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带“了”的动趋结构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23,共4页
汉语里的动趋结构是动补结构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它由一个谓词性成分(记作V)和一个表示趋向的后助动词(记作Q)组成。在语法研究和汉语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当“了”出现在动趋结构中的时侯,有时出现在趋向动词的前面(如“... 汉语里的动趋结构是动补结构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它由一个谓词性成分(记作V)和一个表示趋向的后助动词(记作Q)组成。在语法研究和汉语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当“了”出现在动趋结构中的时侯,有时出现在趋向动词的前面(如“走了进来”),有时出现在趋向动词的后面(如“走进来了一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趋结构 “了” 趋向动词 助动词 结果意义 存在意义 动作行为 语义条件 语用 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转移的学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巍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2,共7页
举证责任是举证责任转移的前提和基础。从举证责任自身结构上分析,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转移可分为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转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转移。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转移实质是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行政诉讼举证... 举证责任是举证责任转移的前提和基础。从举证责任自身结构上分析,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转移可分为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转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转移。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转移实质是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一种动态分配。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动态条件主要是确立证明标准和证明距离。法官在行政诉讼中应正确理解行政诉讼举证的分配原则,并对举证责任转移履行阐明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举证责任 转移 行为意义 结果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