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形区秸秆和粪尿的养分结构差异及替减化肥潜力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磊 夏小林 +2 位作者 张靖雨 汪邦稳 龙昶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6-1016,共11页
在可持续发展共识前提下,提高作物秸秆和人-畜-禽粪尿的使用效率已成为客观要求。地形条件限制了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不同地形区域间秸秆和粪尿的组成、分布和环境效益存在显著差异,亟需开展针对性的分析,为制定有机废物可持续利用和... 在可持续发展共识前提下,提高作物秸秆和人-畜-禽粪尿的使用效率已成为客观要求。地形条件限制了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不同地形区域间秸秆和粪尿的组成、分布和环境效益存在显著差异,亟需开展针对性的分析,为制定有机废物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战略奠定基础。以安徽省为典型研究案例,基于结构差异指数等方法评估了安徽省平原、丘陵和山区3类地形区秸秆和粪尿在生产规模和结构组成上的差异,然后通过对比养分供求关系分析了其对化肥替减的潜在贡献。结果表明,从区域间养分结构差异指数来看,平原区-山区对比组的N、P_(2)O_(5)、K_(2)O养分结构差异指数最高,分别为0.86、0.84、1.13,丘陵区-山区对比组最低,分别为0.26、0.25、0.25。从区域看,仅有丘陵区可以通过回用秸秆和粪尿完全取代化肥,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平原区回用秸秆和粪尿不能提供足量的N和P_(2)O_(5),山区回用秸秆和粪尿不能提供足量的P_(2)O_(5)。从养分种类看,尽管作物生长对K_(2)O的需求量远大于N和P_(2)O_(5),但K_(2)O也是仅有的可以通过回用秸秆和粪尿完全满足所有地形区养分需求的养分种类。丘陵区和山区的养分结构组成相对接近,且与平原区差别明显,不同地形区养分K_(2)O的来源组成差异最大。总体而言,秸秆和粪尿的回用可以补充农田养分,但除丘陵区外,其余地区不能完全取代化肥的使用,丘陵区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可为未来各区域的产业调整提供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差异 利用潜力 作物秸秆 人畜禽粪 结构差异指数 不同地形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国英 《企业活力》 2012年第12期15-20,共6页
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该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程度有密切联系。作为文化产业欠发达地区,河南省要实现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仅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需要辅助运用政府力量,坚持"政府运作"和"市场运作"双轮驱动,... 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该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程度有密切联系。作为文化产业欠发达地区,河南省要实现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仅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需要辅助运用政府力量,坚持"政府运作"和"市场运作"双轮驱动,引导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创造全新的产业集群,逐步培育起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集聚 产业集中度指数 赫芬达尔指数 结构差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