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诊断──附7例B超、双重造影及CT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亦鸣 邱水波 +2 位作者 董汉彬 李明亮 王成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70-271,305,共3页
目的:提高对结肠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7例并有B超、双重造影和CT扫描检查资料完整的病例,回顾分析B超、双重造影和CT等表现。结果:B超检查的7例中,3例表现为均匀性回声增强实质性肿... 目的:提高对结肠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7例并有B超、双重造影和CT扫描检查资料完整的病例,回顾分析B超、双重造影和CT等表现。结果:B超检查的7例中,3例表现为均匀性回声增强实质性肿块,2例为不规则形混合回声块影;结肠双重造影有4例显示腔内充盈缺损并管腔狭窄,2例粘膜破坏,2例显示多病灶跳跃性病变;CT扫描中5例显示出病变,2例增强扫描后,见轻度强化。上述各项检查无1例诊断本病。结论:本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应以双重造影为主,B超和CT扫描为辅,如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完全有可能提高其诊断率,但最后确诊仍需经结肠镜活俭或手术后病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 结肠 B超 结肠双重造影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癌瘤周边粘膜改变的X线-病理研究(附227处切面的观察)
2
作者 陈棣华 陈金城 蒋光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3-88,共6页
用X线-病理对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较完整X线资料的11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227处切面的观察。结果发现1)癌瘤与周边粘膜的交界面,实际是癌瘤与慢性炎症的交界面;2)X线表现粘膜皱襞减少及不规则区,病理... 用X线-病理对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较完整X线资料的11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227处切面的观察。结果发现1)癌瘤与周边粘膜的交界面,实际是癌瘤与慢性炎症的交界面;2)X线表现粘膜皱襞减少及不规则区,病理所见全部是癌组织与炎症组织的交界区;3)X线显示粘膜皱襞消失区,其病理改变除了粘膜下水肿、腺体腺瘤样增生及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外,在粘膜下层还可以见到少量癌组织,因此在确定癌瘤侵犯范围时应引起注意;4)同时癌瘤近端周边粘膜的重度慢性炎症较远端周边显著,说明在监测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时,更应注意癌瘤近端周边肠管的X线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癌瘤周边粘膜 病理学 结肠双重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