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模型和多因素模型构建结核休眠菌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江莉莎 姚义勇 +2 位作者 张莉 柳岩 郭述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比较缺氧模型及多因素模型两种结核休眠菌建模方法的优劣。方法利用缺氧因素构建缺氧模型;利用低氧(5%O2)、高CO2(10%CO2)、弱酸(pH 5.0)及营养缺乏(10%7H9液体培养基)多种因素构建多因素模型。分别在第20d、30d时取样,用金胺O-尼... 目的比较缺氧模型及多因素模型两种结核休眠菌建模方法的优劣。方法利用缺氧因素构建缺氧模型;利用低氧(5%O2)、高CO2(10%CO2)、弱酸(pH 5.0)及营养缺乏(10%7H9液体培养基)多种因素构建多因素模型。分别在第20d、30d时取样,用金胺O-尼罗红染色法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核菌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的情况;用电镜观察结核菌细胞壁增厚情况;并检测其对利福平的耐药率。在建模30d时,将等量的两种模型分别转入新鲜7H9液体培养基中,观察并比较其复苏情况。结果建模20d时,两模型组细菌均出现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无明显差异。两模型组细菌均未出现明显细胞壁增厚。建模30d时,多因素模型组细菌几乎都表现出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而缺氧模型组仍有部分细菌未表现出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同时,多因素模型组在建模30d还出现了细胞壁增厚的细菌,缺氧模型组则无明显改变。多因素模型组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缺氧模型组,且多因素模型组细菌复苏的菌量远小于缺氧模型组。结论多因素模型较缺氧模型能更快诱导结核菌进入休眠状态,且诱导出的结核休眠菌状态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休眠菌 缺氧模型 多因素模型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毛莨内酯对结核休眠菌感染病人GLS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詹莉 戴华成 +3 位作者 杨治平 易著文 成诗明 舒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 研究小毛莨内酯抗人体结核休眠菌感染的分子免疫学机理。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核病人PBLs中结核菌 16kDα 晶状体同源蛋白DNA阳性的 5 6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 (QC RT PCR)方法 ,测定不同剂量的Ter... 目的 研究小毛莨内酯抗人体结核休眠菌感染的分子免疫学机理。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核病人PBLs中结核菌 16kDα 晶状体同源蛋白DNA阳性的 5 6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 (QC RT PCR)方法 ,测定不同剂量的Tern .对以上病人PBL颗粒裂解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当Tern .在 10 0mg L ,2 0 0mg L浓度时 ,能诱导结核休眠菌感染病人体外活化的PBLGLSmRNA的表达。结论 Tern .可能通过促进颗粒裂解肽mRNA的表达 ,增强机体CTL杀菌能力 ,达到抗结核休眠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毛莨内酯 颗粒裂解肽 结核休眠菌 18kD α-晶状体同源蛋白 GLS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TM4复苏结核休眠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甘易玲 郭述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6,22,共5页
目的探索噬菌体TM4对结核休眠菌复苏的作用。方法采用密闭培养对数生长期结核菌构建休眠菌模型;采用药敏检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作为模型检测方法;采用菌落计数和电镜观察作为复苏的检测指标。结果密闭培养180 d休眠菌模型构建... 目的探索噬菌体TM4对结核休眠菌复苏的作用。方法采用密闭培养对数生长期结核菌构建休眠菌模型;采用药敏检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作为模型检测方法;采用菌落计数和电镜观察作为复苏的检测指标。结果密闭培养180 d休眠菌模型构建成功;培养3 d复苏促进因子(Rpf)E组管底菌量多于空白组和TM4组,培养8 d噬菌体TM4组管底菌量多于空白组,后续观察见TM4组和Rpf E组管底菌量均较前有所增加。混合液培养第1日时,空白组、TM4组和Rpf E组的菌落计数均为0;培养第6日时,菌落计数分别是0、0.7×102和2×104CFU/mL;培养第14日时,菌落计数分别是3.4×10、1.68×107和2.1×109CFU/mL。培养第17日时,电镜观察发现混合物TM4组有大量薄壁结核菌、部分厚壁结核休眠菌和结核菌细胞碎片,Rpf E组满视野薄壁的结核菌,空白组含大量厚壁的结核休眠菌和少数薄壁结核菌。结论噬菌体TM4能够复苏结核休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TM4 结核休眠菌 复苏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Guo1复苏结核休眠菌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杨婷 杜丽娟 +1 位作者 曹俊 郭述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34-1238,共5页
目的:探索分枝杆菌噬菌体Guo1对结核休眠菌的复苏作用。方法:采用缺钾Sauton培养基培养对数生长期结核菌构建结核休眠菌模型;采用药敏检测、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和金胺O-尼罗红双荧光染色作为模型检测方法;采用菌落计数作为复苏的... 目的:探索分枝杆菌噬菌体Guo1对结核休眠菌的复苏作用。方法:采用缺钾Sauton培养基培养对数生长期结核菌构建结核休眠菌模型;采用药敏检测、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和金胺O-尼罗红双荧光染色作为模型检测方法;采用菌落计数作为复苏的检测指标。结果:缺钾结核休眠菌模型构建成功。混合培养第1天时,空白对照组、上清组、TM4组、Guo1组菌落计数分别为(2.67±0.58)×10~2、(3.00±1.00)×10~2、(2.67±0.58)×10~2、(2.33±0.58)×10~2CFU/m L;培养第15天时,各组菌落计数分别为(7.33±1.53)×10~4、(6.67±2.08)×10^(10)、(3.00±1.00)×10^(10)、(3.33±1.53)×10^(10)CFU/m L。结论:分枝杆菌噬菌体Guo1能够复苏结核休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Guo1 结核休眠菌 复苏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钾培养诱导结核菌进入休眠状态
5
作者 杨婷 曹俊 +1 位作者 徐莉 郭述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49-1552,共4页
目的·利用缺钾培养诱导结核菌进入休眠状态。方法·采用缺钾Sauton培养基培养对数生长期结核菌,诱导其进入休眠状态采用菌落计数、刃天青试验和最大或然数法(MPN)检测结核菌存活率及休眠菌比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核菌... 目的·利用缺钾培养诱导结核菌进入休眠状态。方法·采用缺钾Sauton培养基培养对数生长期结核菌,诱导其进入休眠状态采用菌落计数、刃天青试验和最大或然数法(MPN)检测结核菌存活率及休眠菌比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核菌细胞壁增厚情况;用金胺O-尼罗红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核菌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的情况;药敏实验检测结核菌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情况。结果·缺钾培养30d后,结核菌发生呈球形、细胞壁增厚、脂质聚集、失去抗酸性及对抗结核药物耐药等改变。结论·缺钾培养可诱导对数期结核菌进入休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休眠菌 缺钾培养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