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陶瓷阵列超结构表面的定向红外辐射
1
作者 姜葳 王志宏 +2 位作者 胡佚嵩 徐剑盛 罗发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1-894,共4页
设计了2种陶瓷阵列超结构表面(A,B),并研究了该超结构表面的11μm红外辐射空间特征。二者均具有明显的定向辐射特征,对于阵列A,圆柱芯半径R_(1)与阵列厚度t_(1)对红外辐射定向特性影响明显,最优的定向结构参数:圆柱芯半径R_(1)=1.0μm,... 设计了2种陶瓷阵列超结构表面(A,B),并研究了该超结构表面的11μm红外辐射空间特征。二者均具有明显的定向辐射特征,对于阵列A,圆柱芯半径R_(1)与阵列厚度t_(1)对红外辐射定向特性影响明显,最优的定向结构参数:圆柱芯半径R_(1)=1.0μm,阵列层厚度t_(1)≥1.2μm,可实现辐射角度0°~50°,发射率ε≥0.7的有效定向红外辐射调控。对于阵列B,当R_(c)=1.05μm,R_(1)=0.1μm,t_(1)=0.85μm时,体系辐射集中在法向角θ>10°区域,并在θ>40°后呈现出明显的φ角度依赖性,当φ=45°或135°(±45°)时,体系红外辐射明显增强,θ=65°,φ=45°时,ε在0.4量级。阵列层厚度t_(1)对体系定向红外辐射有明显影响,在R_(c)=1.0μm,R_(1)=0.3μm,φ=0°时,高效定向辐射的有效阵列层厚度为0.3μm≤t_(1)≤1.7μm,其最优值为t_(1)=1.2μm,φ=0°时的特征辐射法向角为40°,发射率为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表面 定向红外辐射 红外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表面封闭式喷雾冷却传热特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伟 王照亮 徐明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53-2058,共6页
以蒸馏水为工质,在闭式循环喷雾冷却系统上,变化喷雾流量,研究了表面几何结构对喷雾传热性能的影响。从对流换热和相变换热比例关系的角度,对喷雾换热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表面相比,微结构表面可明显增强喷雾换热强度,... 以蒸馏水为工质,在闭式循环喷雾冷却系统上,变化喷雾流量,研究了表面几何结构对喷雾传热性能的影响。从对流换热和相变换热比例关系的角度,对喷雾换热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表面相比,微结构表面可明显增强喷雾换热强度,这主要归因于相变换热的增强。表面温度较低时,直肋面换热效果最好;增大流量,光面换热增强,而直肋面变化不明显。表面温度较高时,方肋面换热效果最好;随着流量增大,所有面换热均增强。对于微结构表面,相变换热份额均大于50%,故而以相变换热为主;而光滑表面,即使在温度较低时,相变换热份额也大于20%。临界热流密度与三相接触线长度正相关,流量为15.9mL/min时,方肋面、直肋面和光面的临界热流密度依次为159.1,120.2,109.8W/cm2,蒸发效率分别为96.0%,72.5%,6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结构表面 相变换热 临界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化砂轮的结构表面高效精密磨削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兵 张庆贺 +2 位作者 郭振飞 AMR Monier 赵清亮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0-59,共10页
使用结构化砂轮可以实现结构表面的高效精密加工。首先,总结了基于结构化砂轮加工结构表面的磨削工艺研究现状。接着,阐释了在此磨削过程中获得结构表面几何参数的求解方法及仿真过程。随后,介绍了一种基于已设计结构表面反向求解结构... 使用结构化砂轮可以实现结构表面的高效精密加工。首先,总结了基于结构化砂轮加工结构表面的磨削工艺研究现状。接着,阐释了在此磨削过程中获得结构表面几何参数的求解方法及仿真过程。随后,介绍了一种基于已设计结构表面反向求解结构化砂轮表面结构参数和相应磨削工艺参数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表面 结构化砂轮 高效磨削 精密磨削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CNT-FED栅极结构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琦龙 雷威 +3 位作者 张晓兵 狄云松 周雪东 刘敏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CNT FED栅极制备方法,即采用金属网板作为栅极,网板上下表面同样制备一定厚度的介质层,网板表面和内通道壁上蒸发MgO和MgF2薄膜,一次电子在电场作用下轰击薄膜层将激发大量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弥补了栅极对初始... 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CNT FED栅极制备方法,即采用金属网板作为栅极,网板上下表面同样制备一定厚度的介质层,网板表面和内通道壁上蒸发MgO和MgF2薄膜,一次电子在电场作用下轰击薄膜层将激发大量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弥补了栅极对初始电子的截获,提高了器件发射电流密度和发光亮度.文中对该模型中二次电子发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了相关验证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子发射 栅极 结构表面 MgF2薄膜 数值模拟计算 电子发射过程 发射电流密度 背散射电子 制备方法 电场作用 验证实验 发光亮度 网板 介质层 MGO 薄膜层 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和微管阵列结构表面的抗热冲击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龙 周平 吴承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8,共6页
针对核电站核泵主轴、管道系统等高温环境下工作的部件受冷却水热冲击而容易出现裂纹的问题,提出通过表面微结构设计,利用水低热扩散率的特性,在被热冲击表面产生隔热水膜,从而降低瞬态热冲击过程中表层结构的热应力,防止结构热疲劳损伤... 针对核电站核泵主轴、管道系统等高温环境下工作的部件受冷却水热冲击而容易出现裂纹的问题,提出通过表面微结构设计,利用水低热扩散率的特性,在被热冲击表面产生隔热水膜,从而降低瞬态热冲击过程中表层结构的热应力,防止结构热疲劳损伤.针对这一设想,采用有限元与无限元相结合的办法,解决热应力分析的多尺度问题.利用COMSOL多场耦合分析软件,对瞬态热冲击条件下,表面微结构的温度场与热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研究了冲击时间、微结构几何参数和流体黏性底层厚度等对微结构表面热冲击防护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表面微柱或微管结构对降低短时间冷水冲击产生的表面热应力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在微结构与基底之间存在最优过渡曲面使表面热应力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冲击 结构表面 水膜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表面云图的三维总剂量效应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著秀 王玉林 +1 位作者 孙健 张耀磊 《宇航总体技术》 2018年第5期37-41,4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可将屏蔽效果与辐射剂量在飞行器结构表面进行云图显示的评估方法,总结了评估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流程及分析特征。针对简单的和相对复杂的两种飞行器结构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一维分析模式进行了对比。该方法贴近... 提出了一种可将屏蔽效果与辐射剂量在飞行器结构表面进行云图显示的评估方法,总结了评估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流程及分析特征。针对简单的和相对复杂的两种飞行器结构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一维分析模式进行了对比。该方法贴近工程应用的实际,能够快速评估复杂结构模型的飞行器的总剂量效应,其显示效果更为直观,应用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屏蔽效果 结构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表面向列相液晶的聚合物锚定效应
7
作者 周璇 宋静静 张志东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5-433,共9页
提出了纳米结构聚合物表面的一个简化模型:由具有交替的沿面和垂面锚定的一维周期性条纹表面表征。利用Alexe-Ionescu等提出的扩展各向异性表面能形式,研究了向列相和取向层聚合物之间的锚定以及聚合物和基板表面之间的锚定对向列相液... 提出了纳米结构聚合物表面的一个简化模型:由具有交替的沿面和垂面锚定的一维周期性条纹表面表征。利用Alexe-Ionescu等提出的扩展各向异性表面能形式,研究了向列相和取向层聚合物之间的锚定以及聚合物和基板表面之间的锚定对向列相液晶表面锚定的影响。在理论处理中,假设两不同锚定区域的锚定强度相等。结果表明:聚合物和基板表面之间的锚定会影响向列相的指向矢分布,降低松弛距离以及系统的总自由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表面 表面锚定 指向矢分布 预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微结构表面的制备及其减反射性能
8
作者 方俊飞 杨金峰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82-587,共6页
利用聚苯乙烯胶体微球组装的单层胶体晶体阵列作为掩模板,分别采用反应离子刻蚀和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在晶体硅表面构造出不同形态的微纳米结构,并研究不同刻蚀方法和不同刻蚀时间对微结构形态的影响作用。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得到微结构表... 利用聚苯乙烯胶体微球组装的单层胶体晶体阵列作为掩模板,分别采用反应离子刻蚀和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在晶体硅表面构造出不同形态的微纳米结构,并研究不同刻蚀方法和不同刻蚀时间对微结构形态的影响作用。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得到微结构表面的反射光谱曲线。结果表明,在0.35-1.1μm太阳光有效吸收波段,单晶硅材料微结构表面的反射率显著降低,由于此时材料的透射率为零,材料在该波段的吸收得到有效增强。同时,具有规则微结构表面的减反射性能比无序微结构表面的减反射性能要更好一些。这为增强单晶硅对太阳能的有效吸收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结构表面 聚苯乙烯胶体晶体 反应离子刻蚀 等离子体刻蚀 减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结构表面的数字全息相位重构散斑去除方法(英文)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晓磊 张祥朝 +1 位作者 肖虹 徐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7-254,共8页
近年来,数字全息显微技术在复杂表面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数字全息技术主要分为干涉记录和重构再现两部分。在激光干涉记录中,散斑噪声会严重影响测量结果。因此数字全息相位重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去除散斑噪声,以提高重构精度。... 近年来,数字全息显微技术在复杂表面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数字全息技术主要分为干涉记录和重构再现两部分。在激光干涉记录中,散斑噪声会严重影响测量结果。因此数字全息相位重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去除散斑噪声,以提高重构精度。分析了带有散斑噪声的几类典型的结构面,比较了菲涅尔衍射算法、基于小波变换的菲涅尔衍射算法和新提出的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菲涅尔衍射算法三者在散斑去噪和信号保持方面的表现。结果显示: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菲涅尔衍射重构算法可以有效提取各类结构面的信息,有效实现信噪分离。因此,该方法比现有重构算法可得到更高的重构精度,在结构表面的相位重构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显微 结构表面 重构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 散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激光装置主放大系统结构表面粗糙对自激振荡的影响
10
作者 廖予祯 王德恩 +6 位作者 邓学伟 张鑫 杨英 郭雨源 郑胜亨 袁强 胡东霞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20,共8页
对于采用离轴多程放大技术的高功率激光装置,抑制其自激振荡的技术具有重大研究价值。针对工程中发现的主放大系统小孔板附近结构表面比较光亮,当腔内放大器工作时,在增益足够条件下,光亮结构面和腔镜间形成谐振腔而产生自激振荡,烧蚀... 对于采用离轴多程放大技术的高功率激光装置,抑制其自激振荡的技术具有重大研究价值。针对工程中发现的主放大系统小孔板附近结构表面比较光亮,当腔内放大器工作时,在增益足够条件下,光亮结构面和腔镜间形成谐振腔而产生自激振荡,烧蚀腔内器件的问题,基于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结构表面,依据几何光学原理推导了激光光束在结构表面反射模型,采用该模型代入工程中光路部分参数计算了主放大系统结构表面粗糙处理工艺和反射进入放大器内份额的关系,并将该表面处理工艺应用于工程中,通过增大结构表面粗糙度,使形成的谐振腔损耗大于增益,为抑制高功率激光装置主放大系统自激振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放大系统 自激振荡 结构表面粗糙 漫反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表面浸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曹炳阳 陈民 过增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7-280,共4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氩纳米液滴在铂金属及其模型固体表面的浸润现象 ,获得了液滴在平滑表面和三角纳米结构阵列表面的接触角和展布特性 .研究表明 ,液滴与壁面的势能作用较强时 ,液滴与纳米结构表面为均匀浸润 ,但是由于迟滞效应 ...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氩纳米液滴在铂金属及其模型固体表面的浸润现象 ,获得了液滴在平滑表面和三角纳米结构阵列表面的接触角和展布特性 .研究表明 ,液滴与壁面的势能作用较强时 ,液滴与纳米结构表面为均匀浸润 ,但是由于迟滞效应 ,接触角受表面纳米结构的影响不明显 ;势能作用较弱时 ,纳米结构间隙中存在类似蒸汽的低密度相 ,液滴与纳米结构表面为非均匀浸润 ,接触角受纳米结构的影响而增大 ;表面纳米结构可以使表面具有超疏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质 接触角 表面纳米结构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港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防腐材料的合理选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会文 阳磊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554-556,共3页
从钢筋混凝土锈蚀破坏的原因出发,详细阐述了两种常用混凝土防腐蚀方法的防腐机理、适用范围,并对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碳化、经济效益与混凝土防腐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最后对两种防腐方法的选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表面防腐 环氧树脂涂料 硅烷浸渍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及消除办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艳辉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11期221-221,共1页
重点阐述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消除混凝土内部不利因素的方法,消除混凝土外部不利因素的方法。
关键词 硬化混凝土 结构表面 蜂窝麻面 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束在周期结构表面的反常散射
14
作者 张蜀章 T.Tamir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14,共7页
本文研究了反射光栅散射的高斯光束的场分布,证明它们与几何预示的散射场有很大区别。散射光束一般受到诸如横向位移,聚焦位移和角度偏转等空间修正,同时,光腰大小也改变。如果入射角与光栅可以传播的泄漏波相位匹配时,修正效应最大,这... 本文研究了反射光栅散射的高斯光束的场分布,证明它们与几何预示的散射场有很大区别。散射光束一般受到诸如横向位移,聚焦位移和角度偏转等空间修正,同时,光腰大小也改变。如果入射角与光栅可以传播的泄漏波相位匹配时,修正效应最大,这种情况与Wood反常现象出现有关。根据对表面阻抗呈正弦变化的光栅散射场的分析,证明这些空间修正效应是很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光束 周期结构表面 反常散射 高斯光束 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熔融法制备超疏水微结构表面
15
作者 刘洋 欧阳清 栾红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3,共5页
传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如加工成本高、受加工设备精度影响大、形貌尺寸随机性大。为得到低成本、形貌尺寸相对可控的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提出了新型制备技术——沉积熔融法。通过金属颗粒悬浊液的自然沉积使微纳尺寸的... 传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如加工成本高、受加工设备精度影响大、形貌尺寸随机性大。为得到低成本、形貌尺寸相对可控的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提出了新型制备技术——沉积熔融法。通过金属颗粒悬浊液的自然沉积使微纳尺寸的颗粒均匀分布在金属表面,经熔融、再结晶使其与金属表面结合,再采用低表面能高分子修饰,制备出超疏水微结构表面。通过此方法采用锡铅合金在以黄铜、45号钢、6063铝合金基底上制备了超疏水微结构表面,并发现了金属基底材质与微结构表面的疏水性能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当微米尺寸的颗粒直径越小,制备的微结构表面的疏水性就越大。此外,相较于传统超疏水表面加工方法,沉积熔融法可实现微米级形貌的制备,且具有加工效率高、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不影响原工件强度等优点,但其难以在弧形表面上应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微结构表面 沉积熔融法 金属颗粒分散 超声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目标壳体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涂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6
作者 罗忠 刘凯 +1 位作者 周欣 胡俊波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22-27,共6页
水下目标壳体对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涂层性能有明确技术指标要求,且其性能对水下目标航行阻力影响较大。根据超疏水涂层合成原理,合成了聚氨酯疏水树脂、氟改性SiO_(2)粒子填料,制备了基于聚氨酯树脂、含硅树脂和含氟树脂等3种超疏水微结... 水下目标壳体对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涂层性能有明确技术指标要求,且其性能对水下目标航行阻力影响较大。根据超疏水涂层合成原理,合成了聚氨酯疏水树脂、氟改性SiO_(2)粒子填料,制备了基于聚氨酯树脂、含硅树脂和含氟树脂等3种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涂层,确定了各涂层的主要组分与制备工艺。开展了3种超疏水涂层性能试验评估,对比分析了涂层厚度、硬度、附着力、静动态疏水角、表面微观形貌、耐磨性、耐海水浸泡、耐盐雾、热稳定等多项性能指标。结果表明:F660+8%SiO_(2)组分的含硅树脂超疏水涂层综合性能最佳,为进一步开展水下目标壳体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涂层样机阻力试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目标壳体 超疏水 结构表面涂层 疏水角 含硅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结构表面液滴撞击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左万君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3年第4期676-689,共14页
固体表面的液滴撞击是实际应用中遇到的许多现象的重要部分,如微流控设备、冷却喷雾、喷墨打印、农药喷洒等。此外,通过超疏水结构表面修饰应用设备的功能表面能够显著提高设备的防污、抗粘附等功能,但是这种基于微纳结构的功能性表面... 固体表面的液滴撞击是实际应用中遇到的许多现象的重要部分,如微流控设备、冷却喷雾、喷墨打印、农药喷洒等。此外,通过超疏水结构表面修饰应用设备的功能表面能够显著提高设备的防污、抗粘附等功能,但是这种基于微纳结构的功能性表面抵抗液滴钉扎效应的能力很大程度限制了其应用。因此,研究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行为对提高设备的抗腐蚀、自清洁等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非均匀表面的润湿理论,然后总结了近年来针对超疏水表面静态和动态液滴润湿行为的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结构润湿性、物理形貌及冲击速度对液滴接触时间和最大铺展系数的重要影响,介绍了液滴最大铺展系数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而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对液滴回弹机制和最大铺展系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撞击 超疏水结构表面 润湿行为 接触时间 最大铺展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邮轮结构表面缺陷处理等级表示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风华 孟杨淳 霍晟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3,28,共5页
考虑到邮轮结构复杂,舱室及功能多样,结构表面缺陷处理等级较一般民船更为复杂,对大型邮轮等级设置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提出大型邮轮特有的结构表面缺陷处理等级表示方法,供解决现场区域难以识别问题和质量过剩问题参考。
关键词 结构表面缺陷处理等级 涂装设计 大型邮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结构表面强化相变换热技术的进展
19
作者 林理和 《低温与特气》 CAS 1985年第2期4-14,共11页
综述了强化相变换热技术的发展动态。着重介绍强化相变换热技术中五种特殊的几何结构表面(多孔复层表面,整体粗糙表面,纵槽表面,螺旋槽表面及低肋表面)的工作原理、研究与开发情况。
关键词 相变换热技术 表面强化 特殊结构 发展动态 结构表面 粗糙表面 工作原理 开发情况 螺旋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尹修真 田明魁 吕梁 《江苏水利》 2009年第7期14-15,共2页
水工建筑物是社会各建筑群体中的一类,是所在地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工建筑物从重视内在质量、内外质量兼顾,发展到注重品质及形象,其外观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在水工建筑物外观质量... 水工建筑物是社会各建筑群体中的一类,是所在地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工建筑物从重视内在质量、内外质量兼顾,发展到注重品质及形象,其外观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在水工建筑物外观质量方面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水工建筑物的质感,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结构表面往往有些许蜂窝、麻面,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浇筑质量,笔者就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谈点粗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混凝土 结构表面 原因 控制 蜂窝 水工建筑物 面形 外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