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7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装调谐液体阻尼器的悬挂结构减震性能分析
1
作者 何晴光 廖欣 朱前坤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9-798,共10页
悬挂结构体系因其特殊的传力方式,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显著水平变形。文章探讨在悬挂结构顶层安装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的抗震方案,在不显著增加结构刚度的前提下,可减小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基于构建的TLD-悬挂结构运动模型,利用MATLAB... 悬挂结构体系因其特殊的传力方式,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显著水平变形。文章探讨在悬挂结构顶层安装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的抗震方案,在不显著增加结构刚度的前提下,可减小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基于构建的TLD-悬挂结构运动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分析地震动特性、质量比、频率比和液体阻尼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TLD与悬挂结构的质量比为10%且频率比接近1时,TLD对悬挂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具有更好的综合减震效果。尽管TLD在控制位移响应方面的效果因地震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增大其阻尼比一般有助于提升减震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脉冲型地震动激励下TLD对悬挂结构的控制效果有所下降,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探索更有效的减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结构 调谐液体阻尼 抗震性能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容阻尼器的相邻结构地震响应的优化控制与对比研究
2
作者 蒲武川 程淦 胡小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21,共10页
相邻建筑间引入消能阻尼器可有效控制结构振动响应,惯容阻尼器在相邻结构的振动控制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不同类型的惯容阻尼器的控制效果的差异有待深入研究。该文针对多层不等高相邻结构,以相邻柔性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为控制目标,对刚性... 相邻建筑间引入消能阻尼器可有效控制结构振动响应,惯容阻尼器在相邻结构的振动控制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不同类型的惯容阻尼器的控制效果的差异有待深入研究。该文针对多层不等高相邻结构,以相邻柔性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为控制目标,对刚性结构响应进行约束的条件下,采用全局优化求解器确定控制装置的最优参数。分别采用黏弹性阻尼器(viscoelastic dampers,VED)、调谐惯容阻尼器(tuned inerter dampers,TID)和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s,TVMD)连接相邻结构,研究了结构周期比和阻尼器布置位置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对比VED、TID和TVMD的控制效果,提出了TID和TVMD的混合控制方案,并通过时程响应分析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惯容阻尼器能实现对相邻结构地震响应的有效控制,所需阻尼参数显著小于VED;TID和TVMD混合控制相对于单一类型惯容阻尼器的优化方案的参数需求更大,但能更好地平衡柔性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结构 惯容阻尼 振动控制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阻尼结构对双轴励磁发电机功率跟踪励磁控制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许国瑞 傅悦 张建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7-1147,I0028,共12页
双轴励磁同步发电机(双励机)可以通过调节励磁磁动势的大小和方向,独立控制有功、无功功率以增强其抑制系统振荡的能力。然而,双励机转子本体阻尼会影响励磁磁动势的响应速度,进而影响机组动态特性。该文将双励机的二维瞬态电磁场模型... 双轴励磁同步发电机(双励机)可以通过调节励磁磁动势的大小和方向,独立控制有功、无功功率以增强其抑制系统振荡的能力。然而,双励机转子本体阻尼会影响励磁磁动势的响应速度,进而影响机组动态特性。该文将双励机的二维瞬态电磁场模型与定、转子电路方程相结合,建立双励机的场-路耦合时步有限元模型;以系统三相突然短路引起的大扰动为例,研究转子槽楔、铁心等本体阻尼结构对功率跟踪励磁控制特性的影响,揭示各阻尼结构对动态特性指标的影响规律;为提升双励机动态性能,采用模糊控制法对励磁控制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适用于不同转子阻尼结构的最优励磁控制参数。研究结果可为双励机动态特性的改善和系统阻尼作用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轴励磁同步发电机 转子阻尼结构 功率跟踪励磁控制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新型阻尼隔振结构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祥秋 冯天俊 张火军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可能对邻近建筑物安全与稳定产生重大危害,研发新型隔振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基于一种新型黏滞阻尼材料构筑阻尼填充墙及其与PVC管、钢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组合而成的4种新型隔振结构,通过室内隔振减振模型...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可能对邻近建筑物安全与稳定产生重大危害,研发新型隔振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基于一种新型黏滞阻尼材料构筑阻尼填充墙及其与PVC管、钢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组合而成的4种新型隔振结构,通过室内隔振减振模型试验,对比分析空沟隔振与4种新型阻尼隔振结构对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的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填充墙及其组合隔振结构对铅垂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可达13.5%,对水平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可达12.7%;而空沟隔振对铅垂向与水平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则分别为10.2%和2.8%。阻尼填充墙及其组合隔振结构对频率为20~30 Hz的水平向振动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而空沟隔振对该频域范围内水平向振动的减振效果不明显。空沟隔振与新型阻尼隔振结构对振动频率低于50 Hz的铅垂向振动均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但对振动频率超过50 Hz的铅垂向振动的减振效果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阻尼隔振结构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 模型试验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锅炉钢结构的新型钢缆-阻尼限位器减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雨衡 段立平 +1 位作者 岳峰 赵金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6,共9页
为克服现有锅炉-钢结构限位器的缺点,特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缆-阻尼限位器,此限位器具有非线性刚度,且可以通过阻尼器进行耗能,从而提升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了研究该限位器阻尼系数与安装位置对目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设计了缩尺锅炉... 为克服现有锅炉-钢结构限位器的缺点,特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缆-阻尼限位器,此限位器具有非线性刚度,且可以通过阻尼器进行耗能,从而提升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了研究该限位器阻尼系数与安装位置对目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设计了缩尺锅炉钢结构模型并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原模型为某锅炉厂的锅炉-钢结构,采用了1∶25的缩尺比例并对原型结构进行了必要的简化,以便测试钢缆-阻尼限位器的抗震效果。为了探究限位器阻尼系数以及安装方案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选取峰值加速度为1.0g的Kobe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对装配了不同参数限位器的模型和在不同位置装配了限位器的模型进行了试验;作为对比,选取峰值加速度为0.2g的Kobe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对未装配限位器的模型进行了试验。在对它们的结构动力特性和结构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后,发现:(1)该限位器对减震有积极作用;(2)阻尼系数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显著,并且存在一个最优阻尼参数值使得限位器兼具性能优势与经济性;(3)布置于底层的限位器的减震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钢结构 振动台试验 钢缆-阻尼限位器 减震效果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阻尼结构对轮缘密封封严效率和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6
作者 雷隆 屈杰 +2 位作者 高庆 李志刚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55,共13页
为提高燃气轮机透平轮缘密封封严效率,以某型燃气透平第一级动静叶栅和动叶前盘腔轮缘密封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间隙阻尼轮缘密封结构,在5种工况下对比了原始结构和4种间隙阻尼结构的封严效率、非定常流动特征和盘腔下游动叶通道出口的... 为提高燃气轮机透平轮缘密封封严效率,以某型燃气透平第一级动静叶栅和动叶前盘腔轮缘密封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间隙阻尼轮缘密封结构,在5种工况下对比了原始结构和4种间隙阻尼结构的封严效率、非定常流动特征和盘腔下游动叶通道出口的总压损失系数。结果表明:在5种工况下,4种间隙阻尼结构的封严效率均优于原始结构,间隙内动盘凸肩结构的封严效率最高,其次为静盘凸肩动盘凹槽结构;与原始结构相比,5种工况下动盘凸肩结构在外腔静盘面测点处封严效率分别提高了47.1%、51.6%、32.4%、25.4%和26.2%;从流动机理角度分析,凸肩结构缩短了轮缘间隙长度,限制了燃气入侵通流面积,同时凸肩结构内的微小通道内形成了许多涡系,增大了燃气向内入侵的流动阻力,使封严效率大幅提高;在5种工况下,动盘凸肩结构在动叶栅出口端部的总压损失系数与原始结构相比分别增大了2.2%、1.6%、1.6%、2.5%和3.0%,相较于该结构大幅提高盘腔封严效率的表现而言,增加的气动损失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透平 轮缘密封 阻尼结构 封严性能 总压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阻尼减震结构振动台试验及附加阻尼比研究
7
作者 田华 何文福 +2 位作者 胡宝琳 许浩 周宇翔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6-197,共12页
针对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外框架与内筒侧向刚度差异较大且阻尼器无法充分耗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聚合阻尼减震体系,该体系通过将阻尼装置集中布置在外框架与核心筒之间,充分利用内外子结构的抗侧刚度差异,提升结构的减震能力和阻尼器... 针对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外框架与内筒侧向刚度差异较大且阻尼器无法充分耗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聚合阻尼减震体系,该体系通过将阻尼装置集中布置在外框架与核心筒之间,充分利用内外子结构的抗侧刚度差异,提升结构的减震能力和阻尼器的能量耗散效率。首先,通过振动台试验评估聚合阻尼减震体系的减震性能;其次,通过数值模型验证试验结果准确性;最后,建立理论分析模型并进行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框架核心筒结构相比,聚合阻尼减震体系在使用更少阻尼器的情况下,框架顶层加速度和位移峰值减震率分别为62.95%和28.38%,槽钢顶部的减震率分别为49.65%和81.25%,附加阻尼比提升至传统结构的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 聚合阻尼减震 振动台试验 参数分析 减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荷载作用下黏滞阻尼器对钢结构仿古建筑异形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吴占景 王新武 +1 位作者 隋龑 董金爽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57-1869,共13页
为提高钢结构仿古建筑异形节点的耗能能力,在原有的“雀替”构件处设置可更换黏滞阻尼器件以耗散地震能量。设计制作了6个仿古建筑钢结构节点试件,包含单梁-柱节点(SBJ)系列和双梁-柱节点(DBJ)系列两组。以位移和频率控制进行了正弦波... 为提高钢结构仿古建筑异形节点的耗能能力,在原有的“雀替”构件处设置可更换黏滞阻尼器件以耗散地震能量。设计制作了6个仿古建筑钢结构节点试件,包含单梁-柱节点(SBJ)系列和双梁-柱节点(DBJ)系列两组。以位移和频率控制进行了正弦波动力加载,分别得到试件和黏滞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并分别对试件和阻尼器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双梁连接器与黏滞阻尼器运行良好,在“雀替”位置附设黏滞阻尼器改变了仿古建筑钢结构异形节点的破坏模式,黏滞阻尼器在试件梁端塑性铰区屈曲后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试件滞回环逐渐变得饱满。阻尼器的阻尼系数越大,节点的滞回环越饱满,耗能能力越强。试件的承载力随着阻尼系数的提高而提高,有控节点试件承载力相比无控节点试件提高了18%~46%,黏滞阻尼器对双梁-柱节点试件的承载力提高作用更加明显。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在1.77~2.05之间,设置黏滞阻尼器后试件的延性略有提高。强度退化系数均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古建筑 结构异形节点 动力荷载作用 黏滞阻尼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式涡轮盘结构阻尼比精确测量方法
9
作者 闫松 雷征 +1 位作者 李祎 张志伟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1,共7页
整体式涡轮盘的结构动特性是进行颤振和受迫响应问题分析的前提,当气动阻尼为负时,整体式涡轮盘的结构阻尼虽然小,但却是唯一的能量耗散源。为了精确测量涡轮盘的各阶阻尼比,采集了力锤敲击下涡轮盘的自由衰减曲线,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 整体式涡轮盘的结构动特性是进行颤振和受迫响应问题分析的前提,当气动阻尼为负时,整体式涡轮盘的结构阻尼虽然小,但却是唯一的能量耗散源。为了精确测量涡轮盘的各阶阻尼比,采集了力锤敲击下涡轮盘的自由衰减曲线,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对测得的时域曲线进行变换,识别峰值频率,确定感兴趣的频段,采用线性调频Z变换(Chirp Z-transform,CZT)法对该特定频段进行频谱细化,通过插值得到峰值频率对应的幅值下降3 dB的频率,基于半功率带宽法计算涡轮盘的各阶阻尼比,得到涡轮盘的前五阶阻尼比分别是6.6×10^(-4)、4.8×10^(-4)、1.3×10^(-3)、4.5×10^(-4)和6.5×10^(-4)。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ZT的半功率带宽法解决了传统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进行涡轮盘阻尼辨识频率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可以获得低至10^(-4)量级的结构各阶阻尼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盘 结构阻尼 颤振 半功率带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模态试验的变压器绕组饼间阻尼研究
10
作者 李鹏 隋华泽 +5 位作者 张书琦 汪可 谭瑞娟 董龙雷 文毅 谢远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679-5689,I0030,共12页
油浸式变压器线圈轴向动稳定性是衡量抗短路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饼间结构阻尼直接影响线圈的轴向动稳定性,但有关饼间阻尼的研究尚不清晰。该文提出适用于绕组饼间阻尼模型的结构模态试验方法,搭建模态试验平台,实测并研究不同振动频率... 油浸式变压器线圈轴向动稳定性是衡量抗短路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饼间结构阻尼直接影响线圈的轴向动稳定性,但有关饼间阻尼的研究尚不清晰。该文提出适用于绕组饼间阻尼模型的结构模态试验方法,搭建模态试验平台,实测并研究不同振动频率和不同设计尺寸下的饼间阻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结构固有频率和导线梁长呈负相关,数学模型符合幂函数关系;饼间阻尼比随导线梁长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数学关系符合瑞利阻尼模型。基于一台已投运18年的500 kV变压器进行高-中短路阻尼差异化实例计算,绕组短路振动位移与饼间阻尼呈负相关,不同饼间阻尼结构的绕组在相同短路冲击下高压绕组和中压绕组最大振幅分别相差8.52%和8.88%;饼间绝缘材料所受最大短路压缩应力分别为101.91和78.57 MPa,大于或接近国标许用值,具有失效风险。该研究揭示绕组饼间结构固有频率和阻尼与导线梁长的关系,为变压器线圈短路动态计算和结构设计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短路能力 饼间结构阻尼 轴向动稳定性 短路动态计算 结构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粉末颗粒阻尼复合舵面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李海东 史晓鸣 张横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61,共13页
舵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对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结构几何构型决定舵面的力学性能。提出一种金属粉末颗粒阻尼复合舵面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优化舵面结构的加强筋实现承载,并通过优化粉末颗粒阻尼器位置实现舵面结构的减振... 舵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对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结构几何构型决定舵面的力学性能。提出一种金属粉末颗粒阻尼复合舵面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优化舵面结构的加强筋实现承载,并通过优化粉末颗粒阻尼器位置实现舵面结构的减振设计。采用自适应成长法对舵面结构内部加强筋分布进行拓扑优化,运用均匀化法计算粉末颗粒阻尼器等效性能,并基于等效参数对粉末颗粒阻尼器在舵面结构内部的位置分布进行优化,实现具有承载和抑振功能结构的协同设计目标。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型舵面结构,优化设计的金属粉末颗粒阻尼复合舵面结构其静力学性能提升10.35%,1阶固有频率提高22.10%,1阶固有频率处的幅频响应下降22.88%,马赫数为4、5、6时,颤振速度提高10%以上。所提设计方法为轻质高刚且具有抑振功能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加强筋分布设计 粉末颗粒阻尼 舵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SMA杆-摩擦阻尼器的钢结构仿古建筑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12
作者 戚亮杰 曹懿 +2 位作者 袁振 薛建阳 刘孟达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217,共11页
为增强钢结构仿古建筑的震后快速修复能力,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仿古建筑形制特点的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杆-摩擦阻尼器串联装置,通过对附加和不附加该串联装置的钢结构仿古建筑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 为增强钢结构仿古建筑的震后快速修复能力,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仿古建筑形制特点的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杆-摩擦阻尼器串联装置,通过对附加和不附加该串联装置的钢结构仿古建筑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节点的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曲线、刚度、滞回耗能与复位能力等。结果表明,当位移角不超过1.8%时,仅SMA杆被拉伸,随着加载位移继续增大,摩擦阻尼器和SMA杆共同作用。附加SMA杆-摩擦阻尼器串联装置可有效提升钢结构仿古建筑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极限承载力和累计耗能量相应提高了151.0%、86.0%,残余位移减小了27.0%,试件的损伤和变形主要发生在梁柱节点角钢处。建立了带SMA杆-摩擦阻尼器串联装置的钢结构仿古建筑梁柱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节点的极限承载力随着摩擦阻尼器起滑力的增大而增加,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降低,而SMA杆预紧力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仿古建筑 梁柱节点 摩擦阻尼 形状记忆合金(SMA)杆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角形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减震分析
13
作者 汪金磊 解恒燕 +1 位作者 郑鑫 琚铭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框架-核心筒结构因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灵活的内部空间成为国际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但与筒中筒结构相比,其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为减少某三角形超高层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地震响应,首先采用MIDAS Gen有限... 框架-核心筒结构因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灵活的内部空间成为国际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但与筒中筒结构相比,其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为减少某三角形超高层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地震响应,首先采用MIDAS Gen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杆系有限元模型,对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确定结构薄弱层位置;然后,分别对不同方向、不同位置及不同方式布置粘滞阻尼器的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通过对比各减震结构与原结构的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得到了最优的阻尼器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在框架一核心筒结构薄弱层处布置粘滞阻尼器能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对于本结构,在薄弱层最外环框架采用单斜交替方式布置阻尼器方案能够满足减震、经济、实用三重目标,故将这一方案作为该三角形框架-核心筒结构减震设计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 粘滞阻尼 PUSHOVER分析 层间位移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惯性双调谐质量阻尼器对结构减震的参数解析优化及分析
14
作者 罗一帆 郜健博 +3 位作者 赵文韬 孙洪鑫 刘巴黎 温青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15-224,共10页
在被动控制装置中,经典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然而经典TMD在实际安装使用中往往需要较大的附加质量和较大的安装空间,给实际应用带来不便。旋转惯性双调谐质量阻尼器(rotational inertia double tune... 在被动控制装置中,经典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然而经典TMD在实际安装使用中往往需要较大的附加质量和较大的安装空间,给实际应用带来不便。旋转惯性双调谐质量阻尼器(rotational inertia double tuned mass damper,RIDTMD)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振动控制装置,它利用了惯容的表观质量增效功能,以及调谐质量和调谐惯容的双重调谐效果,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和轻量化控制的特性。然而,当考虑到RIDTMD对基础激励下的主结构控制进行优化设计时,目前的设计方法基本为数值法,不便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H2优化理论,以主结构位移均方根值为目标函数,推导了RIDTMD减震系统的参数解析设计公式。在解析公式的基础上,通过频域和时域两种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RIDTMD的减震性能和轻量化效果,验证了解析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仿真结果表明:在频域中,RIDTMD对主结构位移频响峰值控制和减震带宽均优于TMD,并具备轻量化和工作行程小的优势;在时域中,以5 MW陆上风机为例,在实际地震波激励作用下,RIDTMD对塔筒一阶纵弯的均方根值和峰值减震均优于TMD,在相同性能指标下能实现较好的轻量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地震激励 旋转惯性双调谐质量阻尼器(RIDTMD) 惯容阻尼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弯折型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
15
作者 吴云杰 夏鹏 +1 位作者 崔心阳 吴立国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4期56-62,69,共8页
磁流变液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阻尼可调等特点,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弯折流道型的磁流变液阻尼器,提高了磁场利用率,能够在体积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展现较好的阻尼性能。阐述了阻尼器三维建模及结构设计和工... 磁流变液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阻尼可调等特点,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弯折流道型的磁流变液阻尼器,提高了磁场利用率,能够在体积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展现较好的阻尼性能。阐述了阻尼器三维建模及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通过Maxwell进行磁场建模分析磁路,结合磁场数据与磁流变液本构方程,构建磁流变液阻尼器单向耦合数值仿真,编入UDF进行Fluent瞬态动网格数值计算。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各项性能进行研究,包括阻尼力峰值、力速图、阻尼力可调范围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电流由0 A增加到2.0 A的过程中,输出最大阻尼力为12.8 kN,动态可调范围为1~69,为优化磁流变液阻尼性能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阻尼 结构设计 数值模拟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目标优化与生成对抗网络结合的框架结构阻尼器布置方案智能设计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毅 陈齐 +1 位作者 王腾 周祎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0,共13页
为实现框架结构的阻尼器智能化布置,结合减震设计原理和智能算法,采用双目标优化算法和生成对抗网络算法分别进行阻尼器竖向和水平智能布置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到两个框架结构减震设计工程案例中。在框架结构减震设计中,采用双目标优化... 为实现框架结构的阻尼器智能化布置,结合减震设计原理和智能算法,采用双目标优化算法和生成对抗网络算法分别进行阻尼器竖向和水平智能布置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到两个框架结构减震设计工程案例中。在框架结构减震设计中,采用双目标优化算法进行阻尼器竖向布置,并与逐层逼近法、工程师设计和非减震设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算法得到的阻尼器竖向布置方案能有效降低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加速度,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在确定各楼层的阻尼器数量后,利用训练好的生成对抗网络生成模型,可快速、自动地选择和确定各楼层阻尼器的平面安装位置,生成的平面布置与工程师设计的平面布置在相似性差异度综合评价指标上小于临界值0.1,说明两者相似度较高,且有利于提高原结构的抗扭能力。将双目标优化算法与生成对抗网络相结合,不仅能满足框架结构的减震性能目标,而且可实现阻尼器布置方案的智能设计,提升减震工程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算法 生成对抗网络 框架结构 阻尼器布置 智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单层柔性光伏支架结构气动阻尼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海巍 李俊龙 +3 位作者 何旭辉 杜航 丁焜炀 楼文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9,共9页
大跨光伏支架结构轻柔,在风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显著气动效应。为研究该类结构的气动阻尼特征,对不同风速和张力工况下两种典型倾角(0°和10°)的大跨度柔性光伏支架结构开展气弹风洞试验。基于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结果,分别利用经验... 大跨光伏支架结构轻柔,在风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显著气动效应。为研究该类结构的气动阻尼特征,对不同风速和张力工况下两种典型倾角(0°和10°)的大跨度柔性光伏支架结构开展气弹风洞试验。基于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结果,分别利用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EWT)和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VMD)结合改进的随机减量方法(random decrement technique,RDT)识别得到了柔性光伏支架结构在不同风速风向、组件倾角和拉索预张力下的气动阻尼比。研究结果表明,气动阻尼对风向角的变化较为敏感。当组件倾斜铺设时(10°倾角),大跨光伏结构气动阻尼在180°迎风向时会出现负值。张力增加可能导致高风速下平铺组件的气动阻尼比显著降低。气动阻尼比随风速的增加整体呈减小趋势,低风速下基本为正值,而高风速下可能出现负气动阻尼。不同方法识别出的气动阻尼比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反映出的气动阻尼的变化特征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VMD) 经验小波变换(EWT) 气弹试验 气动阻尼 柔性光伏支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设黏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评估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皓 阮鹏飞 +1 位作者 李宏男 侯世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2-179,210,共9页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影响,基于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附设黏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开展抗震韧性能力评估。结合FEMA P-58以及我国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将主要受损构件的修复费用、修复...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影响,基于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附设黏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开展抗震韧性能力评估。结合FEMA P-58以及我国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将主要受损构件的修复费用、修复时间曲线以及易损性信息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修正,并对无控结构和有控结构的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等主要抗震韧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黏滞阻尼器对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RC框架结构中适当设置黏滞阻尼器不仅能够减小结构地震响应、降低结构破坏概率,还能有效提升结构抗震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黏滞阻尼 增量动力时程分析 抗震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层合周期结构的阻尼性能
19
作者 张锦光 刘海鑫 +2 位作者 窦玉宽 文湘隆 万萌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88,共6页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层合周期结构由于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能,适用于多种减振装置,但是,其刚度、阻尼等振动特性会受到铺层方式的周期变化、纤维的非连续性等因素的影响。针对CFRP层合周期结构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沿长度方向单周期包含两个...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层合周期结构由于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能,适用于多种减振装置,但是,其刚度、阻尼等振动特性会受到铺层方式的周期变化、纤维的非连续性等因素的影响。针对CFRP层合周期结构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沿长度方向单周期包含两个元胞的CFRP层合周期结构板,制备了相应试验件并进行了自由模态试验,研究该结构阻尼性能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周期个数与元胞单元厚度占比的增加,一阶和二阶阻尼损耗因子逐渐变大,一阶和二阶弯曲固有频率逐渐下降;保持CFRP层合周期结构中一个元胞的铺层角度不变,随着另一个元胞铺层角度的增加,一阶、二阶阻尼损耗因子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一阶和二阶弯曲固有频率在铺层角度为15°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铺层角度的增加呈现出轻微上下波动的变化,并未出现较大波动。当CFRP层合周期结构板元胞单元厚度占比为50%、周期个数为4时,相比于传统的CFRP层合板,前两阶弯曲模态下的阻尼损耗因子分别提高19.59%和15.63%,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试结果得知,该结构弯曲刚度相比传统CFRP层合板降低1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周期结构 阻尼 固有频率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附加变化型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的优化设计研究
20
作者 叶昆 杨启帆 陈振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8-1376,共9页
在强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将发生非常大的水平变形。已有研究表明采用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附加变化型调谐质量阻尼器(VTMD)的混合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隔震层的水平变形需求,然而该混合控制策略最大的缺陷在于需要很大的调... 在强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将发生非常大的水平变形。已有研究表明采用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附加变化型调谐质量阻尼器(VTMD)的混合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隔震层的水平变形需求,然而该混合控制策略最大的缺陷在于需要很大的调谐质量。考虑到惯容装置具有明显的质量放大效应,本文提出将惯容装置(Inerter)与VTMD中的阻尼器并联,从而形成具有较小调谐质量的变化型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VTMDI),并将其附加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基于随机振动的分析框架开展了VTMDI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研究表明直接将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变形作为优化目标的传统优化策略并不经济有效。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两步优化法的优化策略,该优化策略首先确保附加VTMDI的基础隔震结构相对于附加相同阻尼的基础隔震结构具有更优的控制效果;然后确保附加VTMDI的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变形最小。通过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优化策略都能有效降低隔震层的水平变形和上部结构的层间变形,同时不会导致调谐质量出现过大的运动行程,基于两步优化法的优化策略更为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惯容 变化型调谐质量阻尼 随机振动 优化设计 两步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