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4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陶欢欢 韩雪静 +1 位作者 赵鑫 徐伟锋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术前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行结直肠癌手术的8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POD组(28例)和非POD组(53例)。...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术前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行结直肠癌手术的8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POD组(28例)和非POD组(5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POD状况和负性情绪。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POD的影响因素。结果81例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POD 28例,POD发生率为34.57%。POD组患者年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饮酒史、剖腹手术、手术时间≥200 min、腹腔引流管数量>2支、镇痛泵累计使用量≥3个的人数占比以及术前HADS评分高于非POD组(P<0.05或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饮酒史、剖腹手术、手术时间≥200 min、腹腔引流管数量>2支、镇痛泵累计使用量≥3个、术前HADS评分(负性情绪)均是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POD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POD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PO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直肠癌 手术 负性情绪 术后谵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ptin9、HIST1H4F甲基化联合CEA、CA199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文彩虹 冯晓庆 《巴楚医学》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Septin9、HIST1H4F基因甲基化联合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58例患者为肠癌组,50例肠道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荧... 目的:探讨Septin9、HIST1H4F基因甲基化联合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58例患者为肠癌组,50例肠道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浆Septin9和HIST1H4F基因甲基化水平,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肠癌组患者血浆中Septin9(60.34%vs 8.00%)和HIST1H4F(48.28%vs 4.00%)基因甲基化阳性率、CEA(46.55%vs 10.00%)和CA199(36.21%vs 6.00%)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均P<0.001)。Septin9和HIST1H4F双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79.31%,特异度为90.0%,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血清CEA和CA199联合检测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60.34%,特异度为88.00%,AUC为0.742;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87.93%,特异度为82.00%,AUC为0.850。四种标志物均对中晚期(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更敏感,相对于CEA联合CA199,Septin9联合HIST1H4F甲基化对于Ⅰ/Ⅱ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更高。结论:Septin9、HIST1H4F基因甲基化和CEA、CA199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结直肠癌患者诊断的灵敏度,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辅助诊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甲基化 Septin9 HIST1H4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癌组织中miR-106a、miR-92a、miR-31与其新生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姚步月 张笑添 +1 位作者 赵国力 贾艳梅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CRC)癌组织中miR-106a、miR-92a、miR-31与其新生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CRC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均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CRC)癌组织中miR-106a、miR-92a、miR-31与其新生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CRC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均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106a、miR-92a、miR-31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术后随访3年,收集患者肿瘤侵袭转移等资料。分析miR-106a、miR-92a、miR-31与CRC新生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 CRC组miR-106a、miR-92a、miR-31表达量及MVD均比对照组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06a、miR-92a、miR-31表达量与CRC患者MVD均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侵袭转移组肿瘤高、中分化程度人数及TNM分期Ⅲ、Ⅳ期人数比未侵袭转移组多,术前miR-106a、miR-92a、miR-31表达量比未侵袭转移组高(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前miR-106a表达量、术前miR-92a表达量、术前miR-31表达量均为CRC患者肿瘤侵袭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癌组织中miR-106a、miR-92a、miR-31高表达,且与结直肠癌新生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侵袭转移 血管新生 mR-106a mR-92a mR-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医联体内结直肠癌患者延续性智慧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评估
4
作者 兰文霞 白伟利 闫慧楠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4期183-188,共6页
目的探讨区域医联体延续性智慧护理服务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结直肠肿瘤科出院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外服务,干预组通过... 目的探讨区域医联体延续性智慧护理服务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结直肠肿瘤科出院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外服务,干预组通过医联体随访监测平台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随访率、非计划再入院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随访率高于对照组,非计划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处理、随访服务质量、复诊安排满意度评分及总体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区域医联体的结直肠癌延续性智慧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随访率,降低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医联体 直肠癌 延续性护理 智慧护理 随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C1激活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熊漫 谭益冰 +3 位作者 杨明 孙晓宁 刘思德 宋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为Vector(不做任何处理组)、MACC1 OE组(转染pcDNA3.1-MACC1过表达质粒),si-NC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si-MACC1组(转染MACC1 siRNA);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EDU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及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RT-qPCR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ellular-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c-MET)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ACC1、c-MET的蛋白表达情况。将转染MACC1 OE的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肿瘤模型,测量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及结直肠细胞株中MACC1表达升高(P<0.05)。MACC1高表达组的患者总生存期低于MACC1低表达组(P=0.003)。MACC1过表达可提高HCT116细胞活力(F=86.070,P<0.001)。与si-NC组相比,si-MACC1组的HCT116细胞增殖能力、迁移、侵袭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MACC1与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2,P=0.002)。过表达MACC1可提高c-MET的表达(t=13.532,P<0.001),而干扰MACC1可降低c-MET的表达(t=14.626,P<0.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ACC1可激活c-MET转录。MACC1过表达可提高裸鼠肿瘤体积及质量(P<0.01)。结论 MACC1可通过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炎-癌转化”疗效、优势评价及作用机制
6
作者 汤晓娟 任媛 +5 位作者 贺敏 赵亮 吕元 李勇敏 黄静 何永恒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20-24,共5页
结直肠腺瘤是明确的癌前病变,在结直肠腺瘤-癌演化的过程中,“炎癌转化”是关键病理环节。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成为阻断“炎癌转化”和防治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共识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不同层面探... 结直肠腺瘤是明确的癌前病变,在结直肠腺瘤-癌演化的过程中,“炎癌转化”是关键病理环节。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成为阻断“炎癌转化”和防治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共识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不同层面探讨中医药防治“炎癌转化”的有效性,其作用优势体现在改善中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促癌信号激活、调节炎症反应和维持肠道微生物稳态、保护肠道屏障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通过阐释腺瘤-癌转化的中医病机,探讨中医药截断“炎癌转化”的疗效及优势,分析干预靶点和通路,为中医药介入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管理和中西医结合协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直肠腺瘤-直肠癌 炎癌转化 优势评价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经自然腔道标本移除(NOSES)术对结直肠癌临床效果、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
7
作者 梁旭 董倩倩 +2 位作者 崔永欣 智会 连加玉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观察对结直肠癌患者给予经自然腔道标本移除(NOSES)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本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12例纳入基础研究,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 目的 观察对结直肠癌患者给予经自然腔道标本移除(NOSES)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本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12例纳入基础研究,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以传统开腹直肠癌术作为治疗方案,观察组以NOSES术作为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同阶段应激反应、机体炎症、胃肠功能、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5)。两组术前MDA、SOD、ROS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d MDA、ROS均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CRP、IL-6、TNF-α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d CRP、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胃泌素、胃动素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d胃泌素、胃动素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Saito功能问卷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Saito功能问卷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国际生命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国际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给予NOSES术效果切实,其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机体炎症影响较低,有助于胃肠功能及肛门功能的恢复,该术式可作为结直肠癌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E术 直肠癌 临床效果 胃肠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医证候与术后病理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李伟婷 彭辉 +4 位作者 沈毅 刘举达 王振 经文善 于庆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3期532-536,共5页
目的:该研究通过横断面研究,系统总结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药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27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详细临床资... 目的:该研究通过横断面研究,系统总结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药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27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肿瘤病理特征等,并通过中医辨证,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证候分类,将其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类型,建立了结直肠癌临床信息数据库。运用卡方检验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证候与术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大体分型、肿瘤部位、淋巴结是否转移与中医证候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的解剖位置、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病理分期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的解剖位置、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病理分期与中医证候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的大体分型、肿瘤部位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因素与结直肠癌的证候分布的相关性较弱,而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的解剖位置、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病理分期等因素与结直肠癌证候的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中医证候 术后病理 病理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预康复的范围综述
9
作者 杨其洲 李树坪 +3 位作者 李海军 王扶娟 王楠迪 周江红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5,共6页
目的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预康复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构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预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范围综述指南作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 目的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预康复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构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预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范围综述指南作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搜集关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预康复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预康复的内容涵盖营养风险评估工具、具体的干预措施、干预时间、干预地点、干预的结局指标以及干预的实际效果等方面。结论营养预康复干预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是实用且有效的,但其具体干预措施和结局指标方面尚存显著的不同,有待更多的证据来制定最佳的营养预康复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手术 营养 预康复 风险评估 营养干预 营养支持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阳遏阴积病机探析结直肠癌辨证论治
10
作者 王坤 邵驰运 +4 位作者 李京波 周莹莹 邵悦灵 方明治 李敏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303-307,共5页
结直肠癌是一种发病机制难以定论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其病情复杂、迁延难愈。现代医学及中医对结直肠癌病因病机的探讨颇多。“阳化气,阴成形”首见于《黄帝内经》,强调了阴阳致病的具体表现,目前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中医各科的临床治疗。... 结直肠癌是一种发病机制难以定论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其病情复杂、迁延难愈。现代医学及中医对结直肠癌病因病机的探讨颇多。“阳化气,阴成形”首见于《黄帝内经》,强调了阴阳致病的具体表现,目前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中医各科的临床治疗。笔者荟萃临床经验,从“阳遏阴积”角度深入研讨结直肠癌病因、病机及临证辨治,指出结直肠癌乃一体两面、阴阳同病。“阳遏”为癌变之本、“阴积”为病变之标,二者合病致使瘀、毒、痰、浊等病理产物蓄结肠道,日久酿生癌变。基于此,挖掘阳本遏、困遏、囚遏等理论特点,以及内生阴积、阳迫阴积、阴助阴积等致病原理,认为“阳遏阴积”病机可用于辅助结直肠癌各阶段的临床诊疗。临证时,当视其阴阳消长之势,结合整体与局部原则,充分发挥中药升降浮沉之效,分阶段精准用药。通过扶正助阳、增益气化以治癌,消阴散形、抑毒通肠以抗癌,阴平阳秘、抗癌复衡以平癌,可逐步实现中医三阶梯疗法来治疗结直肠癌。因人制宜指导肿瘤辨治,以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深化中医经典抗肿瘤的思想内涵,并为肿瘤多学科中心建设提供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黄帝内经 阳化气 阴成形 金陵医派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饮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气血两虚证疗效观察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陈友谋 汪天明 +5 位作者 孙叶晗 马佳 姚星晨 陈刚 李宁 祝永福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观察桑黄饮片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气血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67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最终完成有效病例6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片的化疗方案,治... 目的观察桑黄饮片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气血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67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最终完成有效病例6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片的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桑黄饮片,两组均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实体瘤疗效、中医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其中治疗组乏力评分较对照组减少更显著(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4^(+)T细胞、NK细胞、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升高或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黄饮片联合化疗能够增强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提高CD4^(+)T细胞、NK细胞、IFN-γ水平,抑制TNF-α水平,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晚期直肠癌 化疗 抗肿瘤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李子锋 常彩云 +2 位作者 席祖洋 易文 曾晓倩 《巴楚医学》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目的:探究中国结直肠癌(CRC)的疾病负担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21)中下载我国CRC的相关数据,分析CRC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及CRC... 目的:探究中国结直肠癌(CRC)的疾病负担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21)中下载我国CRC的相关数据,分析CRC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及CRC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21年中国CRC的发病、患病、死亡人数分别为65.83万例、360.57万例、27.51万例;标准化发病率、标准化患病率、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31.44/10万、168.62/10万、13.64/10万。与1990年相比,标准化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显著上升(均P<0.05),而标准化死亡率则明显下降(P<0.05)。此外,DALYs、YLLs、YLDs在1990—2021年间也呈现上升趋势(均P<0.05),分别增加了92.09%、86.45%、381.23%。值得注意的是,65~69岁和70~74岁是CRC高发的年龄段,65~69岁CRC患者的疾病负担最重(DALYs、YLLs及YLDs最高)。2021年,中国CRC的前十位危险因素依次为奶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红肉摄入过多、高身体质量指数、钙摄入不足、吸烟、酒精摄入过多、高空腹血糖、低体力活动、加工肉类摄入过多。结论:1990—2021年间,中国CR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上升,而死亡率明显下降,65~69岁患者疾病负担最为沉重。因此,我们应将此年龄段作为CRC的重点筛查及防治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疾病负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工作者结直肠癌筛查问卷与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联合筛查对结肠镜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陆美吉 程伟 +5 位作者 郭晓晨 杨怀中 戴宁 纪峰 顾知恩 杨宇飞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问卷与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筛查对医务工作者结肠镜依从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医务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问卷与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筛查对医务工作者结肠镜依从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医务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问卷和SDC2基因甲基化试剂盒结果,评定高危人群并提醒进行肠镜检查,分析肠镜依从性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71人并全部完成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问卷,其中604人接受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筛查后高危人群中肠镜依从性为22.91%,经多因素分析后,联合筛查高危人群中肠镜依从性与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高危有关(OR=174.167,P<0.001)。结论联合筛查肠镜依从性较低,医务工作者对于结直肠癌筛查缺乏重视,单独使用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能有效提高肠镜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筛查 医务工作者 SDC2基因甲基化 肠镜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结直肠癌的转录组学共病机制
14
作者 梁金强 任松 +1 位作者 王楚风 花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并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结直肠癌(CRC)的共病生物标志物,探索共病机制。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GEO)分别下载NAFLD和CRC相关数据后,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筛选表达变化的通路,后对二者的...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并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结直肠癌(CRC)的共病生物标志物,探索共病机制。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GEO)分别下载NAFLD和CRC相关数据后,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筛选表达变化的通路,后对二者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注释,随后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以筛选关键基因,基于关键基因构建转录因子-基因调控网络,随后使用LASSO回归确定生物标志物基因,最后则通过Network Analyst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转录因子预测分析并构建转录因子网络。结果 GSEA分析显示在NAFLD患者中TNF-α、IL-6-JAK-STAT3等信号通路表达激活。NAFLD和CRC中所筛选出的17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在GO分析中主要富集在细胞二价无机阳离子稳态、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等生物学过程中。KEGG通路分析显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IL-17信号通路。PPI筛选出的5个关键基因是TREM1、FPR1、IL1RN、S100A9、S100A8。LASSO回归筛选出的IL1RN及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经外部数据集和来自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的免疫组化数据的验证均被证实为生物标志物基因,并在CRC组织中高表达。转录因子-关键共病基因调控网络由Network Analyst构建。结论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的NAFLD和CRC的共病基因,揭示了潜在的共病发病机制,为NAFLD患者进行CRC早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直肠癌 关键基因 生物信息学 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专家访谈联合问卷调研征集并确定《晚期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的临床问题
15
作者 王磊 唐末 +6 位作者 李高彪 吴娜 丁亚丛 翟嘉威 顾知恩 张彤 杨宇飞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3期31-35,共5页
目的:征集并确定《晚期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的临床问题,为本指南将要回答的核心内容提供靶标。方法:指南工作组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征集初步的临床问题,再通过两轮专家访谈广泛征求全国各地的医护专家、药学专家、方... 目的:征集并确定《晚期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的临床问题,为本指南将要回答的核心内容提供靶标。方法:指南工作组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征集初步的临床问题,再通过两轮专家访谈广泛征求全国各地的医护专家、药学专家、方法学专家及患者等的意见,确定最终的临床问题。结果:通过文献检索与专家访谈后初步拟定临床问题13个。针对这13个临床问题在全国15个省及直辖市的31家医院进行了广泛调研,将重要性得分≥4.0分的临床问题及开放性问卷收集到的有效临床问题纳入第二轮名义小组共识会议中。最终确定6个《晚期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亟待回答的临床问题。结论:应用专家访谈联合问卷调研法征集到的指南临床问题代表性强、专家意见趋同性好,为后续《晚期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的编制提供了依据和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直肠癌 中医指南 临床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肠镜筛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16
作者 陈德鑫 王淑云 +4 位作者 杨富国 刘景哲 席光娣 徐佳楠 刘萌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5期492-497,共6页
目的构建适用于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的肠镜筛查行为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对提高该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率的效果。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健康信念模型、扩展平行过程模型的整合理论,通过文献回顾、专家会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预试验最终形... 目的构建适用于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的肠镜筛查行为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对提高该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率的效果。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健康信念模型、扩展平行过程模型的整合理论,通过文献回顾、专家会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预试验最终形成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肠镜筛查行为的干预方案。选取2023年7—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及造口门诊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作为干预对象,最终纳入对照组65人,观察组64人。对照组实施住院期间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肠镜筛查行为干预方案。比较2组干预对象的感知风险与效能、肠镜筛查意向及筛查率。结果最终形成的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肠镜筛查行为的干预方案具有较好的专家认可度,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6,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28和0.263(P<0.05)包括建立积极的行为态度和信念、促进主观规范、增强感知效能、增强感知威胁和恐惧、促进行为意向转变共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干预8周后,观察组感知风险与效能、肠镜筛查意向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01),肠镜筛查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07)。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健康信念模型、扩展平行过程模型构建的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肠镜筛查行为的干预方案科学可行,能够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肠镜筛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一级亲属 肠镜 筛查 干预研究 整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干预结直肠癌转移前生态位与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7
作者 姚星晨 陈友谋 +3 位作者 凌逸 刘新如 吕祥 祝永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3期575-581,共7页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高发且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这个过程包含着复杂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免疫调控机制。近年来,中药在结直肠癌转移前生态位调控及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逐渐凸显。文章综述旨在梳理并阐述中药在干预这些机制方面的最新研...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高发且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这个过程包含着复杂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免疫调控机制。近年来,中药在结直肠癌转移前生态位调控及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逐渐凸显。文章综述旨在梳理并阐述中药在干预这些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我们将探讨中药如何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和免疫细胞来调节结直肠癌细胞与其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审视中药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方面的潜在机制,包括增强免疫监视和抑制免疫抑制途径的作用。最后,我们将探讨这些发现在临床应用上的前景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通过全面探讨这些核心议题,该综述旨在为中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奠定新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临床实践的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转移前生态位 免疫逃逸 中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学治疗期间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何冯贤 周红飞 解金凤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接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期间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南通市肿瘤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36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 目的探讨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接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期间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南通市肿瘤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36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治疗,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分析表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理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在术后化疗期间发生胃肠道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36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化疗期间有84例患者发生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61.7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术前营养状况、术前肠道症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水、心理状态以及合并其他并发症均与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营养状况、术前肠道症状、腹水以及合并其他并发症均是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化疗期间发生胃肠道症状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化疗期间发生胃肠道症状的风险较高,其中年龄、术前营养状况、术前肠道症状等均为其影响因素,临床需针对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直肠癌 化学治疗 胃肠道症状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入路与侧方入路腹腔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19
作者 马超 陈大勇 赵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578-580,591,共4页
目的:对比中间入路与侧方入路腹腔手术治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间入路组和侧方入路组,每组各46例。分析对比两组... 目的:对比中间入路与侧方入路腹腔手术治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间入路组和侧方入路组,每组各46例。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并在术前、术后1m,以免疫分析法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以酶联免疫法检测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CA19-9水平,在术前、术后3 d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提供的DxFLEX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4^(+)/CD8^(+)水平。结果:相较于侧方入路组,中间入路组的术中失血量显著降低,手术用时显著缩短,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提高(P<0.05)。相较于侧方入路组,中间入路组的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术后1m中间入路组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相较于侧方入路组均显著降低,术后3 d中间入路组的CD3^(+)、CD4^(+)、CD4^(+)/CD8^(+)水平相较于侧方入路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减小,且中间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侧方入路组(P<0.05)。结论:相较于侧方入路腹腔手术,经中间入路治疗CRC患者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围手术期及术后恢复指标,且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手术 侧方入路 直肠癌 中间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翠钰 孟丹丹 +2 位作者 崔振华 耿炜 商庆新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365-371,共7页
白花蛇舌草作为天然植物药,在临床实践中已被证明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药物,又因为其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而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白花蛇舌草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包括通过其抗癌活性成分抑制癌细胞活力以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相关信号通... 白花蛇舌草作为天然植物药,在临床实践中已被证明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药物,又因为其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而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白花蛇舌草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包括通过其抗癌活性成分抑制癌细胞活力以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相关信号通路等干扰细胞周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p53基因、内质网途径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通过抑制关键蛋白的表达来减少药物外排功能,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的表达以及肿瘤淋巴管形成等抑制血管新生;还可以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白花蛇舌草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白花蛇舌草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白花蛇舌草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循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直肠癌 肿瘤 癌症 作用机制 抗肿瘤活性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