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冲结构渐变开孔率对高速磁浮隧道出口微气压波影响
1
作者 张洁 郭秉筠 +3 位作者 王崟宇 余越 许澳 韩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2-1922,共11页
列车速度的大幅提升加剧了车-隧耦合气动效应,高速磁浮隧道洞口产生的微气压波强度大幅增大,产生“声爆”现象。因此,当列车速度达到600 km/h及以上时,如何有效降低微气压波成为空气动力学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开展时速600 km高速磁浮... 列车速度的大幅提升加剧了车-隧耦合气动效应,高速磁浮隧道洞口产生的微气压波强度大幅增大,产生“声爆”现象。因此,当列车速度达到600 km/h及以上时,如何有效降低微气压波成为空气动力学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开展时速600 km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微气压波缓解方法研究,在提出的新型渐变开孔-断面扩大型缓冲结构基础上,采用k-ε双方程湍流模型、三维可压缩非定常N-S方程和滑移网格技术,对高速磁浮列车以时速600 km通过2 km的单线隧道进行数值仿真。结合网格无关性以及数值仿真验证,分析4种不同开孔率渐变开孔缓冲结构下初始压缩波的基本特征以及出口处微气压波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驶入渐变开孔-断面扩大型缓冲结构时,由于缓冲结构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气流通过透孔流向外部,气流外泄导致在端口处产生的微气压波强度减弱。当渐变开孔-断面扩大型缓冲结构的开孔率分别为7.5%、17.5%和27.5%时,相较于隧道两端口为传统断面扩大型无开孔缓冲结构,隧道出口20 m处的微气压波幅值依次为203.9、148.1和138.0 Pa,分别减缓了51.8%、65.0%和67.4%。随着渐变开孔-断面扩大型缓冲结构开孔率的增加,对于微气压波的缓解效果不断增强,27.5%开孔率下的缓解效果最佳。研究成果可为时速600 km及以上高速磁浮隧道洞口缓冲结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率 渐变开孔-断面扩大型缓冲结构 初始压缩波 磁浮列车 微气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屏障端部缓冲结构对列车动力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陶玮 娄平 孙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9-522,共14页
为解决高速列车进入或者离开桥梁风屏障区域时,列车运行环境的快速切换导致其气动荷载发生突变从而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的问题,提出2种在桥梁风屏障端部设置的缓冲结构:透风率渐变式缓冲结构和高度渐变式缓冲结构。缓冲结构... 为解决高速列车进入或者离开桥梁风屏障区域时,列车运行环境的快速切换导致其气动荷载发生突变从而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的问题,提出2种在桥梁风屏障端部设置的缓冲结构:透风率渐变式缓冲结构和高度渐变式缓冲结构。缓冲结构能实现高速列车在桥梁风屏障内部和外部区域的平稳过渡。基于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建立曲线式风屏障-高速列车-桥梁系统以及2种缓冲结构的CFD模型,对比研究2种缓冲结构对风屏障引起的高速列车气动荷载突变程度的减缓效果。在此基础上,建立车-轨-桥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NIVERSAL MECHANISM从行车安全性角度分析2种缓冲方案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桥梁风屏障端部设置透风率渐变式缓冲结构能够有效降低高速列车进入或离开风屏障区域时气动荷载系数幅值,同时,使列车进入风屏障区域时迎风面压力平缓下降,并减小列车周围涡旋结构尺寸,对列车气动荷载突变效应的减缓效果显著优于高度渐变式缓冲结构;此外,设置透风率渐变式缓冲结构能更好地降低高速列车进出桥梁风屏障区域时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最大值,显著提高列车的运行安全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强风区域桥上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风屏障 气动荷载突变 缓冲结构 数值模拟 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油缸缓冲结构规律分析与优化
3
作者 刘瑞琪 赵存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当水下发射装置盖板开闭时,冲击引发的结构振动传递给壳体后会激发较大的辐射噪声。通过设计合理的缓冲结构,可有效降低冲击振动。通过对油缸运动过程分析,完成了活塞运动过程的受力及负载、加速度及速度变化分析;推导计算了3种结构形... 当水下发射装置盖板开闭时,冲击引发的结构振动传递给壳体后会激发较大的辐射噪声。通过设计合理的缓冲结构,可有效降低冲击振动。通过对油缸运动过程分析,完成了活塞运动过程的受力及负载、加速度及速度变化分析;推导计算了3种结构形式缓冲过程中压力随位移变化规律;然后对各种方案的缓冲效果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工作压力、缓冲腔压力、活塞运动速度、缓冲行程等主要参量对缓冲效果的影响规律。9 MPa油源压力下开启或关闭前盖时间≤10 s,缓冲机构样机振动加速度级较现有方式降低3~5 dB(5 Hz~10 kHz)。采用变阻尼孔与平面盘式缓冲结构形式相结合的缓冲结构优化方案,能在缓冲过程中基本实现活塞均匀减速运动,各项参数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并能够解决缓冲最后阶段的压力脉冲和振动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结构 液压油缸 振动噪声 遗传算法 发射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铁隧道出入口缓冲结构开口率对微压波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浩程 王英学 +2 位作者 古理全 张子为 马伟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3,共11页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的提升,车-隧气动效应加剧、微压波超限问题愈发严重。以往研究表明,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解决微压波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隧道长度增加、列车时速提升,仅以入口缓冲结构作为标准的设计方法存在一定局限...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的提升,车-隧气动效应加剧、微压波超限问题愈发严重。以往研究表明,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解决微压波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隧道长度增加、列车时速提升,仅以入口缓冲结构作为标准的设计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更多集中在入口缓冲结构,对出口缓冲结构及隧道出入口均设置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控制容积法分析出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关键影响参数。基于LES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对关键参数的正确性做出验证。分析隧道出入口对称、非对称设置缓冲结构对微压波特性的影响,提出适用于单线和双线隧道的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是影响出口缓冲结构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的关键参数,开口率越大,微压波压力最大值越低;2)隧道入口以压力梯度为控制标准设置最优缓冲结构、隧道出口提高缓冲结构开口率的形式,在单线隧道缓冲结构设计中对微压波有更高的缓解率,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越大,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越高;3)双线隧道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设计时,应当增加其总开口率,同时选择小面积、多个数的开口形式并在隧道出入口对称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隧道 出口缓冲结构 微压波 控制容积法 出入口缓冲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缓冲结构的直线气缸动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钟隆峰 杜群贵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3,共5页
高速气缸内置溢流阀缓冲结构,在工作中利用压力的调节从而达到缓冲效果,但此时会产生能量的损失及阀门调节困难等问题。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新型电磁缓冲结构,建立了电磁缓冲结构以及高速气缸的动力学模型,试验数据和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气... 高速气缸内置溢流阀缓冲结构,在工作中利用压力的调节从而达到缓冲效果,但此时会产生能量的损失及阀门调节困难等问题。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新型电磁缓冲结构,建立了电磁缓冲结构以及高速气缸的动力学模型,试验数据和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气缸运行到行程末端有较好的缓冲效果,在行程末端速度振荡减至0,平缓达到终点,验证了动力学模型以及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对比分析了溢流阀缓冲、新型电磁缓冲以及两者共同存在时的缓冲效果,发现当两者共同存在时效果最好,新型电磁缓冲次之,传统的溢流阀缓冲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气缸 新型电磁缓冲结构 动力学分析 缓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阶开孔式缓冲结构对隧道气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彬彬 闫亚光 +3 位作者 高利民 邵建恒 任远 解会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1678,共8页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所引发的微气压波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组合型式缓冲结构较单一型式缓冲结构能更好的缓解微气压波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减缓微气压波对隧道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台阶开孔式组合型缓冲结构。基于κ...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所引发的微气压波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组合型式缓冲结构较单一型式缓冲结构能更好的缓解微气压波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减缓微气压波对隧道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台阶开孔式组合型缓冲结构。基于κ-ε两方程紊流模型(κ为湍动能,ε为耗散率),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开孔距离、开孔率、开孔数量、开孔位置4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列车驶入隧道所引起的初始压缩波压力和压力梯度值进行具体分析,得出优化设计参数。台阶开孔式缓冲结构对初始压缩波压力最大值的影响较小,但对初始压缩波压力梯度值影响较大。当开孔距离为4 m、开孔率α为36%、开孔数量为2孔、开孔位置为顶部开孔时,为最优工况,对压力梯度的减缓效果达到了6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台阶开孔式缓冲结构 压力梯度 数值模拟 微气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侵彻战斗部装药缓冲结构研究
7
作者 赵一凡 付建平 +5 位作者 杨芮 石浩天 陈智刚 赵卫星 付良 康彦淑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1,共10页
为研究典型缓冲结构和缓冲材料对超高速侵彻战斗部装药防护性能的影响,降低侵彻过程中强过载恶劣环境引发的装药响应,采用LS-DYNA对战斗部以1400 m/s速度正侵彻混凝土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弹体侵彻过程中无缓冲装药力学响应分析,确定... 为研究典型缓冲结构和缓冲材料对超高速侵彻战斗部装药防护性能的影响,降低侵彻过程中强过载恶劣环境引发的装药响应,采用LS-DYNA对战斗部以1400 m/s速度正侵彻混凝土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弹体侵彻过程中无缓冲装药力学响应分析,确定了缓冲结构设计的方向,研究不同材料、厚度的缓冲块和缓冲层对装药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块对装药前段保护效果明显,能显著降低装药应力和过载峰值;缓冲层结构则更趋向于提升装药整体应力变化的一致性,使装药整体应力环境变化更加均匀。所选缓冲块结构以30 mm厚聚碳酸酯最优,能使装药过载和应力峰值分别降低20%和34%;缓冲层结构以4 mm厚聚四氟乙烯最优,装药过载和应力峰值分别降低19%和9%。为高速侵彻战斗部装药缓冲结构防护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彻 缓冲材料 缓冲结构 数值模拟 装药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焦准距绘制抛物线的带式输送机缓冲仓结构优化
8
作者 刘治刚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80-182,共3页
受煤矿井下巷道条件限制,带式输送机不仅有水平运输,还有有上运、下运,因此搭接处煤流存在斜抛运动。在带式输送机搭接设计和缓冲仓设计中,都要按照抛物线轨迹方程确定搭接高度、搭接距离等参数。在三维建模软件中,利用焦准距绘制抛物... 受煤矿井下巷道条件限制,带式输送机不仅有水平运输,还有有上运、下运,因此搭接处煤流存在斜抛运动。在带式输送机搭接设计和缓冲仓设计中,都要按照抛物线轨迹方程确定搭接高度、搭接距离等参数。在三维建模软件中,利用焦准距绘制抛物线的方法不受绘图原点限制,灵活性强,但需要计算焦准距。介绍了焦准距绘制抛物线原理,推导了焦准距的计算过程,并以某上运带式输送机为例,给出了基于焦准距绘制抛物线的方法优化带式输送机缓冲仓结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准距 抛物线绘制 带式输送机 缓冲结构 带式输送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结构对隧道口微气压波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堂红 田红旗 梁习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06-1311,共6页
为有效缓解微气压波对隧道周围环境的影响,设置合理的缓冲结构,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和动模型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列车通过隧道引发的压力变化、微气压波和不同形式的缓冲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任一类型缓冲结构,其结构长度和... 为有效缓解微气压波对隧道周围环境的影响,设置合理的缓冲结构,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和动模型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列车通过隧道引发的压力变化、微气压波和不同形式的缓冲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任一类型缓冲结构,其结构长度和入口断面积之间均存在固定的最佳匹配关系,即对断面扩大无开口型缓冲结构,当缓冲结构长度分别为1.0D,2.0D和3.0D(D为隧道等效直径)时,对应的最佳入口断面积分别为1.8S,1.9S和1.8S(S为隧道断面面积),微气压波幅值分别减小46.7%,55.3%和52.8%;对线性喇叭型缓冲结构,当缓冲结构长度分别为1.5D,2.0D和3.0D时,对应的最佳入口断面积分别为2.5S,2.4S和2.7S,微气压波幅值分别减小59.4%,64.2%和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隧道 微气压波 缓冲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进入带缓冲结构隧道的压力变化研究(Ⅰ) 被引量:16
10
作者 骆建军 王梦恕 +1 位作者 高波 王英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8-494,共7页
给出了列车穿越带有缓冲结构的隧道压力变化的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过程,控制方程为三维粘性、可压缩、非定常流的N-S方程,空间离散采用了中心有限体积法格式,时间采用预处理二阶精度多步后差分格式进行离散,对列车与隧道之间的相对运... 给出了列车穿越带有缓冲结构的隧道压力变化的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过程,控制方程为三维粘性、可压缩、非定常流的N-S方程,空间离散采用了中心有限体积法格式,时间采用预处理二阶精度多步后差分格式进行离散,对列车与隧道之间的相对运动采用移动网格技术处理。对不同的缓冲结构缓解隧道内瞬变压力及压力梯度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缓冲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降低隧道内的压力和压力梯度的最大值,其原因在于缓冲结构延长了压缩波压力上升的时间,降低列车突入隧道时所形成的最大压力梯度;另一方面由于压缩波在缓冲结构和列车、隧道之间多次的反射,也降低了压力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空气动力学 压力波 压力梯度 缓冲结构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缓冲结构的气动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人宪 关永久 +1 位作者 赵晶 赵继维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为了减轻高速列车进出隧道时引起的洞口压力波效应,常在隧道入口加建缓冲结构.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分析的方法,仿真计算了高速铁路隧道入口缓冲结构参数对列车以350 km/h进入隧道时的气动作用,分析了过渡段长度、缓冲段长度、缓冲结构... 为了减轻高速列车进出隧道时引起的洞口压力波效应,常在隧道入口加建缓冲结构.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分析的方法,仿真计算了高速铁路隧道入口缓冲结构参数对列车以350 km/h进入隧道时的气动作用,分析了过渡段长度、缓冲段长度、缓冲结构开孔率、缓冲结构入口形式对隧道口内气体压力的影响和缓冲结构对隧道内会车压力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过渡段长度和缓冲结构入口形式对隧道内气动影响很小,其他参数一定时缓冲段长度存在一最优值;缓冲结构上开孔有助于减小气体压力升高率,缓冲结构的存在有助于降低隧道内会车压力波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隧道缓冲结构 空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结构对隧道气动效应减缓效果 被引量:9
12
作者 闫亚光 杨庆山 骆建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2,共6页
基于三维、非稳态、黏性Navier-Stokes方程,采用k-ε两方程紊流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技术,计算了列车高速进入隧道时产生的复杂压力场,对列车通过隧道引发的初始压缩波和压力梯度曲线进行了具体分析,比较了10种缓冲结构对初始压缩波最大压... 基于三维、非稳态、黏性Navier-Stokes方程,采用k-ε两方程紊流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技术,计算了列车高速进入隧道时产生的复杂压力场,对列车通过隧道引发的初始压缩波和压力梯度曲线进行了具体分析,比较了10种缓冲结构对初始压缩波最大压力值和最大压力梯度值的减缓效果.研究表明:设置缓冲结构对降低初始压缩波最大压力值的效果并不明显,减缓效果均在5.0%以内,但能有效降低最大压力梯度值,其中长度为20 m、断面面积为150 m2、开2个孔的缓冲结构的减缓效果最佳,减缓率为48.1%,并且隧道缓冲结构的长度、截面积、开口率和开口数量均对初始压缩波最大压力梯度值的减缓效果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缓冲结构 初始压缩波 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缓冲结构气动载荷与结构应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英学 高波 任文强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4,共7页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会引起车隧气动效应.在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简便有效的应对措施之一.而缓冲结构一般设置在隧道洞口,列车通过隧道产生气动载荷对该结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利用Ansys软件的workbench模拟平台,对...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会引起车隧气动效应.在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简便有效的应对措施之一.而缓冲结构一般设置在隧道洞口,列车通过隧道产生气动载荷对该结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利用Ansys软件的workbench模拟平台,对列车通过隧道产生的气动载荷作用在顶部单开口缓冲结构上的压应力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气动载荷所引起的结构附加应力作用明显.当行车速度为350 km/h时,附加应力可以达到80 kPa,而缓冲结构开口周围成为气动载荷附加应力集中区.对于双线隧道,近车壁面与远车壁面的附加压应力规律一致,但近车侧应力值要大于远车侧.与压力波在隧道内的传播特性类似,气动载荷所引起的附加压应力具有往复传播特征.另外,对顶部缓冲结构开口附近出现附加应力集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确定缓冲结构形式是引起应力集中的决定因素.以上结论对隧道洞口缓冲结构的设计及安全巡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 缓冲结构 气动载荷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挡风墙端部2种缓冲结构的气动性能对比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伟超 赵文 +2 位作者 邓锷 何旭辉 邹云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41-1954,共14页
为进一步保障大风地区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提出2种挡风墙端部气动缓冲结构,基于“马赛克”网格方法建立相应的三维全路程实尺CFD数值模型。通过将其与无缓冲结构工况进行对比,讨论2种缓冲结构的气动性能优劣,并从流场角度分别揭示其缓冲机... 为进一步保障大风地区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提出2种挡风墙端部气动缓冲结构,基于“马赛克”网格方法建立相应的三维全路程实尺CFD数值模型。通过将其与无缓冲结构工况进行对比,讨论2种缓冲结构的气动性能优劣,并从流场角度分别揭示其缓冲机制,最后,采用车辆多体动力学计算方法从行车安全角度验证最优方案的缓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无缓冲结构相比,渐变透风率缓冲结构能有效降低列车在经过挡风墙端部时的气动荷载变化幅度与变化速率,而三角形缓冲结构达不到相同效果;三角形缓冲结构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在于线性增加的墙身高度导致车身两侧的涡流不对称;渐变透风率缓冲结构能够有效地缓解列车气动性能突变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能使列车的流场平滑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挡风墙 缓冲结构 CFD模拟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结构长度对600 km/h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的压力波特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洁 王雨舸 +3 位作者 韩帅 王璠 高广军 熊小慧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68-1678,共11页
当磁浮列车高速进入隧道时,前方气流由于受到隧道壁面限制而被压缩,形成初始压缩波。初始压缩波在隧道内传播过程中将引起强烈的压力波动,并在隧道出口产生噪声音爆,严重影响隧道内部辅助设施及洞口周围环境,尤其当磁浮列车速度达到600 ... 当磁浮列车高速进入隧道时,前方气流由于受到隧道壁面限制而被压缩,形成初始压缩波。初始压缩波在隧道内传播过程中将引起强烈的压力波动,并在隧道出口产生噪声音爆,严重影响隧道内部辅助设施及洞口周围环境,尤其当磁浮列车速度达到600 km/h及以上时,这一空气动力学效应更加显著,为此,需对更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引发的压力突变问题及相应的缓解措施进行研究。基于三维非定常、可压缩N-S方程,结合k-ε湍流模型研究600 km/h磁浮列车通过长度2 km隧道时的压力波特性,分析隧道不同横截面测点的压力变化以及压力梯度,探明截面扩大型缓冲结构长度对隧道入口初始压缩波以及隧道出口微气压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缩波在隧道内传播过程中,压缩波后部的速度大于前部的速度,导致初始压缩波产生激化现象;在隧道口增设缓冲结构后,初始压缩波压力梯度幅值和微气压波幅值均减小;当缓冲结构长度增至100 m时,初始压缩波压力梯度幅值和微气压波幅值均达到最小值;与无缓冲结构相比,增设缓冲结构后,隧道出口20 m处的微气压波幅值减少60.0%,隧道出口50 m处的微气压波幅值减小58.9%;随着缓冲结构长度进一步增加,初始压缩波压力梯度幅值和微气压波幅值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缓冲结构 初始压缩波 微气压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缸复合缓冲结构及缓冲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武晓凤 赵秋霞 姚平喜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6,共4页
针对液压缸运行至端部产生冲击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复合型液压缸缓冲结构,并对其缓冲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缓冲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对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缓冲结构缓冲过程平稳、冲击小。
关键词 复合缓冲结构 仿真分析 缓冲 液压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结构对列车突入隧道时的瞬变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英学 高波 +1 位作者 赵文成 骆建军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4年第1期94-98,共5页
列车突入隧道时 ,会产生一系列气动效应。引起车厢内部压力变化 ,降低列车乘坐的舒适度。同时 ,还会在隧道出口形成噪声污染 ,在隧道口修筑缓冲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实验 ,对瞬变压力以及压力变化率与列车车速之间的... 列车突入隧道时 ,会产生一系列气动效应。引起车厢内部压力变化 ,降低列车乘坐的舒适度。同时 ,还会在隧道出口形成噪声污染 ,在隧道口修筑缓冲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实验 ,对瞬变压力以及压力变化率与列车车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并对缓冲结构的长度与降低瞬变压力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确定了相对最优的缓冲结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结构 铁路隧道 瞬变压力 空气动力学 噪声污染 实验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缓冲结构压缩响应虚拟质量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卢富德 陶伟明 高德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31-1436,共6页
为研究串联缓冲结构的压缩响应,基于缓冲材料的本构关系,提出虚拟质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虚拟质量,将串联缓冲结构的准静态压缩用动态方程表示,并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对EBE楞瓦楞纸板和发泡聚乙烯的3种组合串联板的等效应力-应变关... 为研究串联缓冲结构的压缩响应,基于缓冲材料的本构关系,提出虚拟质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虚拟质量,将串联缓冲结构的准静态压缩用动态方程表示,并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对EBE楞瓦楞纸板和发泡聚乙烯的3种组合串联板的等效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分析讨论串联数量和串联顺序对等效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瓦楞纸板串联结构的等效应力-应变曲线上峰值点数等于串联结构中瓦楞芯纸的数目,而发泡聚乙烯串联结构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随串联数的变化而变化,材料的串联顺序对串联缓冲结构的等效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缓冲结构 本构关系 虚拟质量 发泡聚乙烯 瓦楞纸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缝式开口隧道缓冲结构气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英学 常乔磊 +1 位作者 任文强 张罗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3,共7页
采用通用CFD工程分析软件,对高速列车突入有间缝式开口缓冲结构的隧道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间缝式单、双开口缓冲结构的最优结构形式,采用模型试验和现场测试方法,对数值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 采用通用CFD工程分析软件,对高速列车突入有间缝式开口缓冲结构的隧道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间缝式单、双开口缓冲结构的最优结构形式,采用模型试验和现场测试方法,对数值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既有的缓冲结构相比,间缝式开口缓冲结构对压力梯度的降低效率更高,经济性更好。从控制隧道出口微气压波的需要,提出应综合考虑单位米长降低率与总降低率,来选择缓冲结构的形式及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缓冲结构 间缝 压力梯度 缓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事故包装箱缓冲结构厚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葛任伟 欧阳勇 +1 位作者 张怀宇 侯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40,共3页
为了降低放射性物质在运输与贮存中出现泄漏的风险,通常采用抗事故包装箱对其进行包装防护。介绍了抗事故包装箱跌落的数学模型和缓冲材料的力学性能,基于能量转化的思想分析了抗事故包装箱端面跌落、底面跌落和角跌落三种典型情况,给... 为了降低放射性物质在运输与贮存中出现泄漏的风险,通常采用抗事故包装箱对其进行包装防护。介绍了抗事故包装箱跌落的数学模型和缓冲材料的力学性能,基于能量转化的思想分析了抗事故包装箱端面跌落、底面跌落和角跌落三种典型情况,给出了端面跌落和底面跌落时缓冲层厚度的计算公式,并对角跌落时缓冲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验证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有效的验证方法。计算方法和公式可为抗事故包装箱工程结构初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事故包装箱 缓冲材料 缓冲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