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过失犯论的法理展开
被引量:36
- 1
-
-
作者
陈兴良
-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47,共18页
-
文摘
过失犯是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不同于故意犯的构成特征。我国刑法学中的过失论是从苏俄引入的,其特点是以法条关于过失犯罪的规定为中心进行注释性论述。随着将过失的本质确立为违反注意义务,我国的过失理论最终完成了从苏俄刑法学话语到德日刑法学话语的转变,由此而使我国刑法中的过失理论获得了生命力。在过去三十年间,我国对过失犯的研究从以法条规定为中心到以违反注意义务为中心,经历了一个过失犯理论的全面提升,而这一过失犯论的演变过程,也正是从苏俄刑法学到德日刑法学的转型过程。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德日的业务过失等过失犯理论逐渐被介绍到我国刑法学界,并被我国刑法学所吸收。
-
关键词
过失犯
注意义务
结果预见义务
结果回避义务
-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过失犯的实行行为性与规范构造
被引量:7
- 2
-
-
作者
郑超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102,共19页
-
文摘
关注于行为在规范上偏离“一般人”标准的新过失论思考模式助长了当前司法认定当中过失犯、行政犯的过度扩张趋势。应该回归修正的旧过失论,夯实对行为人主观心态的证明。基于修正的旧过失论的立场,可以将结果回避义务视为承认或阻却实行行为与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提条件,而结果回避可能性的不存在具有将实行行为止于未遂的机能。故意犯未遂与过失犯未遂在行为构造上可以相同,两者不同的可罚性由责任阶段的评价所决定。故意与过失只能通过责任阶段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与认识可能性进行区分。在社会行为论的基础上,实行行为理论不仅实现了构成要件行为的实质化,而且具有与客观归责理论同样的效果。在此前提下,故意与过失的区分应该围绕行为人的认识问题而非行为问题展开,故意所要达到的程度是“对结果发生具体可能性的认识”,达不到这一程度的有认识的过失依然只是一种“认识可能性”。无认识的过失要上升为刑法规范所苛责的恶,需要在认识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考察认识可能性,并在证明上严格达到“应当预见”的程度。
-
关键词
过失犯
旧过失论
实行行为
结果回避义务
结果回避可能性
-
Keywords
Negligent Offense
Old Doctrine of Negligence
Criminally Proscribed Conduct
Duty to Avoid Consequence
Possibility of Consequence Avoidance
-
分类号
DF6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