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昆明小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阳 周协琛 +3 位作者 李涛 李炎 曹俊阳 赵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77,共6页
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SS)构建昆明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并筛选建模最佳浓度。32只雄性昆明小鼠分成4组(空白组、30、40、50 g/L DSS组),每组8只。各组小鼠分别自由饮用7 d无菌水或不同浓度DSS,每天记录小鼠体重,观察腹泻及便血情况,... 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SS)构建昆明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并筛选建模最佳浓度。32只雄性昆明小鼠分成4组(空白组、30、40、50 g/L DSS组),每组8只。各组小鼠分别自由饮用7 d无菌水或不同浓度DSS,每天记录小鼠体重,观察腹泻及便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造模结束后测量结肠长度并观察结肠组织形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DSS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发小鼠的体重减轻、腹泻和便血症状。与空白组相比,不同浓度DSS均破坏了结肠组织形态,但30 g/L DSS组小鼠结肠炎症发生程度较轻,而40 g/L DSS组与50 g/L DSS组小鼠结肠炎性病变严重,表现出明显的急性UC的特征。由于50 g/L DSS组小鼠精神状态不佳,故选择40 g/L DSS作为昆明小鼠造模最适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自由饮用7 d 40 g/L DSS可以成功建立昆明小鼠UC模型,诱使其出现腹泻、体重下降、便血等疾病活动状态,表现出黏膜糜烂、炎症浸润等急性UC病理组织学特征。研究结果可为UC的药物研发及机制研究动物模型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葡聚糖硫酸钠盐 结肠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宁颗粒抗结肠炎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国庆 王云 +2 位作者 刘晶 范英兰 刘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176-177,共2页
目的:研究结肠宁颗粒抗结肠炎的作用。方法:选用苦寒泻下的番泻叶和化学刺激物冰乙酸复制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结肠宁颗粒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选用大黄致脾虚型小鼠模型,观察结肠宁颗粒的益肠补脾,涩肠止泻的作用。结果:... 目的:研究结肠宁颗粒抗结肠炎的作用。方法:选用苦寒泻下的番泻叶和化学刺激物冰乙酸复制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结肠宁颗粒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选用大黄致脾虚型小鼠模型,观察结肠宁颗粒的益肠补脾,涩肠止泻的作用。结果:结肠宁颗粒能显著减轻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损伤及体重减轻程度;延长大黄致脾虚型小鼠的排便时间、减少2 h内排黑便点数,减少脾虚模型小鼠体重减轻的程度。结论:结肠宁颗粒具有抗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作用,同时能改善脾虚型小鼠的症状,对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宁颗粒 结肠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炎症模型的小鼠造模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雨然 连科迅 谷新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126,共7页
动物炎症性疾病在疾病中比例最大,无论是传染性疾病还是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都会有炎症的发生。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寻找更好的预防治疗途径,采用体内试验非常必要。小鼠模型因其经济便宜,饲养周期短,操作简单以及... 动物炎症性疾病在疾病中比例最大,无论是传染性疾病还是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都会有炎症的发生。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寻找更好的预防治疗途径,采用体内试验非常必要。小鼠模型因其经济便宜,饲养周期短,操作简单以及与人类基因、生理结构等方面的相似性而广泛运用。本文以此为背景,主要围绕肺炎模型、结肠炎模型以及乳房炎模型的小鼠造模方法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模型 肺炎模型 结肠炎模型 乳房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与自身免疫疾病 被引量:8
4
作者 叶迎春 年四季 +2 位作者 刘佳佳 高燕 袁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32-1137,共6页
2003年Baekkevold发现一种高内皮小静脉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high endothelial venules,NFHEV),2005年Schmitz搜寻序列资料库发现该基因序列与IL-1家族同源,命名为IL-33,在人体定位于染色体9p24.1,编码270个氨基酸。
关键词 自身免疫疾病 IL-33 高内皮小静脉 免疫反应 NUCLEAR 基因序列 序列资料 病人血清 结肠炎模型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万通 丁红梅 冯晓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28-1232,共5页
IL-37作为白细胞介素-1(IL-1)家族的新成员,与IL-1家族成员拥有类似的β链结构。重组IL-37前体通过蛋白酶-1剪切处理后可以转化为成熟的IL-37。IL-37是目前唯一没有发现鼠同系物的IL-1家族成员。研究人员在骨髓、肝脏、胸腺、肺等组... IL-37作为白细胞介素-1(IL-1)家族的新成员,与IL-1家族成员拥有类似的β链结构。重组IL-37前体通过蛋白酶-1剪切处理后可以转化为成熟的IL-37。IL-37是目前唯一没有发现鼠同系物的IL-1家族成员。研究人员在骨髓、肝脏、胸腺、肺等组织中均检测到IL-37的表达,并且发现其参与了多种炎症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IL-37对多种类型细胞的免疫反应也发挥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免疫性疾病 转基因小鼠 免疫反应 胰岛素抵抗 抑制作用 固有免疫 原发性肝癌 Β链 结肠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