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过程”分析范式的权力观念质性研究
1
作者 赵书松 赵旭宏 +1 位作者 赵莉娜 张鹏程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7-437,共11页
引入“结构-过程”分析范式,基于建构型扎根理论深入探讨权力观念,提炼出个体权力观念的6个核心维度并构建权力观念双维模型,以此为标准将权力观念区分为旧权力与新权力。研究结果发现,旧权力观念下权力主客体间冲突对立,权力由个人利... 引入“结构-过程”分析范式,基于建构型扎根理论深入探讨权力观念,提炼出个体权力观念的6个核心维度并构建权力观念双维模型,以此为标准将权力观念区分为旧权力与新权力。研究结果发现,旧权力观念下权力主客体间冲突对立,权力由个人利益为动机导向的少数人所掌握,自上而下流动,最终导致权力分配不均的结果;新权力观念下权力主客体间平等协作,权力由组织发展导向的员工群体所拥有,自下而上汇集,最终产生权力的增量与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观念 新权力 旧权力 结构-过程范式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过程”框架下的环境政策协同评估——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2
作者 保海旭 张晓卉 董战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10,共12页
无论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抑或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均强调要广泛吸纳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立足自身方能展望未来,该研究以中国环境政策协同为切入点,围绕协同现状、短板剖析以及提升策略展开。评估环境政策协同的前提是环境政策的捕... 无论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抑或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均强调要广泛吸纳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立足自身方能展望未来,该研究以中国环境政策协同为切入点,围绕协同现状、短板剖析以及提升策略展开。评估环境政策协同的前提是环境政策的捕获与协同要素的识别,故运用文本挖掘技术与“结构-过程”框架,为政策评估工作做前置准备。构建的环境政策数据池囊括1980—2022年共计871条政策,初步分解环境政策特质并抽离出效力位阶、时间间隔、发文机构和政策内容的标签信息。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提出的“结构-过程”协同框架,贴合环境政策领域做出框架调试,形成由要素、层级与区域构成的结构性机制和生效、执行与参与构成的过程性机制。政策量化结果显示:环境政策中要素协同未与环境特性紧密结合,层级协同的路径依赖严重,区域协同依靠具象化的环境纽带,时间协同缺乏机制性保障,工具协同“重管制、轻激励”,主体协同形式依赖地方探索。在时间序列下观察环境政策的协同变化,发现结构性机制式微,并实现由单维引领向多维互动的转变。这意味着,为提升环境政策协同效果,在结构性机制中应加强对环境特性的关注,推动精细化管理;优化垂直管理层级结构,畅通双向信息通道;加强内生性价值观念的培养,减少对具象化环境纽带的依赖。在过程性机制中将时间纳入政策制定的考虑范围,进行科学的计划和安排;融合刚性环境规制与柔性激励工具,实现更加灵活和有效的政策运用;同时,加强环境多元共治的社会结构建设,确保地方探索成功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量化 结构-过程 协同度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共同体助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一种迭代的“结构-过程”分析范式
3
作者 何继新 刘怡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2,共13页
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建设对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把握其规律是我国实现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前提。以“结构-过程”分析范式为基础,明晰共同体意识如何跨越理论上的“迭代点”,并持续推动老年友... 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建设对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把握其规律是我国实现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前提。以“结构-过程”分析范式为基础,明晰共同体意识如何跨越理论上的“迭代点”,并持续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指出理念、功能和情感的契合联动是基层治理共同体积极影响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在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中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观念调适、资源融汇、权利获取、技术互联、网络交互、效能提升”六个层次,构建了一个“结构-过程”新分析范式,并结合该范式及路径,以纽带激活内在动力、关系优化治理结构、规范完善治理制度(即“三关键”)为切入点,探讨基层治理共同体如何助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进而提出创新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方式、完善老年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社区“适老化”环境、重视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社会关系特征、打造具有“关系存在”的老年人社会关系体系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共同体 老年友好型社会 结构-过程分析范式 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治理组织网络的演化机理:一个“结构-过程-价值”整合性分析框架 被引量:6
4
作者 郑石明 宋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3,共14页
解构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特征及规律,揭示其在历时性演进中的变化特征,可为组织网络结构与过程的演变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构建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灾前、灾中... 解构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特征及规律,揭示其在历时性演进中的变化特征,可为组织网络结构与过程的演变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构建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灾前、灾中和灾后不同阶段的组织网络形态,从整体上分析网络结构演变、核心-边缘区域变化特征,探究网络中核心、边缘区域的组织变化。研究发现,灾前、灾中和灾后各阶段组织网络结构变化遵循了“紧密耦合型-松散集中型-多核心结构型”的演变过程;随着灾害治理网络不同阶段的演化,组织网络的收缩性特征凸显,处于边缘区域的组织逐步退出组织网络;在“核心-边缘”结构上,灾前、灾中和灾后网络中组织的进入和退出具有较大差异,对于实际响应过程涌现的组织,随着情境的变化很难持续发挥作用。文章提出“结构-过程-价值”整合性分析框架,解释组织主体权力关系与网络结构,环境变化与核心边缘特征,并对价值进行回应,为组织网络演变的理论解释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核心-边缘结构 结构-过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2
5
作者 胡伟 杨芬 +1 位作者 张丽娜 赵美勤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12月某院应用传统常规管理法进行感染控制期间的12 869例手术患者和手术室卫生学监测样本1929件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6年1-12月某...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12月某院应用传统常规管理法进行感染控制期间的12 869例手术患者和手术室卫生学监测样本1929件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6年1-12月某院应用结构-过程-结果模式进行感染控制期间的12 376例手术患者和手术室卫生学监测样本2148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和卫生学监测样本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中Ⅰ类手术、Ⅱ类手术的切口感染率和总感染率分别为0.17%、0.35%和0.22%,均低于对照组的0.36%、0.72%和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除物体表面和消毒液两项指标外,其他各指标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和总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是控制手术室感染的有效手段,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模式 手术室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上楼:风险与治理——基于“结构-过程”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0
6
作者 叶继红 孙崇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72,共12页
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一项战略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内蕴着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作为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农民上楼项目的快速推进却引致了一系列的结构性风险。通过引入“结构-过程”的分析框架,发现伴随着征地拆迁和集中居住的... 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一项战略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内蕴着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作为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农民上楼项目的快速推进却引致了一系列的结构性风险。通过引入“结构-过程”的分析框架,发现伴随着征地拆迁和集中居住的不同阶段,农民上楼先后经历了不同的风险类型,大致可分为“物质性结构风险”与“非物质性结构风险”。这些风险的生成既有系统性的原因也有制度性的原因。因此,在推进农民上楼过程中,要根据农民上楼风险的呈现特点和发生学逻辑,采取更为精准的治理策略,包括强化系统思维和对农民上楼风险的整体性认知,完善农民上楼的风险辨识防控机制,健全农民上楼的相关配套保障性机制,提升农民上楼后的空间治理水平,采取“小步走”的渐进式推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上楼 结构-过程 风险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基于“结构-过程-价值”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6
7
作者 沙勇忠 王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共11页
大数据驱动被视为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失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在分析当前大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存在结构模糊、过程脱节和价值失衡三种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数据驱动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结构-过程-价值&... 大数据驱动被视为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失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在分析当前大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存在结构模糊、过程脱节和价值失衡三种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数据驱动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结构-过程-价值"三维分析框架。从结构维度看,大数据驱动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是以大数据共建共享和风险联防联控为核心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企业参与"的网络型治理体系;从过程维度看,大数据驱动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是以双重生命周期为理论逻辑的"情景-数据-决策-行动"一体化过程;从价值维度看,大数据驱动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是由"情景价值-治理价值-发展价值"构成的多层价值涌现的活动。最后,从技术治理视角提出了几点反思,以促进学界和实务界共同思考与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驱动 公共安全风险 风险治理 大数据治理 结构-过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化经济学的结构-过程分析法及其启示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8,共5页
文章认为演化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序与无序、稳定与创新、必然与偶然的统一与矛 盾关系,而结构-过程分析框架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构-过程分析包括结构性约束、 行为主体、社会互动和历时动态分析与结果四... 文章认为演化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序与无序、稳定与创新、必然与偶然的统一与矛 盾关系,而结构-过程分析框架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构-过程分析包括结构性约束、 行为主体、社会互动和历时动态分析与结果四个基本要素。这种分析方法既强调行为主体受到结构性因素 的制约,同时也强调行为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而演化的结构-过程分析方法下的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要同 时考虑到这两个因素的作用。经济政策的影响来自为结构与行为主体之间提供特定的、新的互动与关联方 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分析 行为主体 结构性约束 互动 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下的医患关系紧张应对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坚 张翔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3期388-390,共3页
分析了结构、过程、结果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与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关系,进一步从结构角度、过程角度、结果角度出发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包括:加强医生的经济和法律的独立性;运用现代化方式普及健康教育;实现多样化的沟通模式;提... 分析了结构、过程、结果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与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关系,进一步从结构角度、过程角度、结果角度出发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包括:加强医生的经济和法律的独立性;运用现代化方式普及健康教育;实现多样化的沟通模式;提倡医患之间人文关怀的双向性;优化卫生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 医患关系 分析模型 结构因素 信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过程视角下中国乡-村关系的演进与展望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新文 郝永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8-77,157,158,共12页
“结构-过程”是中国政治分析的新范式。结构-过程视角下中国乡-村关系的整合性省察有助于对其变迁历程与演进前景作出更为深刻的判断。中国乡-村关系演进是结构与过程彼此调适、相互作用的结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社会关系... “结构-过程”是中国政治分析的新范式。结构-过程视角下中国乡-村关系的整合性省察有助于对其变迁历程与演进前景作出更为深刻的判断。中国乡-村关系演进是结构与过程彼此调适、相互作用的结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社会关系结构变迁与乡村治理体制结构改革,在现实乡村治理过程中,中国乡-村关系先后经历了初步形成、动态探索与渐进调适三个阶段。其中在初步形成阶段,中国乡-村关系主要表征为行政命令型,而在动态探索过程中,以税费改革为界,中国乡-村关系实现了从利益诱导到情感运作的逻辑转变。基于全新的时代特征,在渐进调适环节,新一轮结构与过程的互动促使合作逻辑下信任均衡型乡-村关系日益生成,并因其遵循乡-村关系演进的一般规律而成为了乡-村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 -村关系 国家-社会 信任均衡 乡政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过程”视角下的系统性腐败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尘子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6,共10页
作为一种易发多发的腐败现象,系统性腐败由多种要素要件构成,表现出鲜明的组织性和嵌入性特征。在“结构-过程”的分析框架下,系统性腐败并非个人腐败行为的简单聚集,而是源于公共权力授予、运行和监管的制度性短板,是既有权力结构和权... 作为一种易发多发的腐败现象,系统性腐败由多种要素要件构成,表现出鲜明的组织性和嵌入性特征。在“结构-过程”的分析框架下,系统性腐败并非个人腐败行为的简单聚集,而是源于公共权力授予、运行和监管的制度性短板,是既有权力结构和权力过程的“系统误差”。在结构化诱因的作用下,腐败行为逐渐向公权体系渗透,并在特定系统内由个人向群体扩散蔓延。对此,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矫治策略,明确公权机构的权力和职能、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健全权力监督与制约体系,铲除系统性腐败的滋生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腐败 结构-过程 生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统纳式:社会组织高质量党建新思路——基于“结构-功能-过程”分析框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冉 张瑞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5,共11页
任务导向的社会组织党建实践缺乏针对高质量的图景识别,一定程度导致对有形而非有效的关注。破解社会组织党建的理论与实践双重困局亟待回应“何为高质量党建的应然样态”。为此,跳出传统宏中观的分析定式,在“嵌入”与“统合”模式的... 任务导向的社会组织党建实践缺乏针对高质量的图景识别,一定程度导致对有形而非有效的关注。破解社会组织党建的理论与实践双重困局亟待回应“何为高质量党建的应然样态”。为此,跳出传统宏中观的分析定式,在“嵌入”与“统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统纳式”社会组织高质量党建新模式。同时,纳入“过程”维度以调和结构功能主义的静态逻辑,构建起“结构-功能-过程”的理论框架,继而从系统结构关系、功能维度呈现、动态周期过程三维度微观呈现了统纳式党建的应然图景。“统纳式”党建应体现结构上的系统性、关系上的柔性化、流程上的动态性,具体可通过“结构”维度的组织群域关系、“功能”维度的多维要素呈现以及“过程”维度的不同生命周期得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高质量党建 “统纳式”党建 结构-功能-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嵌入与过程性吸纳: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的可持续性机制——基于浙江“千万工程”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旭 孟凡坤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9,共14页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其可持续性机制尚未得以有效揭示。以浙江省“千万工程”二十多年实践为例,对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的结构性与过程性要素及其蕴含的逻辑链条进行考察发现:推动乡村治理模...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其可持续性机制尚未得以有效揭示。以浙江省“千万工程”二十多年实践为例,对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的结构性与过程性要素及其蕴含的逻辑链条进行考察发现:推动乡村治理模式可持续创新和不断制度化的要义在于国家政权通过组织嵌入、项目嵌入与精英嵌入实现自上而下的结构嵌入,乡土社会则经由自下而上的过程吸纳达到美丽宜居、共同富裕、城乡融合的累积性功效。面向未来的乡村治理,必须把握乡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体系化脉络,构建国家组织与社会多重互动的可持续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可持续性 结构-过程”框架 治理模式创新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结构”视角的环境合作治理模式比较与选择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胜 裘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3-51,共9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当代中国公共治理中极为紧迫而又突出的薄弱环节。围绕着如何打破“公地悲剧”和实现环境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学界提出了科层型、契约型和网络型三种合作治理模式。在总结三种模式基本特点...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当代中国公共治理中极为紧迫而又突出的薄弱环节。围绕着如何打破“公地悲剧”和实现环境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学界提出了科层型、契约型和网络型三种合作治理模式。在总结三种模式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文章从“过程-结构”的视角出发,通过阅读大量文本案例和结合一定的实地研究,精选出太湖流域的河长制治理、库布齐沙漠的修复治理以及三江源曲麻莱县巴干乡的虫草与垃圾治理等三个现阶段环境合作治理的代表性案例,深入分析了三种环境合作治理模式在具体实践情境中的选择和运行机理、比较优势和局限,并讨论了特定情境下环境问题与治理模式的契合性。研究表明,环境合作治理模式的选择是既定制度(政策)、结构与作为能动者的组织、个人互动的结果,对环境合作治理模式优劣的评价不能脱离特定的情境和场域,每一具体的合作治理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局限与适用条件。研究同时表明,环境合作治理模式的选择必须适应特定环境问题的物理、生物和社会属性,必须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所具备的资源禀赋相匹配。最后,文章从政府的“元治理”、互信契约、利益共享和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环境合作治理模式所“共享”的增进合作的规则及条件,认为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摒弃以自身为单一主体的环境治理模式,并积极推动各种适用于不同情境的环境合作治理模式,以积累更多的推动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社会资本和提高整体性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结构 环境合作治理 模式 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视角下的远程医疗服务质量评价 被引量:27
15
作者 曹红梅 胡红岩 +6 位作者 顾海 张燕如 景抗震 鲍瀛 尤华 邱晶青 韩光曙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为推动优化远程医疗建设、提高远程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框架,梳理当前国内外远程医疗实践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结果:远程医疗有助于优化卫生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协调性,提高医疗服... 目的:为推动优化远程医疗建设、提高远程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框架,梳理当前国内外远程医疗实践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结果:远程医疗有助于优化卫生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协调性,提高医疗服务提供体系运行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控制医疗费用,但远程医疗服务质量有待开展综合评价和对照研究。结论:在远程医疗建设上,尤其是过程质量控制上,还需不断推进标准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医疗 服务质量评价 结构-过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分权体系的制约与协调机制——基于“结构—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陈国权 皇甫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2,155,共10页
在现代公权力体制中,权力的绝对集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多样的分权模式。虽然西方三权分立式的政治性分权不适合中国,但是中国有着自身特色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的功能性分权体系,这一体系力图通过构建多重的制约与协... 在现代公权力体制中,权力的绝对集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多样的分权模式。虽然西方三权分立式的政治性分权不适合中国,但是中国有着自身特色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的功能性分权体系,这一体系力图通过构建多重的制约与协调机制实现既保障权力运行效率又防止权力滥用专断的双重目标。中国特色功能性分权体系建基于广义政府,基本要义是政治集权与组织分权、核心特征是功能性与嵌套性。实践中,中国特色功能性分权已初步形成了权力结构与权力过程双重维度上的制约与协调机制,在总体上呈现出"强协调-弱制约"、"强监督-弱制约"的特征。基于此,实务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应从权力结构和权力过程来审视、提升功能性分权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权力制约与协调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分权 制约 协调 结构-过程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管理案例研究中的“过程—结构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童星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68,共6页
社会科学界一直存在着"过程-事件分析"与"结构-制度分析"之争,鉴于突发事件及其应对是一种非常态,"过程-事件分析"要优于"结构-制度分析",因而案例分析就成为应急管理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方法。... 社会科学界一直存在着"过程-事件分析"与"结构-制度分析"之争,鉴于突发事件及其应对是一种非常态,"过程-事件分析"要优于"结构-制度分析",因而案例分析就成为应急管理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方法。但突发事件的多样性、发生情境的复杂性、应对办法的针对性,都使得"过程-事件分析"式的案例研究作用有限。有必要超越上述两种分析方法的局限,探索"过程-结构分析",以适应发现应急管理规律性、实现应急预案电子化数字化、推动应急指挥系统统一化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案例研究 过程-事件分析 结构-制度分析 过程-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样态与实践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聚军 庞尚尚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5,共12页
基层矛盾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基层社会安全稳定和良性运行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地方围绕基层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创新。然而,现有研究多以单案例的形式呈现,未能对基层矛盾治理形成... 基层矛盾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基层社会安全稳定和良性运行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地方围绕基层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创新。然而,现有研究多以单案例的形式呈现,未能对基层矛盾治理形成完整的构象与分析。采用程序化扎根方法,基于25个典型案例,构建了一个以“结构-过程-功能”为核心内容的解释框架,力图深入展现新时代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样态与实践机理。研究发现,在问题导向与高位推动的双重动力驱动下,以党政统合为主、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基层矛盾治理结构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沿着“资源-能力-工具”3个维度推进的治理过程,最终有效保障了治理效能释放、社会稳定有序与党政领导力提升等治理功能的实现。为进一步解释新时代基层矛盾治理实践,基于对现实样态的深描,从结构、过程、功能等方面归纳基层矛盾治理的主体间赋能、治理制度化、破除“悬浮化”等深层次实践机理。在全面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保障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既要继续强化提升党政领导力,也应重视完善各类过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安全 矛盾治理 基层治理现代化 结构-过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植被关键技术进展与建议 被引量:30
19
作者 邓艳 曹建华 +2 位作者 蒋忠诚 周晓东 岳祥飞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6-485,共10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关键步骤。本文根据第一期石漠化治理工程的进展,分析了岩溶水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技术、土壤资源维持与质量提升技术、植被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和水-土-植被耦合模式的研发进展和不足,... 石漠化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关键步骤。本文根据第一期石漠化治理工程的进展,分析了岩溶水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技术、土壤资源维持与质量提升技术、植被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和水-土-植被耦合模式的研发进展和不足,对第二期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第二期石漠化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应以"结构-过程-服务"为指导框架,加强岩土组构等地质环境背景、水土过程和石漠化过程以及关键服务功能维持和提升机理的基础研究,加强功能型植被、关键共性和个性技术研发以及关键技术的配套和优化,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的适用性评价和推广应用,完善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主体功能区评估和生态补偿,有效准确的治理石漠化,以促进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漠化 关键技术 水土流失/漏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结构-过程-服务”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结构配置对护理质量结果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李振香 王伟 +3 位作者 张静 张玉曼 芦凤娟 马梦颖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7期882-886,共5页
目的:分析护理结构指标"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对护理结果指标的影响,为中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5年在山东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的组织下,对山东省121家三级医院(包括10家按三级... 目的:分析护理结构指标"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对护理结果指标的影响,为中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5年在山东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的组织下,对山东省121家三级医院(包括10家按三级管理医院)为研究对象进行指标数据采集,以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率、院内压疮发生率为因变量,以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与3个结果指标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工作年限≥5年护士占比每增加1%,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率、院内压疮发生率3个指标分别下降0.130%、0.396%、0.075%;护师及以上护士配置每增加1%,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率下降0.369%。结论: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对护理结果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各医疗机构可以将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作为日常监测指标,用于指导护士人力结构配置,并开展与患者结局和护理质量关联的研究,为管理者提供一种从优化护士人力结构配置角度出发的改善护理质量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指标 结构-过程-结果模式 护理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