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与结核抗体辅助诊断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春雷 丁豪帅 +5 位作者 康亚芬 孟冬冬 徐东波 杨琦 周逢海 常德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670-2674,共5页
目的评价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与结核抗体辅助诊断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74例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及炎症病例,通过比较各种检验方式(方法A: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检测;方法B:结核抗... 目的评价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与结核抗体辅助诊断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74例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及炎症病例,通过比较各种检验方式(方法A: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检测;方法B:结核抗体检测;方法C:串联检测;方法D:并联检测)的诊断效能评估其辅助诊断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价值。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差(kappa=0.022),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P<0.001)。方法A(81.6%)及方法D(84.2%)的敏感性高于方法B(21.1%,χ^(2)=19.4,P<0.01)及方法C(18.4%,χ^(2)=22.0,P<0.01),方法B(93.9%)及方法C(100.0%)的特异性高于方法A(59.2%,χ^(2)=11.1,P<0.01)及方法D(57.1%,χ^(2)=18.1,P<0.01);方法C具有最高的敏感度(Se)、阳性预测值(PPV)及阳性似然比(LR+),具有最低的误诊率(α),方法D具有最高的特异度(Sp)、阴性预测值(NPV)、约登指数,具有最低的漏诊率(β)及阴性似然比(LR-);方法A-D的AUC面积依次为0.704、0.575、0.592以及0.686。结论两种检验方法同时为阳性时患有生殖系统结核的可能性最大,此时误诊率最低;两种检验方法同时为阴性时患有生殖系统结核的可能性最小,此时漏诊率最低;单独检测时,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检测比结核抗体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时,并联诊断效能高于串联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男性 生殖系统 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 结核抗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激发人γδT细胞活化信号涉及Ras/Erk途径 被引量:7
2
作者 侯彦强 李柏青 +1 位作者 胡建国 陈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0-533,共4页
目的 :探讨Ras Erk通路是否参与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 (Mtb Ag)启动的γδ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分离获取PBMC ,用佛波醇酯 (PMA)和离子霉素 (IM) ,CD3mAb或Mtb Ag刺激不同时间 ,或PBMC先经PD980 5 9处理后再刺激培养 ;用荧... 目的 :探讨Ras Erk通路是否参与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 (Mtb Ag)启动的γδ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分离获取PBMC ,用佛波醇酯 (PMA)和离子霉素 (IM) ,CD3mAb或Mtb Ag刺激不同时间 ,或PBMC先经PD980 5 9处理后再刺激培养 ;用荧光单抗染色后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CD6 9分子的表达 ;计数培养扩增 10天的细胞数量。结果 :PBMC用PMA +IM刺激 6小时 ,总T细胞和γδT细胞中的CD6 9表达均达高峰 (均 >99% ) ,用CD3mAb刺激 2 4小时 ,均达高峰 (均在 5 5 %左右 ) ,用Mtb Ag刺激 2 4小时 ,亦均达高峰 ,但总T细胞和γδT细胞中CD6 9分别为 16 .0 %和 75 2 % ;用PD980 5 9预处理PBMC ,可明显抑制Mtb Ag激活的γδT细胞CD6 9表达和γδT细胞的增殖。结论 :Mtb Ag可特异性激活γδT细胞 ,其活化信号转导需通过Ras Erk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抗原异性 ΓΔT细胞 活化信号 Ras/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酵母β-葡聚糖载体的口服OVA疫苗(WGP-OVA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白煜 戚春建 +2 位作者 夏蕾 何树燕 何流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9-1583,1589,共6页
目的:探讨口服WGP-OVA疫苗对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连续给予C57BL/6小鼠口服PBS、WGP及WGP-OVA 17 d后,使用LEGENDplexTM多因子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3及IgM的含... 目的:探讨口服WGP-OVA疫苗对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连续给予C57BL/6小鼠口服PBS、WGP及WGP-OVA 17 d后,使用LEGENDplexTM多因子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3及IgM的含量;HE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脾脏淋巴小结的大小。取小鼠腹股沟淋巴结(ILNs)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淋巴结内F4/80+巨噬细胞及F4/80+SIINFEKL+巨噬细胞比例,分析WGP-OVA对巨噬细胞在ILNs内的浸润及抗原提呈情况;同时通过MHC Tetramer染色检测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明确WGP-OVA疫苗对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结果:与PBS组相比,WGP-OVA能显著诱导IgG1、IgG2a、IgG3及IgM的分泌,增大脾脏内淋巴小结。此外,口服WGPOVA疫苗能促进F4/80+巨噬细胞向淋巴结浸润,诱导巨噬细胞对OVA的抗原提呈,同时增加淋巴结内OVA特异性CD8+CTLs的数量。结论:口服WGP-OVA疫苗能诱导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β-葡聚糖颗粒 鸡卵清蛋白 口服疫苗 免疫球蛋白 抗原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治疗中患者外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水平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宇硕 陈颖盈 +4 位作者 蔡潭溪 季萍 胡晔 程齐俭 王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外周呈现相当水平的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治疗过程中也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这种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则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同步分析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外周特异性抗原和抗原... 目的: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外周呈现相当水平的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治疗过程中也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这种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则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同步分析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外周特异性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外周抗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外周血抗原富集-质谱鉴定技术动态检测外周血浆中结核特异性抗原CFP-10在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含量的动态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步分析CFP-10刺激后的T细胞应答水平,分析CFP-10含量变化与不同细胞因子分泌T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CFP-10抗原水平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呈现个体化差异,同时在TB治疗中CFP-10含量与CFP-10特异性IFN-γ^+CD4^+T细胞比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29),但是CFP-10的含量与TNF-α^+CD4^+T细胞比例之间则无相关性(P=0.98)。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外周结核病原菌抗原的动态变化特征,据此可推断目前所采用的IFN-γ释放实验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外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载量,上述基于结核病原学和机体免疫应答水平的同步检测,有利于进一步解析抗结核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并为建立新型抗结核治疗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前期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异性抗原 CFP-10 抗原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患儿自然杀伤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瑜 陈伟 +2 位作者 谭永强 卢燕鸣 曹兰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患)LNK细胞活性和嗜碱性细胞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将60例轻、中度哮喘患儿(均对屋尘螨过敏)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哮喘防治方案;对照组30例,仅...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患)LNK细胞活性和嗜碱性细胞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将60例轻、中度哮喘患儿(均对屋尘螨过敏)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哮喘防治方案;对照组30例,仅采用吸入激素为主的哮喘防治方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NK细胞活性和嗜碱性粒细胞表达以及血清,总IgE、屋尘螨特异性IgE(DP-IgE)、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哮喘急胜发作次数,比较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和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速(PEF)测试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NK细胞活性(12.01±1.41)%,明显高于对照组(10.11±2.49)%(t=3.83,P=0.00)。治疗组治疗后嗜碱性粒细胞含量、血清总IgE及DP.IgE水平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z=2.23-3.57,P均〈0.05);治疗后两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C-ACT评分和PEF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4.02,P均〈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规范化防治使哮喘患儿病情更趋稳定,哮喘控制效果更理想。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显著提高机体NK细胞活性、减少嗜碱性粒细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免疫治疗 哮喘 NK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BV核心抗原CTL表位的治疗性多肽在体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石统东 吴玉章 +2 位作者 周伟 贾正才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Th及B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苗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并经HPLC... 目的 探讨基于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Th及B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苗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并经HPLC纯化、鉴定。以BALB c(H 2 d)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 ,进行体内免疫学功能研究。结果 所设计治疗性多肽分子可在体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CTL应答和适度的抗体反应。Th、B细胞表位的引入可增强CTL表位肽的效应。结论 提示在治疗性表位多肽疫苗的分子设计中 ,引入B -、Th表位可显著提高CTL表位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表位 抗原异性细胞 免疫应答 HBV 治疗性多肽 分子设计 乙型肝炎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的影响及远期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烁 洪海裕 +4 位作者 李小敏 高进良 高春生 赵家利 刘邦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7-612,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情况的变化及观察相关指标,探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机制,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情况的变化及观察相关指标,探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机制,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45例。通过症状评分、使用药物评分和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等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进行,免疫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免疫治疗组药物评分要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要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要低于健康对照组,免疫治疗组治疗3年后比例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药物治疗组的比例没有明显提高。【结论】经过3年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患者症状控制理想,对症治疗的药物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可能与影响CD4+CD25+T调节细胞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异性免疫治疗 CD4+CD25+T调节细胞 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活性在小儿哮喘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马敏 马恒贵 曹兰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在小儿哮喘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5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30例NK细胞活性,并对哮喘患儿进行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NK细胞活性及总IgE。结果哮喘患儿的NK...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在小儿哮喘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5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30例NK细胞活性,并对哮喘患儿进行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NK细胞活性及总IgE。结果哮喘患儿的NK细胞活性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尘螨特异性免疫前较特异性免疫后的哮喘患儿的NK细胞活性显著增高(P<0.01),总IgE显著降低(P<0.01)。结论NK细胞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特异性免疫疗法有助于NK细胞活性增强,降低总IgE水平,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2):1011-1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哮喘 儿童 异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猴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方法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吴芳新 王卫 +3 位作者 丛喆 刘克剑 熊竞 魏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为准确检测艾滋病猴模型特异性细胞免疫,优化、确定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影响因素和条件。方法使用三种多克隆激活剂分别刺激SIV感染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确定最佳阳性刺激物和刺激时间;然后使用五种浓度SIVmac239混合肽库分... 目的为准确检测艾滋病猴模型特异性细胞免疫,优化、确定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影响因素和条件。方法使用三种多克隆激活剂分别刺激SIV感染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确定最佳阳性刺激物和刺激时间;然后使用五种浓度SIVmac239混合肽库分别刺激SIV感染猴PBMC,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点进行细胞染色和流式检测,确定肽库的最适刺激浓度和最佳刺激时间。最后,初步应用该方法检测SIV感染猴细胞免疫水平。结果 PMA+离子霉素组合可用作本实验的阳性刺激物;2μg/mL肽库,37℃5%CO2培养16 h,能更有效的刺激T细胞分泌TNF-α、IL-2、IFN-γ。结论该方法的优化对艾滋病药物的临床前评价和疫苗研发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 异性细胞免疫 胞内细胞因子染色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过敏性鼻炎及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娄玮 王成硕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29-734,共6页
免疫系统是一个高速运转的复杂网络系统,当机体遇到环境中的抗原、细菌、病毒等异物侵袭,它会及时做出相应的免疫反应。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过程,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近些年,随着Treg细胞的出现及对其认识... 免疫系统是一个高速运转的复杂网络系统,当机体遇到环境中的抗原、细菌、病毒等异物侵袭,它会及时做出相应的免疫反应。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过程,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近些年,随着Treg细胞的出现及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渐渐意识到"免疫耐受"的形成对维持机体的免疫环境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Treg细胞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中的核心作用已得到肯定,本文将会对Treg细胞在过敏性鼻炎及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FOXP3 异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结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德茂 王一理 +3 位作者 李旭 胡宁丽 孟绍菁 张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46-748,共3页
关键词 自体肿瘤疫苗 主动异性免疫 治疗 结肠癌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菌群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12
作者 董文博 余浩洋 +3 位作者 朱逸凡 张指舰 李文扬 孔德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6,共5页
微生物群可以被人类免疫系统识别并引起特定的免疫反应,通过复杂的调控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肿瘤微环境涉及到肿瘤周围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其中免疫细胞代表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影响癌症的进展... 微生物群可以被人类免疫系统识别并引起特定的免疫反应,通过复杂的调控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肿瘤微环境涉及到肿瘤周围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其中免疫细胞代表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影响癌症的进展和治疗,而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微生物群密切相关。呼吸道菌群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型和分期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深入阐述了呼吸道菌群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对先天免疫细胞和特异性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呼吸道菌群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先天免疫 异性免疫 抗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10和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存国 李绍波 +3 位作者 王昕昕 金小红 童夏生 赖小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8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卵蛋白(OVA)雾化吸入的方法对致敏大鼠进行SIT干预,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结果、血清和BALF中IL-10水平及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BALF和血清中IL-10浓度分别高于哮喘组和SIT对照组(均为P<0.01),哮喘组和SIT对照组BALF和血清中IL-10浓度低于SIT治疗组(P<0.01,P<0.05);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显著高于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P<0.01),而SIT治疗组CD4+CD25+Tr百分率分别高于哮喘组和SIT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上调体内IL-10和CD4+CD25+Tr趋于正常状态可能是SIT治疗哮喘有效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异性免疫治疗 细胞介素-10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示肿瘤特异性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在小鼠体内引起的细胞免疫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房金波 赵连贵 +2 位作者 宋金娜 高瑞娟 王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2,共4页
以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表位的杂合型噬菌体(TSPA-M-A1)作为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观察免疫4周后小鼠的细胞免疫变化.结果表明:抗原TSPA-M-A1在小鼠体内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性,使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高,产生了特异性T淋... 以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表位的杂合型噬菌体(TSPA-M-A1)作为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观察免疫4周后小鼠的细胞免疫变化.结果表明:抗原TSPA-M-A1在小鼠体内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性,使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高,产生了特异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引起了较强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这些结果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肿瘤异性抗原 细胞免疫 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性抗原决定簇特异性Th2/Tr1细胞被动免疫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岭 宋春杰 +1 位作者 朱克 王鲁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4-186,190,共4页
目的 :研究用扩散性抗原决定簇特异性Th2 /Tr1细胞被动免疫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的有效性和可能性。方法 :应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 (PLP) 139 15 1诱发EAE小鼠模型 ,通过转染方式建立具有高效表达IL 10特性的抗原特异性Th2 ... 目的 :研究用扩散性抗原决定簇特异性Th2 /Tr1细胞被动免疫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的有效性和可能性。方法 :应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 (PLP) 139 15 1诱发EAE小鼠模型 ,通过转染方式建立具有高效表达IL 10特性的抗原特异性Th2 /Tr1样T细胞系 ,在EAE小鼠发病 6d后给予静脉注射。小鼠每天称体重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结束时 ,取脊髓进行PLP免疫组化染色 ,应用数字化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注射扩散性抗原决定簇MBP87 99特异性Th2 /Tr1样T细胞的治疗组小鼠的临床评分明显改善 ,并伴有复发率的下降、首次复发时间的延迟 (P <0 0 5 )。PLP免疫组化染色的图像分析结果显示 ,接受MBP87 99特异性Th2 /Tr1样T细胞治疗组小鼠脊髓内PLP像素水平为正常值的 94 37%± 0 5 2 %,而对照组小鼠为正常PLP水平的 91 94%± 0 5 0 %(P <0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小鼠脊髓内脱髓鞘病变下降 30 %。结论 :扩散性抗原决定簇特异性Th2 /Tr1细胞被动免疫治疗可明显减少脱髓鞘病变 ,改善EAE的临床症状 ,为多发性硬化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T淋巴细胞 Trl细胞 表位扩散 免疫治疗 被动免疫 多发性硬化 MS 扩散性抗原决定簇异性Th2/Tr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MAGE-A1/EGFP质粒转染人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细胞免疫
16
作者 于津浦 任秀宝 +2 位作者 刘虹 曹水 郝希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57,共5页
目的:应用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MAGE-A1/EGFP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s)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 细胞免疫。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MAGE-A1/EGFP,体外电转染该质粒入D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胞内染色法LDH法比较转染前后DCs在蛋白表达、细胞... 目的:应用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MAGE-A1/EGFP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s)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 细胞免疫。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MAGE-A1/EGFP,体外电转染该质粒入D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胞内染色法LDH法比较转染前后DCs在蛋白表达、细胞成熟度和诱导MAGE-A1特异性T细胞免疫能力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pMAGE-A1/EGFP 真核表达质粒,电穿孔法导入DCs后观察到MAGE-A1与EPFG实现等效表达,分别为8.8%±0.9%和8.47%±0.78%。 pMAGE-A1/EGFP转染的DCs表面CD86、CD40L和CD8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提示DCs的成熟度增加;同时表达的MAGE-A1 蛋白可与小鼠来源抗MAGE-A1的单抗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CD4+T细胞克隆扩增,当再次接触 MAGE-A1抗原时大量分泌IFN-γ。结论:pMAGE-A1/EGFP转染的DCs不仅能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细胞免疫,还可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快速检测,为临床开展MAGE-A1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树突状细胞 MAGE-A1 EGFP 异性T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及诱导特异性抗卵巢癌免疫
17
作者 孔北华 孙丽 +1 位作者 马道新 刘春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 :研究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 (DC)的体外扩增及诱导特异性抗卵巢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 :①从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MNCs)后 ,获得单核细胞 (Mo)。粒单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白介素 4(IL - 4)诱导分化扩增 ,培养 7天后应用流式... 目的 :研究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 (DC)的体外扩增及诱导特异性抗卵巢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 :①从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MNCs)后 ,获得单核细胞 (Mo)。粒单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白介素 4(IL - 4)诱导分化扩增 ,培养 7天后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分析。②诱导单核细胞分化的第 3天加入人卵巢癌细胞株 3A0的冻融抗原 ,共培养 4天后获得负载肿瘤抗原的成熟DC ;将致敏DC与从脐血中分离的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 3天 ,获得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 ;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检测CTL及上清液对人卵巢癌细胞株 3A0、人胚肾细胞株 2 93T(对照细胞 )、人肝癌细胞株HCCC - 9810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①脐血来源Mo在GM -CSF和IL - 4作用下 ,7天后可分化生成成熟的DC,高表达DC特异性抗原CD1a、CD80 (B7- 1)、CD86 (B7- 2 )、HLA -DR、CD83。②DC可负载并递呈肿瘤抗原 ,激活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 ,诱导肿瘤特异性CTL产生。不同浓度CTL及上清液对卵巢癌细胞 3A0有特异性杀伤、抑制作用 (P <0 .0 5 )。结论 :脐血中Mo可体外分化扩增为成熟的功能性DC ,并诱导出特异性杀伤卵巢癌细胞的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体外扩增 诱导 异性抗卵巢癌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年轻和老年C57BL/6小鼠 诱导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刘洋 王超 +4 位作者 任晓楠 李顺 秦波音 杨华 周晓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1-466,共6页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毒株感染老年和年轻C57BL/6小鼠诱导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使用490 PFU的PR8病毒分别滴鼻感染年轻(3月龄)和老年(24月龄)C57BL/6小鼠,连续14 d每日记录其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在感...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毒株感染老年和年轻C57BL/6小鼠诱导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使用490 PFU的PR8病毒分别滴鼻感染年轻(3月龄)和老年(24月龄)C57BL/6小鼠,连续14 d每日记录其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在感染后第8天分离小鼠肺组织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技术检测病毒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MHC-I表位肽四聚体法(tetramer staining)染色流感特异性CD8^(+)T细胞,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ICS)检测CD8^(+)T细胞经流感病毒特异性肽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包括TNF-α、IFN-γ、IL-2以及与CD8^(+)T细胞杀伤功能有关的颗粒酶B(Granzyme B)的水平。结果相同量的PR8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老年小鼠体重下降更多,死亡率显著高于年轻小鼠(P<0.01)。另一方面,老年组小鼠诱生的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年轻组;同时,老年组CD8^(+)T细胞活化后分泌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的水平显著低于年轻组;此外,老年组CD8^(+)T细胞表达granzyme B的水平同样显著低于年轻组。结论PR8流感病毒感染老年和年轻C57BL/6小鼠后,老年小鼠肺组织诱导产生的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减少且功能降低。结果表明:与年轻小鼠相比,老年小鼠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病毒异性CD8^(+)T细胞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特异性抗原的促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19
作者 陆智杰 俞卫锋 孙卫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536-538,共3页
目的 探讨豚鼠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特异性抗原 (TFA GSA抗原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雄性Hartley豚鼠 3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H组 )和对照组 (C组 ) ,每组又分 3个亚组 ,各 5只。H组 :在 4 0 %O2 (用N2 平衡 )下吸入 1%氟烷 ... 目的 探讨豚鼠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特异性抗原 (TFA GSA抗原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雄性Hartley豚鼠 3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H组 )和对照组 (C组 ) ,每组又分 3个亚组 ,各 5只。H组 :在 4 0 %O2 (用N2 平衡 )下吸入 1%氟烷 ,持续 4小时 ,其中H1组只吸入 1次 ;H2 组间隔 4 2天后再吸入 1次 ,共吸入 2次 ;H3 组再间隔 4 2天再吸入 1次 ,共吸入 3次。C组 :只吸入4 0 %O2 (用N2 平衡 ) ,持续 4小时 ,其中C1组只吸入 1次 ;C2 组间隔 4 2天后再吸入 1次 ,共吸入 2次 ;C3 组间隔 4 2天再吸入 1次 ,共吸入 3次。人工合成特异性TFA GSA抗原。H1组和C1组在第35天 ,H2 组和C2 组在第 6 3天 ,H3 组和C3 组在第 10 5天分离得到淋巴细胞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FA GSA抗原 (1 6、3 13、6 2 5、12 5、2 5 μg/ml) ,培养 7天。终止培养前 18小时加入氚标记胸腺嘧啶 (3 H TdR) ,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LTT) ,分析机体吸入氟烷后诱导免疫应答过程中 ,特异性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 发现特异性抗原能诱导吸入氟烷豚鼠淋巴细胞增殖 ,其最低有效浓度随吸入氟烷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吸入次数少时 ,需要较大浓度的TFA GSA抗原 ;次数增加 ,其促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烷性肝 免疫应答 异性抗原 促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特异性输注细胞上CD47的表达在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20
作者 王远涛 周洪澜 傅耀文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6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输注(donor specific transfusion,DST)细胞上CD47的表达在诱导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3组均以C57BL/6(CD47+/+)小鼠为供者,具体分为:(1)non-DST组:以未行CD47+/+DST及C...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输注(donor specific transfusion,DST)细胞上CD47的表达在诱导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3组均以C57BL/6(CD47+/+)小鼠为供者,具体分为:(1)non-DST组:以未行CD47+/+DST及CD47-/-DST的BALB/c小鼠为受者。(2)CD47-/-组:以输注CD47-/-DST的BALB/c小鼠为受者。(3)CD47+/+组:以输注CD47+/+DST的BALB/c小鼠为受者。于术前7d、5d、3d分别接受共刺激因子封闭。观察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受体脾脏内的树突状细胞的激活情况;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试验检测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排斥反应时及移植后150d行移植心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non-DST组比较(移植心中位生存时间为7d),CD47-/-组移植心中位存活时间较长(中位生存时间为42d),但其存活时间明显短于CD47+/+组(中位存活时间>150d,P<0.01)。与CD47+/+组比较,CD47-/-组受鼠脾脏内表达CD11c+CD86+、CD11c+I-Adhi树突状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P<0.05)。CD47-/-DST7d后,受鼠的供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增加,而CD47+/+组的供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P<0.01)。CD47-/-组移植心受排斥时,心肌组织内可见大量单个核细胞浸润,而CD47+/+组移植心术后150d时仍未见明显单个核细胞浸润,且与正常对照的心脏无明显差别。结论 DST细胞上CD47可以通过抑制受体树突状细胞激活及抑制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的途径诱导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分化群47 供体异性输注 免疫耐受 信号调节蛋白α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