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R危机管理理论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崔爽 王羽晨 张春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目的:评价4R危机管理理论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120例2022年1月—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内科肺动脉高压专病门诊就诊的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患者,按时间... 目的:评价4R危机管理理论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120例2022年1月—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内科肺动脉高压专病门诊就诊的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患者,按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流程,干预组应用4R危机管理理论更新的6分钟步行试验管理流程。针对6分钟步行试验后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后及测试后3分钟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期间低氧饱和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行6分钟步行试验患者经4R危机管理理论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低氧饱和度发生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方案为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6分钟步行试验提供了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R危机管理理论 结缔组织 肺动脉高压 6分钟步行试验 管理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樊丽娟 李闪闪 +3 位作者 王衍 刘佳佳 贺世豪 李天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9-61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s-PAH)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79例CTDs-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组(n=85)、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组(n=48)、... 目的:探讨不同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s-PAH)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79例CTDs-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组(n=85)、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组(n=48)、干燥综合征组(n=22)和系统性硬化症组(n=24),比较各组的基线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应用Cox回归分析确定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的因素,用Kaplan-Meier分析及Landmark法比较各组5 a累积生存率差异。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47.5%)是CTDs-PAH最常见的原发疾病,其余依次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6.8%)、系统性硬化症(13.4%)和干燥综合征(12.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诊断肺动脉高压时最为年轻。抗Ro52抗体(62%)和抗U1RNP抗体(61.5%)在抗核抗体谱中最为常见。与其他各组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5 a生存率最高(97.8%)。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诊断CTDs-PAH时的年龄[HR(95%CI)为1.079(1.016~1.145),P=0.013]、肺动脉压[HR(95%CI)为1.043(1.019~1.066),P<0.001]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HR(95%CI)为5.929(1.101~31.930),P=0.038]是死亡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CTDs-PAH的主要人群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预后最好。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患者诊断CTDs-PAH时的年龄、肺动脉压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早期发现和干预有助于改善CTDs-PAH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混合性结缔组织 干燥综合征 系统性硬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金良 郑学军 +3 位作者 赵亚君 阮海玲 任占芬 罗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62-2764,共3页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tissuediease-Pulmonaryaterial hypertention,CTD-PAH)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CTD-PAH患者100例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接...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tissuediease-Pulmonaryaterial hypertention,CTD-PAH)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CTD-PAH患者100例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额外接受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积分、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试验、肺动脉收缩压、心脏每分输出量、肺动脉收缩压和血清ET-1、NO、cAMP和cGMP。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96,P>0.05);治疗后,实验组6-MWT和Co显著高于对照组(t=2.39,P<0.05;t=3.56,P<0.01),实验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t=2.67,P<0.05);治疗后,实验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χ~2=4.38,P<0.05);治疗后,实验组NO、cAMP和cGMP显著高于对照组(t=5.30,P<0.01;t=2.10,P<0.05;t=15.04,P<0.01),ET-1显著低于对照组(t=10.40,P<0.0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有效治疗CTD-PAH,改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改善NO/ET-1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注射液 结缔组织 肺动脉高压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进展
4
作者 宋淑菊 段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共3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以肺小动脉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重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一直以来多在心血管科或呼吸科诊治,而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多系统损伤的特点使其与PAH密...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以肺小动脉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重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一直以来多在心血管科或呼吸科诊治,而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多系统损伤的特点使其与PAH密切相关.所以得到了越来越多风湿科医生的重视。美国1982—2006年578例PAH患者的分析发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AH-CTD)呈逐渐增多趋势。PAH患者诊断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4%,而人们对其认知度较低。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PAH诊断分类的更新和药物治疗研究的进展,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现将近年用于PAH—CTD临床治疗的药物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结缔组织 药物治疗 HYPERTENSION ARTERIAL 动脉血管痉挛 诊断分类 PA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易危险分层探索血清sST2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甘晓霞 叶黄戍 +1 位作者 王嫱 孙晓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3-1229,共7页
目的:基于简易危险分层探索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蛋白水平在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 目的:基于简易危险分层探索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蛋白水平在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由右心导管诊断的48例CTD-PAH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线及随访资料:血清sST2水平、人口统计学资料、原发病和PAH临床特征资料、治疗方案。根据2018世界肺高压大会上发布的简易危险分层量表评估所有患者基线时危险分层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ST2水平与CTD-PAH临床基线资料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确定基线sST2水平区分中高危CTD-PAH患者的最佳阈值。结果:中高危患者的血清sST2水平显著高于低危患者[45.97(30.24,75.68)ng/mL vs.29.36(20.89,41.25)ng/mL,P=0.006]。ROC曲线分析提示sST2≥45.56 ng/mL可以识别中高危CTD-PAH患者,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和91%。结论:血清sST2水平与CTD-PA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中高危患者血清中sST2水平明显高于低危患者。sST2可作为CDT-PAH患者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结缔组织 肺动脉高压 简易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心率预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远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武倩文 孙晓萱 +1 位作者 叶黄戍 王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索静息状态下测得心率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9—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 目的:探索静息状态下测得心率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9—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所有经右心导管确诊的CTD-PAH患者89例。比较心率<100次/min和心率≥100次/min患者的临床特点、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Cox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WHO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末端脑钠肽前体、二维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息心率<100次/min的CTD-PAH患者相比,静息心率≥100次/min的患者病死率更高(P<0.01)。静息心率<100次/min和≥100次/min的患者1年、3年及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8.6%、90.7%、87.6%和93.8%、66.8%、55.6%。校正年龄和性别后静息心率≥100次/min仍是CTD-PA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息心率可能是预测CTD-PAH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可反映右心室整体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静息心率 右心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雷小妹 李守新 +1 位作者 胡绍先 张胜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了解结缔组织病(CT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18例CTD继发PAH患者进行分析,分别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血尿常规、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UCG)、抗核抗体谱(ANAs... 目的了解结缔组织病(CT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18例CTD继发PAH患者进行分析,分别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血尿常规、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UCG)、抗核抗体谱(ANAs)、血沉、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治疗和转归。结果18例患者中女17例,男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1例,系统性硬化症(SSc)1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1例,重叠综合征(OCTD)5例(均为SLE重叠其他结缔组织病)。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心脏彩色多普勒(UCG)对18例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27.8%,38.9%和100.0%,17例ANA阳性,抗核糖核酸蛋白u1抗体(抗u1RNP)和抗S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和61.1%。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CTX)、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和前列环素(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12周时61.1%患者病情好转,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和6min步行距离明显好转(P<0.05)。结论PAH是CTD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往往预后不佳。定期UCG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例。糖皮质激素、CTX、前列地尔和贝前列素钠等的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 肺动脉高压 免疫抑制剂 前列腺素 前列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扩张预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远期预后的价值
8
作者 杜梦迪 张春芳 +4 位作者 顾镭 叶黄戍 祝因苏 王嫱 孙晓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60-1564,1571,共6页
目的:探索食管扩张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22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 目的:探索食管扩张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22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所有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的CTD-PAH患者170例。以主动脉弓下食管直径>9 mm定义为食管扩张,比较无食管扩张和食管扩张CTD-PAH患者的临床特征、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胸部CT参数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Cox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伴有食管扩张的CTD-PAH患者年龄更大,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数值更高,5年全因死亡率显著升高。两组患者性别、WHO心功能分级、肺动脉收缩压及胸部CT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食管扩张的CTD-PAH患者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95.2%、84.8%,伴食管扩张的CTD-PAH患者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6%,73.0%、62.3%。校正年龄、性别、PAH病程、NT-proBNP水平后食管扩张仍是CTDPA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扩张可能是预测CTD-PAH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食管扩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23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苗金红 李肖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7-1018,共2页
关键词 结缔组织 肺动脉高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结缔组织病伴发肺动脉高压1例
10
作者 万学峰 多兰 沈大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56-656,共1页
报道1例重叠结缔组织病伴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女,38岁,1992年出现双手青紫,口眼干燥伴腮腺肿痛。1994年双手指及膝关节疼痛伴反复口腔溃疡,经辅助检查诊断为“SLE合并干燥综合征”。1999年经实验室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重叠结缔组织... 报道1例重叠结缔组织病伴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女,38岁,1992年出现双手青紫,口眼干燥伴腮腺肿痛。1994年双手指及膝关节疼痛伴反复口腔溃疡,经辅助检查诊断为“SLE合并干燥综合征”。1999年经实验室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重叠结缔组织病伴肺动脉高压”。入院1月后治疗无效右心衰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结缔组织 肺动脉高压 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估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红 周蕾 +4 位作者 王嫱 孙晓萱 李新立 张海锋 吴红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0-915,共6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估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及其对CT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前瞻性纳入在我院确诊的74例CTD患者(CTD组),根据超声心动图估测...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估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及其对CT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前瞻性纳入在我院确诊的74例CTD患者(CTD组),根据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将其分为两个亚组:肺动脉压正常亚组(sPAP≤36 mmHg,1 mmHg=0.133 kPa,n=34)和肺动脉高压亚组(sPAP>36 mmHg,n=40)。同时纳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获取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及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流速(S’);2D-STI获取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纵向应变(Sb)、中间段纵向应变(Sm)和心尖段纵向应变(Sa),并计算右心室游离壁三个节段的纵向应变平均值(Sg)。结果: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方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TD组患者右心室基底部横径明显增大,TAPSE、右心室FAC和三尖瓣环S’均明显减低(P均<0.05);与肺动脉压正常亚组CTD患者相比,肺动脉高压亚组CTD患者的TAPSE明显减小,右心室FAC和三尖瓣环S’均明显减低(P均<0.05)。在2D-STI指标方面,肺动脉高压亚组CTD患者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参数Sb、Sm、Sa、Sg均低于肺动脉压正常亚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PAP与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参数Sb(r=0.70)、Sm(r=0.53)、Sa(r=0.36)、Sg(r=0.65)呈正相关,与TAPSE(r=-0.55)和右心室FAC(r=-0.64)呈负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b、Sm、Sa、Sg、FAC均可预测CTD患者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81、0.74、0.84、0.89(P均<0.05)。结论:2D-STI指标可准确评价CTD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有望成为评估肺动脉高压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超声心动图 肺动脉高压 结缔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高压预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梦钰 丁怡睿 解卫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50-1653,共4页
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D-PH)中的变化及其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9... 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D-PH)中的变化及其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4例CTD-PH患者临床资料。以入选的CTD-PH患者发生死亡事件作为状态变量,RDW作为检验变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确定RDW检验效能最佳的截断值,并以此水平将CTD-PH患者分为高RDW组和低RDW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DW预测CTD-PH死亡事件的最佳截断值为16.3%(曲线下面积=0.729),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4.0%。COX单因素回归分析示RDW是影响CTD-P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16.3%作为截断值将CTD-PH分为高RDW组(RDW≥16.3%)和低RDW组(RDW<16.3%)。两组比较发现,高RDW组患者N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更高、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显著缩短、心功能更差。结论:RDW与CTD-PH患者远期不良预后发生相关,RDW水平可作为推测CTD-PH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相关高压 红细胞分布宽度 远期预后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T_3综合征对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再住院及死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聂美玲 刘乐 马涵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666-1671,共6页
目的分析低T_3综合征与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LHD)患者再住院及死亡事件之间的关系,探讨低T_3综合征对PH-LHD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54例PH-LHD患者,根据其入院后首次... 目的分析低T_3综合征与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LHD)患者再住院及死亡事件之间的关系,探讨低T_3综合征对PH-LHD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54例PH-LHD患者,根据其入院后首次测得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水平分为低T_3综合征组(n=41)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113)。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于2017年1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出院后到随访日期的再住院及死亡情况。结果低T_3综合征组失访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失访6例。低T_3综合征组再住院24例(61.5%),死亡18例(46.2%);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再住院44例(41.1%),死亡17例(15.9%),低T_3综合征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χ~2=7.283,P=0.01;χ~2=15.288,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T_3综合征与PH-LHD患者出院后再住院无明显相关性[HR=0.849,95%CI(0.441,1.637),P=0.625];脑钠钛(BNP)>400 ng/L[HR=2.496,95%CI(1.014,6.146),P=0.047]和低T_3综合征[HR=2.353,95%CI(1.092,5.066),P=0.029]是PH-L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FT_3预测LH-PHD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0.664,0.854)],最佳临界值为FT_3<4.195 pmol/L;BNP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710,0.891)],最佳临界值为BNP>600 ng/L。De 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者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93,P=0.488)。结论低T_3综合征是PH-LHD患者出院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常规检测FT_3水平对PH-LHD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疾相关肺动脉高压 功能正常甲状腺综合征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索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免疫相关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14
作者 李小群 宣皓晨 +3 位作者 时想想 王超凡 李雷 徐通达(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37-1942,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SSc-PAH)免疫相关基因(IRGs),并深入探讨免疫细胞浸润在SSc-PAH中的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22356,使用R软件对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通过ImmPort数据库...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SSc-PAH)免疫相关基因(IRGs),并深入探讨免疫细胞浸润在SSc-PAH中的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22356,使用R软件对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通过ImmPort数据库下载人类免疫基因数据集,与DEGs取交集得到差异免疫相关基因(DEIRGs),对DEIRG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DEIRGs的蛋白互作(PPI)网络,根据Degree值筛选枢纽免疫基因。CIBERSORT算法评估SSc和SSc-PAH患者血液组织免疫细胞浸润。对枢纽免疫基因与浸润性免疫细胞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得到56个DEIRGs。功能富集表明DEIRGs在信号转导、免疫应答、趋化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PPI网络及Degree值得到枢纽免疫基因FCGR3B、CD28、LYN、LCK。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与SSc相比,SSc-PAH患者血液组织中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而初始CD4 T细胞、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γδ T细胞比例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28、LCK与γδ T细胞呈正相关,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FCGR3B与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与初始CD4 T细胞呈负相关,LYN与单核细胞呈正相关,与γδ T细胞呈负相关。结论:枢纽免疫基因和免疫细胞浸润差异在SSc-PA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相关肺动脉高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免疫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甲襞微循环特征的结缔组织病患者肺动脉高压风险评估研究
15
作者 周张迪 张译心 +3 位作者 戴嘉懿 李东玉 孙晓萱 王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9期1276-1285,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甲襞微循环检测(nailfold video capillaroscopy,NVC)在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甲襞微循环检测(nailfold video capillaroscopy,NVC)在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4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行NVC的CTD患者147例。根据是否合并PAH,将患者分为CTD-PAH和CTD-nonPAH两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TD患者发生PAH的危险因素。基于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进行模型性能评估。结果:CTD患者中CTD-PAH组52例(35.4%)。CTD-PAH组患者的毛细血管袢长度较CTD-nonPAH组长[262.0(207.0,308.0)vs.202.0(160.0,272.0),P<0.05],袢周积分高于CTD-nonPAH组[2.40(0.80,3.92)vs.1.90(0.40,2.8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管袢长度长和袢周积分高均增加PAH发生的风险[OR=1.300(95%CI:1.100~1.500),OR=1.268(95%CI:1.025~1.568)]。Nomogram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达0.705(95%CI:0.618~0.792,P<0.05)。结论:甲襞毛细血管特征(包括毛细血管袢长度和袢周积分)可能是结缔组织病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独立预测因子,为CTD-PAH患者的早期筛查和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结缔组织 甲襞微循环检测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