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色结肠镜和染色放大结肠镜在结直肠隆起性黏膜病变中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高峰玉 刘群英 田字彬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结肠镜、染色结肠镜、染色放大结肠镜在结直肠隆起性黏膜病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病人,先作普通结肠镜诊断,再作染色结肠镜诊断,最后用放大结肠镜作出诊断。所有病变作病理学检查。... 目的探讨普通结肠镜、染色结肠镜、染色放大结肠镜在结直肠隆起性黏膜病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病人,先作普通结肠镜诊断,再作染色结肠镜诊断,最后用放大结肠镜作出诊断。所有病变作病理学检查。将普通结肠镜、染色结肠镜、染色放大结肠镜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发现64个隆起性黏膜病变,普通结肠镜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结直肠癌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8.8%、76.9%、66.7%和80%,总病理符合率为73.4%;染色结肠镜分别为86.7%、87.5%、85.7%和90.9%,总病理符合率为87.5%;染色放大结肠镜分别为93.3%、91.7%、92.9%和90.9%,总病理符合率为92.2%。结论普通结肠镜不能有效鉴别结直肠隆起性黏膜瘤性与非瘤性的改变,需要依赖病理组织学判断性质。染色结肠镜与染色放大结肠镜均能有效提高对结直肠隆起性黏膜瘤性与非瘤性病变的鉴别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染色结肠镜应列为常规检查以提高早期结肠肿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隆起性黏膜病变 普通肠镜 染色肠镜 染色放大肠镜 病理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都超群 袁文照 +4 位作者 赵明巍 贾伟 糜娇 袁宇迪 胡晓慧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25例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资料,评价ESD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25例结直肠黏膜内癌...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25例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资料,评价ESD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25例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病灶大小1.1~6.9 cm,平均3.2 cm,手术时间35~240 min,平均85 min,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21例,完整切除率为84.0%(21/25),3例病变部分剥离后高频电圈套器分次切除,1次术中出血转外科手术。所有病例术中均未发生穿孔,2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再次内镜止血成功。所有ESD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创面愈合率达100.0%,平均随访半年,局部无残留或复发。结论 ESD治疗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实现较大病变的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黏膜内癌 黏膜剥离术 癌前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詹致远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8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易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ESD进行治疗的80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延迟性出血进行分...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易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ESD进行治疗的80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延迟性出血进行分组,未发生延迟性出血的为对照组(n=73),发生延迟性出血的为观察组(n=7)。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80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患者中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7例(8.75%),病灶中的部位、纤维化程度、术中出血程度及术者的熟练度等方面是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容易在ESD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直肠病灶位置及重度纤维化是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灶位于直肠及病灶黏膜下层重度纤维化是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容易在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直肠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鹏 花亚伟 +1 位作者 张占东 杨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801-802,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2例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施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2例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施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以左半结肠最多,占78.13%;内镜下隆起型比例最高(62.50%),平坦型比例最低(12.50%);手术时间为40~130 min;整块切除率为100%,治愈性切除率为93.75%;迟发性出血、术后感染各1例,对症处理后痊愈,无穿孔病例;随访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满意,且微创、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直肠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 于剑锋 +4 位作者 王燕斌 刘振 张冬磊 刘振越 刘心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6-441,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ESD治疗结直肠病变的临床资料,手术均由我院同一位有食管和胃ESD经验的内镜专家完成。利用... 目的探讨结直肠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ESD治疗结直肠病变的临床资料,手术均由我院同一位有食管和胃ESD经验的内镜专家完成。利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曲线分析手术切除速度,通过CUSUM曲线分析确定各阶段的中位手术时间、整块切除、完全切除、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CUSUM曲线的拐点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25、31、28、28例。切除速度第2阶段较第1阶段明显提高[8.5(8.1,8.5)mm^(2)/min vs.5.3(4.4,5.7)mm^(2)/min,Z=-2.715,P=0.040],第3阶段切除速度显著高于第2阶段[14.1(13.5,15.2)mm^(2)/min vs.8.5(8.1,8.5)mm^(2)/min,Z=-3.479,P=0.003],第4阶段较第3阶段切除速度进一步提高[17.3(15.6,21.7)mm^(2)/min vs.14.1(13.5,15.2)cm^(2)/min,Z=-2.843,P=0.027]。ESD切除时间第3阶段较第2阶段明显缩短(Z=2.850,P=0.026),第4阶段与第3阶段差异无显著性(Z=-1.963,P=0.298),但第4阶段的病变面积较第3阶段明显增大(Z=-3.189,P=0.009)。4个阶段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第3、4阶段较第1阶段显著下降(均P=0.043)。结论对于有食管和胃ESD经验的术者,掌握结直肠ESD需要25例的积累,达到熟练程度需要56例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累积和曲线 切除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40 mm隆起型结直肠肿瘤的疗效评价
6
作者 翁烃 姚高妍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12期1804-180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40 mm隆起型结直肠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接受ESD或圈套器辅助ESD(ESD-S)治疗的≥40 mm结直肠肿瘤35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大小、手术特征、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40 mm隆起型结直肠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接受ESD或圈套器辅助ESD(ESD-S)治疗的≥40 mm结直肠肿瘤35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大小、手术特征、病理结果、不良事件以及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复发情况.结果35例患者35处病变,其中25例行ESD治疗,10例行ESD-S治疗.病变呈大致均匀分布于结直肠,肿瘤长径均>40 mm,均成功完成ESD手术.ESD组和ESD-S组的整块切除率分别为100%(25/25)和70%(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R0切除率分别为96%(24/25)和60%(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ESD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其中术中出血率为4%(1/25)、迟发性出血率为4%(1/25)、穿孔率为4%(1/25),ESD-S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提示ESD组和ESD-S组的非肿瘤率分别为0和10%(1/1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分别为36%(9/25)和30%(3/1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分别为64%(16/25)和60%(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按期完成肠镜复查的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评估可行内镜切除的结直肠≥40 mm隆起型肿瘤,ESD的R0切除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而且术后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但要注意ESD-S可导致R0切除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隆起直肠肿瘤 切除率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大肠镜在结直肠平坦型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樊锦河 钱俊波 +1 位作者 李玉明 王亚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02-1103,1106,共3页
目的探讨放大肠镜在结直肠平坦型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87例结直肠平坦型病变患者进行黏膜染色后的放大观察,按工藤(KUDO)分型对腺管开口进行分型诊断,同步对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标本送病理检查,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 目的探讨放大肠镜在结直肠平坦型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87例结直肠平坦型病变患者进行黏膜染色后的放大观察,按工藤(KUDO)分型对腺管开口进行分型诊断,同步对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标本送病理检查,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共检出结直肠平坦型病变87例,其中炎性病变27例,增生性病变13例,管状腺瘤13例,绒毛状腺瘤24例,混合型腺瘤6例,结肠癌4例。非肿瘤性病变腺管开口以Ⅰ、Ⅱ型为主,瘤性病变以Ⅲ、Ⅳ、Ⅴ型为主,其中ⅤA常为早期癌,ⅤN为浸润癌。对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未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放大肠镜观察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腺管开口,对于判断瘤性、非瘤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内镜可以完成对大部分病变的同步、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肠镜 直肠平坦型病变 腺管开口类型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能的结直肠癌早期病变
8
作者 来茂德 黄琼 Parwaresch Reza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10 1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的癌旁黏膜和远端切缘黏膜 ,16例溃疡性结肠炎、16例克隆氏病和 3例健康成年人结直肠各部位黏膜的 Ki A10的表达。结果 :在结直肠癌中 Ki A10阳...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10 1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的癌旁黏膜和远端切缘黏膜 ,16例溃疡性结肠炎、16例克隆氏病和 3例健康成年人结直肠各部位黏膜的 Ki A10的表达。结果 :在结直肠癌中 Ki A10阳性率为 14 .85 % (15 /10 1) ,癌旁黏膜和远端切缘黏膜均有 18例 Ki A10阳性腺窝分布 ,但并非一一对应。结论 :Ki A10阳性腺窝可能是一种新的结直肠癌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病理学 直肠 癌前病变 癌旁黏膜 KiA1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汤勇 卢洪 黄志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7期557-559,共3页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C)及癌前病变(PL)(早期CC^PL)的疗效。2014年1月—2016年12月,CC^PL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组各73例,分别行ESD治疗和EM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C)及癌前病变(PL)(早期CC^PL)的疗效。2014年1月—2016年12月,CC^PL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组各73例,分别行ESD治疗和EM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出血与住院时间,病灶切除情况:基底病灶残余、组织治愈性切除、整块切除,术前、术后3月血清T细胞,CD3^+、CD4^+、CD8^+、CD4^+/CD8^+;术前、术后3月CEACAM-1、微血管密度值(MVD),两组术后并发症及1年复发、存活情况。结果显示,ES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大于EMR组(P<0.05)。ESD组整块切除率(97.26%)、治愈性切除率(68.49%)均高于EMR组整块切除率(75.34%)、治愈性切除率(46.58%)(P<0.05)。ESD组基底病灶残余率(2.74%)与EMR组(4.11%)无差异(P>0.05);两组切缘阳性率均为0。术后3月,ESD组血清CD3^+、CD4^+、CD4^+/CD8^+均高于EMR组,血清CD8^+及MVD低于EMR组(P<0.05)。ESD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一年复发率均低于EMR组(P<0.05)。两组一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ESD治疗早期CC^PL病灶切除效率高,可有效降低CEACAM-1水平,弱化其致癌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 癌胚抗原 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复春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恢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林华 邱雷 +1 位作者 徐丽芬 陆会飞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5期758-759,共2页
结直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内镜下切除术已成为临床治疗结直肠息肉优选方案[1]。但易出现穿孔、出血和热灼伤等并发症,且术后复发率较高,1、3、5年复发率可达10.9%、38.2%、52.6%[2-4],目前西医防治结直肠息肉尚... 结直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内镜下切除术已成为临床治疗结直肠息肉优选方案[1]。但易出现穿孔、出血和热灼伤等并发症,且术后复发率较高,1、3、5年复发率可达10.9%、38.2%、52.6%[2-4],目前西医防治结直肠息肉尚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隆起病变 热灼伤 胃复春 术后复发率 内镜下切除术 肠道黏膜 优选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治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凯薛 猛曹倩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3期489-491,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结直肠黏膜弥漫性炎性改变,甚至糜烂、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表现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UC在欧洲和北美发病率约0.01%,患病率约0.2%,在我国UC患者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多...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结直肠黏膜弥漫性炎性改变,甚至糜烂、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表现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UC在欧洲和北美发病率约0.01%,患病率约0.2%,在我国UC患者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多数UC患者可通过柳氮磺胺吡啶(SASP)、5-氨基水杨酸(5-ASA)或激素(cs)等治疗得到缓解,但部分患者用激素治疗无效或停药后复发,需使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甚至外科手术才能得到缓解,称为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oRUC的诊治一直是临床的难题,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溃疡肠炎 诊治 5-氨基水杨酸 患者人数 非特异炎症 柳氮磺胺吡啶 激素治疗 直肠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结直肠息肉多层面CT结肠成像有价值
12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333-333,共1页
关键词 诊断 多层面CT 直肠息肉 成像 MSCT 肠病 病变 敏感 特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治的现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陆奇峰 刘胜利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6期831-832,共2页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腺瘤息肉 胆囊切除手术 诊治 腺瘤息肉病 临床意义 胆囊黏膜 隆起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外科治疗
14
作者 顾德智 金根培 周爱民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3期286-287,共2页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由于第5号染色体上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种系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过在1例Gardner综合征患者发现的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FAP致病基因被定位于5q21—22...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由于第5号染色体上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种系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过在1例Gardner综合征患者发现的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FAP致病基因被定位于5q21—22,并被克隆。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患病者从青春期开始结直肠黏膜出现成百上千的腺瘤性息肉,此病的严重性在于癌变率高,而且癌变常不限于一处,为多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腺瘤息肉病 外科治疗 肠腺瘤息肉病基因 GARDNER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遗传病 染色体长臂缺失 第5号染色体 直肠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rdner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歩玉辉 崔乃鹏 +2 位作者 史健红 何欢 陈保平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0期102-103,共2页
患者女,31岁,体检发现大肠多发息肉1个月、便血2d入院.无恶心、呕吐,腹泻,入院前2d发现大便带血,大便次数无增多,大便外形无明确改变.其父亲1年前被诊断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本例入院后行结肠镜检查见全结肠多发扁平状或乳头状息肉,直... 患者女,31岁,体检发现大肠多发息肉1个月、便血2d入院.无恶心、呕吐,腹泻,入院前2d发现大便带血,大便次数无增多,大便外形无明确改变.其父亲1年前被诊断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本例入院后行结肠镜检查见全结肠多发扁平状或乳头状息肉,直径0.1 ~0.4 cm;距肛门15 cm处直肠见不规则肿物突出管腔,中央溃烂,边缘隆起,弹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病变 综合病症 Gardner 直肠切除 回肠造瘘术 息肉恶变 硬纤维瘤 直肠息肉 回肠直肠吻合 腺瘤息肉病 骨瘤 缔组织肿瘤 直肠 肠切除 脐水平 小肠系膜 肠系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