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穿刺技术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晓旭 许力 +8 位作者 胡凯峰 胡昊 金岩 孙大勇 郭建 杨成 江扬帆 吴龙超 夏亚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应用反穿刺技术的价值。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26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使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内行抵钉座放置,并完...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应用反穿刺技术的价值。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26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使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内行抵钉座放置,并完成经肛盆内吻合。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放置抵钉座时间5~13 min(平均6. 6 min),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1~4分(平均2. 3分),术后住院时间7~13 d(平均8. 9 d)。无吻合口出血及狭窄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2个月,平均17. 5月,未发生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NOSES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应用反穿刺技术可以简化手术操作步骤,安全且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手 反穿刺技 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 结直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平康 孙春雷 +2 位作者 史俊峰 杜军 徐志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900-901,共2页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4年8月我院行手助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手术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完成了手助腹腔镜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8.5个,...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4年8月我院行手助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手术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完成了手助腹腔镜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8.5个,术后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为69h。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中转开腹1例。结论手助腹腔镜大肠癌手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手助使镜下操作简单化、安全省时,能达到根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切除术 手助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反穿刺技术在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懿 侯克柱 林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反穿刺技术用于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ature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47例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资料,病灶下缘距齿状线5 cm 5例,病... 目的探讨改良反穿刺技术用于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ature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47例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资料,病灶下缘距齿状线5 cm 5例,病灶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乙状结肠42例。肿瘤直径1.0~5.0 cm,平均2.8 cm。使用改良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下切开结肠壁,将抵钉座置入结肠,连接杆头端自结肠对系膜缘反向穿出,完成经肛门肠管吻合。结果4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280 min(平均98 min),抵钉座置入时间2~5 min(平均3.4 min),术后住院时间7~18 d(平均9.8 d)。吻合口漏4例,保守治疗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9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改良反穿刺技术应用在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安全可靠,降低腹腔镜手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反穿刺技 全腹腔镜手 结直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鸿根 黄顺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73-574,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 直肠切除 结直肠切除术 直肠疾病 直肠 临床研究 开腹手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量指数对结直肠癌切除术中淋巴结检测数目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林达佳 吴健生 +2 位作者 薛芳沁 陈林昊 曾长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8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结直肠癌切除术淋巴结检测数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32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全部患者均行结直肠癌切除术,以术后病理的淋巴结检测...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结直肠癌切除术淋巴结检测数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32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全部患者均行结直肠癌切除术,以术后病理的淋巴结检测数目为依据分为两组(<12枚组与≥12枚组),将各组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BMI(χ^2=7.697,P=0.006)、肿瘤部位(χ^2=7.900,P=0.048),肿瘤TNM分期(χ^2=34.795,P<0.010)等因素在两组间的淋巴结检测数目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正常值范围:18.5~24.9 kg/m^2)对BMI进行分组,BMI≥25 kg/m^2组与BMI<25 kg/m^2组相比,淋巴结检测数目<12枚的风险显著增加(OR=2.557,95%CI:1.231~5.309;P=0.012)。肿瘤位于直肠、乙状结肠的患者与其他部位患者相比,淋巴结检测数目<12枚的风险显著增加(OR=1.731,95%CI:1.066~2.810;P=0.027)。结论:高BMI指数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中是否获取足够的淋巴结检测数目,进而影响其术后病理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直肠切除 淋巴检测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蓝碟(LapDisc)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被引量:11
6
作者 范应方 黄宗海 +3 位作者 方驰华 宋慧娟 厉周 俞金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27-528,共2页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LapDisc手助腹腔镜技术完成27例结直肠癌根治术. 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26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50~200 ml,平均110 ml.术后无死亡及吻合口漏等并发...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LapDisc手助腹腔镜技术完成27例结直肠癌根治术. 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26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50~200 ml,平均110 ml.术后无死亡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随访6~23个月,平均8.6月,未见切口种植复发. 结论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降低标准腹腔镜手术难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助腹腔镜外科 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 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不同肌松程度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邢英皓 龙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肌松程度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深度肌松组(D组)和中度肌松组(M组)。2组在肌松监测下静脉输注苯磺酸顺阿曲库铵,D组维持强直后刺激(PTC)1~2,M组... 目的探讨不同肌松程度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深度肌松组(D组)和中度肌松组(M组)。2组在肌松监测下静脉输注苯磺酸顺阿曲库铵,D组维持强直后刺激(PTC)1~2,M组维持4个成串刺激(TOF)1~2。记录2组的术野评估,肌松药情况,肌松恢复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结果D组术野评估优于M组(P<0.05)。D组肌松药用量多于M组(P>0.05),但D组补药次数少于M组(P<0.05)。2组的拔管时间及持续抬头5 s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术后腹痛和肩痛的发生率低于M组(P<0.05),术后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总评分高于M组(P<0.05)。结论深度肌松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对术后肌松残余无明显影响,能够为术者提供满意的术野条件,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程度 苯磺酸顺阿曲库铵 气腹 结直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