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置铅芯橡胶支座的多点约束结构体系在连崖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乔帅斌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2,共9页
某观光电梯及连接栈桥项目属于连崖结构,采用多点约束的钢框架(支撑)-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多点约束模型在地震作用下基底剪力、变形特征等均与普通单点约束体系不同。通过对比研究固定铰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发现采用铅芯橡胶支... 某观光电梯及连接栈桥项目属于连崖结构,采用多点约束的钢框架(支撑)-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多点约束模型在地震作用下基底剪力、变形特征等均与普通单点约束体系不同。通过对比研究固定铰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发现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后结构整体性能得到改善,支座和基础设计难度大大降低。通过施工模拟分析发现不同施工次序下结构内力及变形有一定差异,结构分析时应按照合理的施工次序加载,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另外,通过罕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得到了铅芯橡胶支座的拉压应力及支座位移时程,均满足要求。最后,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耗散了部分地震能量,结构整体损伤机制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宏观上可满足抗震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约束结构体系 连崖结构 铅芯橡胶支座 施工次序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茅海超大跨三塔斜拉桥结构体系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鲜荣 徐源庆 +1 位作者 刘得运 李冲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5,共7页
黄茅海大桥为(100+280+2×720+280+100)m超大跨独柱塔双索面三塔斜拉桥。为研究该桥合理结构体系,使大桥在活载作用下满足主梁最大挠度L/450的性能目标,通过理论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塔-梁约束体系、边跨辅助墩数量、斜拉索布置形... 黄茅海大桥为(100+280+2×720+280+100)m超大跨独柱塔双索面三塔斜拉桥。为研究该桥合理结构体系,使大桥在活载作用下满足主梁最大挠度L/450的性能目标,通过理论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塔-梁约束体系、边跨辅助墩数量、斜拉索布置形式等对大桥竖向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塔弹性约束+边塔阻尼约束体系是较为合理的三塔斜拉桥约束体系,黄茅海大桥最终采用该约束体系,中塔弹性约束刚度为6.5×10^(5) kN/m,边塔阻尼系数为10000 kN·(m/s)^(-0.3);边跨设置辅助墩、增设辅助索均可提升三塔斜拉桥竖向刚度,黄茅海大桥采用设置1个辅助墩和5对辅助索的方案,辅助索采用传统钢索。设置交叉索对三塔斜拉桥竖向刚度的提升很有限,且会造成斜拉索受力和施工复杂,因此该桥不建议设置交叉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塔斜拉桥 结构约束体系 辅助墩 辅助索 交叉索 竖向刚度 结构方案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大跨度铁路悬索桥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文军 万田保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7,共5页
以一座山区大跨度铁路悬索桥为工程背景,针对陡峭地形条件、复杂峡谷风特性、近断层地震烈度高等建设条件,确定采用适应性强的钢桁梁悬索桥。从总体布置到结构设计介绍了桥梁方案,并就桥梁刚度标准、峡谷风环境下桥梁抗风和行车安全、... 以一座山区大跨度铁路悬索桥为工程背景,针对陡峭地形条件、复杂峡谷风特性、近断层地震烈度高等建设条件,确定采用适应性强的钢桁梁悬索桥。从总体布置到结构设计介绍了桥梁方案,并就桥梁刚度标准、峡谷风环境下桥梁抗风和行车安全、近断层强震区桥梁抗震设计三个技术问题开展了研究。根据车体加速度与轨道30 m弦测值的相关性,通过车-桥耦合动力分析和弦测值分析提出了对车体加速度和轨道30 m弦测值分级管理的刚度标准,并对大桥刚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桥刚度满足要求。基于峡谷风实测数据开展了抗风性能风洞试验和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结果表明大桥颤振、涡振等抗风性能均满足要求,桥面平均风速达到25 m/s时桥上行车安全性及旅客乘坐舒适性指标满足要求。通过设置竖向约束、纵向不约束,在横向支座剪力销限力熔断后横向阻尼器发挥作用的结构体系,辅以纵桥向布置耗能型中央扣+黏滞阻尼器,横桥向布置黏滞阻尼器,并设置竖向、纵向地震限位装置,可实现桥梁“设计地震弹性、罕遇地震可修”的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设计关键技术 理论分析 悬索桥 刚度标准 抗风性能 抗震性能 结构约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荷载作用下大跨度铁路悬索桥的梁端变位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郭辉 苏朋飞 +2 位作者 赵欣欣 刘晓光 乐思韬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以连(云港)镇(江)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有限元分析,研究该桥在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荷载、风荷载、竖向活载及制动力作用下的梁端变位特征及荷载组合效应。结果表明:梁端纵向位移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荷载和竖向活载,其次为... 以连(云港)镇(江)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有限元分析,研究该桥在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荷载、风荷载、竖向活载及制动力作用下的梁端变位特征及荷载组合效应。结果表明:梁端纵向位移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荷载和竖向活载,其次为纵向风荷载、基础沉降和列车制动力;梁端竖向转角受竖向活载和基础不均匀沉降影响最大;横向极限风荷载和温度荷载对梁端横向位移和转角存在一定影响;主、引桥之间的横向位移差引起梁端横向折角。除考虑梁端纵向位移和竖向转角外,铁路悬索桥在设计时也应关注梁端横向位移和横向折角,可通过结构约束体系、端横梁局部合理设计及主、引桥支座位置优化等措施满足梁端空间变位要求,从而为大位移梁端伸缩装置的设计和梁端区域行车的安全平稳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悬索桥 梁端变位 设计荷载 横向位移 横向折角 结构约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