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中游渭北旱腰带地表基质物性结构与林草植被覆盖特征
1
作者 李新斌 殷志强 +4 位作者 康成鑫 喜俊生 赵浩 张姚 赵子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5-779,共15页
地表基质与植被覆盖空间错位是人工林地退化的重要原因,探究地表基质与植被覆盖的耦合关系,掌握不同地表基质物性结构异质性特征及其对植被生长的约束作用,对生态修复精准施策和植被恢复成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渭北旱腰带位于黄河中游... 地表基质与植被覆盖空间错位是人工林地退化的重要原因,探究地表基质与植被覆盖的耦合关系,掌握不同地表基质物性结构异质性特征及其对植被生长的约束作用,对生态修复精准施策和植被恢复成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渭北旱腰带位于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区,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然而,受频繁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该区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同时,在干旱气候、复杂地质和破碎地形的交织作用下,地表基质物性结构空间差异显著,不同地表基质类型水土保持功能参差不齐,导致植被恢复成效不均,生态系统脆弱性突出,严重制约了渭北旱腰带生态屏障功能的发挥。以黄河中游渭北旱腰带典型区域——陕西韩城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表基质剖面和植被生态样方综合调查,分析了不同地表基质物性结构异质性特征及其与上覆植被群落结构和根系构型的关系;结合植被生态指数时间序列,探讨了地表基质物性结构异质性对植被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质岩、碎屑岩夹泥质岩、冲洪积沙和碎屑岩地表基质的土壤发生层结构完整且厚度大,植被覆盖度均大于80%,2000~2023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多年平均值相对较高,为378.01~430.77 kg C·m^(-2)·年^(-1),但受孔隙裂隙发育程度和深度的影响,植被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碳酸盐岩、冲洪积砾和花岗片麻岩地表基质植被覆盖度均小于50%,净初级生产力多年平均值也相对较低(156.21~320.04 kg C·m^(-2)·年^(-1)),其中花岗片麻岩地表基质裂隙过于发育(平均裂隙密度为4.73 m·m^(-2)),净初级生产力主要由稀疏的深根性乔木贡献,因此具有研究区最低的净初级生产力多年平均值(156.21 kg C·m^(-2)·年^(-1));风积物地表基质虽然土层深厚,但是因垂直节理发育,保水保肥能力弱,地表多生长灌木和草本,零星生长深根系耐旱乔木,净初级生产力多年平均值处于中等水平(378.29 kg C·m^(-2)·年^(-1))。植被覆盖度与地表基质表层土壤厚度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宽度大于1 mm的裂隙密度之间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反映了地表基质物性结构(物质组成、空间结构、孔隙裂隙等)通过影响植被根系生长和水分吸收,决定了渭北旱腰带地表林草植被生长和净初级生产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基质 物性结构 土壤 裂隙密度 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净初级生产力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物性结构揭示的成矿深部背景和过程
2
作者 张昆 刘磊 +1 位作者 马兴知 杨雨凡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44-2061,共18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铁-铜多金属资源宝库,而成矿带岩石圈构造演化是成矿带成矿全过程和矿床预测的关键。然而,构造对岩浆-成矿作用深部背景和过程的控制仍存在较大争议,主要包括上地幔对流引起的岩石圈伸展和下地壳熔融,以及...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铁-铜多金属资源宝库,而成矿带岩石圈构造演化是成矿带成矿全过程和矿床预测的关键。然而,构造对岩浆-成矿作用深部背景和过程的控制仍存在较大争议,主要包括上地幔对流引起的岩石圈伸展和下地壳熔融,以及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应力体制转换和岩浆活动两类认识。而且,这一关键地质问题仍然缺乏地球物理深探测资料的约束。为此,基于自然资源部“深部矿产资源探测与评价创新团队”在成矿带主体地区获得的地球物理探测成果,本文分析了壳幔/岩石圈、地壳及上地壳/地壳浅表不同尺度的探测结果和物性模型,总结和补充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深部背景和过程的相关认识,并提出成矿带深部的陆内俯冲板片断离引发的地幔物质上涌控制成矿带成矿系统的深部物源和通道要素。此外,铁-铜成矿系统虽然具有统一的深部背景,但受控于板片下沉引起的应力体制转换,形成于随时间变化的不同构造背景和深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物性结构 成矿系统 成矿深部背景和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氯化物熔盐的结构与热物性分子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于超 潘格川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68-4380,共13页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以及火电深度调峰调频的推进对熔盐储热材料工作温度范围和热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gCl_(2)-NaCl-KCl(MgNaK)熔盐是优秀的候选熔盐之一。然而,MgNaK熔盐的热物性数据不完善。本工作基于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以及火电深度调峰调频的推进对熔盐储热材料工作温度范围和热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gCl_(2)-NaCl-KCl(MgNaK)熔盐是优秀的候选熔盐之一。然而,MgNaK熔盐的热物性数据不完善。本工作基于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FPMD)得到的能量和原子受力信息,开发了一种能够精确地描述MgNaK熔盐(45.4%-33%-21.6%,摩尔分数)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机器学习势函数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该机器学习势函数模拟计算的偏径向分布函数(PRDF)和配位数(CN)与FPMD基本重合。本工作从原子和电子的角度对局域结构和热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Na+或K+离子的引入破坏了原本紧密连接的MgClx网状结构,从而影响输运性质。采用机器学习势函数模拟计算的密度(ρ)和恒压比热容(C_(p))与实验数据高度一致,偏差均小于2%。通过动能理论讨论了MgNaK熔盐导热系数(λ)随温度负线性相关的原因,得到与其他氯化物熔盐类似的结论。最后,基于分子模拟和实验测量,对MgNaK熔盐在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的λ和黏度(η)给出了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氯化物熔盐 储能技术 结构与热物性 机器学习势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学习者名词外部物性关系习得研究
4
作者 朱周晔 熊文新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2,共11页
本文以物性结构理论为指导,以405篇汉语学习者作文和135篇汉语本族语者作文为语料,自下而上获取28595个核心名词,从句子层面考察汉语学习者对名词与共现成分之间外部物性关系的习得表现。研究发现:(1)名词外部物性关系的分布呈现不均衡... 本文以物性结构理论为指导,以405篇汉语学习者作文和135篇汉语本族语者作文为语料,自下而上获取28595个核心名词,从句子层面考察汉语学习者对名词与共现成分之间外部物性关系的习得表现。研究发现:(1)名词外部物性关系的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单个物性角色以处置、行为、定位、施成、评价、功用六种类型为主;多个物性角色组合以两个物性角色组合为主;(2)名词外部物性关系的产出呈现非线性发展路径:单个物性角色由稳定发展转为显著增加,多个物性角色组合保持稳定发展;不同物性角色的发展趋势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结构 名词 外部物性关系 汉语学习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用物性结构知识解决“网球问题”? 被引量:12
5
作者 袁毓林 李强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23,共13页
"网球问题"指怎样把racquet(网球拍)、ball(网球)和net(球网)之类具有情境联想关系的词汇概念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的语义和推理关系。这是一个自然语言处理和相关的语言知识资源建设的世界性难题。该文以求解"网球问... "网球问题"指怎样把racquet(网球拍)、ball(网球)和net(球网)之类具有情境联想关系的词汇概念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的语义和推理关系。这是一个自然语言处理和相关的语言知识资源建设的世界性难题。该文以求解"网球问题"为目标,对目前比较主流的几种语言词汇和概念知识库系统(包括WordNet、VerbNet、FrameNet、ConceptNet等)进行检讨,指出它们在解决"网球问题"上还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着重分析它们为什么不能解决"网球问题"。进而指出基于生成词库论的名词物性结构知识描写体系可以解决"网球问题",主张用名词的物性结构知识和相关的句法组合知识来构建一种以名词(实体)为核心的词汇概念网络,以弥补上述几种知识库系统的不足,为自然语言处理提供一种可资参考的词汇概念知识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问题” WORDNET VerbNet FRAMENET ConceptNet 物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形名组合的语义分析与识解——基于物性结构的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50,共9页
形容词并不直接修饰名词本身,而是修饰与名词相关的事物或事件,此类现象称为"非事件强迫"。本文在生成词库理论提出的物性结构的框架下对其进行研究,着重探讨语义上并不直接相关的两个成分能够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和动因以及这... 形容词并不直接修饰名词本身,而是修饰与名词相关的事物或事件,此类现象称为"非事件强迫"。本文在生成词库理论提出的物性结构的框架下对其进行研究,着重探讨语义上并不直接相关的两个成分能够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和动因以及这一组合的语义分析和识解的过程。本研究将有助于计算机准确地理解这类组合并提供正确的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名组合 非事件强迫 物性结构 语义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物性结构看“处所+N”复合词的词义与释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宋作艳 孙傲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6,共7页
该文从物性结构角度分析了"处所+N"复合词中处所成分与中心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发现单纯表事物存在之处的很少,多表示事物使用或者产生的地方,或兼而有之。隐含的谓词是名词的功用角色或施成角色,这些谓词应该出现在释义中,... 该文从物性结构角度分析了"处所+N"复合词中处所成分与中心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发现单纯表事物存在之处的很少,多表示事物使用或者产生的地方,或兼而有之。隐含的谓词是名词的功用角色或施成角色,这些谓词应该出现在释义中,以揭示构词成分间的具体语义关系,阐明事物的命名理据。目前有些词的释义尚不完备,缺乏相应的谓词。研究还发现,在事物命名中功用、施成特征比处所更重要,功用构式、施成构式在定中词汇构式中层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词 物性结构 功用角色 施成角色 词汇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性结构视角下的新兴构式“××西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洁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114-119,共6页
“××西施”在媒体语言中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词汇构式,该构式在语法结构上有“N+西施”和“V+西施”两种类型,前者的能产性大大强于后者。“N+西施”的次类在数量分布上,体现出“典型人造类+西施>自然类+西施>纯人造类... “××西施”在媒体语言中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词汇构式,该构式在语法结构上有“N+西施”和“V+西施”两种类型,前者的能产性大大强于后者。“N+西施”的次类在数量分布上,体现出“典型人造类+西施>自然类+西施>纯人造类+西施”的趋势,表明“人造物+人”也是相当能产的语义模式。涉及“××西施”的各种隐喻、转喻现象中,以定语位置上的转喻最为常见。一般情况下,结合定语的某一物性角色和“西施”的功用角色,可以生成“××西施”的基本语义。“××西施”中存在歧义现象,其成因主要是对构式典型范畴义的偏离和定语所指事物功用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 构式 功用义 物性结构 物性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量化名词词组的及物性结构的语义分析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实现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平 《语言科学》 200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本文旨在从意义的组合性原则出发,对含有量化名词词组的及物性结构进行语义分析。重点是讨论和评价对这一结构从形式语义学角度所做的四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前三种是通过类提升的方式来实现的,最后一种则是通过类重设的方式来实现... 本文旨在从意义的组合性原则出发,对含有量化名词词组的及物性结构进行语义分析。重点是讨论和评价对这一结构从形式语义学角度所做的四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前三种是通过类提升的方式来实现的,最后一种则是通过类重设的方式来实现的。基于计算复杂性的考虑,本文选取其中的一种方法作为解决自然语言处理中语义问题的理论依据,并且详细地介绍和说明如何以这种方法为基础编写出适用于Prolog语言环境的计算机可执行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名词词组 物性结构 形式语义学 自然语言处理 Prolog语言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性结构理论的汉语偏正式动名复合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昌松 齐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9-142,共14页
本文从物性结构理论中的施成角色和功能角色出发,研究汉语偏正式动名复合词VAN和VTN的语义构造及其对句法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指向施成角色的VAN(如“剪画”)和指向功能角色的VTN(如“贴画”)在受否定词“没”修饰时表现有所不同:VAN... 本文从物性结构理论中的施成角色和功能角色出发,研究汉语偏正式动名复合词VAN和VTN的语义构造及其对句法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指向施成角色的VAN(如“剪画”)和指向功能角色的VTN(如“贴画”)在受否定词“没”修饰时表现有所不同:VAN中的VA在受“没”修饰时会受到限制(如“#剪画没剪”),而VTN中的VT则无此限制(如“贴画没贴”)。我们认为,这种否定限制与动名复合词VN形成过程中V所指涉的物性角色有关:施成角色参与VAN的形成并对其产生影响,而功能角色对VTN的形成没有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VAN的否定限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解除,并从物性角色的视角探讨了词汇内部语义结构对句法产生的反向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名复合词 物性结构 功能角色 施成角色 词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性结构差对9点井网排状加密前后影响研究
11
作者 熊钰 刘成 +2 位作者 周文胜 刘晨 钟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96,共17页
通过大尺度岩芯实验,测试了从均质到多层非均质岩芯九点井网到排状加密下物性结构差导致的压力结构差时变曲线,结合岩芯三维空间含油饱和度时变检测结果,详细研究了受物性结构差和压力结构差双重影响下的水驱动用变化规律和特点及流场... 通过大尺度岩芯实验,测试了从均质到多层非均质岩芯九点井网到排状加密下物性结构差导致的压力结构差时变曲线,结合岩芯三维空间含油饱和度时变检测结果,详细研究了受物性结构差和压力结构差双重影响下的水驱动用变化规律和特点及流场演变和剩余油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大段均质到层间非均质,高渗透层压力变化缓和、压降较小,低渗透层压力降幅较大,层间压差达到3 MPa,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水驱控制程度相差14%,而从层间非均质到层内非均质模型,各层井间非均质性导致主流线绕流多变,水驱前缘难以规整有效推进,非均质程度越严重的层位,水驱动用程度越低,压力降幅相对越大;在井网加密调整后,排状注水驱替使得水驱前缘相对平行推进,显著改善井间压力和非均质性产生的平面矛盾,纵向上层间压差逐渐消失,层间矛盾得以缓解,两类非均质模型水驱动用程度提高30%左右,但对于非均质程度较强的储层,大范围低渗带的存在依然是剩余油主要富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点井网 排状加密 物性结构 压力结构 流场变化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形名复合词的语义建构:基于物性结构与概念整合理论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念歆 宋作艳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45,共8页
该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现代汉语双音节形名复合词的物性修饰关系,发现形语素有选择地约束名语素的不同物性角色。当形语素修饰名语素的形式角色或构成角色时,语义解读时常需要补充名词;当形语素修饰名语素的施成角色... 该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现代汉语双音节形名复合词的物性修饰关系,发现形语素有选择地约束名语素的不同物性角色。当形语素修饰名语素的形式角色或构成角色时,语义解读时常需要补充名词;当形语素修饰名语素的施成角色、功用角色或规约化属性时,语义解读时常需要补充动词。形名复合词的语义建构是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形语素激活的物性角色或物性值不止一个时,就会出现多义或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名复合词 语义建构 生成词库理论 物性结构 概念整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性结构的事件演化语义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禹 萧国政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1-371,共11页
事件演化即事件在篇章中依次变化,是篇章推进的主要手段。结合物性结构理论,同一话题下与不同话题间事件演化可构建出一套语义模型,该语义模型着重刻画事件间基于词汇语义的内部语义联系,并说明物性结构与题元结构的协同作用对事件演化... 事件演化即事件在篇章中依次变化,是篇章推进的主要手段。结合物性结构理论,同一话题下与不同话题间事件演化可构建出一套语义模型,该语义模型着重刻画事件间基于词汇语义的内部语义联系,并说明物性结构与题元结构的协同作用对事件演化提供的语义触发动力与制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演化 物性结构 题元角色 语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性结构的无向型名词语义构词研究——以汉语同义类语素双音节合成词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璐 亢世勇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19,共9页
该文首先介绍了鲁东大学进行的语义构词研究,说明了"无向型名词"的所指;进一步运用物性结构理论,分析语素义转指的六种类型,并提出结合转喻、隐喻、转隐喻理论共同解释"无向型名词"词义构成的研究方法;根据两个语... 该文首先介绍了鲁东大学进行的语义构词研究,说明了"无向型名词"的所指;进一步运用物性结构理论,分析语素义转指的六种类型,并提出结合转喻、隐喻、转隐喻理论共同解释"无向型名词"词义构成的研究方法;根据两个语素义如何通过转喻或隐喻转化为词义,将无向型词语分为八类。根据物性结构理论,具体分析无向型词语的语素义体现了哪种物性角色,语素义与词义是什么关系,语素义是基于相关性发生转喻还是基于相似性发生隐喻。最后总结了语素义整合转化为词义的特点,八种类型中前项—后项转喻(包含整体转喻)、前项—后项隐喻(包含整体隐喻)数量最多,符合人类普遍认知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构词 物性结构 转喻 隐喻 隐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语介词短语动态义的理解与教学--兼谈英语名词的物性结构及其对汉译英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双文庭 萧国政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1-57,共7页
英语介词短语动态义的理解与表达运用,一直是大学阶段英语教学中易受忽略但却又较为重要的问题。其准确理解须同时关注介词短语中介词和名词的语义。总的来说,英语介词短语的动态义可以来自介词自身,也可以直接或间接来自其中的名词。... 英语介词短语动态义的理解与表达运用,一直是大学阶段英语教学中易受忽略但却又较为重要的问题。其准确理解须同时关注介词短语中介词和名词的语义。总的来说,英语介词短语的动态义可以来自介词自身,也可以直接或间接来自其中的名词。若间接来自于名词,则此时介词短语的动态义往往是基于其物性结构的。英语教学中应在语义理解的基础上,侧重英语介词短语动态义的恰当表达及其灵活运用,这有利于克服中国学生英语运用中因汉语动词优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英语介词短语动态义的恰当运用,可采取区分动作主次、确定语法形式、审视篇章功能等步骤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介词短语 动态义 物性结构 理解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海结构物水气泡混合流机理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晓嵩 和康健 万德成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8,共28页
水气泡混合流是船海工程结构物与周围流体剧烈作用产生的一种复杂流动,具有时空尺度跨越大、生成演化影响因素众多等特点,其与船舶和海洋工程流场相耦合会对多种结构物性能产生影响,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为此,从机理探索和数值模拟方法... 水气泡混合流是船海工程结构物与周围流体剧烈作用产生的一种复杂流动,具有时空尺度跨越大、生成演化影响因素众多等特点,其与船舶和海洋工程流场相耦合会对多种结构物性能产生影响,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为此,从机理探索和数值模拟方法两方面分别阐述相关的研究进展。在机理探索方面,重点介绍目前对其生成演化机理的科学认识,以及对船海结构物周围水气泡混合流现象特征的分析;在数值模拟方法方面,按照由精细化到模式化的线索,介绍算法的发展路线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后,对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予以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泡混合流 结构物性 流动机理 数值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PZT铁电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信华 宋晔 +3 位作者 杭启明 朱健民 周舜华 刘治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59-196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自旋涂敷法在硅基氧化铝纳米有序孔膜版介质上(膜版孔径尺寸20~100nm,内生长金属纳米线作为底电极一部分)制备Pb(Zr0.53Ti0.47)O3(PZT)纳米结构铁电膜,并对其介电、铁电性能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介电测量结果表...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自旋涂敷法在硅基氧化铝纳米有序孔膜版介质上(膜版孔径尺寸20~100nm,内生长金属纳米线作为底电极一部分)制备Pb(Zr0.53Ti0.47)O3(PZT)纳米结构铁电膜,并对其介电、铁电性能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介电测量结果表明,厚度25nm的PZT铁电膜,其介电常数在低频区域(频率<104Hz)从860迅速下降到100,然后保持在100左右,直至测量频率升高到106Hz。低频区域的介电常数迅速下降是由空间电荷极化所致,它与薄膜和电极之间聚集的界面空间电荷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薄膜与Au纳米线的弯曲界面处。介电损耗在4000Hz附近出现峰值,它来源于空间电荷的共振吸收效应。电滞回线测量结果表明,厚度为100nm的PZT铁电膜,其剩余极化强度为50μC/cm2,矫顽场强为500kV/cm。剖面透射电镜(TEM)像表明PZT纳米铁电膜与底电极(金属纳米线)直接相接触,它们之间的界面呈现一定程度的弯曲。在PZT纳米铁电薄膜后退火处理后,发现部分Au金属纳米线顶端出现分枝展宽现象;而改用Pt纳米线后可有效抑制这种现象。为兼顾氧化铝纳米有序孔膜版内的金属纳米线有序分布及PZT纳米膜的结晶度,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是制备工艺中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 纳米结构 铁电膜 制备 物性及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词库论和论元结构理论的语义知识体系研究 被引量:62
18
作者 袁毓林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30,共8页
该文讨论如何构造合适的汉语语义描写体系并建设相应的语义知识库,从而为文本语义的计算机自动分析提供可靠的资源。文章提出的技术路线是:在生成词库论和论元结构理论的指导下,分别描写名词的物性结构和动词、形容词的论元结构(包括物... 该文讨论如何构造合适的汉语语义描写体系并建设相应的语义知识库,从而为文本语义的计算机自动分析提供可靠的资源。文章提出的技术路线是:在生成词库论和论元结构理论的指导下,分别描写名词的物性结构和动词、形容词的论元结构(包括物性角色或论元角色集合及其句法配置格式集合),标定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情感评价色彩,揭示相关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物性角色和论元角色之间的关联和推导关系,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关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实体指称、概念关系和情感评价等多层面的语义知识。最后,还展示了这种多层面的语义知识在语义自动计算中的运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描写体系 语义知识库 物性结构 论元结构 情感评价 语义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研究的进展(英文)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信华 朱健民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8-258,共21页
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如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环)具有新型尺寸效应特性,在铁电基电子器件的微型化方面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在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和(电性能和微结构)表征及理论模拟方面取得了相当进展,本文对这方面的最新... 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如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环)具有新型尺寸效应特性,在铁电基电子器件的微型化方面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在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和(电性能和微结构)表征及理论模拟方面取得了相当进展,本文对这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评述。首先对高质量的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简短评述,然后介绍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纳尺度物性表征。随后介绍了最近发展的四种理论模型(尤其对铁电纳米管、纳米线、纳米点),以及从第一原理出发理论模拟铁电纳米结构的新现象,如铁电纳米结构的自发极化螺旋有序和自发极化涡旋结构。最后总结了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微结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有关铁电纳米结构中自发极化螺旋畴的一些基础物理问题以及实验上寻找自发极化螺旋畴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纳米材料 铁电纳米结构 制备 纳尺度物性和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per complexes of anthrahydrazone bearing pyridyl side chain: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anticancer activity,and DNA binding 被引量:1
20
作者 HUANG Yao WU Yingshu +5 位作者 BAO Zhichun HUANG Yue TANG Shangfeng LIU Ruixue LIU Yancheng LIANG Ho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4,共12页
To expand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anthracyclines anticancer drugs and reduce their toxic side effects,the new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9‑pyridylanthrahydrazone(9‑PAH)and 9,10‑bisp... To expand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anthracyclines anticancer drugs and reduce their toxic side effects,the new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9‑pyridylanthrahydrazone(9‑PAH)and 9,10‑bispyridylanthrahydrazone(9,10‑PAH)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Utilizing 9‑PAH and 9,10‑PAH as promising anticancer ligands,their respective copper complexes,namely[Cu(L1)Cl_(2)]Cl(1)and{[Cu_(4)(μ_(2)‑Cl)_(3)Cl_(4)(9,10‑PAH)_(2)(DMSO)_(2)]Cl_(2)}_(n)(2),were subsequently synthesized,where the new ligand L1 is formed by coupling two 9‑PAH ligands in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The chemical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1 and 2 were elucidated by IR,MS,elemental analysis,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Complex 1 forms a mononuclear structure.L1 coordinates with Cu through its three N atoms,together with two Cl atoms,to form a five‑coordinated square pyramidal geometry.Complex 2 constitutes a polymeric structure,wherein each structural unit centrosymmetrically encompasses two five‑coordinated binuclear copper complexes(Cu1,Cu2)of 9,10‑PAH,with similar square pyramidal geometry.A chlorine atom(Cl_(2)),located at the symmetry center,bridges Cu1 and Cu1A to connect the two binuclear copper structures.Meanwhile,the two five‑coordinated Cu2 atoms symmetrically bridge the adjacent structural units via one coordinated Cl atom,respectively,thus forming a 1D chain‑like polymeric structure.In vitro anticancer activity assessments revealed that 1 and 2 showed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even higher than cisplatin.Specifically,the IC_(50)values of 2 against HeLa‑229 and SK‑OV‑3 cancer cell lines were determined to be(5.92±0.32)μmol·L^(-1)and(6.48±0.39)μmol·L^(-1),respectively.2 could also block the proliferation of HeLa‑229 cells in S phase and significantly induce cell apoptosis.In addition,fluorescence quenching competition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2 might interact with DNA by an intercalative binding mode,offering insights into its underlying anticancer mechanism.CCDC:2388918,1;23889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rahydrazone metal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anticancer activity cell ap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