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综合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4种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模式实施效果,为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4种结防模式(CDC模式、定点医院模式、...目的综合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4种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模式实施效果,为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4种结防模式(CDC模式、定点医院模式、结防院模式和结防所模式)地区,通过现场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批量测试等方法收集资料,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后,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综合评价广西4种结防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共确定12个综合评价指标,分别为配套经费到位率(X1)、结防人员配备率(X2)、初诊患者查痰率(X3)、批量测试量化误差发生率(X4)、总体到位率(X5)、新涂阳患者治愈率(X6)、涂阴患者完成疗程率(X7)、县(区)级对乡镇级督导工作完成率(X8)、确诊病案信息录入及时率(x9)、录入信息一致率(X10)、结防人员总体满意度(X11)、肺结核患者总体满意度(X12)。CDC模式地区X1至X12指标数据依次为84.6%、84.2%、64.8%、66.7%、97.7%、88.4%、83.1%、88.2%、100.0%、55.0%、36.0%、8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X1至X12指标数据依次为100.0%、94.1%、86.3%、22.2%、99.6%、93.3%、83.6%、138.7%、99.6%o、30.O%、44.7%、74.6%;结防院模式地区X1至X12指标数据依次为100.0%、74.1%、57.O%、42.9%、99.7%、88.3%、91.3%、68.5%、98.9%、20.0%、41.1%、74.8%;结防所模式地区X1至X12指标数据依次为100.0%、74.3%、48.6%、33.3%、97.5%、96.2%、95.1%、75.o0A、99.8%、35.0%、21.7%、78.1%。定点医院模式地区在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治疗和管理工作中具有优势,实施效果综合评价结果排序位居第一(Ci=0.692)。结论在相关经费补偿和各项保障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的前提下,定点医院模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需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行。展开更多
目的:定量评价“肺结核主动筛查+全疗程住院治疗”模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和田地区肺结核患者发现中的实施效果,为新疆肺结核防治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和田地区及未实施全疗...目的:定量评价“肺结核主动筛查+全疗程住院治疗”模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和田地区肺结核患者发现中的实施效果,为新疆肺结核防治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和田地区及未实施全疗程住院治疗策略的新疆其他地州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时间趋势。以2018年7月作为“肺结核主动筛查+全疗程住院治疗”模式干预时间点,根据是否设置对照地区,分别构建单组中断时间序列(interrupted time series, ITS)模型和设置对照的ITS模型(controlled interrupted time series, CITS)分析政策干预效果。结果:2012—2021年新疆和田地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最高为2018年的465.10/10万(10 278例),最低为2021年的129.40/10万(3241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AAPC=-4.5%,P<0.05);2012—2018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APC=10.8%,P<0.05),2018—2021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APC=-29.0%,P<0.05)。ITS模型分析显示,和田地区实施“肺结核主动筛查+全疗程住院治疗”模式后1个月(2018年7月),报告发病率增加16.859/10万(P=0.001),新型模式实施后的长期效果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β3=-1.098,P<0.001)。CITS模型分析显示,和田地区在新型模式实施后1个月(2018年7月),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明显增加,增加量比对照地区高14.751/10万(P<0.001),新型模式实施后长期效果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月下降0.815/10万(β5+β7=-0.815,P<0.001),下降速度大于对照地区(β7=-0.931,P<0.001)。结论:新疆和田地区实施“肺结核主动筛查+全疗程住院治疗”模式与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之间存在动态因果关系,该模式促使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在短暂地上升后呈现下降的长期趋势。实施该模式对控制结核病高负担地区肺结核疫情具有明显优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综合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4种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模式实施效果,为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4种结防模式(CDC模式、定点医院模式、结防院模式和结防所模式)地区,通过现场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批量测试等方法收集资料,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后,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综合评价广西4种结防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共确定12个综合评价指标,分别为配套经费到位率(X1)、结防人员配备率(X2)、初诊患者查痰率(X3)、批量测试量化误差发生率(X4)、总体到位率(X5)、新涂阳患者治愈率(X6)、涂阴患者完成疗程率(X7)、县(区)级对乡镇级督导工作完成率(X8)、确诊病案信息录入及时率(x9)、录入信息一致率(X10)、结防人员总体满意度(X11)、肺结核患者总体满意度(X12)。CDC模式地区X1至X12指标数据依次为84.6%、84.2%、64.8%、66.7%、97.7%、88.4%、83.1%、88.2%、100.0%、55.0%、36.0%、8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X1至X12指标数据依次为100.0%、94.1%、86.3%、22.2%、99.6%、93.3%、83.6%、138.7%、99.6%o、30.O%、44.7%、74.6%;结防院模式地区X1至X12指标数据依次为100.0%、74.1%、57.O%、42.9%、99.7%、88.3%、91.3%、68.5%、98.9%、20.0%、41.1%、74.8%;结防所模式地区X1至X12指标数据依次为100.0%、74.3%、48.6%、33.3%、97.5%、96.2%、95.1%、75.o0A、99.8%、35.0%、21.7%、78.1%。定点医院模式地区在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治疗和管理工作中具有优势,实施效果综合评价结果排序位居第一(Ci=0.692)。结论在相关经费补偿和各项保障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的前提下,定点医院模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需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行。
文摘目的:定量评价“肺结核主动筛查+全疗程住院治疗”模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和田地区肺结核患者发现中的实施效果,为新疆肺结核防治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和田地区及未实施全疗程住院治疗策略的新疆其他地州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时间趋势。以2018年7月作为“肺结核主动筛查+全疗程住院治疗”模式干预时间点,根据是否设置对照地区,分别构建单组中断时间序列(interrupted time series, ITS)模型和设置对照的ITS模型(controlled interrupted time series, CITS)分析政策干预效果。结果:2012—2021年新疆和田地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最高为2018年的465.10/10万(10 278例),最低为2021年的129.40/10万(3241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AAPC=-4.5%,P<0.05);2012—2018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APC=10.8%,P<0.05),2018—2021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APC=-29.0%,P<0.05)。ITS模型分析显示,和田地区实施“肺结核主动筛查+全疗程住院治疗”模式后1个月(2018年7月),报告发病率增加16.859/10万(P=0.001),新型模式实施后的长期效果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β3=-1.098,P<0.001)。CITS模型分析显示,和田地区在新型模式实施后1个月(2018年7月),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明显增加,增加量比对照地区高14.751/10万(P<0.001),新型模式实施后长期效果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月下降0.815/10万(β5+β7=-0.815,P<0.001),下降速度大于对照地区(β7=-0.931,P<0.001)。结论:新疆和田地区实施“肺结核主动筛查+全疗程住院治疗”模式与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之间存在动态因果关系,该模式促使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在短暂地上升后呈现下降的长期趋势。实施该模式对控制结核病高负担地区肺结核疫情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