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2或IL-15协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细胞的特性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06-1310,1316,共6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2(IL-2)或IL-15协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TB-Ag)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扩增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MTB-Ag联合IL-2或MTB-Ag联合IL-15体外分别刺激正常人PBMC,培养至第12天时,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细胞中γδ...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2(IL-2)或IL-15协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TB-Ag)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扩增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MTB-Ag联合IL-2或MTB-Ag联合IL-15体外分别刺激正常人PBMC,培养至第12天时,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细胞中γδ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CD4+T细胞所占的比例,以及分析3种淋巴细胞扩增的绝对数量。同时用MTT法检测两组扩增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MTB-Ag联合IL-2刺激组相比,MTB-Ag联合IL-15刺激组扩增细胞中γδT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前者,NK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前者;而两组扩增细胞中CD4^+T细胞所占比例并无显著性差异。与2个刺激组中3种淋巴细胞数量的分析结果一致。并且MTB-Ag联合IL-15刺激组扩增细胞对不同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但与MTB-Ag联合IL-2刺激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L-15协同MTB-Ag可高效诱导人PBMC产生以γδT细胞增殖为主的效应细胞,该扩增细胞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5(IL-15) 白细胞介素2(IL-2)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TB-Ag) T细胞 NK细胞 细胞毒作用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治疗中患者外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水平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宇硕 陈颖盈 +4 位作者 蔡潭溪 季萍 胡晔 程齐俭 王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外周呈现相当水平的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治疗过程中也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这种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则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同步分析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外周特异性抗原和抗原... 目的: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外周呈现相当水平的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治疗过程中也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这种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则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同步分析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外周特异性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外周抗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外周血抗原富集-质谱鉴定技术动态检测外周血浆中结核特异性抗原CFP-10在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含量的动态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步分析CFP-10刺激后的T细胞应答水平,分析CFP-10含量变化与不同细胞因子分泌T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CFP-10抗原水平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呈现个体化差异,同时在TB治疗中CFP-10含量与CFP-10特异性IFN-γ^+CD4^+T细胞比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29),但是CFP-10的含量与TNF-α^+CD4^+T细胞比例之间则无相关性(P=0.98)。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外周结核病原菌抗原的动态变化特征,据此可推断目前所采用的IFN-γ释放实验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外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载量,上述基于结核病原学和机体免疫应答水平的同步检测,有利于进一步解析抗结核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并为建立新型抗结核治疗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前期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 CFP-10 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对γδ T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魏婧 袁美丽 +3 位作者 王楚彤 李柏青 许涛 汪洪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是从结核分枝杆菌(MTB)减毒菌株H37Ra经121℃,20 min,高温高压处理后从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一种多肽类抗原。γδ T细胞是一类广泛分布于非淋巴组织的非常规T细胞,可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是从结核分枝杆菌(MTB)减毒菌株H37Ra经121℃,20 min,高温高压处理后从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一种多肽类抗原。γδ T细胞是一类广泛分布于非淋巴组织的非常规T细胞,可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在抗MTB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MTB-HAg可在体外有效刺激γδ T细胞增殖活化,使其更加高效地参与抗结核感染的过程,故MTB-HAg可作为设计新型结核疫苗或药物的潜在靶点。但由于MTB-HAg组成复杂,具体是何种成分刺激γδ T细胞发挥抗MTB感染功能还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 ΓΔT细胞 增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特异性的TNF-α^+ γδ T细胞数量和亚群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唐洁 陈策 +4 位作者 查成 王兆华 张晨 曾林丽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7-1531,共5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刺激下,肺结核患者、潜伏性MTB感染者、健康者外周血γδT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细胞数量的差异。方法采集15例正常成人外周血,根据人MTB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分...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刺激下,肺结核患者、潜伏性MTB感染者、健康者外周血γδT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细胞数量的差异。方法采集15例正常成人外周血,根据人MTB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分为健康者(n=9)和潜伏性MTB感染者(n=6),另采集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12),3组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B-HAg刺激20 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CRαβ+T细胞、TCRγδ+T细胞、CD4+αβT细胞、CD8+αβT细胞、TCR-Vδ2+T细胞亚群中产生TNF-α产生细胞的比例。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中TNF-α产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性MTB感染者和健康者;肺结核患者外周血Vδ2T细胞中TNF-α产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性MTB感染者和健康者;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Vδ2T细胞在TNF-α+γδT细胞中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性MTB感染者和健康者。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MTB-HAg特异性γδT细胞及其Vδ2亚群产生细胞因子TNF-α能力显著低于潜伏性MTB感染者和健康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 潜伏性MTB感染 活动性肺结核 γδ T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b夹心ELISA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雷蕾 宋波 +6 位作者 李琦 史明 边婷 杨毅宁 李娜 宋朝君 赵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b的夹心ELISA,以便用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方法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b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Ab)及兔多克隆抗体;以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蛋...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b的夹心ELISA,以便用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方法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b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Ab)及兔多克隆抗体;以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b的双抗体夹心ELISA;应用此方法检测正常人(n=6)、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n=26)及临床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n=42)的脑脊液标本中蛋白抗原b的含量,并分析其与结核性脑膜炎活动性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成功建立了检测蛋白抗原b的夹心ELISA,敏感度可达0.4μg/L。应用该方法在正常人及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未检测到蛋白抗原b;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蛋白抗原b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建立了敏感、特异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b含量的ELISA,为活动性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b 结核性脑膜炎 抗体制备 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W系和非北京/W系间五种重要蛋白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枫 李华 +7 位作者 梁海燕 黄艺 米利古 王仙 李永祥 申爱平 曹帅丽 袁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检测北京/W系和非北京/W系结核分枝杆菌HspX、Hsp65、38kDa、Ag85B和MPT64在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有无差异,探讨5个重要蛋白对于北京/W系菌株广泛流行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北京/W系与非北京/W系菌株各30... 目的检测北京/W系和非北京/W系结核分枝杆菌HspX、Hsp65、38kDa、Ag85B和MPT64在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有无差异,探讨5个重要蛋白对于北京/W系菌株广泛流行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北京/W系与非北京/W系菌株各30株,运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北京/W系和非北京/W系菌株HspX、Hsp65、38kDa、Ag85B和MPT64对应编码基因的PCR扩增产物,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菌在对数生长期5个重要蛋白的编码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菌感染巨噬细胞24h后5个蛋白在不同菌株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spX、Hsp65、38kDa、Ag85B和MPT64对应编码基因的PCR扩增产物测序均未发现突变。HspX、Hsp65在北京/W系菌株中的mRNA在对数生长期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感染巨噬细胞24h后,细菌中两个热休克蛋白的表达高于非北京/W系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感染细胞前后,北京/W系菌株中38kDa、Ag85B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低于非北京/W系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T64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北京/W系菌株比较,北京/W系菌株中HspX、Hsp65高表达,38kDa、Ag85B表达较低,推测这几个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北京/W系菌株的流行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北京 W系菌株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结核病疫苗Ⅱb期临床试验显示保护率达54% 被引量:1
7
作者 夏情惜(编译)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169-1169,共1页
背景结核病疫苗可通过阻断传播达到控制全球结核病蔓延的目的。目前惟一已上市的疫苗——卡介苗并不能对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者提供足够的保护。葛兰素史克公司从两种免疫原性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tb32A和Mtb39A)中提取M72重组融合蛋白... 背景结核病疫苗可通过阻断传播达到控制全球结核病蔓延的目的。目前惟一已上市的疫苗——卡介苗并不能对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者提供足够的保护。葛兰素史克公司从两种免疫原性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tb32A和Mtb39A)中提取M72重组融合蛋白,配合AS01佐剂系统[是一种包含单磷酸酰脂质A(3-O-desacyl-4'-monophosphoryl lipid A,MPL)和皂素QS-21的脂质体佐剂],研发了新疫苗M72/AS01E。该疫苗的Ⅱ期临床试验表明其安全性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疫苗 Ⅱ期临床试验 保护率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 Ⅱb期 葛兰素史克公司 重组融合蛋白 脂质体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