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节参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梁娥 金睿 +3 位作者 唐婷婷 黄系伦 朱正美 张来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0期146-153,158,共9页
以竹节参根、茎、叶、果实和根状茎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培养分离方法,基于IT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竹节参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以期为后续研究竹节参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探寻能够产生竹节参皂苷类活性物质或促... 以竹节参根、茎、叶、果实和根状茎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培养分离方法,基于IT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竹节参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以期为后续研究竹节参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探寻能够产生竹节参皂苷类活性物质或促进该物质积累的菌株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高通量测序25个样本共获得2668个ASVs,被注释到10门35纲98目242科475属714种,竹节参5个组织内生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表现为叶>茎>根状茎>根>果实,不同组织之间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存在差异。采用组织培养法获得形态特征差异明显的53株内生真菌,经ITS序列测序后,序列同源性大于97%的45株菌株被注释子囊菌门的3纲7目10科14属,不同组织之间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2种方法比较下,茎和果实内生真菌物种组成相较于其他组织更为丰富。通过分析比较获得竹节参优势真菌如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等,为后续探究竹节参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 内生真菌 群落结构组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沧市散生古茶树资源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
2
作者 杨启运 何丽蓉 +1 位作者 王华 汤浩藩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4期26-30,40,共6页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临沧市散生古茶树资源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旨在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临沧市共有散生古茶树16 417株,人工起源14 941株,天然起源1 476株,平均树龄为195 a;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临沧市散生古茶树资源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旨在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临沧市共有散生古茶树16 417株,人工起源14 941株,天然起源1 476株,平均树龄为195 a;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凤庆县、云县和永德县,生长于海拔1 501~2 000 m,广泛分布于园地、耕地和林地内,不同生境分布和起源的古茶树在生长状况上存在差异;古茶树的数量和树龄呈金字塔形分布,后备资源较为丰富,生长、生产潜力较大。此外,根据散生古茶树资源现状,提出保护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资源 结构组成 分布特征 临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花多糖的结构组成及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新婷 王珂 +3 位作者 张志远 刘鑫澜 向泽敏 袁文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99-2007,共9页
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Migo)花中分离纯化多糖组分,初步分析其结构特征并从细胞水平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为铁皮石斛花多糖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本文以铁皮石斛干花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得... 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Migo)花中分离纯化多糖组分,初步分析其结构特征并从细胞水平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为铁皮石斛花多糖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本文以铁皮石斛干花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得到粗多糖,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技术分离纯化得到铁皮石斛花多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PMP柱前衍生化法、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铁皮石斛花多糖进行结构组成鉴定,并测定其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的铁皮石斛花多糖,得率为0.578%,通过与单糖对照品进行比较,其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微量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组成(74.388∶22.676∶2.171∶0.173∶0.592),平均分子量为2216 Da。在50~200μg/mL范围内,铁皮石斛花多糖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有效刺激细胞释放NO,促进活性氧的产生。研究表明,铁皮石斛花多糖含量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其发挥免疫作用可能是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花多糖 提取分离 结构组成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莱原油初馏点~350℃馏分中石油羧酸的结构组成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泽龙 田松柏 +1 位作者 樊雪志 杨明彪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5,共6页
通过碱洗方法萃取蓬莱原油初馏点~ 35 0℃馏分中的酸性组分 ,甲酯化后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石油羧酸酯 ,采用IR、GC/MS、FIMS和13 C NMR等方法对石油羧酸酯的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蓬莱原油初馏点~ 35 0℃馏分中的石油羧酸... 通过碱洗方法萃取蓬莱原油初馏点~ 35 0℃馏分中的酸性组分 ,甲酯化后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石油羧酸酯 ,采用IR、GC/MS、FIMS和13 C NMR等方法对石油羧酸酯的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蓬莱原油初馏点~ 35 0℃馏分中的石油羧酸由脂肪酸、环烷酸 (包括单、双和三环烷酸 )和芳基酸 (包括烷基苯酸、单环烷基苯酸和二环烷基苯酸 )组成。其中环烷酸含量最高 ,占 85 .6 % ,芳基酸含量为 10 .2 % ,脂肪酸为 4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羧酸 结构组成 酸性组分 蓬莱原油 环烷基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的结构组成及分子形貌 被引量:18
5
作者 梁征 熊思慧 +3 位作者 郭莹 刘刚 黄庆荣 何静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85-90,共6页
为研究紫米中蛋白-多酚复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组成与分子形貌,采取Osborne分级提取从紫米中得到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分子质量,邻苯二甲醛柱后衍生法分析比较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以及大... 为研究紫米中蛋白-多酚复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组成与分子形貌,采取Osborne分级提取从紫米中得到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分子质量,邻苯二甲醛柱后衍生法分析比较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以及大米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中花色苷聚合物的基本单体组成,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的表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94.3±2.7)%,多酚含量为(10.1±4.0)mg/g;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与大米蛋白在37 ku以上分子质量处亚基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复合物的氨基酸组成更加丰富,有更优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复合物中花色苷单体组成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O-葡萄糖苷;紫米蛋白-多酚复合物以不规则球形结构为主,其结合单元的粒径大约为4.7 nm左右。本实验对后续探索有色谷物多酚复合物的功能特性、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与生物活性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米 蛋白-多酚复合物 结构组成 分子形貌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结构组成与性能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秀文 陈文艺 邹恺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39-542,共4页
主要介绍润滑油基础油的结构组成与部分性质(氧化安定性、黏温性能、光稳定性、低温性能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基础油的结构组成与部分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指出哪些烃类是润滑油基础油的理想组分,哪些是非理想组分,从而优化生... 主要介绍润滑油基础油的结构组成与部分性质(氧化安定性、黏温性能、光稳定性、低温性能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基础油的结构组成与部分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指出哪些烃类是润滑油基础油的理想组分,哪些是非理想组分,从而优化生产工艺,指导润滑油生产厂家合理选择基础油的类型,并为润滑油基础油的未来研发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结构组成 性质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尔原油中石油酸的结构组成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鲁阿信 肖光 +1 位作者 付新梅 胡侠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90-1394,共5页
采用碱醇抽提法分离达尔原油中的石油酸,考察了溶剂配比、原油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脱酸率的影响,优化了达尔原油的脱酸条件。通过FTIR和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得到了有关石油酸结构与组成的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溶剂碱醇... 采用碱醇抽提法分离达尔原油中的石油酸,考察了溶剂配比、原油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脱酸率的影响,优化了达尔原油的脱酸条件。通过FTIR和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得到了有关石油酸结构与组成的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溶剂碱醇水溶液(KOH质量浓度为14g/L,V(乙醇):V(水)=7:3或3:1)用量为100mL、原油用量为6~8g、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30~40min时可将原油中的石油酸全部提取出来;采用ESI-MS分析得到达尔原油中的石油酸由脂肪酸、环烷酸(包括单、双和三环烷酸)和芳基酸(包括烷基苯酸、单环烷基苯酸和二环烷基苯酸)组成,其中环烷酸含量最高,为56%(占石油酸的质量),芳基酸含量为30%,脂肪酸含量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原油 石油酸 软电离质谱 结构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稻瘟病菌小种的结构组成与变化趋势 被引量:5
8
作者 陆凡 郑小波 +3 位作者 陈志谊 刘永锋 陈毓苓 王法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用 7个中国统一鉴别品种对 1997~ 1999年采集自江苏省吴江、赣榆、通州、高邮和宜兴等 5个代表地区的 32 4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小种鉴定。 3年中共检测到 2 1个小种 ,其中以ZG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 ,达 5 7 80 %~ 6 7 89% ,为优势小种 ;... 用 7个中国统一鉴别品种对 1997~ 1999年采集自江苏省吴江、赣榆、通州、高邮和宜兴等 5个代表地区的 32 4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小种鉴定。 3年中共检测到 2 1个小种 ,其中以ZG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 ,达 5 7 80 %~ 6 7 89% ,为优势小种 ;其次为ZE3 小种 ,出现频率为 16 5 0 %~ 19 81% ;其它小种出现频率较低。各地区小种的组成及年度间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宜兴地区小种组成简单 ,3年均以ZG1小种为优势小种 ;吴江地区小种组成复杂 ,优势小种变化较大 ;通州地区小种数量显著增加 ,ZG1小种的优势明显下降 ;赣榆地区的小种数量则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小种 出现频率 水稻品种 江苏 结构组成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基础油光氧化不溶物的结构组成 被引量:6
9
作者 祝玉杰 张少明 +2 位作者 王会东 陈立仁 付兴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22,共5页
采用毛细管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联用分析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生产的 12 5N加氢基础油光氧化前后结构组成的变化。利用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 ,对加氢基础油光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溶物进行... 采用毛细管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联用分析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生产的 12 5N加氢基础油光氧化前后结构组成的变化。利用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 ,对加氢基础油光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溶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结构组成分析。结果表明 ,光氧化过程中 ,主要是油品中的芳烃组分发生变化 ;光氧化不溶物是复杂的混合物 ,主要产物为有机硫磺酸和含氮、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基础油 光氧化 不溶物 结构组成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方法对黄秋葵花多糖的结构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苏平 孙昕 +1 位作者 宋思圆 魏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93-100,共8页
以黄秋葵花为原料,研究热水、酸法、酶法、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对黄秋葵花多糖提取率和样品结构组成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4种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提取方法所得多糖的提取率大小依次为:酶法提取((21.90±0.14)%... 以黄秋葵花为原料,研究热水、酸法、酶法、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对黄秋葵花多糖提取率和样品结构组成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4种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提取方法所得多糖的提取率大小依次为:酶法提取((21.90±0.14)%)>酸法提取((15.15±0.07)%)>热水提取((12.60±0.28)%)>超声辅助提取((12.02±0.37)%)。经酶法和热水提取的多糖样品分子质量较高且特性黏度较大,而超声提取则显著降低了多糖的分子质量和特性黏度,同时使多糖分子质量的分布更加均一。4种多糖的单糖组成成分相同,主要包括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但单糖的物质的量之比有所不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4种样品都具有多糖的典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特征。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能力等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多糖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以超声辅助提取的多糖抗氧化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花 多糖提取 结构组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对天然沥青结构组成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高志农 胡华中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9-504,共6页
实验室模拟研究表明 ,高压 (80 0~ 10 0 0atm)在适中温度 (30 0~ 5 0 0℃ )下可加速碳酸盐岩中天然沥青的结构演化 ,使其结构排列形式更加紧密规整 ,从而导致沥青反射率 (Rb)值大幅提高 ,Rb 值及结构参数 (碳原子面网间距d0 0 2 、结... 实验室模拟研究表明 ,高压 (80 0~ 10 0 0atm)在适中温度 (30 0~ 5 0 0℃ )下可加速碳酸盐岩中天然沥青的结构演化 ,使其结构排列形式更加紧密规整 ,从而导致沥青反射率 (Rb)值大幅提高 ,Rb 值及结构参数 (碳原子面网间距d0 0 2 、结晶核大小、芳环层数NC、芳香度fa 等 )明显超出了其所经历的真实热演化程度。然而其化学组成与分布 ,特别是生物标志化合物则保持着与真实热力作用相当的演化特征。这种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 ,不同于热演化沥青等任何已报道成因类型的沥青 ,是所谓“热压演化沥青”所特有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沥青 模拟实验 结构组成 高压 碳酸盐岩 含油气盆地 热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因天然沥青的结构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志农 胡华中 陈亦凡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7-370,共4页
利用液相色谱等仪器分析手段 ,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成因类型的天然沥青及模拟沥青样品 ,特别是其中的胶质、沥青质重组分 ,揭示了沥青结构组成中的成因信息。研究表明 ,不同成因的天然沥青具有各自特有的化学结构和组成 ,综合利用其结构... 利用液相色谱等仪器分析手段 ,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成因类型的天然沥青及模拟沥青样品 ,特别是其中的胶质、沥青质重组分 ,揭示了沥青结构组成中的成因信息。研究表明 ,不同成因的天然沥青具有各自特有的化学结构和组成 ,综合利用其结构组成特征能准确有效地判断天然沥青的成因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沥青 结构组成 成因类型 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细胞壁的结构组成、生物学功能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邵强 黄友解 +2 位作者 韩月 邹梅 王友明 《浙江畜牧兽医》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酵母细胞壁是一种绿色添加剂,富含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MOS)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免疫、防治疾病、促进生长、缓解应激、吸附霉菌毒素、补充营养等多种生理功能,且其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廉,现已应用到猪、禽、反刍家畜、... 酵母细胞壁是一种绿色添加剂,富含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MOS)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免疫、防治疾病、促进生长、缓解应激、吸附霉菌毒素、补充营养等多种生理功能,且其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廉,现已应用到猪、禽、反刍家畜、水产等动物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细胞壁 生物学功能 结构组成 应用 养殖业 生物活性物质 绿色添加剂 Β-葡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属渣油正戊烷及正庚烷沥青质结构组成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昱东 王泽州 +1 位作者 李茂林 肖胜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55-1159,共5页
采用SARA四组分分离方法得到石蜡基玉门常压渣油和环烷基马瑞常压渣油的C_(5)和C_(7)沥青质,结合1H-NMR、FT-IR、VPO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沥青质的结构组成和官能团形态进行表征,考察不同基属渣油沥青质以及不同沉淀剂所得沥青质的结构... 采用SARA四组分分离方法得到石蜡基玉门常压渣油和环烷基马瑞常压渣油的C_(5)和C_(7)沥青质,结合1H-NMR、FT-IR、VPO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沥青质的结构组成和官能团形态进行表征,考察不同基属渣油沥青质以及不同沉淀剂所得沥青质的结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四种沥青质的官能团类型基本一致,但分子结构单元存在一定差异,相比于环烷基马瑞沥青质,石蜡基玉门沥青质的分子结构单元更大,芳碳分率较小,但H_(AU)/C_(A)值也较小,分子缩合程度更高;随沉淀剂碳链增长,沥青质收率减少(相同原料的正庚烷沥青质收率约为正戊烷沥青质的80%左右),H/C降低,平均相对分子量升高,C_(7)沥青质具有更高的芳碳率f_(A)和更多的结构单元数。各类沥青质中均存在较多的饱和结构,饱和碳分率约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沉淀剂 原油基属 结构组成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Ti60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结构组成及特性
15
作者 郝建民 胡星 +1 位作者 陈宏 田新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133,136,共4页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硅酸-磷酸复合体系中对ZTi60合金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处理,优选出适用于ZTi60合金的较理想工艺,观察研究了其过程和特点,用扫描电子显微、X射线衍射仪和绝缘电阻测试仪分别研究了膜层的形貌特征、相结构组成和绝缘特性...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硅酸-磷酸复合体系中对ZTi60合金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处理,优选出适用于ZTi60合金的较理想工艺,观察研究了其过程和特点,用扫描电子显微、X射线衍射仪和绝缘电阻测试仪分别研究了膜层的形貌特征、相结构组成和绝缘特性。结果表明:膜层表面微观形貌呈网状多孔结构,不同时间和终止电压下,膜表层结构区别较大;膜层由锐钛矿相TiO2和金红石相TiO2构成,但主要是前者,后者含量较少;膜层具有很好的绝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Ti60合金 微弧氧化 结构组成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10号冷泉水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振华 朱莉 +1 位作者 娄恺 史应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3-729,共7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10号冷泉水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嗜盐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方法】梯度稀释乌鲁木齐10号冷泉水,采用TSA、R2A、0.1×LB、HM等4种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其中采用0.1%、0.5%、1%、2%、5%和10%NaCl的HM培...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10号冷泉水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嗜盐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方法】梯度稀释乌鲁木齐10号冷泉水,采用TSA、R2A、0.1×LB、HM等4种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其中采用0.1%、0.5%、1%、2%、5%和10%NaCl的HM培养基分离嗜盐微生物。CTAB法提取所得菌株DNA,用细菌通用引物27F/1492R扩增16SrRNA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分离得到33株不同基因型细菌,16SrRNA测序、BLAST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归为假单胞菌属、金黄杆菌属、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等,其中假单胞菌属占优势。R2A培养基分离效果较好,HM培养基在NaCl 5%~20%区间分离到的菌株数较多。【结论】乌鲁木齐10号冷泉水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较低,而中度嗜盐菌数量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 可培养细菌 群落结构组成 中度嗜盐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结构组成与横纹抗压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浩 郭康权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120,125,共4页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棉秆资源,测定了不同直径、不同离地高度、不同蒸煮温度及不同含水率棉秆的横纹抗压强度和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棉秆的表皮所占质量比为22.77%~36.57%,木质部为56.72%~77.02%,髓芯为0.14%~6.7%;测得棉秆的横纹抗压强度...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棉秆资源,测定了不同直径、不同离地高度、不同蒸煮温度及不同含水率棉秆的横纹抗压强度和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棉秆的表皮所占质量比为22.77%~36.57%,木质部为56.72%~77.02%,髓芯为0.14%~6.7%;测得棉秆的横纹抗压强度在11.69~3.15MPa之间,并随着直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离地高度、蒸煮温度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这一结果为棉秆碾压梳解机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 结构组成 横纹抗压强度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养鸡高效生态模式的结构组成与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泽义 张曾凡 董明璋 《安徽农学通报》 2003年第4期85-86,共2页
探索和实践组装配套了果园散养草鸡技术,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果园养殖 生态模式 结构组成 应用效果 鸡舍建设 散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13)C-NMR法表征渣油沥青质的结构组成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昱东 宋立飞 +2 位作者 韩忠祥 王曜宸 陶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9-1154,共6页
以长庆常压渣油、胜利减压渣油和加拿大减压渣油为原料,研究了正庚烷沥青质的结构及组成,根据固态^(13)C-NMR分析结果,计算了沥青质分子的平均结构单元参数,并模拟出了沥青质的结构单元模型。结果表明,沥青质分子由4个左右的结构单元组... 以长庆常压渣油、胜利减压渣油和加拿大减压渣油为原料,研究了正庚烷沥青质的结构及组成,根据固态^(13)C-NMR分析结果,计算了沥青质分子的平均结构单元参数,并模拟出了沥青质的结构单元模型。结果表明,沥青质分子由4个左右的结构单元组成,每个结构单元包括5~7个缩合芳香环。沥青质中的饱和碳以环烷碳为主,并包含少量的短烷基侧链,沥青质的n(HS)/n(CS)在1.6左右。对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具有较短烷基侧链和较少取代基的沥青质分子,由核磁共振氢谱计算其结构参数时,采用重油计算过程的假设——芳香环烷基侧链上α位及β位和β位以远的氢/碳比为2(x=y=2)是不合理的,可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与沥青质的真实结构存在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结构组成 13 C-NMR 结构单元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的分离纯化、结构组成及保肝护肝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卓丹琪 张雪楠 +4 位作者 李雨晴 刘诗萌 任丹丹 何云海 汪秋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5-303,共9页
为研究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的结构组成及保肝护肝作用,以铜藻Sargassum horneri褐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粗品为原料,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对粗多糖(TF)及其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和... 为研究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的结构组成及保肝护肝作用,以铜藻Sargassum horneri褐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粗品为原料,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对粗多糖(TF)及其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CCl_(4)诱导的肝脏损伤动物模型,进行各组分的保肝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从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粗品分离纯化得到TF1、TF2、TF3、TF44个组分,其硫酸基团含量分别为9.62%、11.51%、14.51%和13.62%;单糖组成分析显示,粗多糖主要由岩藻糖(Fuc)、葡萄糖(Glu)、甘露糖(Man)和半乳糖(Gal)组成,各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含量差异较大;红外光谱分析显示,TF及其纯化组分在1250 cm^(-1)附近出现强吸收峰,为S=O(硫酸基)的吸收峰,证明TF及其纯化组分均含有硫酸基团,且TF、TF3、TF4的硫酸基主要连接于岩藻糖的C-2或C-3位置,TF1、TF2主要连接于岩藻糖的C-4位置;动物试验显示,灌胃不同剂量TF及其纯化组分,均能显著提高肝损伤小鼠肝脏或血清中SOD、GSH-Px和TNF-α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MDA、ALT和AST指标的水平(P<0.05),肝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研究表明,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粗品经分离纯化得到4个组分,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保肝护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褐藻聚糖硫酸酯 分离纯化 结构组成 保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