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结肠镜在结肠术后患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明阳 王志强 +2 位作者 令狐恩强 卢忠生 黄启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结肠镜在结肠术后患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9年4-12月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随访的512例结肠术后患者,分别应用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法以及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 目的:探讨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结肠镜在结肠术后患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9年4-12月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随访的512例结肠术后患者,分别应用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法以及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进行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成功率、进镜时间、疼痛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和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或结肠-小肠吻合口)的成功率分别为93.8%和99.1%。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和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结肠镜的平均进镜时间分别为7.6min和3.5min(P<0.05)。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和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后,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定疼痛程度的平均分数分别为6.7分和3.8分(P<0.05)。全部检查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结肠镜对结肠术后患者的检查安全、成功率高,与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相比,进镜时间短、患者疼痛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单人操作结肠 改良“轴保持短缩法”单人操作结肠 结肠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血管优化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于涛 陈智成 +1 位作者 郭释琦 石喻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5-891,共7页
目的探讨光谱CT血管优化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90例2022年3—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采用光谱CT行对比增强检查,并将原始图像数据重建出常规120 kVp的混合... 目的探讨光谱CT血管优化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90例2022年3—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采用光谱CT行对比增强检查,并将原始图像数据重建出常规120 kVp的混合能量图像及40、50、60、70 keV的虚拟单能级图像。分别在胃结肠静脉干、右结肠静脉、回结肠静脉主干和同层面竖脊肌选取感兴趣区测量CT值和噪声,分析虚拟单能级图像和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各组图像质量和静脉解剖信息进行主观评价。结果4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胃结肠静脉干、右结肠静脉和回结肠静脉图像CT值[(405.55±103.06)Hu、(406.61±103.42)Hu、402.35(337.95,477.45)Hu]、噪声[19.90(12.10,34.55)Hu、21.10(10.95,44.30)Hu、19.70(11.25,44.80)Hu]、信噪比[19.46(10.60,36.31)、20.16(8.73,37.42)、18.49(9.99,36.24)]和对比噪声比[53.36(35.92,70.79)、52.34(33.73,81.03)、56.23(34.69,79.97)]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意义(F/H=268.53、23.17、33.09、198.77、272.51、28.93、25.48、189.62、318.24、29.42、20.13、212.46,P均<0.001)。主观评分显示,4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质量和对胃结肠静脉干、右结肠静脉和回结肠静脉血管显示的优化作用最佳。结论光谱CT可提高胃结肠静脉干、右结肠静脉、回结肠静脉的成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效果,其中4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腹腔镜 结肠切除 光谱CT 虚拟单能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结肠外按压散结术治疗斑马降结肠梗阻
3
作者 徐春忠 段俊堂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5年第4期63-65,共3页
笔者采用腹腔内结肠外按压散结术治疗上海野生动物园斑马降结肠梗阻8例,治愈率为100%。相较于保守治疗(润肠通便、软坚散结、促进胃肠蠕动等),腹腔内结肠外按压散结术具有创伤较小、治愈率高、术后护理简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斑马 结肠梗阻 腹腔内结肠外按压散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脱垂悬吊固定并乙状结肠折叠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容 肖天保 +5 位作者 陈江 何峰 保甜甜 曹一波 杨桃 蒙炳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分析直肠脱垂悬吊固定并乙状结肠折叠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 目的:分析直肠脱垂悬吊固定并乙状结肠折叠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观察组患者行直肠脱垂悬吊固定并乙状结肠折叠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术后30 d临床恢复情况、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率、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等情况;功能疗效根据Wexner大便失禁评分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2)。术后30 d,观察组肛门坠胀(t=2.300,P=0.026)、控便能力(t=2.299,P=0.026)、肛门潮湿评分低于对照组(t=2.205,P=0.032)。术后1月,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255,P=0.012)。术后90 d,2组患者直肠感觉容量均减少(t=20.634,P<0.001),最大静息压(maximum resting pressure,MRP)、最大收缩压(maximal squeeze pressure,MSP)均增加,且观察组MRP(t=-11.486,P<0.001)、MSP(t=-7.358,P<0.001)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33)。术后3个月,2组患者排气、液体大便、固体大便、佩戴护垫及生活方式改变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7,P=0.845)。结论:直肠脱垂悬吊固定并乙状结肠折叠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Delorme术,术中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且远期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直肠脱垂 悬吊固定 乙状结肠折叠 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切除术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51
5
作者 于海涛 李国新 +4 位作者 张策 丁自海 黄祥成 余江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线入路相关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施行的21例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录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利用中间入路,以肠系膜上静脉为解剖学标志,可成功进行系膜血管的解...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线入路相关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施行的21例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录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利用中间入路,以肠系膜上静脉为解剖学标志,可成功进行系膜血管的解剖、淋巴结清扫,并进入正确的外科平面。结肠系膜和肾前筋膜之间存在融合筋膜间隙,其内侧、外侧、腹侧、背侧的边界分别是肠系膜上静脉、右结肠旁沟、结肠系膜、肾前筋膜。胃结肠韧带、肝结肠韧带和结肠外侧腹膜返折等外周固定装置是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必须离断的结构。结论:在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肠系膜上静脉是关键解剖学标志和主线,融合筋膜间隙是正确的外科平面;一系列外周腹膜结构是重要固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切除 腹腔镜 外科平面 肠系膜上静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相关筋膜平面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60
6
作者 李国新 丁自海 +2 位作者 张策 黄祥成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切除术相关筋膜的解剖学特点和外科平面的鉴别方法。临床资料和方法:2003~2004年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施行的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15例,病例均为左半结肠癌。对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后外侧、中线侧和直肠后外侧相关筋膜的解...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切除术相关筋膜的解剖学特点和外科平面的鉴别方法。临床资料和方法:2003~2004年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施行的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15例,病例均为左半结肠癌。对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后外侧、中线侧和直肠后外侧相关筋膜的解剖特点和镜下定位标志进行观察和描述。结果:在乙状结肠第一曲外侧缘肠壁与左侧腰大肌筋膜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粘连带,它是左侧Toldt’s线的尾侧端点。左半结肠系膜后外侧存在肾前筋膜;中线侧存在主动脉前筋膜;直肠系膜后外侧存在盆筋膜壁层。这三个部位的筋膜相互延续。结论:乙状结肠和左侧腰大肌筋膜之间的粘连带是左半结肠切除术外侧分离的起点。肾前筋膜是衬贴于左半结肠和直肠系膜后面的一层连续筋膜,在不同的解剖位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左半结肠切除术的外科平面统一于结直肠系膜与连续的肾前筋膜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切除 外科平面 肾前筋膜 Toldt’s筋膜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相关血管的活体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策 薛琪 +2 位作者 李国新 丁自海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阐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LRH)相关血管的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36例接受LRH的肿瘤病人进行术中观察和术后录像复习。结果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为起于右髂窝上缘,位于小... 目的阐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LRH)相关血管的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36例接受LRH的肿瘤病人进行术中观察和术后录像复习。结果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为起于右髂窝上缘,位于小肠系膜和升结肠系膜交界部的蓝色条纹。肠系膜上动脉在系膜内难以目视辨认,走行于SMV左侧。回结肠血管出现率100%,为升结肠系膜内、十二指肠水平部下缘附近、搏动的条索。胃结肠干出现率77.8%(28/36),包含上右结肠静脉/右结肠静脉者占比为89.3%(25/28);后者亦可直接注入SMV。胃结肠干于胰切迹右缘的横结肠后间隙汇入SMV右壁。右结肠动脉在胰颈下缘起始,常与胃结肠干伴行或交叉。结论正确的间隙(肠系膜内间隙)、标志和线索(肠系膜上静脉),是LRH中血管定位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血管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 肠系膜上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9
8
作者 高明 王存川 +2 位作者 杨景哥 龚瑾 唐家慧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3月~2012年3月采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32例与同期30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安全性及其疗效。结果 2组术后...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3月~2012年3月采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32例与同期30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安全性及其疗效。结果 2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标本长度、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0月及57.0月,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χ2=0.995,P=0.318)。结论完全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可获得相同手术安全性及肿瘤学疗效。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更加微创,但手术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 结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根治术24例报告 被引量:25
9
作者 马冰 杜晓辉 +2 位作者 夏绍友 田文 刘培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的难点及处理。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24例结肠癌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按肿瘤处理原则,内侧入路,结扎相应血管,清扫淋巴结,并通过小切口在腹腔外进行切除吻合。结... 目的探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的难点及处理。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24例结肠癌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按肿瘤处理原则,内侧入路,结扎相应血管,清扫淋巴结,并通过小切口在腹腔外进行切除吻合。结果 24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36~20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15~200 ml,平均40 ml。清扫淋巴结12~25枚,平均17枚。辅助切口4~7 cm,平均5 cm。术后住院6~9 d,平均7 d。除1例术后切口液化感染外,无其他切口或穿刺口并发症发生,无肠漏及腹腔感染等发生。18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2例发生肝转移,其余患者未见有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正确选择后腹膜切开点,有利于肠系膜上静脉游离和融合筋膜间隙的分离;正确理解全结肠系膜切除、熟知胃结肠干的解剖变异,是减少术中出血和顺利完成规范化手术的成功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 结肠 结肠系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性全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连阳 刘宝华 +3 位作者 陈金萍 文亚渊 童卫东 何渝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 评价经腹腔镜行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4年 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 2 3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 ,分为传统开腹手术 (开放组 ,12例 )和经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组 ,11例 )两组 ,... 目的 评价经腹腔镜行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4年 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 2 3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 ,分为传统开腹手术 (开放组 ,12例 )和经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组 ,11例 )两组 ,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  2 3例均行结肠全切除术。开放组中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和子宫前倾位固定 7例 ,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子宫前倾位固定和直肠前突修补 2例 ;腹腔镜组 11例全腹腔镜手术 3例 ,手助腹腔镜手术 8例 ,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和子宫前倾位固定 2例。开放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 ( 3 78h比 4 79h) ,两组的术中出血 ( 15 8 6ml比 10 7 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 3 71d比 2 86d)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 ( 10 14d比 14d)无明显差别 ,开腹组 1例发生切口裂开 ,腹腔镜组 1例发生左侧胸腔血性积液。术后 1月~ 16月随访 ,平均排便 2 45次 /d。结论 开腹或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均安全、有效 ,腹腔镜手术外观好 ,切口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 结肠切除 结肠慢传输性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血管解剖技巧:附45例报告 被引量:17
11
作者 于亮 段绍斌 +1 位作者 刘郁 于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0-752,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血管解剖的经验。方法2011年2月~2018年3月我科行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45例,采用中间入路由尾侧向头侧解剖肠系膜上血管,先定位肠系膜上静脉,解剖回结肠血管,然后自下而上解剖肠系膜上血管...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血管解剖的经验。方法2011年2月~2018年3月我科行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45例,采用中间入路由尾侧向头侧解剖肠系膜上血管,先定位肠系膜上静脉,解剖回结肠血管,然后自下而上解剖肠系膜上血管,显露右结肠动脉,最后于横结肠系膜根部下方的胰头前方找到胃结肠静脉干,并游离各分支。结果45例均存在肠系膜上动、静脉和回结肠动脉及结肠中动脉。右结肠动脉出现率44.4%(20/45),胃结肠静脉干出现率73.3%(33/45)。因术中出血和腹腔广泛粘连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115~215(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48~400ml,平均105ml。淋巴结清扫13~24枚(平均18枚)。45例随访3~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无trocar处癌转移,6例死亡,其中4例Ⅲ期死于远处脏器转移,2例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4例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需处理的血管复杂多变,熟悉和掌握右半结肠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变异,是进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基础和保障。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和运用娴熟的手术技巧,是顺利完成其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 血管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的右下入路法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小伍 朱达坚 +5 位作者 剧永乐 伍锦浩 陆光生 欧阳满照 任宝军 封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2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8例结肠癌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采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即先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建立融...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8例结肠癌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采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即先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建立融合筋膜间隙(Toldt’s间隙)外科平面,再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记,建立胰腺十二指肠前筋膜间隙外科平面的手术入路与手术路径进行手术。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未发生肠系膜上静脉、十二指肠、输尿管、生殖血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量(89±17)ml,手术时间(158±21)min,清扫淋巴结(19.6±1.8)枚,术后排气时间(64.4±10.2)h,术后住院时间(8.9±1.7)d。术后无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28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7.2月,均未发现吻合口复发、穿刺孔或小辅助切口种植转移、远处转移等。结论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能快速准确地进入Toldt’s间隙和胰腺十二指肠前筋膜间隙,减少肠系膜上静脉损伤机会,既能保证肿瘤的根治性,又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吉锦泉 王刚 +3 位作者 孙柯 周国斌 王志鹏 王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结肠息肉切除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痛结肠镜患者90例随机分成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45例,入室开放上肢静脉,吸氧,监测血压、心率... 目的探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结肠息肉切除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痛结肠镜患者90例随机分成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45例,入室开放上肢静脉,吸氧,监测血压、心率、脉氧饱和度和麻醉深度指数(NTI)。D组缓慢静脉泵注(10 min)右美托咪定0.3μg/kg,然后注射丙泊酚1 mg/kg;C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检查中如有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0.2~0.5 mg/kg。观察丙泊酚用量、可唤醒时间及体动、循环、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总用药量和呼吸抑制例数D组明显低于C组(P〈0.05);体动发生例数D组明显低于C组(P〈0.05);循环抑制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深度指数(NTI)C组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同单独使用丙泊酚相比能达到更合理的麻醉深度以减少不良反应,并能提供更佳的镇痛效果且大大降低丙泊酚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 结肠息肉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对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复合低剂量芬太尼麻醉时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谢文钦 李扬亿 +3 位作者 谢文吉 颜景佳 江长城 康振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对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复合低剂量芬太尼麻醉时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90例,按不同年龄分为:A组(18~39岁)、B组(40-64岁)和C组(65-89岁),每组30例。A组、B组和C组初...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对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复合低剂量芬太尼麻醉时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90例,按不同年龄分为:A组(18~39岁)、B组(40-64岁)和C组(65-89岁),每组30例。A组、B组和C组初始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2.5、2.0、1.5ug/ml,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静注芬太尼1.0μ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检查开始即刻(T1)、结肠镜至乙状结肠(T2)、回盲瓣(T3)、体动前(T4)、体动后(T5)、检查结束时(T6)的MBP、HR、SpO2和体动前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计算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和半数有效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50)。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E岛为4.36(95%CI4.05~4.66)ug/ml、B组EC5(13.54(95%CI3.19~3.88)μg/ml、C组EC50 2.79(95%CI2.45~3.11)μg/ml,呈递减趋势(P〈0.05);A组AA50 22.13(95%CI 18.54~24.80)、B组AAI50 24.95(95%CI20.26~28.85),明显小于C组AAk29.72(95%CI27.79~33.67)(P〈0.05)。纤维结肠镜插入三组阳性反应的AAI大于阴性反应者(P〈0.01);体动前的AAI明显小于体动后(P〈0.01)。A组、B组分别O、2例出现短暂性低血压,明显低于C组8例患者(P〈0.05),其中C组3例患者的低血压通过输液和降低丙泊酚目标浓度而升高,其余7例未给予任何治疗,插入纤维结肠镜后血压恢复正常。A组、B组分别有1例、3例插入纤维结肠镜后出现呼吸抑制(SpO2〈90%),分别低于C组的8例(P〈0.05),患者给予开放气道后SpO2自行恢复正常。结论对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年龄是影响丙泊酚药效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 听觉诱发电位 纤维结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达坚 陈小伍 +2 位作者 剧永乐 伍锦浩 陆光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39-2041,共3页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技术特点与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实施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32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录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技术特点与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实施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32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录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实施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记中间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1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右下入路组32例病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中间入路组1例术中出现肠系膜上静脉损伤出血,中转开腹缝合止血,余18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右下入路组病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少于中间入路组(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排气平均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十二指肠损伤、输尿管损伤、生殖血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术后并发症。结论: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能较快速准确地进入融合筋膜间隙,并能减少肠系膜上静脉损伤机会,减少术中出血量,节省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 结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左半结肠切除术后肠通透性及感染并发症的作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桂伟 任维聃 姜国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左半结肠切除术后肠通透性及感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6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左半结肠切除术后肠通透性及感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6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比较两组肠通透性指标[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血浆二氨氧化酶(DAO)、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肠鸣音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2、7 d尿L/M比值、血浆DAO、血浆D-乳酸、TNF-α水平高于术前1 d,术后7 d尿L/M比值、血浆DAO、血浆D-乳酸、TNF-α水平低于术后2 d(P<0.05)。观察组术后2、7 d尿L/M比值、血浆DAO、血浆D-乳酸、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2、7 d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1 d,术后7 d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后2 d(P<0.05);观察组术后2 d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低于术前1 d,术后7 d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高于术后2 d(P<0.05);观察组术后2、7 d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χ2=5.486,P=0.019)。结论对结肠癌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给予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可维持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切除 谷氨酰胺 肠通透性 感染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颖 龙跃平 +1 位作者 刘涛 张维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7-849,共3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次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协和医院2002~2007年接受次全结肠切除术的48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分为开腹组(21例)和腹腔镜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以及...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次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协和医院2002~2007年接受次全结肠切除术的48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分为开腹组(21例)和腹腔镜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以及疗效评价。结果48例均行次全结肠切除术,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便秘症状改善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引流管引流量、伤口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行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次全结肠切除 腹腔镜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被引量:14
18
作者 贾钧 余奇志 +2 位作者 刘钢 黄柳明 李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0-201,共2页
目的 :介绍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方法 :回顾 4 3例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的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年龄 14d至 12个月。方法为在肛门齿状线处切开直肠黏膜 ,向近端游离达盆底腹膜返折处。切除直... 目的 :介绍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方法 :回顾 4 3例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的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年龄 14d至 12个月。方法为在肛门齿状线处切开直肠黏膜 ,向近端游离达盆底腹膜返折处。切除直肠肌鞘后壁约 1 0~ 1.5cm一条。游离乙状结肠达正常结肠后切断。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吻合。结果 :4 3例经肛门直肠结肠拖出切除病变肠段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出血少 ,术后 1~ 2d进食 ,5~ 7d出院 ,无术后尿潴留 ,无伤口感染及肛门回缩。全部患儿获随访 3~ 9个月 ,排便功能正常 ,无肛门狭窄发生。2例偶有污粪 ,为术后早期病例。结论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操作简便 ,创伤小 ,恢复快 ,术后护理负担轻 ,并发症少。此术式是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性治疗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外科学 经肛门结肠拖出 婴儿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21例报告 被引量:10
19
作者 包炎毅 阎波 +1 位作者 朱雯怡 侯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侧结肠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按开腹手术的原则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1例,所有肠系膜分离、肠系膜血管的处理和淋巴结清扫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肠段的切除和吻合通过腹部小切口在体外...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侧结肠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按开腹手术的原则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1例,所有肠系膜分离、肠系膜血管的处理和淋巴结清扫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肠段的切除和吻合通过腹部小切口在体外完成。结果2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36~248min,平均153.6min。结肠癌切除标本上下切缘长度分别(10.8±3.6)cm和(10.2±3.5)cm,清扫淋巴结数目(9.7±4.9)枚。1例术后切口感染,3个月后再次清创愈合。17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9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8、20个月发生肝转移。无切口和穿刺口种植转移发生。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按肿瘤根治原则可以达到开腹手术同样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 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20
作者 崔建 张建立 江秀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已应用于治疗多种结直肠疾病。文中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为开腹手术... 目的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已应用于治疗多种结直肠疾病。文中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为开腹手术组(l2例)和腹腔镜手术组(1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以及疗效评价。结果 2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相关并发症,1例结肠多原发癌患者中转开腹。腹腔镜组的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切口长度均少于或小于开腹组(P<0.05),排气时间和进食后排便次数与开腹组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相比开腹手术组延长105 min(P<0.05)。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均未见转移及复发,排便次数2~5次/d。结论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 结肠切除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结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