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期不同施工扰动程度下结构性黏土中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加瑞 姜宇轩 +1 位作者 郑刚 雷华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1-809,共9页
盾构隧道施工扰动会导致周围结构性黏土的应力状态改变和结构破损,因此有必要研究前期不同隧道施工扰动程度下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的影响.采用可以考虑结构性的软黏土本构模型S-CLAY1S,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隧道施工扰动程度下周围土... 盾构隧道施工扰动会导致周围结构性黏土的应力状态改变和结构破损,因此有必要研究前期不同隧道施工扰动程度下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的影响.采用可以考虑结构性的软黏土本构模型S-CLAY1S,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隧道施工扰动程度下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和结构性变化情况,进而分析了前期不同施工扰动程度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隧道管片位移和管片内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隧道施工扰动程度越大,隧道周围土体的应力比以及结构破损的程度和范围就越大,管片的线收缩分别为1%、2%、3%和4%时地表沉降最大值分别为10.6 mm、29.9 mm、50.9 mm和72.6 mm;前期隧道施工扰动程度越大,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管片位移就越大,而基坑开挖后的管片弯矩和轴力越小;在相同前期施工扰动程度下,初始胶结参数0χ越大,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和管片位移的最大值以及基坑开挖后的管片轴力最大值就越大;前期隧道施工扰动引起的土体应力水平增大和结构性减弱会导致基坑开挖时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土压力增大,因此在进行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影响分析时,应考虑前期隧道施工历史对土体应力状态和力学性质改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施工扰动 结构破损 应力状态 基坑开挖 邻近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施工扰动对天津结构性黏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加瑞 杨岗 郑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778,共11页
盾构隧道施工扰动会改变周围土体的应力、应变状态,破坏土的结构性,从而影响隧道后期的地震响应.通过共振柱试验和动单剪试验,分析了施工扰动对天津结构性黏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工扰动程度越大,平均应力归一化... 盾构隧道施工扰动会改变周围土体的应力、应变状态,破坏土的结构性,从而影响隧道后期的地震响应.通过共振柱试验和动单剪试验,分析了施工扰动对天津结构性黏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工扰动程度越大,平均应力归一化动剪切模量的初始值越小(应力释放程度较大的D4试样的平均应力归一化动剪切模量初始值为无应力释放的D1试样的74%),在相同剪应变下的归一化动剪切模量越小,动剪切模量的衰减速率越快,在相同剪应变下的阻尼比越大;土的结构性越弱,初始动剪切模量越小(无水泥掺量的B1试样的初始动剪切模量为4%水泥掺量的B4试样的59%),在相同剪应变下的动剪切模量越小,动剪切模量衰减速率越快,在相同剪应变下的阻尼比越大.盾构隧道施工扰动对结构性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机理为:施工扰动会使结构性黏土的结构破损、结构性减弱,从而导致其归一化动剪切模量减小,动剪切模量衰减速率增大,阻尼比增大.因此,在进行盾构隧道抗震设计时应考虑前期施工扰动引起的结构性黏土的结构破损对动剪切模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施工扰动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共振柱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扰动作用下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力学特性和微观机理研究
3
作者 张炳晖 刘帅宇 +2 位作者 谢艳华 汤斌 韩伟超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75,共11页
【目的】为研究振动扰动作用下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演变机制,【方法】利用电动调频振动台对原状土施加不同的振动频率、振动时间,制备出扰动度不同的黏土试样,对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扫描电镜(SEM)试验,获... 【目的】为研究振动扰动作用下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演变机制,【方法】利用电动调频振动台对原状土施加不同的振动频率、振动时间,制备出扰动度不同的黏土试样,对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扫描电镜(SEM)试验,获取土体的力学特征和微观损伤规律。【结果】结果显示:振动扰动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显著,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软化型;扰动土的破坏应变随振动时间和振动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且都大于原状土的破坏应变;振动频率一定时,扰动度整体随着振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振动前期扰动度增速较快,振动后期扰动度增速渐趋缓慢;当振动频率为20 Hz时,振动60 min后,延长振动时间,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无显著变化,振动频率为35 Hz和50 Hz的试样并未出现类似结果;对于不同振动频率的曲线,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曲线整体发生上移;微观参数分形维数和孔隙概率熵与扰动度的关系为正相关,面积概率分布指数与扰动度的关系为负相关,扰动后孔隙表面形态更复杂,扭曲程度更高,大面积孔隙增多,孔隙定向排列更加趋于无序。【结论】结果表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在经历振动扰动作用后,土体强度会显著降低。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可发现强度下降的本质是土样微观结构的改变,振动扰动作用使得黏土微观结构从蜂窝—紧密絮凝组合结构变成松散的絮凝结构,黏土颗粒单元体之间的接触方式、排列规则均发生改变,土体强度折损的主要因素是黏土颗粒之间胶质联结键的断裂。研究成果能为解释土体扰动损伤过程中所产生的宏观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 振动扰动 应力-应变曲线 扰动度 微观机理 力学性能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结压力下强结构性黏土孔隙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先伟 孔令伟 +1 位作者 郭爱国 拓勇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94-2800,共7页
为探讨结构性土变形的微观机制,以湛江地区结构性黏土为研究对象,对原状土和压缩试验后土样进行压汞试验,分析不同固结压力下土的孔隙分布、孔径大小以及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辅以SEM图像进行孔隙形态的定性分析,并从分形... 为探讨结构性土变形的微观机制,以湛江地区结构性黏土为研究对象,对原状土和压缩试验后土样进行压汞试验,分析不同固结压力下土的孔隙分布、孔径大小以及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辅以SEM图像进行孔隙形态的定性分析,并从分形理论角度对此解释与验证。结果表明,湛江黏土各孔隙组对外力的敏感度与孔隙体积含量正相关。由于压汞过程存在瓶颈效应以及边-面-角的空间接触形式,其结果可能会夸大真实小孔隙的分布密度而低估大孔隙的分布密度。结构性对压缩过程中孔隙分布影响较大,当固结压力增大至结构屈服压力后,孔径为0.01~0.50μm的孔隙组变化明显,孔隙的连通性变差,孔径分布向小孔径范围移动,孤立式孔隙增多,大、中孔隙的界限变得不明显。湛江黏土孔隙具有多重分形特征,据此确定微裂隙、粒间孔隙和孤立孔隙孔径的分界点为0.01μm与0.50μm,同时给出了湛江黏土的孔径界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孔隙 压汞试验 固结压力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黏土压缩和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5
作者 陈铁林 周成 沈珠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5,共5页
天然黏土一般都具有结构性,其变形过程必然伴随着结构的破坏。为了了解结构性黏土的力学行为,本文采用人工制备结构性黏土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了结构性黏土和重塑土不同速率下的压缩和剪切特性。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压缩 剪切试验 双弹簧模型 结构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区域微观结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沈建华 汪稔 +2 位作者 郑郧 韩健庄 陈晓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31-1936,共6页
形成于早更新世的湛江组地层广泛分布于雷州半岛地区,其最为典型的灰色黏土因具有强结构性,在实际工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根据地层学研究结果,雷州半岛各区域的湛江组灰色黏土具有不同沉积环境。由于地质成... 形成于早更新世的湛江组地层广泛分布于雷州半岛地区,其最为典型的灰色黏土因具有强结构性,在实际工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根据地层学研究结果,雷州半岛各区域的湛江组灰色黏土具有不同沉积环境。由于地质成因的差异,灰色黏土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工程特性。工程实际中,灰色黏土工程特性的区域性,使得工程界及研究者对于该土层的工程力学效益更是难以掌握。利用X射线衍射试验及电镜扫描试验,研究了不同区域灰色黏土的矿物成分及含量、微结构等微观结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灰色黏土矿物成分及含量存在区域性差异,各矿物成分按照不同比例组合,形成的土体微结构区域特性明显。灰色黏土具有强结构性微观机制的揭示及区域差异性的分析,有利于对该层黏土的全面认知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组 结构性黏土 结构性 微观结构 区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桩基竖向承载性状模型试验 被引量:4
7
作者 汤斌 郭凡夫 +1 位作者 谢亮 沈建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4,共5页
利用原位模型试验研究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桩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状。选取材质和桩径相同、入土深度不同的6组模型桩,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进行单桩原位竖向承载模型试验,得到了单桩荷载-沉降曲线、单桩轴力... 利用原位模型试验研究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桩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状。选取材质和桩径相同、入土深度不同的6组模型桩,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进行单桩原位竖向承载模型试验,得到了单桩荷载-沉降曲线、单桩轴力沿桩身分布曲线、单桩侧摩阻力沿入土深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模型单桩荷载-沉降曲线均存在显著陡降,极限状态拐点明显,竖向极限承载力随着长径比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荷载作用下,随着长径比的增加,桩顶沉降逐渐减小且减小趋势逐渐变缓,在较大荷载作用下超长桩荷载-沉降曲线中桩顶沉降的减小速率几乎为零,存在有效桩长;在同级桩顶荷载作用下,单桩桩端阻力占总桩顶荷载的比例随着长径比的增加而逐渐变小,由最大29.8%减小为0.8%;不同入土深度的单桩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的桩侧极限摩阻力变化不大,均稳定在40 k P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 桩基 竖向承载性状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开口桩土塞效应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汤斌 周亚杰 吕桂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17-123,共7页
在土层中打入开口桩,土体进入桩内形成土塞,土塞效应对桩的承载能力和沉桩后的工作性状有重要影响。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打入开、闭口模型桩,进行了17组现场模型桩试验。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了开、闭口桩的承载力以及土塞高度的变... 在土层中打入开口桩,土体进入桩内形成土塞,土塞效应对桩的承载能力和沉桩后的工作性状有重要影响。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打入开、闭口模型桩,进行了17组现场模型桩试验。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了开、闭口桩的承载力以及土塞高度的变化情况与不同桩径、壁厚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塞增量与桩打入深度之比(IFR)随桩长与内径之比的变化规律,线性拟合出土塞增量与桩打入深度增量之比(IFR)与土塞高度与桩打入深度之比(PLR)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基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现场模型试验下,开口桩的承载力较同等规格的闭口桩承载力偏小,减小比例为20%~30%;土塞高度的增量随着桩径以及壁厚的增大而变大;随着管径的壁厚比越大,土塞相对高度越大;试验桩中土塞都是部分闭塞,但随着桩入土深度的继续增加,闭塞效果逐渐增强;而通过拟合得出的IFR与PLR之比基本成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组 结构性黏土 开口桩 土塞效应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汤斌 张一鸣 +1 位作者 王婷 沈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7-252,共6页
天然软黏土普遍具有结构性。结构性黏土在我国湛江地区分布广泛,该区域黏土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和低渗透性等特点,其土体结构特征对其变形特性有较大影响。以湛江市东海岛地区灰色结构性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 天然软黏土普遍具有结构性。结构性黏土在我国湛江地区分布广泛,该区域黏土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和低渗透性等特点,其土体结构特征对其变形特性有较大影响。以湛江市东海岛地区灰色结构性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其在加载作用下的压缩特性,以及在卸载作用下的回弹特性。主要结论如下:1天然原状土与重塑土的压缩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以重塑土为试验对象测得的土体力学指标不能很好的代表实际工程中原状土的力学特性;2天然原状土在加载阶段和卸载阶段的变形规律有相同之处,但土体在卸载阶段产生的总回弹变形量远小于加载阶段产生的总压缩变形量;3天然原状土存在临界卸荷比R为0.25和0.75,当0<R≤0.25时,土样回弹变形量很小;当0.25<R<0.75时,土样发生回弹变形;当R≥0.75时,土体发生明显回弹变形,且此阶段回弹变形量占总回弹变形量比例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 压缩试验 回弹试验 卸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桩方式及桩型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单桩承载力时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东升 周标和 +1 位作者 吴春燕 汤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9期12071-12077,共7页
北部湾沿岸地区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具有触变性,导致该土层中桩基时效性明显,不同沉桩方式及桩型的模型单桩对该土层中桩基承载力时效性影响显著。以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为地基,设计不同沉桩方式、桩型的模型单桩进行桩基静载实验,并对1倍桩... 北部湾沿岸地区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具有触变性,导致该土层中桩基时效性明显,不同沉桩方式及桩型的模型单桩对该土层中桩基承载力时效性影响显著。以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为地基,设计不同沉桩方式、桩型的模型单桩进行桩基静载实验,并对1倍桩径范围内桩周土的孔隙水压力进行监测。结果显示:①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均随休止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增大的速率表现为前期增长快,后期增长慢;②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增长规律基本吻合;③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不同沉桩方式、不同桩型的单桩承载力时效性应采用不同时效性系数下的经验公式表述,但现存经验公式有待完善;④当沉桩方式不同桩型相同时,静压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增大的速率和幅度比振动桩大;⑤当桩型不同沉入方式相同时,圆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增大的速率和幅度最大,管桩次之,方桩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组 结构性黏土 时效性 孔隙水压力 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桩土接触面模型及解析解 被引量:6
11
作者 汤斌 殷建风 费建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11-1317,共7页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因其特有的结构特性而使该土层中桩基承载性状复杂,传统的桩基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该土层中桩基承载力计算时其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测值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误差而存在适用性问题。基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直剪试验及无...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因其特有的结构特性而使该土层中桩基承载性状复杂,传统的桩基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该土层中桩基承载力计算时其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测值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误差而存在适用性问题。基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直剪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剪切位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桩土接触面软化模型,即桩土接触面处于弹性阶段时,桩侧摩阻力随位移线性增加;桩土接触面处于软化阶段时,桩侧摩阻力随位移线性减小,且减小速率与土体灵敏度、桩土接触面法向压力有关;桩土接触面处于滑移阶段时,桩侧摩阻力不随位移变化。依据该模型推导了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位移及轴力解析解,并比较了计算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 桩基础 竖向承载力 剪切位移法 土体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黏土中球孔扩张不排水解析及其在静力触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亚国 肖书雄 +1 位作者 翟张辉 李同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9-718,共10页
圆孔扩张理论被广泛用于静力触探(CPT)和静压沉桩等问题的贯入阻力或挤土位移分析预测中.目前结构性黏土中的圆柱孔扩张解答难以考虑扩孔过程中土体结构破坏或退化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理论解答的工程适用范围.将锥尖或桩端贯入作为... 圆孔扩张理论被广泛用于静力触探(CPT)和静压沉桩等问题的贯入阻力或挤土位移分析预测中.目前结构性黏土中的圆柱孔扩张解答难以考虑扩孔过程中土体结构破坏或退化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理论解答的工程适用范围.将锥尖或桩端贯入作为球形孔的扩张挤土过程,基于结构性黏土剑桥模型和塑性区大应变理论,将球孔扩张不排水问题归结为各有效应力分量的常微分方程组边值问题,以弹塑性边界上应力值为边值条件对该问题进行求解.结果表明,随着土体结构性增强,球孔周围的临界状态区和塑性区范围减小,扩孔应力增大,超固结土的应变软化特征和剪胀性更明显;对于初始应力相同的结构性黏土,各有效应力分量在孔壁附近均趋于对应重塑土中的应力分量,说明土体在扩孔扰动过程中发生了结构破坏或退化.最后将确定的扩孔应力用于CPT贯入阻力及孔隙水压力的理论计算中,与已有解答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考虑土体结构性影响后能得到与实测值更接近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球孔扩张 不排水 弹塑性解 静力触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单桩水平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斌 郭凡夫 沈建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7-392,共6页
选取材质和桩径相同、桩长不同的3组模型桩,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进行单桩水平静载现场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得到桩顶的水平荷载-时间-水平位移(H0-t-Y0)曲线、水平临界荷载Hcr、水平极限承载力Hu以及单桩... 选取材质和桩径相同、桩长不同的3组模型桩,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进行单桩水平静载现场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得到桩顶的水平荷载-时间-水平位移(H0-t-Y0)曲线、水平临界荷载Hcr、水平极限承载力Hu以及单桩的桩身弯矩、桩身剪力、桩侧土抗力沿桩入土深度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具有相同材质、相同桩径的单桩,其水平临界荷载Hcr和极限承载力Hu与入土桩长呈正相关关系;桩身弯矩、剪力和桩侧土抗力的最大值均随着入土桩长的增加而增大;桩身弯矩和桩身剪力主要集中在桩身上部,最容易发生剪切破坏的部位在桩顶处;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单桩的桩侧土抗力沿入土深度呈不完整的S形分布,且其最大值出现在地平面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单桩 水平承载力 湛江黏土 结构性黏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触变效应的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单桩模型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汤斌 覃明兰 周标和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1-317,共7页
基于湛江某桩基工程的实际,利用自制的模型箱装置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不同桩长、桩径的9组模型桩在不同休止龄期的承载性状进行研究,分别测定模型桩应变、沉降,同时对模型桩的桩周土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以便测定其抗剪强度,探寻湛江组... 基于湛江某桩基工程的实际,利用自制的模型箱装置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不同桩长、桩径的9组模型桩在不同休止龄期的承载性状进行研究,分别测定模型桩应变、沉降,同时对模型桩的桩周土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以便测定其抗剪强度,探寻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与单桩时效性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桩长、桩径的模型桩极限承载力及桩周土的抗剪强度和触变强度比率随着休止龄期的增加均表现出增长的趋势,且前期增长快,后期增长慢;模型桩极限承载力增长幅度与桩周土强度恢复幅度呈正相关,土体的触变性越强,单桩的时效性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桩 触变性 时效性 结构性黏土 湛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桩基群桩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斌 王巍 +1 位作者 程涛 吕桂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5-530,共6页
利用自制的群桩模型装置,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进行原位试验,获得不同桩间距、不同桩长情况下群桩效应系数实测值;对比分析了不同理论群桩效应系数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讨论了不同理论群桩效应系数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承载力... 利用自制的群桩模型装置,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进行原位试验,获得不同桩间距、不同桩长情况下群桩效应系数实测值;对比分析了不同理论群桩效应系数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讨论了不同理论群桩效应系数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承载力群桩效应系数实测数随桩间距增大而增大,在0.750~0.917变化;侧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随桩间距增大而增大,在0.782~0.897变化;Converse-Labrre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值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相对误差在-1.9%~6%;考虑应力叠加的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组 结构性黏土 桩基 群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偏应力下湛江结构性黏土的动力特性 被引量:22
16
作者 臧濛 孔令伟 郭爱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0,共8页
针对天然强结构性湛江黏土,通过开展不同静偏应力影响下的不排水循环加载三轴试验,对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变形、动强度和动孔隙水压力特性以及与土结构性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突然破... 针对天然强结构性湛江黏土,通过开展不同静偏应力影响下的不排水循环加载三轴试验,对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变形、动强度和动孔隙水压力特性以及与土结构性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突然破坏,具有脆性破坏特征,静偏应力越大,土体破坏应变越小。湛江黏土的临界动应力随静偏应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静偏应力较小时存在峰值。分析认为,静偏应力对结构性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存在分界值,小于该值时静偏应力对土体的压密作用提高了土体的临界动应力和动强度,抑制了土的变形发展;当静偏应力继续增大,则土体结构损伤,动荷载下的临界动应力和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结构性土的动孔隙水压力低于一般黏土,静偏应力的存在导致孔压在土体破坏后出现负增长,初始剪应力使结构性土体产生剪胀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静偏应力 动变形 临界动应力 动强度 动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构性黏土应变软化效应的 桩靴竖向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焦钰祺 贺林林 +1 位作者 梁越 刘旭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4-1382,共9页
为评估桩靴在结构性较强的黏土场地贯入时,土体的应变软化效应对桩靴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VUSDFLD子程序定义结构性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s_(u)随累积绝对塑性剪应变ξ的变化关系,使现行的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 为评估桩靴在结构性较强的黏土场地贯入时,土体的应变软化效应对桩靴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VUSDFLD子程序定义结构性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s_(u)随累积绝对塑性剪应变ξ的变化关系,使现行的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简称CEL)数值分析方法能够模拟结构性黏土的应变软化效应。然后,基于改进后的CEL数值分析方法,分析土体灵敏度S_(t)、土体应变软化参数ξ_(95)及土体脆性参数β对桩靴上方土体回流及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_(t)、ξ_(95)及β均会对桩靴上方土体回流及桩靴竖向承载力产生影响,其中反映结构性黏土脆性特性的参数β影响最显著。与未考虑土体应变软化效应的情况相比,考虑结构性黏土应变软化效应的桩靴竖向承载力因子和极限孔穴高度明显偏低。此外,建立了桩靴在结构性较强的海洋黏土场地预压贯入时的归一化极限孔穴高度及桩靴深贯入竖向承载力预测公式,预测结果较合理。研究成果也可为实际工程中评估桩靴深贯入竖向承载力、预测桩靴最终贯入深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应变软化效应 极限孔穴高度 竖向承载力 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黏土的原位刚度衰减规律及数学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然 孔令伟 +2 位作者 师文卓 郭爱国 张先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10-418,共9页
湛江组黏土作为一种高强度、高灵敏度的结构性土,其力学特性易受取样扰动的影响。通过在典型结构性黏土地层中开展自钻旁压试验(SBPT)和地震扁铲试验(SDMT),获取了土体原位剪切模量−剪应变衰减曲线(G-γ曲线),并采用Stokoe模型表征其归... 湛江组黏土作为一种高强度、高灵敏度的结构性土,其力学特性易受取样扰动的影响。通过在典型结构性黏土地层中开展自钻旁压试验(SBPT)和地震扁铲试验(SDMT),获取了土体原位剪切模量−剪应变衰减曲线(G-γ曲线),并采用Stokoe模型表征其归一化刚度衰减性状。结果表明:通过SDMT测得的地震波波速Vs计算了小应变剪切模量G_(0),基于SBPT结果的非线性分析推导出土体的切线剪切模量G_(t),结合G_(0)和G_(t)进而获取了完整的原位刚度衰减曲线;不同深度处的土体原位剪切模量G随剪应变γ增加均呈双曲线形的衰减规律,证明结构性黏土的力学性能具有非线性特征;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结构性黏土的原位刚度参数在γ≤10^(−3)%条件下呈增大趋势,在γ>1%条件下几乎不变;归一化的原位G-γ曲线与Stokoe模型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采用Stokoe模型能够准确、合理地描述土体原位刚度衰减特征。该研究可为湛江组黏土地层的岩土工程建设提供设计参数,也可为类似地层的刚度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刚度衰减特征 剪切模量 原位试验 Stoko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路径下K0固结结构性黏土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楠 刘春原 +1 位作者 赵献辉 王文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99-1910,共12页
研究结构性黏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微观结构变化可深入了解K0固结下结构性黏土结构性特性变化的内在机制。在对衡水地区天然黏土进行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三轴剪切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微观定量化技术,对比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土样的微观结构... 研究结构性黏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微观结构变化可深入了解K0固结下结构性黏土结构性特性变化的内在机制。在对衡水地区天然黏土进行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三轴剪切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微观定量化技术,对比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土样的微观结构,从微观角度对结构性黏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变化机制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的孔隙直径、颗粒和孔隙的定向排列变化较大,而颗粒和孔隙的形状特征变化较小。增大球应力使土颗粒变得密实,使孔隙压缩,土体体积减小;减小球应力使土颗粒变得松散,孔隙直径增大,土体体积膨胀。增大或减小偏应力对土体微观结构的影响相似,在土体结构破坏前使土骨架变形产生一定压缩,在土体结构破坏后使颗粒错动、翻滚并相互搭接,扩大了粒间孔隙,使土体出现剪胀。土颗粒形状的不规则性导致球应力和偏应力对体应变和剪应变的交叉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结构性黏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应力路径 应力-应变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结构性黏土自钻旁压试验的加载速率效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舒荣军 孔令伟 +2 位作者 师文卓 刘炳恒 黎澄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7-1567,共11页
作为一种具有高结构屈服强度的灵敏性黏土,湛江黏土力学性质的加载速率效应值得关注。为了研究湛江黏土原位力学性质的加载速率效应,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的自钻旁压试验,分析应力速率对湛江黏土原位不排水抗剪强度、线性刚度以及剪切模... 作为一种具有高结构屈服强度的灵敏性黏土,湛江黏土力学性质的加载速率效应值得关注。为了研究湛江黏土原位力学性质的加载速率效应,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的自钻旁压试验,分析应力速率对湛江黏土原位不排水抗剪强度、线性刚度以及剪切模量非线性衰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速率越大,不排水抗剪强度就越大,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这一变化关系不同于文献中控制应变速率的研究结果;线性割线剪切模量G_(ur)随应力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经相应速率下G_(ur)归一化后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落于较窄的数值区间内,表明应力速率对峰值强度对应的应变影响很小;加载速率越大,切线剪切模量G_(t)衰减幅度越大、衰减越迅速、G_(t)-γ衰减曲线越陡,但对于各应力速率,G_(t)均约在g=0.1%时衰减至小于G_(ur);加载速率影响了各应变区间内G_(t)的衰减幅度和速度,加载速率越小,衰减集中发生于越低的应变水平。研究指出湛江黏土特殊的微观结构是控制其力学性质加载速率效应的主导因素,并通过开展原状土样和重塑土样的室内超微型贯入试验予以初步印证。认为应当重视土体原位力学性质的加载速率效应,同时关注加载速率历史对土体蠕变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自钻旁压试验 超微型贯入试验 速率效应 剪切模量 G-γ衰减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