.001)、血红素加氧酶-1(P=0.015,P<0.001,P<0.001)、Bcl2(P=0.039,P<0.001,P<0.001)的蛋白表达;60、80μmol/L紫檀芪降低了Nrf2的蛋白表达(P=0.001,P<0.001),增加了Bax的蛋白表达(P均<0.001)。应用萝卜硫素联合处理后,紫檀芪抑制细胞活性(P<0.001)、增加细胞凋亡(P<0.001)及下调Nrf2表达(P=0.022)的作用明显减弱。结论紫檀芪是一种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化合物,其抗癌机制与抑制Nrf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檀芪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肠癌 细胞凋亡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表达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崔戈 张婷 崔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 :分析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m RNA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关联,探讨CCAT-1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及病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q PCR)检测结直肠癌(60例)、结直肠腺瘤... 目的 :分析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m RNA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关联,探讨CCAT-1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及病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q PCR)检测结直肠癌(60例)、结直肠腺瘤(3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外周血中CCAT-1 m RNA表达,采用ROC曲线判断CCAT-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计算Youden指数确定CCAT-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阈值;采用双变量相关(bivariate correlation)Pearson检验分析CCAT-1m RN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CCAT-1 m RNA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绘制生存曲线。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CAT-1 m RNA水平相对于结直肠腺瘤患者(P<0.01)、健康志愿者(P<0.01)显著高表达,CCAT-1 m RNA在健康志愿者、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呈逐渐递增趋势;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CAT-1 m RNA表达量与肿瘤直径(P<0.05)、分化程度(P<0.01)、原发灶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数(P<0.01)、远处转移(P<0.05)及TNM分期(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CCAT-1 m RNA高表达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CCAT-1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 肠癌 早期筛检 病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期别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瑞涛 任芳 史惠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研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不同期别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住院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52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这些患者... 目的 研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不同期别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住院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52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这些患者原发病灶组织样本中的MACC1 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组织中的MACC1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ACC1表达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MACC1 mRNA在Ⅰ~Ⅳ期卵巢癌样本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2±0.01、0.75±0.01、0.78±0.01和0.8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05,P=0.000);MACC1 蛋白在Ⅰ~Ⅳ期卵巢癌样本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1±0.04、0.73±0.02、0.76±0.01和0.8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42,P=0.000).截至2012年12月随访结束,Ⅲ~Ⅳ期中复发及死亡患者组织样本中MAC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病情稳定患者(0.85±0.03比0.74±0.05,F=72.324,P=0.000).相对于MACC1表达较低的Ⅰ~Ⅱ期患者,MACC1表达较高的Ⅲ~Ⅳ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χ^2=29.804,P=0.000).结论 MACC1表达增加可能提示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不良,MACC1可作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卵巢上皮性癌 临床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敏惠 袁杰 +3 位作者 李华 邹强 刘阳 杨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03-807,共5页
目的 近年来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509C/T位点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备受关注.但由于遗传和表型上的异质性,不同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文中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目的 近年来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509C/T位点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备受关注.但由于遗传和表型上的异质性,不同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文中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 方法 以结直肠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效应指标,通过检索PubMed、CNKI和维普等数据库中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联研究的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偏倚评估. 结果 纳入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联的文献10篇,共计病例2314例,对照4247例,除基因型TC与TT的比较外,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故在Meta分析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法进行数据合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在人群分层分析中,亚洲人群的异质性明显降低,基因型TT与(TC+ CC)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P=0.08 >0.05,因此认为有同质性,可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的OR值为0.83(0.7 ~0.99),P=0.04,有统计学意义;其漏斗图形基本对称,敏感性分析稳定性较差. 结论 在亚洲人群中,TGF-β1基因-509 TT基因型可能为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基因多态性 转化生长因子1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20
作者 潘春球 韩述岭 +1 位作者 余壁湘 曾灿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5-706,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间40例结直肠癌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HIF-1αmRNA表达情况。结果 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测出H... 目的探讨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间40例结直肠癌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HIF-1αmRNA表达情况。结果 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测出HIF-1αmRNA表达的17例,检出率为42.5%(1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IF-1αmRNA表达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HIF-1αmRNA可作为检测结肠癌患者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转移 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