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P2在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与结直肠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昊 刁庆飞 +4 位作者 樊建春 李萌 贾举名 杨春白雪 武雪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1,共9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威胁人类生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SHP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HP2)成为癌症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已经被证实与...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威胁人类生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SHP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HP2)成为癌症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已经被证实与CRC有着密切的关系。SHP2,由PTPN11基因编码,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人体各组织和细胞中普遍存在。现有研究显示,SHP2在调控CRC及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n cancer,CAC)中扮演关键角色,并随着SHP2变构抑制剂的出现,SHP2成为了CRC患者新的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主要针对SHP2的结构及其在CRC和CAC中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磷酸酶 SHP2 PTPN11 肠癌 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倩 范文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256-1257,1260,共3页
最新研究报道,慢性炎症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肠、直肠的慢性炎症导致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反复的损伤、修复、增生,最终引起癌变。因此,研究如何干预慢性炎症癌变成为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的重要方法。本文探讨马齿苋对肠道炎... 最新研究报道,慢性炎症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肠、直肠的慢性炎症导致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反复的损伤、修复、增生,最终引起癌变。因此,研究如何干预慢性炎症癌变成为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的重要方法。本文探讨马齿苋对肠道炎症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与IL-6/STAT3通路的关系。为预防炎症性肠病癌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 IL-6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模型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气体信号分子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布图雅 肖瑞 +1 位作者 乌日罕 娜日格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46-274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CAC小鼠NO、一氧化氮合酶(iNOS)、CO、血红素氧合酶(HO-1)、硫化氢(H2S)及胱硫醚-γ-裂解酶(CSE)体系的影响,探讨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对CAC的干预及其部分作用机... 目的通过观察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CAC小鼠NO、一氧化氮合酶(iNOS)、CO、血红素氧合酶(HO-1)、硫化氢(H2S)及胱硫醚-γ-裂解酶(CSE)体系的影响,探讨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对CAC的干预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传统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等,采用AOM+DSS法造模,造模完成后各组进行相应处理,检测CAC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NO、iNOS、CO、HO-1、H_2S及CSE的量。结果模型组的NO、iNOS、CO、HO-1、H2S及CSE的量高于正常组,P<0.05;高剂量组对NO、iNOS、CO、HO-1、H_2S及CSE的下调作用最为明显,P<0.017。结论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可降低CAC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NO、iNOS、CO、HO-1、H_2S及CSE的量,起到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医 尼如哈优化剂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 气体信号分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白术汤下调miR-31-5p/STAT3环路抑制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进程 被引量:21
4
作者 邓颂 王爱萍 +2 位作者 陈曦 巫燕莉 李燕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8-1313,共6页
目的探讨miR-31-5p/STAT3在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ancer,CA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黄芪白术汤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方法建立C57BL/6小鼠CAC模型,并检测对照组和CAC模型小鼠中mic... 目的探讨miR-31-5p/STAT3在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ancer,CA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黄芪白术汤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方法建立C57BL/6小鼠CAC模型,并检测对照组和CAC模型小鼠中microRNA的差异表达。qPCR验证筛选差异microRNA;Western blot检测STAT3、p-STAT3、IL-6R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一次性腹腔注射AOM,结合3%DSS自由饮用3个循环造模,8周后模型小鼠结肠黏膜出现中、重度异型增生,并伴随大量炎细胞浸润,经检测,CAC小鼠结肠组织中miR-31-5p及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黄芪白术汤干预后,miR-31-5p及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下调。体外研究表明,RAW264.7细胞转染miR-31-5p precursor后,STAT3蛋白明显增高;促炎因子IL-6、TNF-α刺激RAW264.7 24 h后,miR-31-5p水平也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因子可引起miR-31-5p/STAT3的正相关上调。同时,白术内酯Ⅱ+黄芪甲苷混合物可明显下调IL-6刺激引起的miR-31-5p、STAT3、IL-6Rα增高。结论miR-31-5p/STAT3在上皮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可能形成一个正反馈的环路,在CAC病理微环境中发挥持续放大炎症效应,最终导致结肠上皮的异型增生,甚至肿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1-5p STAT3 IL-6 黄芪白术汤 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 白术内酯Ⅱ+黄芪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蓼肠胃康联合5⁃FU抑制IL⁃6/STAT3通路治疗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汪倩如 钟立璠 黄凌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8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探讨枫蓼肠胃康联合5⁃氟尿嘧啶给药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小鼠模型,经枫蓼肠胃康和5⁃氟尿嘧啶给药后,观察小鼠的行为及活动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目的:探讨枫蓼肠胃康联合5⁃氟尿嘧啶给药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小鼠模型,经枫蓼肠胃康和5⁃氟尿嘧啶给药后,观察小鼠的行为及活动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在IL⁃6/STAT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联合给药组小鼠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且小鼠肠壁增厚及间质炎症情况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造模后小鼠结肠组织中P⁃STAT3及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联合给药后,抑制了IL⁃6/STAT3通路中Cyclin D1、CDK4和Bcl⁃2蛋白表达,上调了Bax的表达(P<0.05)。结论:枫蓼肠胃康联合5⁃氟尿嘧啶可抑制IL⁃6/STAT3通路来发挥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 枫蓼肠胃康 5⁃FU IL⁃6/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小鼠模型不同阶段病理变化的动态评估
6
作者 黄莉莉 肖凡 +4 位作者 陈桂蓉 邓贵方 宋锦彬 杜群 李燕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2-810,共9页
目的探讨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n cancer,CAC)小鼠模型不同时间点肠道病理发展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C57BL/6小鼠结肠炎-癌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的第7、10、14周3个时间点取材... 目的探讨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n cancer,CAC)小鼠模型不同时间点肠道病理发展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C57BL/6小鼠结肠炎-癌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的第7、10、14周3个时间点取材,观测小鼠脾指数、结肠长度、质量及结肠单位长度质量;苏木素-伊红(HE)、Masson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学变化特征;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不同病理阶段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及Wnt信号通路Wnt2b、Lrp5、Axin2、Znrf3基因表达;多重免疫荧光组化(mIHC)和细胞免疫荧光(IF)检测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CD44、增殖标记物Ki67、杯状细胞MUC2蛋白表达。同时,体外分离培养第10、14周模型小鼠来源的结肠类器官,观察类器官的形态及特征标记物变化。结果AOM/DSS诱导7周模型小鼠结肠病理表现为隐窝结构减少、扭曲、分支等变化,伴随少量胶原纤维沉积,10、14周模型小鼠结肠呈现不同程度上皮内瘤变,并随着时间延长出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比例增加,胶原纤维沉积范围增多,伴随结肠长度缩短、肠壁增厚,脾增大等现象。与正常组相比,第14周模型小鼠结肠CD44、Wnt2b表达显著升高(P<0.05),Axin2表达下降(P<0.01)。与第7周相比,Wnt2b、Lrp5、Znrf3表达升高(P<0.01、P<0.05、P<0.01),Axin2表达下降(P<0.01)。多重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显示:第10、14周模型小鼠结肠FAP、CD44表达增多,而MUC2表达降低。其来源的体外类器官呈现囊球样扩张,尤以14周模型来源的类器官更为突出,Ki67和CD44在14周模型来源的类器官中表达明显增强。结论AOM/DSS诱导的小鼠模型在7、10、14周可分别呈现结肠慢性炎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主的动态病理改变,病变区域以成纤维细胞激活及上皮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 结肠类器官 成纤维细胞 WN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的关系 被引量:39
7
作者 刘维新 张绅 +2 位作者 任益 桑立轩 顾寿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1-234,266,共5页
目的观察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及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CACRC)组织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DSS与水循环交替口服诱导反复发作的UC小鼠模型(n=23),1,2-二甲肼(DMH)/DSS联合法... 目的观察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及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CACRC)组织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DSS与水循环交替口服诱导反复发作的UC小鼠模型(n=23),1,2-二甲肼(DMH)/DSS联合法建立UCACRC小鼠模型(n=23),同时设立对照组(n=20)。分时段处死小鼠,观察其结肠组织的改变,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小鼠的UC组织、UCACRC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2)、缺氧诱导因子(H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水平。结果单纯使用DSS可建立UC小鼠模型。第9个周期末处死的小鼠中,UC组仅有15.38%(2/13)发生低度不典型增生,而加用DMH的UCACRC组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率可达92.31%(12/13)。Ang-2、HIF、VEGF、Flk-1在UC组织、UCACRC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均<0.05),且循环周期越多,表达水平越高;但UC组织和UCACRC组织比较,4种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ng-2、HIF、VEGF、Flk-1在UC及UCACRC的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炎症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通过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介导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8
作者 陈天一 李超凡 +5 位作者 包灵波 陈骞 胡那娜 杨宇馨 张蕾 王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25-1837,共13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慢性肠道炎症向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转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将C64S点突变纯合子(APE1^(C64S))和野生...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慢性肠道炎症向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转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将C64S点突变纯合子(APE1^(C64S))和野生型(APE1^(WT))小鼠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及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溶液构建CAC体内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各组小鼠结肠组织APE1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APE1稳定敲低的小鼠结肠癌MC38细胞系,并对APE1^(WT)与APE1^(C64S)小鼠进行皮下荷瘤实验以确定肿瘤细胞来源的APE1导致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荷瘤标本APE1、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1,CXCL1]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对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的1名28岁女性CAC患者的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肿瘤及邻近炎症组织中APE1、CXCL1的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及APE1^(WT)实验组相比,APE1^(C64S)实验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及肿瘤形成数量明显降低,多形核髓源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PMN-MDSCs)浸润显著减少,CD4^(+)及CD8^(+)T细胞显著增多(P<0.05)。APE1^(WT)与APE1^(C64S)皮下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各免疫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敲低APE1的肿瘤细胞进行荷瘤实验,发现肿瘤生长明显抑制,PMN-MDSCs浸润减少,同时CD4^(+)及CD8^(+)T细胞显著增多(P<0.05)。在CAC患者肿瘤组织中APE1高表达、PMN-MDSCs浸润增加,CD8^(+)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较炎症组织浸润显著减少(P<0.05)。结论肿瘤细胞中APE1的氧化还原功能可促进PMN-MDSCs肿瘤浸润,同时减少T细胞的数量,从而形成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介导CA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相关性肠癌 炎症性肠病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多形核髓源性抑制细胞 肠癌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神丸治疗小鼠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验证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雪芳 陈延华 +7 位作者 李宗恒 尚靖 袁泽婷 邓皖利 骆莺 韩娜 殷佩浩 殷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1-1062,共12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讨六神丸治疗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A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BATMAN-TCM、CNKI、PubMed、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六神丸和CAC相关靶点,利用Venny在线作图网站得到六神丸-CAC共同靶...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讨六神丸治疗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A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BATMAN-TCM、CNKI、PubMed、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六神丸和CAC相关靶点,利用Venny在线作图网站得到六神丸-CAC共同靶点。然后,通过Cytoscape 3.8.2构建PPI网络筛选六神丸治疗CAC的核心靶点,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体内实验验证分析,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trl)、模型组(AOM/DSS)和六神丸组(LSW),采用AOM/DSS构建CAC小鼠模型。通过小鼠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长度、肿瘤大小和肿瘤数量等评估六神丸对CAC的治疗作用;HE染色、RT-qPCR方法检测六神丸对CAC小鼠炎症介质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评估六神丸对AOM/DSS诱导结肠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方法检测六神丸对CAC小鼠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69个六神丸-CAC共同靶点,构建PPI网络进行核心靶点筛选,得到33个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六神丸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作用于CAC。体内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六神丸治疗能够显著抑制小鼠结肠炎相关肿瘤的发生,减少肿瘤数量和负荷(P<0.05),明显改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下调促炎细胞因子mRNA水平,抑制结肠肿瘤细胞增殖(P<0.01)并促进其凋亡(P<0.001);同时,六神丸还显著降低了结肠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P<0.05)。结论六神丸可能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信号TLR4的表达,减轻小鼠肠道炎症,抑制结肠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来发挥抗CA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丸 网络药理学 结肠炎相关性肠癌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st1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欧阳满照 唐立 +5 位作者 姚学清 陆岩 伍锦浩 张伟杰 廖天佑 罗振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目的:探讨Twist1在溃疡性结肠炎(UC)、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c CRC)患者肠粘膜和UC模型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在UC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我院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肠道标本及临床资料共59例,其中正常对照组13例,UC组35例和uc CRC... 目的:探讨Twist1在溃疡性结肠炎(UC)、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c CRC)患者肠粘膜和UC模型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在UC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我院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肠道标本及临床资料共59例,其中正常对照组13例,UC组35例和uc CRC组1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wist1蛋白表达情况.构建UC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wist1和Bcl-2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结果:UC组和uc CRC组中Twist1的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在uc CRC组中的表达率高于UC组(P<0.05).Twist1蛋白在UC和uc CRC组织的表达与年龄、性别以及uc CRC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在UC细胞模型中,Twist1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cl-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Twist1在"UC→uc CRC"的转变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ST1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肠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尼如哈优化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小鼠的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布图雅 孙勤暖 +1 位作者 广布加甫.藏登 乌日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3-887,共5页
目的探讨尼如哈优化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的防治作用。方法 98只Balb/c小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优化剂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传统剂治疗组,柳氮磺吡啶治疗组7组,每组10只;正常组除外,各组以AOM/DSS复合法复制模型,从第9周开始模型... 目的探讨尼如哈优化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的防治作用。方法 98只Balb/c小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优化剂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传统剂治疗组,柳氮磺吡啶治疗组7组,每组10只;正常组除外,各组以AOM/DSS复合法复制模型,从第9周开始模型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各组分别予相应的药液进行灌肠治疗,共11周。实验第20周末将全部小鼠处死取全结肠,肉眼及光镜下观察其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异常隐窝的变化。期间每周一次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结肠肉眼改变以散在、多发性息肉状隆起性病变为主。病理改变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主;低、中剂量组肉眼改变均以单发或少数息肉状隆起性病变为主。镜下以增生性息肉改变为主;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组肉眼改变均以结肠黏膜充血、水肿为主。镜下改变均以腺体增生为主,未见溃疡及明显的异常隐窝及上皮内瘤变。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空白组小鼠情况良好,摄食量、大便正常;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逐渐减轻,倦怠拱背、有黏液血便,并出现脱肛;尼如哈治疗各组小鼠体质量和食量不同程度增加、血便次数明显减少。结论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可用于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医 尼如哈优化剂 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 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M/DSS诱导建立结肠炎-癌转化大鼠模型的组织学评价及肠道菌群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秀楠 孙大娟 +3 位作者 梁峻尉 刘佳卉 李公义 迟莉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9-1378,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表征炎症性肠病炎-癌转化的大鼠模型,并探讨其肠道菌群特征。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及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不同干预周期的模型组(M1、M2、M3组)。模型组大鼠均采用单次腹...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表征炎症性肠病炎-癌转化的大鼠模型,并探讨其肠道菌群特征。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及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不同干预周期的模型组(M1、M2、M3组)。模型组大鼠均采用单次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联合自由饮用3个周期DSS的方法诱导结肠炎-癌转化,期间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e index,DAI)评分,于DSS第1、2、3周期结束时分别处死M1、M2、M3组大鼠,留取脾、结肠组织及结肠内容物。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学损伤及癌变情况进行评估,并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其肠道菌群的特征性改变。结果AOM/DSS造模导致了显著的DAI评分上升、结肠缩短及脾指数升高。从M1组到M3组,肠黏膜屏障逐渐破坏,病理评分逐渐升高,依次出现了异常隐窝灶、息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同时,该病理演变过程表现出与人体炎症性肠病癌变相似的特征。在16S rRNA测序中,采用Wilcoxon和ALDEx2两种差异丰度检验工具筛选得到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单球菌属(Monoglobus)为代表的菌群丰度变化可能参与了结肠炎-癌转化的进展,并观察到差异菌群的功能主要富集到了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代谢途径。结论AOM/DSS诱导建立的大鼠模型能较贴切地动态模拟结肠炎-癌转化的病理特点,同时伴随着特定肠道菌群丰度的改变,可能与菌群介导的代谢途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相关性肠癌 结肠炎-癌转化 组织病理学 16S rRNA测序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多糖通过NLRP3/NF-κB信号通路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佳威 曲超 +5 位作者 陈一方 郑金娟 肖瑶 黄学洙 金丹(指导) 李芳芳(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明确桦褐孔菌多糖(IOP)是否通过激活NF-κB和NLRP3通路阻止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的发生发展。方法:IOP处理SW620细胞,CCK-8测定细胞活力;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LRP3/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蛋白及细胞凋亡相关基... 目的:明确桦褐孔菌多糖(IOP)是否通过激活NF-κB和NLRP3通路阻止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的发生发展。方法:IOP处理SW620细胞,CCK-8测定细胞活力;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LRP3/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蛋白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水平。以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AOM/DSS)诱导CAC小鼠模型,记录小鼠体重及结肠腺瘤的变化;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IOP可有效抑制SW620细胞增殖并诱导SW620细胞发生凋亡;NLRP3炎症小体和NF-κBp65磷酸化表达经IOP处理后呈增加趋势(P<0.05)。体内实验中发现,与模型组相比,IOP组小鼠体重有明显增加趋势,且结肠肿瘤和结肠病理组织形态得到改善;组织中IL-6和TNF-α基因表达降低,ASC、Caspase-1、NLRP3及NF-κBp65磷酸化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IOP抑制AOM/DSS诱导的小鼠CAC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NF-κB和NLRP3信号途径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多糖 结肠炎相关性肠癌 NLRP3炎症小体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诱导高脂饮食小鼠结直肠癌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莫林波 唐政山 +1 位作者 乔小银 杨寅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189-195,共7页
探讨茶多酚(TP)对长期高脂饮食小鼠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将5周龄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FD组、AOM/DSS组、HFD+AOM/DSS组和HFD+AOM/DSS+TP组,采用三次循环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以及饮用2... 探讨茶多酚(TP)对长期高脂饮食小鼠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将5周龄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FD组、AOM/DSS组、HFD+AOM/DSS组和HFD+AOM/DSS+TP组,采用三次循环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以及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CAC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IL-6、COX-2、IL-4、IL-10、β-catenin和C-myc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β-catenin、P-GSK3β和GSK3β蛋白表达量;通过HE染色观察结直肠形态结构,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结果表明:与HFD+AOM/DSS组相比茶多酚上调了TNF-α、IL-6、COX-2、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P<0.05),下调了IL-4、IL-10的表达(P<0.05),促进了β-catenin的降解,显著降低AOM/DSS诱导CAC小鼠模型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抑制了结直肠缩短、维护了肠道屏障的完整。说明茶多酚能缓解炎症反应并抑制了Wnt信号系统的活化,对CAC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TP) 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 炎症性肠病(IBD)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