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阶层变迁与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策略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新萍 李大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根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体系的现状及特点,分析社会阶层变化给体育人口发展带来的契机和挑战,据此提出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策略:1.以中青年中间阶层为重点,年轻的“农民工”为突破口,有效提高中青年体育人口比例;2.增加农村体育投入,... 根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体系的现状及特点,分析社会阶层变化给体育人口发展带来的契机和挑战,据此提出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策略:1.以中青年中间阶层为重点,年轻的“农民工”为突破口,有效提高中青年体育人口比例;2.增加农村体育投入,改善体育人口的城乡结构;3.关注城市弱势体育群体,提高低收入者体育人口比例。为把握现阶段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和特点,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实现我国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变迁 体育人口 结构性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高规模陷阱向结构性增长转变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选择 被引量:17
2
作者 方超 罗英姿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6,共8页
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政府主导下,外延式的发展路径选择实现了规模迅速增长。然而,行政力量作为规模扩张的直接推动力,致使研究生教育规模呈现"存量决定增量"的增长模式,研究生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脱节的现象。通过省域研... 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政府主导下,外延式的发展路径选择实现了规模迅速增长。然而,行政力量作为规模扩张的直接推动力,致使研究生教育规模呈现"存量决定增量"的增长模式,研究生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脱节的现象。通过省域研究生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匹配程度的评价体系构建,实证表明,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对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层次结构的优化较显著。因此,研究生教育应由规模扩张向结构性增长转变,建立"需求与条件相结合"研究生教育适应经济增长诉求的动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区域经济 规模与结构 结构性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评价——兼谈“民工荒”对其的纠正性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恒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9-112,共4页
结构性增长强调的是产业效率差异所带来的生产要素由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转移的结构溢出,这提供了评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绩效的有益思路。笔者通过分析中国改革以来结构转换中增长与就业的相互促进关系,在结构性增长的框架下评价了... 结构性增长强调的是产业效率差异所带来的生产要素由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转移的结构溢出,这提供了评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绩效的有益思路。笔者通过分析中国改革以来结构转换中增长与就业的相互促进关系,在结构性增长的框架下评价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认为过于强调优势劳动投入的结构转换方式并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前一时期出现的“民工荒”正具有对这一矛盾的纠正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增长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民工荒”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增长、结构贸易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结构转换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促进了要素在各部门的合理配置和最优使用,并通过结构贸易扩张其动态优势。中国改革以来的结构性增长和结构贸易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力量,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结构、过程及收入分配等绩... 结构转换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促进了要素在各部门的合理配置和最优使用,并通过结构贸易扩张其动态优势。中国改革以来的结构性增长和结构贸易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力量,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结构、过程及收入分配等绩效并不完全契合这一结构过程,反映出中国结构转换中过于强调低成本劳动的比较优势发挥,而忽视了优势要素供给结构和素质的提高。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必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结构性增长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增长 结构贸易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第—克拉克定律与日本经济结构性增长 被引量:4
5
作者 尹炳文 《南开经济研究》 1987年第6期57-59,67,共4页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金、资源以及由这些所决定和所提供的价值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十七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其《政治算术》的...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金、资源以及由这些所决定和所提供的价值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十七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其《政治算术》的著作中,对一个国家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结构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各部门 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产业 结构性增长 克拉克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信贷结构性增长看我国的宏观经济及债市走向
6
作者 马永波 《农村金融研究》 2009年第4期31-36,共6页
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国内经济增长全力"保八"的大背景下,我国今年1~3月份连续出现超万亿元的信贷增长。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仍在大力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解决信贷紧缩问题之时,信贷的大规模扩张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增... 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国内经济增长全力"保八"的大背景下,我国今年1~3月份连续出现超万亿元的信贷增长。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仍在大力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解决信贷紧缩问题之时,信贷的大规模扩张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平添了几分暖意和信心。然而,国内信贷的高速增长能否持续?国内实体经济能否如信贷一样大幅反弹?本文透过信贷总量"繁荣"的表象,剖析其内在的结构性特征,并以此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向,也对研判下一步的债券市场运行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增长 宏观经济 结构性增长 债市 发达经济体 结构性特征 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检验与传导路径识别
7
作者 刘达禹 向思宇 宋洋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9,共18页
明确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是理解经济增速省际分化的基础。为此,本文使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DY动态溢出指数考察了各省份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动能... 明确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是理解经济增速省际分化的基础。为此,本文使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DY动态溢出指数考察了各省份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动能主要来源于有效需求扩张和经济结构优化;省际有效需求变化既包括强省消费需求扩张的“牵拉效应”,又包含弱省投资需求低迷的“下拉效应”;经济增长动能传导既包括低动能省份向下牵拉高动能省份,也包括低动能省份间的交叉传导。未来一个时期内,宏观经济治理应高度注重需求管理,并将工作重心落脚于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和稳定就业,从而引导经济稳步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能 需求管理 结构性增长放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学林 董超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8,共4页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暗含着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基本前提假设,这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在我国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存在投资的潮涌现象和经济的结构性高速增长。
关键词 投资的潮涌现象 技术进步机制 结构性增长 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科技时代的综合国力及其增长与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江源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12,共4页
高科技时代的综合国力及其增长与发展冯江源中国科技大学国际发展研究室20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变动剧烈。特别是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出现,人们对国力的认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最突出的表征,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开始深刻反省国力的... 高科技时代的综合国力及其增长与发展冯江源中国科技大学国际发展研究室20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变动剧烈。特别是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出现,人们对国力的认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最突出的表征,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开始深刻反省国力的非持续发展,进而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高科技时代 综合国力 结构性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反思——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持续增产的悖论 被引量:22
10
作者 纪志耿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6,共9页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粮食增产是"结构性"增长,在主粮产量和播种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辅粮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若把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的进口量考虑进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实在不容乐观。农村劳动力...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粮食增产是"结构性"增长,在主粮产量和播种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辅粮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若把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的进口量考虑进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实在不容乐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所创造的粮食丰产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现代农业发展中资本对土地和劳动的替代,源于不可再生能源对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替代。为了跳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陷阱,我国应该在财政扶持、品牌培育、人才回流上下功夫,坚持走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 粮食增产 结构性增长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