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城市水系结构形态演变特征分析——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高青峰
郭胜
+3 位作者
阙志夏
郭丹丹
刘东
朱伟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4-61,共8页
为研究哈尔滨主城区河网水系结构复杂性和水系连通性变化特征,本文根据哈尔滨主城区2006年和2015年的数据资料,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采用Horton定律计算研究区域内10条沟、渠的水系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分析,10年来,哈尔滨主...
为研究哈尔滨主城区河网水系结构复杂性和水系连通性变化特征,本文根据哈尔滨主城区2006年和2015年的数据资料,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采用Horton定律计算研究区域内10条沟、渠的水系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分析,10年来,哈尔滨主城区河网水系结构复杂性降低,其中水系结构指标中的河网密度和水面率分别减少19.34%和39.31%;从空间尺度分析,间接与松花江相连的沟、渠和直接与其相连的沟、渠的结构复杂性相比,变化更为显著。采用水系连通性指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哈尔滨主城区水系连通性进行研究,经分析得出,2015年哈尔滨主城区水系连通性与2006年相比,结点数和河链数分别减少14.3%和18.9%;而空间尺度上,直接与松花江相连的沟、渠的结点数和河链数均大于间接与其相连的沟、渠。上述研究结果对今后哈尔滨主城区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主城区
河网水系
结构
复杂性
河网水系连通性
水系
结构形态演变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片状煤焦颗粒CO_2气化过程中形态及结构演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孟德喜
张可怡
+2 位作者
杜浩宇
许建良
陈雪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7-795,共9页
采用高温热台显微镜观测了片状煤焦颗粒CO_2气化过程中的形态演变,并通过拉曼光谱分析了气化半焦的碳微晶结构,同时研究了气化温度(1000-1200℃)和煤焦初始当量直径(1.00-1.60 mm)对其CO_2气化过程中的形态及结构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采用高温热台显微镜观测了片状煤焦颗粒CO_2气化过程中的形态演变,并通过拉曼光谱分析了气化半焦的碳微晶结构,同时研究了气化温度(1000-1200℃)和煤焦初始当量直径(1.00-1.60 mm)对其CO_2气化过程中的形态及结构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反应前期相比,反应后期的颗粒收缩(面积、体积、当量直径)更加剧烈。在所研究的气化温度范围内,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煤焦颗粒的面积收缩率和体积收缩率逐渐减小。煤焦初始粒径显著影响颗粒收缩,1100℃气化温度下,颗粒的收缩趋势在初始粒径1.30 mm处出现转折。煤焦气化过程中碳消耗主导着表观密度的变化,在所研究的温度和粒径范围内,当碳转化率达到80%时,表观密度比线性减小到0.4以下。在相同气化温度下,随着碳转化率的增加,煤焦的石墨化程度先减小后增加,无定形碳含量先增加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煤焦
CO2气化
形态
及
结构
演变
高温热台显微镜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及电力预测展望
被引量:
124
3
作者
鲁宗相
黄瀚
+3 位作者
单葆国
王耀华
杜松怀
黎静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8,共7页
在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能源革命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也导致了电力系统结构形态的巨变。文中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及电力预测方法进行了阐述。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结构形...
在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能源革命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也导致了电力系统结构形态的巨变。文中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及电力预测方法进行了阐述。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结构形态的内涵及其要素,建立了其形态演化的驱动力综合模型,然后结合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分析其对电力系统形态结构的影响,建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力系统形态演化模型。围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机理和复杂多重不确定性运行场景下的电力预测理论两个科学问题,分四个方面对其研究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结构形态演变
广义负荷预测
驱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水系结构形态演变特征分析——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高青峰
郭胜
阙志夏
郭丹丹
刘东
朱伟峰
机构
哈尔滨市水务科学研究院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农田水利管理中心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4-6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9044
41071053
+5 种基金
5147903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406002)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17007)
黑龙江省水利科技项目(201319
201501
201503)
文摘
为研究哈尔滨主城区河网水系结构复杂性和水系连通性变化特征,本文根据哈尔滨主城区2006年和2015年的数据资料,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采用Horton定律计算研究区域内10条沟、渠的水系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分析,10年来,哈尔滨主城区河网水系结构复杂性降低,其中水系结构指标中的河网密度和水面率分别减少19.34%和39.31%;从空间尺度分析,间接与松花江相连的沟、渠和直接与其相连的沟、渠的结构复杂性相比,变化更为显著。采用水系连通性指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哈尔滨主城区水系连通性进行研究,经分析得出,2015年哈尔滨主城区水系连通性与2006年相比,结点数和河链数分别减少14.3%和18.9%;而空间尺度上,直接与松花江相连的沟、渠的结点数和河链数均大于间接与其相连的沟、渠。上述研究结果对今后哈尔滨主城区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哈尔滨主城区
河网水系
结构
复杂性
河网水系连通性
水系
结构形态演变
特征
Keywords
Harbin
main urban area
water system of river network
structural complexity
connectivity
structural patter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V211.1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片状煤焦颗粒CO_2气化过程中形态及结构演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孟德喜
张可怡
杜浩宇
许建良
陈雪莉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7-79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B060040202)资助~~
文摘
采用高温热台显微镜观测了片状煤焦颗粒CO_2气化过程中的形态演变,并通过拉曼光谱分析了气化半焦的碳微晶结构,同时研究了气化温度(1000-1200℃)和煤焦初始当量直径(1.00-1.60 mm)对其CO_2气化过程中的形态及结构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反应前期相比,反应后期的颗粒收缩(面积、体积、当量直径)更加剧烈。在所研究的气化温度范围内,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煤焦颗粒的面积收缩率和体积收缩率逐渐减小。煤焦初始粒径显著影响颗粒收缩,1100℃气化温度下,颗粒的收缩趋势在初始粒径1.30 mm处出现转折。煤焦气化过程中碳消耗主导着表观密度的变化,在所研究的温度和粒径范围内,当碳转化率达到80%时,表观密度比线性减小到0.4以下。在相同气化温度下,随着碳转化率的增加,煤焦的石墨化程度先减小后增加,无定形碳含量先增加再减小。
关键词
片状煤焦
CO2气化
形态
及
结构
演变
高温热台显微镜
拉曼光谱
Keywords
flaky char
CO2 gasification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evolution
high temperature stagemicroscope
Raman spectroscopy
分类号
TQ54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及电力预测展望
被引量:
124
3
作者
鲁宗相
黄瀚
单葆国
王耀华
杜松怀
黎静华
机构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网能源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广西电力系统最优化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
出处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8,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B0900101)~~
文摘
在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能源革命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也导致了电力系统结构形态的巨变。文中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及电力预测方法进行了阐述。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结构形态的内涵及其要素,建立了其形态演化的驱动力综合模型,然后结合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分析其对电力系统形态结构的影响,建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力系统形态演化模型。围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机理和复杂多重不确定性运行场景下的电力预测理论两个科学问题,分四个方面对其研究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结构形态演变
广义负荷预测
驱动力模型
Keywords
high propor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generalized load forecasting
driving model
分类号
TM71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城市水系结构形态演变特征分析——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例
高青峰
郭胜
阙志夏
郭丹丹
刘东
朱伟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片状煤焦颗粒CO_2气化过程中形态及结构演变特性研究
孟德喜
张可怡
杜浩宇
许建良
陈雪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及电力预测展望
鲁宗相
黄瀚
单葆国
王耀华
杜松怀
黎静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