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张量特征邻域的机体损伤区域划分
1
作者 师利中 蔡舒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43-3048,共6页
为实现机体损伤区域准确高效的划分,实现对机体损伤模型重构的数据支持,引入结构张量理论,对机体损伤图像进行特征表示。构建结构张量特征空间,通过分析特征分布,可知损伤特征点分布相对独立,与特征取值无显著关联;以此为依据,提出基于... 为实现机体损伤区域准确高效的划分,实现对机体损伤模型重构的数据支持,引入结构张量理论,对机体损伤图像进行特征表示。构建结构张量特征空间,通过分析特征分布,可知损伤特征点分布相对独立,与特征取值无显著关联;以此为依据,提出基于特征邻域的损伤区域划分方法。通过机体损伤图像实例验证,与K均值聚类划分方法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划分的损伤区域准确,边界连续,细节完整,能够消除小范围邻接区域对划分结果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体损伤区域划分 结构张量特征空间 特征邻域 损伤邻接区域 智能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梯度结构张量特征值斜导数边界识别方法及其在南海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戴伟铭 黄大年 +1 位作者 李桐林 张功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94-2507,共14页
边界识别对地质构造解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可以指出地下断层、接触带和其他构造单元的边界位置.现有的边界识别滤波器大多数基于重力梯度数据及其水平和垂直导数.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噪音的敏感,且不能有效的均衡... 边界识别对地质构造解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可以指出地下断层、接触带和其他构造单元的边界位置.现有的边界识别滤波器大多数基于重力梯度数据及其水平和垂直导数.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噪音的敏感,且不能有效的均衡深浅异常的振幅,尤其是当测量异常中同时出现正异常和负异常将产生假的边界结果,对后期构造解释带来误导.针对传统方法的缺点,本文提出Tilt-Eigen边界识别方法,利用重力梯度结构张量矩阵特征值通过倾斜角计算结果的最大值实现边界识别.通过理论模型试验,该方法不仅能均衡深部浅部振幅异常的边界,避免引入额外的虚假边界异常,且识别的边界结果更加准确、收敛.将Tilt-Eigen方法用于南海实际重力数据处理,获得了20条比较清晰的边界结果.根据这些边界结果,本文推断红河断裂往ES方向延伸到南海南部区域后,开始朝正南方向延伸,与越东万安断裂相连接;推断出南沙海槽东北部为古南海缝合带,而其西南部并不是缝合带,缝合带位于其南侧的文莱沙巴附近;将南海分为8个地质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张量特征 边界识别 红河断裂延伸 古南海缝合带 南海构造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加权融合显著性结构张量和LBP的表情识别 被引量:2
3
作者 董俊兰 张灵 陈云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85-190,共6页
针对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提取纹理特征时忽略了图像的局部结构信息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加权融合显著性结构张量和LBP的表情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整幅图片进行显著性区域检测得到全局显著图来消除细小的纹理和噪声... 针对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提取纹理特征时忽略了图像的局部结构信息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加权融合显著性结构张量和LBP的表情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整幅图片进行显著性区域检测得到全局显著图来消除细小的纹理和噪声。在显著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两种显著性纹理特征,根据每种特征信息熵的贡献度来作为特征向量的加权依据。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表情图像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加权融合的两种纹理特征能够较好地描述人脸的特征,有效地提高表情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图 结构张量特征 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 自适应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