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体结构面面密度的数字化统计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健 章杨松 +1 位作者 李晓昭 石杏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5,共6页
岩体结构面密度是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的基本参数,一般是在现场通过测窗法人工记录、统计计算得到,效率较低,易出错。为此,提出了一种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结构面面密度统计估算的数字化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建立结构面迹线及露头... 岩体结构面密度是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的基本参数,一般是在现场通过测窗法人工记录、统计计算得到,效率较低,易出错。为此,提出了一种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结构面面密度统计估算的数字化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建立结构面迹线及露头面三维数字模型(简称迹线三维模型);自动布置数字化矩形及圆形测窗;基于数字化测窗自动计算结构面面密度。将其应用于甘肃北山调查区域,验证了Mauldon估算理论的准确性,发现以双参数负指数分布函数拟合面密度分布一般具有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该数字化统计方法可高效准确地完成大量结构面面密度的统计工作,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密度 迹线三维模型 数字化测窗 自动化统计与估算 双参数负指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面发育密度概率分析在隔河岩施工地质编录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国郴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40-43,共4页
将结构面发育密度的概率分析应用于隔河岩枢纽厂房机窝的施工地质编录中,是为了简化在精度要求下繁重编录工作的一种尝试。实践证明,此法简化了施工地质编录,也是对平行节理组发育展布规律的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不仅完全能满足传统“全... 将结构面发育密度的概率分析应用于隔河岩枢纽厂房机窝的施工地质编录中,是为了简化在精度要求下繁重编录工作的一种尝试。实践证明,此法简化了施工地质编录,也是对平行节理组发育展布规律的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不仅完全能满足传统“全测素描法”的精度要求,还收集了结构面发育规律大量而丰富的定量数据与信息,并大大加快编录速度,赶上快速施工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编目 结构面密度 概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震岩体损伤特征的定量分析——以2022年泸定M_(S)6.8地震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亦凡 伍纯昊 +1 位作者 李渝生 易树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0-1034,共15页
强烈地震动会对地壳浅表层岩体产生震裂损伤,导致岩体完整性与稳定性降低,继而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由于地震不可预知性与岩体复杂性等诸多限制存在,致使同震岩体损伤研究的定量化程度不足,尤其缺乏地震发生前后野外现场岩体损伤特征的直... 强烈地震动会对地壳浅表层岩体产生震裂损伤,导致岩体完整性与稳定性降低,继而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由于地震不可预知性与岩体复杂性等诸多限制存在,致使同震岩体损伤研究的定量化程度不足,尤其缺乏地震发生前后野外现场岩体损伤特征的直观对比。本文以2022年泸定MS6.8地震为例,对发震前后相同位置岩体损伤变化开展定性与定量分析,取得如下认识:(1)地表岩体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会出现物理和力学性质改变,根据损伤类型与规模等差异可将泸定地震岩体损伤区划分为高、低损伤区,低损伤区内损伤形式包括先期裂隙轻度张裂、裂隙端部扩展、临空块裂岩体塌落,高损伤区表现为损伤裂隙强烈张开与新生、宏观破裂。(2)岩体震裂损伤程度在发震断裂附近达到极值,较震前结构面长度密度平均增加3.44%,结构面数量密度平均增大6.46%,且存在断层距离效应。并采用误差因素削减的方法对调查损伤程度进行了修正。(3)选取岩性、震中距、地质强度指数(GSI)、地震峰值加速度(PGA)等8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同震岩体损伤评价模型,评价损伤程度与修正后调查损伤程度间平均误差为12.5%。本研究可望为深入理解地壳岩体动力响应和地震次生灾害形成规律提供新的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岩体 同震损伤 结构面密度 损伤特征 泸定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epage structure surface and its feasibility 被引量:3
4
作者 彭康 李夕兵 +1 位作者 王泽伟 刘爱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326-1331,共6页
According to Cubic law and incompressible fluid law of mass conservation, the seepage character of the fracture surface was simulated with the simulation method of fractal theory and random Brown function.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Cubic law and incompressible fluid law of mass conservation, the seepage character of the fracture surface was simulated with the simulation method of fractal theory and random Brown function. Furthermore,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e single fracture was obtained. In order to test the stability of the method, 500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each different fractal dimension. The simul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as analyzed in probability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probability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Statistics showed that the discrete degree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 has better stability wh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 is relatively small. According to the Bayes theory, the characteristic index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n fractal dimension P(Dfi| Ri) is established. The index, P(Dfi| Ri), shows that when the simul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s relatively large, it can clearly represent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tructure surface, the probability is 82%.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characteristic index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al theory numerical simulation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REV) random brown function permeabilitycoefficient fractal dimen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