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要素流动与能源生产率增长——基于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宗益 陈夕红 +1 位作者 吴俊 张国荣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本文依据2000—2009年全国数据研究发现,能源生产率的变化呈现三阶段特征,运用结构红利假说理论及shift-share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能源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于内部增长效应,尤其是第三、二产业,而第三产业主要来自于金融和房地产业,第二... 本文依据2000—2009年全国数据研究发现,能源生产率的变化呈现三阶段特征,运用结构红利假说理论及shift-share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能源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于内部增长效应,尤其是第三、二产业,而第三产业主要来自于金融和房地产业,第二产业主要来自于工业;(2)2002—2009年的两个时段存在结构负利是能源要素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所致,且产业层面结构效应的负作用逐渐增强;(3)产业内部能源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助于各产业能源生产率增长;(4)当第一产业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合理水平并不再下降,能源要素从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时,合理的结构红利就会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生产率增长 能源要素流动 产业结构调整 结构红利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资本转移和生产率增长——对中国工业“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02
2
作者 李小平 陈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2-28,共7页
要素流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关系反映在“结构红利假说”中:当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或者低生产率增长的部门向高生产率或高生产率增长部门流动时,会促进总生产率增长。本文使用常用的和扩展的shift-share方法实证检验... 要素流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关系反映在“结构红利假说”中:当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或者低生产率增长的部门向高生产率或高生产率增长部门流动时,会促进总生产率增长。本文使用常用的和扩展的shift-share方法实证检验了1998—2004年期间中国省际工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和资本转移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劳动力流动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资本转移对生产率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考虑Verdoorn效应后,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对中国工业TFP增长的总贡献较小,即结构红利假说并不显著;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绝大部分原因还是内部增长效应。因此,更合理的配置省际工业间的生产要素显得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生产率增长 结构红利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及其特征——基于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凌 李国平 于远光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运用调整后的偏离-份额法,将我国31个地区1978-2008年的劳动生产率分解为内部增长效应和反映结构变迁的转移效应。结果发现,结构变迁促进了各地区生产率的增长,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结构红利日趋明显,即劳动力自由流动限制的减少促进了结... 运用调整后的偏离-份额法,将我国31个地区1978-2008年的劳动生产率分解为内部增长效应和反映结构变迁的转移效应。结果发现,结构变迁促进了各地区生产率的增长,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结构红利日趋明显,即劳动力自由流动限制的减少促进了结构效应。此外,结构效应对各地区的贡献强弱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结构红利假说 结构变迁 内部增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流动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新疆兵团“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豫新 张争妍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2-379,共8页
采用动态SSM实证分析1990-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三次产业间要素流动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检验三次产业间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是否具有"结构红利"现象。结果表明: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向二、三产业,促进了生产率... 采用动态SSM实证分析1990-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三次产业间要素流动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检验三次产业间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是否具有"结构红利"现象。结果表明: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向二、三产业,促进了生产率的增长,但这种效应不明显,即劳动力产业间的流动具有微弱的"结构红利"现象;资本更多地流向二、三产业,抑制了整个资本生产率的增长,即资本产业间的流动具有"结构负利"现象;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流动的结构效应贡献较小,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内部增长效应。要素的自由流动对于产业结构效应的发挥至关重要,因此,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的完善,放宽资本的投资限制,是发挥要素流动对生产率增长促进作用的最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生产率增长 结构红利假说 动态S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85-2009年工业“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寿平 《产经评论》 2013年第1期36-46,共11页
要素流动推动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且影响着技术进步水平的增长。在估计37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与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工业结构变化的技术进步率增长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率在不断改善,资本和劳动... 要素流动推动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且影响着技术进步水平的增长。在估计37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与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工业结构变化的技术进步率增长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率在不断改善,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较明显倾向于第二、三类产业;资本要素对技术进步率增长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内部增长效应;劳动力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大,但是主要依靠内部增长效应来促进技术进步率的增长,其中劳动力的流动对第三类产业具有显著的"结构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结构变化 技术进步率 结构红利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结构红利假说”的非线性检验——基于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双门限回归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曾起艳 曾寅初 王振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40,共12页
已有关于"结构红利假说"的文献大多基于线性模型,但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加速"和"结构性减速"阶段,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社会生产率的影响很可能是非线性的。本文基于2002—2015年中... 已有关于"结构红利假说"的文献大多基于线性模型,但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加速"和"结构性减速"阶段,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社会生产率的影响很可能是非线性的。本文基于2002—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产业结构升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并结合城市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变迁成本进一步分析非线性关系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存在"结构红利";产业结构升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先逐渐递增后逐步减弱;分样本看,副省级城市或直辖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效应最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效率途径,而技术进步途径贡献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红利假说 产业结构升级 全要素生产率 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产业结构演进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基于“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宁 咸春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89-192,共4页
劳动力流动推动着产业结构演进,进而影响生产率的增长。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在分析广东省各个时间段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要素结构变化以及劳动生产率和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偏离-份额法... 劳动力流动推动着产业结构演进,进而影响生产率的增长。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在分析广东省各个时间段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要素结构变化以及劳动生产率和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偏离-份额法分析广东产业结构的劳动生产率效应,并对广东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 结构红利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迁的要素效应与甘肃工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磊 王久梗 王培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1-677,共7页
基于要素重置和产业结构变迁的结构分析方法有助于揭示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原因。依据2000-2013年甘肃及全国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工业结构变化度、结构变化的资本集约度等指标考察甘肃工业结构的变动趋向;利用改进的Wurgler模... 基于要素重置和产业结构变迁的结构分析方法有助于揭示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原因。依据2000-2013年甘肃及全国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工业结构变化度、结构变化的资本集约度等指标考察甘肃工业结构的变动趋向;利用改进的Wurgler模型测算样本期内甘肃工业要素重置效率,考察工业结构调整的效率特征;分析结构调整的动力因素并探讨甘肃工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实证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甘肃大力发展资源、重化工等区域特色工业,产业资本不断深化,要素集聚能力不断加强,但这种规模导向的要素配置和工业结构调整在整体上呈现出"结构负利"特征,生产要素向高生产率部门的流动缺乏效率,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比较落后。据此,提出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整合优势产业资源和提高工业技术化程度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工业结构 要素重置效率 结构红利假说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产业结构变化与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shift-share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田艳平 刘长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6-133,共8页
在估算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湖北省1978~1989年、1990~2010年两个阶段生产要素构成变化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以及三次产业中劳动力和资本两大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并应用shift-share分析法对湖北省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 在估算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湖北省1978~1989年、1990~2010年两个阶段生产要素构成变化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以及三次产业中劳动力和资本两大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并应用shift-share分析法对湖北省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分解,发现劳动力在1978~1989年和1990~2010年一直符合"结构红利假说",而资本则在长期不符"结构红利假说",存在"结构负利"。本文对"结构红利假说"分析方法进行了拓展,动态分析各效应与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结构红利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再配置与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实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先峰 张浩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9-143,共5页
结构调整与要素再配置对生产率提高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案例研究发现,1985—2007年间中国工业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在水平值与增长率上都存在系统性差异。工业整体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 结构调整与要素再配置对生产率提高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案例研究发现,1985—2007年间中国工业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在水平值与增长率上都存在系统性差异。工业整体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贡献度达到94.79%。而行业之间的劳动力再配置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其中静态资源再配置效应为0.81%,动态资源再配置效应为4.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结构红利假说 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