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结构化四面体单元用于搅拌设备流场的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会 潘家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采用非结构化四面体单元,利用滑移网格技术模拟了搅拌设备内的非定常流场。通过搅拌桨叶端时均速度、功率准数与实验值的对比,量化考察了不同因素对计算精度的影响,指出了建模过程中网格划分和参数设置应遵循的原则,为非结构化四面体单... 采用非结构化四面体单元,利用滑移网格技术模拟了搅拌设备内的非定常流场。通过搅拌桨叶端时均速度、功率准数与实验值的对比,量化考察了不同因素对计算精度的影响,指出了建模过程中网格划分和参数设置应遵循的原则,为非结构化四面体单元进一步用于搅拌设备CFD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从而为基于CFD技术的具有复杂型面的新型搅拌桨的开发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四面体单元 搅拌设备 计算流体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GPR非结构化网格有限元正演 被引量:2
2
作者 石明 冯德山 +1 位作者 王洪华 戴前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60-1667,共8页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电磁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征,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电磁场在单斜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采用Delaunay非结构化网格有限元法进行空间域离散,采用中心差分公式进行时间域离散,导出单斜各向异性介质中GPR...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电磁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征,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电磁场在单斜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采用Delaunay非结构化网格有限元法进行空间域离散,采用中心差分公式进行时间域离散,导出单斜各向异性介质中GPR时空域有限元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向异性介质GPR非结构化网格有限元正演算法。利用以上算法编制的程序对均匀各向异性介质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并与解析解对比,验证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均匀各向异性介质模型和圆形异常体模型进行计算,并与背景介质为各向同性介质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FDTD计算结果对比,非结构化网格有限元法的拟合误差更小,精度更高;电磁波传播受介质各向异性的影响,波前面呈椭圆状向外扩散传播,其能量衰减较慢;与各向同性介质中圆形异常体反射波相比,各向异性介质的圆形异常体反射波的曲率、能量和双程走时,受不同方向上电磁波速度影响会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 结构化网格有限单元 探地雷达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及实践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黄世举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5-49,共5页
语文单元教学是2022年版课程方案倡导的重要课程实施方式。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素养型单元教学目标,以语文学习为中心设计综合性单元教学流程,以语文实践为载体设计情境化单元教学方式,以语文大概念... 语文单元教学是2022年版课程方案倡导的重要课程实施方式。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素养型单元教学目标,以语文学习为中心设计综合性单元教学流程,以语文实践为载体设计情境化单元教学方式,以语文大概念为抓手设计结构化单元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素养型单元教学目标 综合性单元教学流程 情境化单元教学方式 结构化单元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教学“结构思想”的意蕴与内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算荣 王莹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22期37-40,共4页
以知识结构为核心,以方法结构和教学结构为导引的三位一体的数学教学“结构思想”是大单元教学之灵魂。为了摒弃散点式的单个知识点教学,积极推行结构化教学,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发展,中学数学教师需要把握“结构思想”的内涵... 以知识结构为核心,以方法结构和教学结构为导引的三位一体的数学教学“结构思想”是大单元教学之灵魂。为了摒弃散点式的单个知识点教学,积极推行结构化教学,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发展,中学数学教师需要把握“结构思想”的内涵,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结构内化对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意义,主动成为数学知识结构内化的先行者,掌握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内化的两种基本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机地交互运用这两种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格,切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素养导向 结构思想 单元结构化教学 序列式结构教学 整体式结构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基本原理及力学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付有志 路家斌 +1 位作者 阎秋生 谢殿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63,共9页
目的探究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基本原理及抛光力学特性。方法通过建立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过程中流体动压数学模型,分析抛光盘面结构化单元对抛光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其结构。搭建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测力系统,探究工作间隙、抛光盘... 目的探究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基本原理及抛光力学特性。方法通过建立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过程中流体动压数学模型,分析抛光盘面结构化单元对抛光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其结构。搭建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测力系统,探究工作间隙、抛光盘转速、工件盘转速和凸轮转速对抛光力的影响规律,基于正交试验,优化抛光效果。结果抛光盘面结构化单元的楔形区利于流体动压效应的产生,且流体动压随楔形角和工作间隙的增大而减少,随楔形区宽度的增大而增大。结构化单元较为合理的几何参数为:楔形角3°~5°,工作间隙0.2~1.0 mm,楔形区宽度15~30 mm。法向力Fn随工作间隙的增大而减小,随工件盘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抛光盘和凸轮转速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剪切力Ft随工作间隙的增大而减小,随工件盘、抛光盘和凸轮转速的增大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优化工艺参数为:抛光盘转速60 r/min,工件盘转速600 r/min,凸轮转速150 r/min。在羰基铁粉(粒径3μm、质量分数35%)、SiC磨料(粒径3μm、质量分数5%)、工作间隙0.4 mm和磁感应强度0.1 T工况下,抛光2 in单晶硅基片4 h后,表面粗糙度Ra由20.11 nm降至2.36 nm,材料去除率为5.1 mg/h,初始大尺度纹理被显著去除。结论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通过在抛光盘面增设结构化单元,以引入流体动压效应,强化了抛光力学特性,并利用径向往复运动的动态磁场实现柔性抛光头的更新和整形,最终达到了提高抛光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 抛光力学特性 结构化单元 楔形区 单晶硅基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地球三维有限元计算网格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桂芝 张怀 石耀霖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76-680,共5页
在研究大尺度的三维地球动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整个球体或部分球壳生成计算网格,而且网格单元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尤为重要.计算网格既满足地球物理分析的需要,又要避免内部网格过小的浪费.本文提出了一种地球结构化... 在研究大尺度的三维地球动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整个球体或部分球壳生成计算网格,而且网格单元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尤为重要.计算网格既满足地球物理分析的需要,又要避免内部网格过小的浪费.本文提出了一种地球结构化网格的生成和加密划分方案,可以对整个球体形成较为均匀的网格,并能够对近地表的区域完成网格加密以达到地球物理分析的需要.生成的网格在简单的试算中,得到了优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结构化网格单元 有限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n construction of strut-and-tie model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deep beams 被引量:2
7
作者 仇一颗 刘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685-1692,共8页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crete and steel,three solutions using genetic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ere presented to automatically develop optimal strut-and-tie model for dee...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crete and steel,three solutions using genetic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ere presented to automatically develop optimal strut-and-tie model for deep beams.I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first method,the concrete and steel rebar are modeled by a plane element and a bar element,respectively.In the second method,the concrete and steel are assigned to two different plane elements,whereas in the third method only one kind of plane element is used with no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materials.A simply supported beam under two point loads was presented as an example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three proposed methods.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all the three methods can generate optimal strut-and-tie models and the third algorithm has powerful capability in searching more optimal results with less computational effort.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II has also been demonstrated by other two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deep beam topology optimization strut-and-tie model genetic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