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和结核菌素试验在初治肺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菲 张宗德 +5 位作者 操敏 马丽萍 高孟秋 吴晓光 朱莉贞 马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3-448,共6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和结核菌素试验(TST),探讨ELISPOT在初治肺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初治肺结核123例和非结核疾病病例102例作为结核组和对照组,应用6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10kD培养滤过蛋白融合蛋白(ESAT-6/CFP-...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和结核菌素试验(TST),探讨ELISPOT在初治肺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初治肺结核123例和非结核疾病病例102例作为结核组和对照组,应用6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10kD培养滤过蛋白融合蛋白(ESAT-6/CFP-10)作为抗原对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ELISPOT(即ESAT-6/CFP-10-ELISPOT),检测斑点形成细胞(SFCs)的数量;同时对受试者行TST。结果结核组ESAT-6/CFP-10-ELISPOT形成的SFCs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结核组中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91.1%(111/123)、特异度80.4%(82/102)、阳性似然比4.60、阴性似然比0.12、阳性预测值0.85、阴性预测值0.87,TST的敏感度65.6%(59/90)、特异度45.1%(46/102)、阳性似然比1.31、阴性似然比0.76、阳性预测值0.51、阴性预测值0.60。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TST(均P=0.000)。菌阳肺结核组和菌阴肺结核组间ESAT-6/CFP-10-ELISPOT形成SFCs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166),两组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分别为91.8%(67/73)和88.0%(44/50),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48)。结论ESAT-6/CFP-10-ELISPOT有可能作为辅助诊断初治肺结核的较为准确方法,并为菌阴肺结核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但诊断的特异度可能受结核潜伏感染影响。TST对初治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结核菌素试验 辅助诊断 初治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素华 端木宏瑾 +7 位作者 李拯民 冯惠忠 张福杰 崔为国 陈明朝 余为业 朱林 谭爱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0-323,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状况及与免疫系统的受损程度的联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同时在病例和对照间做结核菌素试验 ,并对HI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 ,采用的指标有 :CD...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状况及与免疫系统的受损程度的联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同时在病例和对照间做结核菌素试验 ,并对HI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 ,采用的指标有 :CD4、CD8计数及CD4 CD8比值等 ,观察反应情况。结果  5 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HIV + )结核菌素PPD阳性反应率 (9.8% ) ,远比对照组 (2 8.2 % )低得多 (P <0 .0 1) ,反应情况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受损程度尚待研究 ,但当CD4细胞计数 <2 0 0 (艾滋病患者 )时 ,PPD均无反应 (0× 0 ) ,当CD4细胞计数 >30 0时有部分强阳性反应 (>15mm)。结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HIV + )结核菌素PPD阳性反应率较常人低得多 (P <0 .0 1) ,其PPD无反应问题尚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艾滋病 AIDS 结核菌素试验 免疫系统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菌素试验在四川省布拖县HIV感染/AIDS患者中筛查结核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婷 何金戈 +5 位作者 苏茜 李京 李运葵 高文凤 高媛 杨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931-936,共6页
目的分析结核菌素(PPD)试验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HIV感染/AIDS患者结核感染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从布拖县九都乡、木尔乡、特木里镇"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已管理的2159例HIV感染/AIDS患者中,... 目的分析结核菌素(PPD)试验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HIV感染/AIDS患者结核感染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从布拖县九都乡、木尔乡、特木里镇"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已管理的2159例HIV感染/AIDS患者中,纳入可随访且已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1个月的688例患者开展问卷调查、PPD试验、胸部X线摄影(简称"胸片")等肺结核现场筛查和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对符合条件者进行MTB病原学检测。排除175例未进行PPD试验结果核验、40例未行胸片检查且无结核病病原学诊断依据和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后,最终纳入466例患者;统计PPD试验结果(皮肤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阳性)及专家组判定活动性肺结核或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专家组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为参考标准评价PPD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的检测效能(包括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PPD阳性率与是否并发活动性肺结核及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患者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66例患者中,PPD试验阴性377例(80.90%)、一般阳性14例(3.00%)、中度阳性29例(6.23%)、强阳性46例(9.87%),阳性率为19.10%(89/466),均符合结核感染。经结核病筛查程序和专家组定诊,466例患者中活动性肺结核为89例,检出率为19.10%;而89例PPD试验阳性患者中,57例为LTBI,检出率为12.23%(57/466)。以专家组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作为参考标准,PPD试验检测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率分别为35.96%(32/89)、84.88%(320/377)和75.54%(352/466)。HIV感染/AIDS并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PPD试验阳性率[35.96%(32/89)]明显高于未并发者[15.12%(57/377)](χ~2=20.827,P=0.000),且并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仅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时[52.00%(13/25)]明显高于未并发者[16.67%(19/114)](χ~2=14.444,P=0.000)。结论PPD试验检测布拖县HIV感染/AIDS患者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度不高,需与其他检查方法联合使用;但PPD试验阳性率随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多而增高,加之特异度较高,阴性结果可提示非结核感染,仍可作为HIV感染高流行和卫生资源有限地区的有效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HIV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潜伏性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小地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菌素试验复强反应与血清IgE含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天勇 彭义莉 +3 位作者 刘桂兰 伍学强 叶德普 王国斌 《中国防痨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27-28,共2页
报告一处农村全人口结核菌素试验复强反应现象调查。复强反应阳性率为11.0%。采用ELISA测定PPD试验的后5组人群血清IgE含量,结果:人群血清IgE含量随着PPD试验次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提示结核菌抗原刺... 报告一处农村全人口结核菌素试验复强反应现象调查。复强反应阳性率为11.0%。采用ELISA测定PPD试验的后5组人群血清IgE含量,结果:人群血清IgE含量随着PPD试验次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提示结核菌抗原刺激机体,可使其产生大量的IgE,Ⅰ型变态反应可能也参与了被结核菌感染机体的感染发病过程。各组PPD反应强度与血清IgE含量无相关,支持结核菌进入机体,机体免疫呈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发生分离现象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素试验 抗体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晁萍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大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晁萍河南医科大学校校医院郑州450052关键词结核菌素试验;大学生;结核肺1994~1997年本校医院连续4a对新入校的大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结素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 大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晁萍河南医科大学校校医院郑州450052关键词结核菌素试验;大学生;结核肺1994~1997年本校医院连续4a对新入校的大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结素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4~1997年本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素试验 大学生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涂片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在儿童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3
6
作者 刘珍敏 赵瑞秋 许红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2-287,共6页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涂片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TST)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12月299例疑似结核病住院患儿回顾性研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99例患儿中,结核病患...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涂片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TST)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12月299例疑似结核病住院患儿回顾性研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99例患儿中,结核病患儿135例(确诊52例和临床诊断83例),非结核病患儿164例;T-SPOT.TB、涂片检查和TST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分别为78.20%、24.24%、42.98%(P<0.001),特异度分别为97.56%、100%、96.52%(P=0.107);约登指数分别为75.76%、24.24%、39.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100%、96.5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6%、55. 36%、68. 14%。≤5岁组灵敏度T-SPOT.TB、涂片检查、TST分别为67. 35%、20. 83%、51. 28%,> 5岁组分别为84. 52%、38. 67%、26. 19%。在肺结核组及肺外结核组, T-SPOT.TB灵敏度分别为86. 02%、60%,其次为TST 44. 71%、37. 93%,涂片仅为27. 96%、18. 42%。仅肺结核组及含肺结核的多脏器结核组中,T-SPOT.TB灵敏度分别为83. 87%、90. 32%,TST 53. 45%、25. 93%,涂片检查27. 41%、29. 03%。结论 T-SPOT.T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在不同年龄组、肺结核或肺外结核儿童T-SPOT.TB均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涂片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菌素试验复强反应发生率及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葛广秀 彭义利 +7 位作者 邱美玲 叶德普 伍学强 胡天勇 王国斌 刘桂兰 黄桂玲 汤金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173-175,共3页
对1973名健康人群进行结素复强反应观察及发生机理探讨。结果:第2次复强阳性率11.0%,第3次阳性率4.7%。复强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复强阳性人群血T淋巴细胞亚群T_3、T_4、T_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 对1973名健康人群进行结素复强反应观察及发生机理探讨。结果:第2次复强阳性率11.0%,第3次阳性率4.7%。复强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复强阳性人群血T淋巴细胞亚群T_3、T_4、T_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高于其它组,证明第2次结素试验使免疫活性细胞激活,增强回忆反应,使免疫反应再现。同时,本文抗体及补体水平检测结果说明,结素反应中有体液免疫参与,且抗体及补体水平与年龄有关,而复强作用并不增强机体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素试验 复强反应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人群异烟肼预防10年效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存智 姜文洁 +2 位作者 王丽君 王海荣 朱新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3-617,共5页
目的 分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强阳性大学生异烟肼预防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青岛市4所高校一、二年级学生8 896名,采用TST筛查结核病患者及强阳性人群,并对强阳性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对排除结核病人群进... 目的 分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强阳性大学生异烟肼预防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青岛市4所高校一、二年级学生8 896名,采用TST筛查结核病患者及强阳性人群,并对强阳性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对排除结核病人群进行随机分组: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采用异烟肼,300 mg,1次/天,疗程10个月;对照组无任何治疗,两组人群随访10年。组间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阴性4 704名,一般阳性及中度阳性3 876名,强阳性316名,发现结核病患者11例,结核病检出率0.12%(11/8 896)。两个年级中强阳性人数差异(χ2=47.925,P=0.000)以及农村和城镇学生BCG接种率差异(χ2=201.938和230.861,P=0.000)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0年内预防组153名有5例发病,3名因药物不良反应退出,累积发病率3.33%(5/150),失访8名,失访率5.33%(8/150);对照组152名有14例发病,累积发病率9.21%(14/152),失访12名,失访率7.89%(12/152)。两组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P=0.03),失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371)。预防组服药完成率98.04%(150/153),不良反应发生率1.96%(3/153),10年内保护率63.84%。随访3年内,预防组150名有2例发病,累积发病率1.33%(2/150);对照组152名有9名发病,累积发病率5.92%(9/152),两组人群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7,P=0.033),3年内保护率77.53%。第4~6年内,预防组失访3名,145名有2例发病,累积发病率1.38%(2/145);对照组失访6名,137名有3例发病,累积发病率2.19%(3/137),两组人群累积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48)。第7~10年,预防组有5名失访,138名有1例发病;对照组有6名失访,128名有2例发病,两组人群累积发病率异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48)。结论 TST强阳性人群采用异烟肼化学预防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年内预防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素 皮肤试验 强阳性 异烟肼 化学预防 高校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2名学生结核菌素试验及复种卡介苗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林艳 赵淑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110-110,共1页
卡介苗接种是一种人工结核菌的原发感染,是予防结核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1 对象 1990年492名入校新生,全部部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接种卡介苗。 2
关键词 结核菌素试验 卡介苗接种 纯蛋白 强阳性反应 硬结直径 阳转率 原发感染 结核感染 接种者 免疫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菌素试验对过敏反应的复强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阚冠卿 《中国防痨通讯》 CAS 1990年第1期39-41,共3页
Baldwin(1911,1921)、Roemer(1909)、Krause(1916)和 Willia(1928)等人曾报导,经过无毒性结核菌感染的动物,其过敏反应随着感染的痊愈而减弱或完全消失;但重复感染后,过敏反应立即恢复到原来的高水平。
关键词 结核菌素试验 过敏症 化学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发病及结核菌素试验与卡介苗接种的关系探讨
11
作者 沈林生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441-443,共3页
对1984~1988年入学的3968名大学生进行了五年随访、观察,发现大学生的结核病发病率以入学时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反应并接种了卡介苗组最低(为0)。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者的发病率(35.4‰)明显高于阳性反应组(5.43‰)。而阴性反应者因故未接... 对1984~1988年入学的3968名大学生进行了五年随访、观察,发现大学生的结核病发病率以入学时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反应并接种了卡介苗组最低(为0)。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者的发病率(35.4‰)明显高于阳性反应组(5.43‰)。而阴性反应者因故未接种卡介苗的,其发病率较强阳性反应组还高(333‰),各组发病率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说明做好入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测定,对易感人群即阴性者进行卡介苗接种,并对强阳性反应者和新发病人加强管理,是控制大学生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发病率 结核菌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结核菌素试验639例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秋婵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5期283-283,共1页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结核菌素试验 阳性 儿童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结核菌素试验敏感性的一些因素
13
作者 谢文杰 《饲料博览》 CAS 2021年第3期84-85,共2页
结核病是牛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尤其是奶牛,为了防止牛群发生结核病或结核病不断散播,奶牛场每年都要定期用结核菌素对牛做变态反应试验[1]。因此对结核菌素敏感性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减少假阴性。影响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病是牛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尤其是奶牛,为了防止牛群发生结核病或结核病不断散播,奶牛场每年都要定期用结核菌素对牛做变态反应试验[1]。因此对结核菌素敏感性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减少假阴性。影响结核菌素试验敏感性的因素很多,现笔者总结如下,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素试验 牛群 慢性传染病 结核 变态反应试验 假阴性 奶牛场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护理流程优化的作用及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71-273,共3页
目的:分析与研究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流程优化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于我院行结核菌素试验的80例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试... 目的:分析与研究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流程优化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于我院行结核菌素试验的80例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试验认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及渗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观察结果准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菌素试验护理流程优化有助于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并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和依从性,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素试验 护理干预 流程优化 试验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917名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一致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耿梦杰 宋渝丹 +6 位作者 熊勇超 赵飞 胡冬梅 李萌 侯月云 成君 何广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2010年4月至8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大型传染病医院和一家综合医院,纳入1005名医务人员。通过调查问卷方法,了解一般人口学信息、卡... 目的比较分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2010年4月至8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大型传染病医院和一家综合医院,纳入1005名医务人员。通过调查问卷方法,了解一般人口学信息、卡介苗接种史等。共发放问卷1005份,收回合格问卷952份(完成问卷人数、TST和QFT-GIT检测的医务人员分别为952名、924名和999名),三项调查均完成者为923名,排除6名QFTGIT检测结果不确定的医务人员,有917名医务人员纳入分析。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中的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方法检测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情况,TST硬结平均直径分别以5、10和15ranl为阳性临界值,使用Kappa统计量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纳入分析的917名医务人员中,TST5、10和15mm临界值阳性率分别为68.92%(632/917)、47.87%(439/917)和25.08%(230/917);QFTGIT阳性率为69.57%(638/917)。TST硬结平均直径以5mm为阳性临界值时,两种检测结果均阳性者483名,均阴性者130名,TsT和QFT-GIT一致率为66.85%(613/917);TST硬结平均直径以10mm为阳性临界值时,两种检测结果均阳性者350名,均阴性者190名,TST和QFT-GIT~致率为58.89%(540/917);TST硬结平均直径以15mm为阳性临界值时,两种检测结果均阳性者181名,均阴性者230名,TST和QFT-GIT一致率为4乱82%(411/917),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值分别为0.22、0.19、0.08,95%CI值分别为0.16~0.29、0.13~0.25、0.04~0.12。结论TST和QFT-GI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素试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分枝杆菌 结核 疾病传播 卫生人员至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辅助检测肺外结核病的比较 被引量:17
16
作者 葛燕萍 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 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肺外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差异。 方法 对上海市肺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100例肺外结核病患者(简称“结核病组”)及81名体检者(简称“对照组”)分别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 目的 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肺外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差异。 方法 对上海市肺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100例肺外结核病患者(简称“结核病组”)及81名体检者(简称“对照组”)分别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并对检出率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00例结核病组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测的检出率分别为80.00%(80/100),46.00%(46/100);对两者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0,P〈0.05)。100例结核病组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的检出率为80.00%(80/100),81名对照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的检出率为25.93%(21/81);对两者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6,P〈0.05)。 结论 γ干扰素释放试验较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测对于肺外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有更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菌素对肺结核与肺部肿瘤病人痰巨噬细胞激发试验研究
17
作者 窦迎利 甄新安 祁敏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6-287,共2页
目的 探索结核菌素试验作为测定痰巨噬细胞计数的激发试验用于肺结核与肺部肿瘤的鉴别。方法 皮内注射结核菌素 ,收集注射前后痰液 ,测定痰巨噬细胞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变化。结果肺部肿瘤组和肺结核组相比 ,PPD均径无显著性差异 (P >... 目的 探索结核菌素试验作为测定痰巨噬细胞计数的激发试验用于肺结核与肺部肿瘤的鉴别。方法 皮内注射结核菌素 ,收集注射前后痰液 ,测定痰巨噬细胞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变化。结果肺部肿瘤组和肺结核组相比 ,PPD均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痰巨噬细胞计数在实验后 2 4、4 8、72小时肺结核组较肺部肿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结核菌素试验作为测定痰巨噬细胞计数的激发试验用于肺结核与肺部肿瘤的鉴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肺部肿瘤 痰巨噬细胞 结核菌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随访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晋 杨倩婷 +7 位作者 岳建荣 林玲 张明霞 顾美红 邓群益 邓国防 邓永聪 陈心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48-752,共5页
目的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在筛查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是否发生结核感染中的效能。方法对138名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分别为家属(60名)和同事(78名)]每6个月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和TST... 目的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在筛查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是否发生结核感染中的效能。方法对138名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分别为家属(60名)和同事(78名)]每6个月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和TST平行检测,同时了解结核病的发生情况,共随访24个月;统计分析ELISPOT和TST检测结果与疾病发生和结核分枝杆菌暴露的关系。结果在2年的随访中,累计发现11例新发活动性肺结核。与127名完成2年共5次随访的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相比,新发活动性肺结核发病人群第一次ELISPOT检测的阳性率为72.7%(8/11),显著高于未发病人群的阳性率33.1%(42/127),χ^2=6.8905,P=0.0087;而Ts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63.6%(7/11)、66.9%(85/127),χ^2=0.0494,p=0.8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POT阳性率与结核分枝杆菌暴露程度有关,暴露程度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家属)的阳性率为45.0%(27/60),显著高于暴露程度较低的同事[28.2%(22/78)],χ^2=4.1773,P=0.0410;而TS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5.0%(33/60)和75.6%(59/78),与结核分枝杆菌暴露程度不一致。结论ELISPOT筛查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高危人群的特异度显著高于TsT,能更准确地反映结核分枝杆菌暴露后的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诊断 接触者追踪 干扰素丫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 酶联免疫斑点测定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应用及其优化 被引量:24
19
作者 何翼君 张浩然 +1 位作者 辛赫男 高磊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04-210,共7页
中国是结核病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高负担国家,针对感染和发病的高危人群开展预防干预是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作为一种成熟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尽管其结果受卡介苗接种、环境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中国是结核病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高负担国家,针对感染和发病的高危人群开展预防干预是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作为一种成熟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尽管其结果受卡介苗接种、环境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宿主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高危人群筛查、结核病辅助诊断、重点人群监测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中国国情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特征,通过优化应用策略可以在有效控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发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作为感染筛查手段的优势;同时,在科学数据支撑下,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细化应用和结果解读也将为其更好地服务中国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质量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预防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酶联免疫试管法和结核菌素皮试试验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结核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洪 徐明芝 +8 位作者 陈汝满 安娜 白亚飞 黄杏 王春莉 贺纪清 蔡莉 曾欣 韩丽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4464-4470,共7页
目的探讨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酶联免疫试管法(QFT)和结核菌素皮试试验(TST)对结核高流行地区(海南地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结核[包括隐性结核(LTBI)和结核病]患者的诊断、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5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酶联免疫试管法(QFT)和结核菌素皮试试验(TST)对结核高流行地区(海南地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结核[包括隐性结核(LTBI)和结核病]患者的诊断、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5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时间>3个月的患者19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QFT和TST,评估其对MHD合并结核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QFT阳性和TST阳性的影响因素。观察患者3年的预后情况,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最终156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男109例、女47例,平均年龄(54.4±16.6)岁,平均透析龄(1.9±0.4)年。MHD患者QFT阳性率为34.6%(54/156),TST阳性率为67.9%(106/156),TST与QFT结果无一致性(Kappa值=0.053,P=0.4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性别[OR=0.345,95%CI(0.144,0.828),P=0.017]、有无卡介苗接种瘢痕[OR=0.345,95%CI(0.144,0.828),P=0.017]是QFT阳性的影响因素;性别[OR=2.836,95%CI(1.120,7.177),P=0.028]、淋巴细胞分数[OR=3.573,95%CI(1.410,12.295),P=0.043]是TST阳性的影响因素。37例LTBI患者中11例转为肺结核(29.7%)。本组患者3年结核患病率为42 948.7/10万。MHD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7%、77.6%、69.9%,粗死亡率(CDR)为301.3/1 000人。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QFT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是生存的不利因素;抗结核治疗、前清蛋白升高是生存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在海南地区,男性MHD患者QFT阳性率较高;TST与QFT对MHD合并结核的诊断无一致性。QFT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是生存的不利因素,抗结核治疗、前清蛋白升高是生存的有利因素。在结核高流行地区MHD患者合并LTBI、结核病的诊断依然需要结合流行病学、病史、结核易感因素、肺部影像学,排除其他感染,行试验性抗结核治疗,需大力推进组织病理、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诊断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结核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皮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