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塔塔墩固结悬浮体系斜拉渡槽结构计算方法的探讨
1
作者 王兆策 《农业科学研究》 1989年第1期15-22,共8页
本文对三塔、塔墩固结悬浮体系斜拉渡槽的纵向结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内容包括:用结构力学方法求解时的基本结构图形的选取、未知力线性方程组的建立和求解。
关键词 斜拉渡槽 悬浮体系 塔墩 结构计算方法 结构力学方法 槽身 拉索 支承点 竖向力 斜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缺陷影响单壁碳纳米管拉伸和扭转力学性能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桂新 王和慧 +1 位作者 陈一凡 郭卫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7,共10页
基于分子结构力学方法,应用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参数化编程,建立了含S-W(Stone-Wales)缺陷的单壁碳纳米管有限元模型。提出方向角的概念以表征缺陷的不同类型。对一系列含S-W缺陷的单壁碳纳米管进行轴向拉伸和纯扭... 基于分子结构力学方法,应用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参数化编程,建立了含S-W(Stone-Wales)缺陷的单壁碳纳米管有限元模型。提出方向角的概念以表征缺陷的不同类型。对一系列含S-W缺陷的单壁碳纳米管进行轴向拉伸和纯扭转的仿真计算,揭示出缺陷类型、数量和排列方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弹性和剪切模量都会因缺陷的存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折损,特殊情况下反而上升,可从能量观点加以解释。缺陷的类型和排列方式决定其对弹性和剪切模量的影响趋势;当缺陷的类型和排列方式一定时,弹性和剪切模量的折损率与缺陷数量大致成正比。所得结论对实际含缺陷碳纳米管力学性能的评估和缺陷状况的预测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S—W缺陷 力学性能 折损率 分子结构力学方法 APDL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相互作用问题探讨
3
作者 王伟 《农业科学研究》 1993年第3期76-79,共4页
1 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是把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作为独立的结构单元分别设计计算。通常的方法是先把上部结构分离出来,然后根据已知的荷载用普通结构力学方法进行内力分析,并求出各支座反力,将其反向作用在基础上,再作... 1 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是把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作为独立的结构单元分别设计计算。通常的方法是先把上部结构分离出来,然后根据已知的荷载用普通结构力学方法进行内力分析,并求出各支座反力,将其反向作用在基础上,再作简化计算。假定地基对基础反力是按直线分布的,此时,基础上全部作用力为已知,便可求出各基础各截面的内力和变位。进而,将地基对基础的反力反向作为地基的荷载,最后便可求出地基各点的变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部结构 地基基础 结构力学方法 支座反力 反向作用 内力分析 附加应力 不均匀沉降 直线分布 简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抗滑桩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凌霞 杨向军 门玉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39,共4页
锚杆-抗滑桩结构本身以及结构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影响因素非常多,再加上岩土体参数的变异性,对此结构系统的确定性分析会造成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之间较大的不相符。结构力学计算方法是目前锚杆-抗滑桩系统较为... 锚杆-抗滑桩结构本身以及结构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影响因素非常多,再加上岩土体参数的变异性,对此结构系统的确定性分析会造成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之间较大的不相符。结构力学计算方法是目前锚杆-抗滑桩系统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对问题的维数不敏感的蒙特卡罗方法,进行锚杆-抗滑桩系统可靠性的数字模拟。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为锚杆-抗滑桩系统的设计方法由确定性分析向可靠性分析的过渡作了有益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抗滑桩 结构力学计算方法 可靠性分析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桁式立体格拦坝
5
作者 朱天镕 《铁道工程学报》 EI 1989年第4期212-216,共5页
一,前言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山区铁路和公路不可避免地要跨越泥石流沟。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泥石流灾害不断发生,从而增加对泥石流防治工作的研究。
关键词 泥石流防治 泥石流沟 泥石流灾害 边墩 山区铁路 泥石流体 支墩 结构力学方法 结构设计规范 节点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水平力作用下多层框架主副变位的简捷计算
6
作者 强心诚 《煤炭工程》 1980年第1期33-37,共5页
在进行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时,为了求得地震荷载,需要计算结构的自振频率和自振周期,必须首先计算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多层框架各层的主变位与副变位值.对于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多层框架各层的主变位与副变位值,如采用古典的结构力学... 在进行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时,为了求得地震荷载,需要计算结构的自振频率和自振周期,必须首先计算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多层框架各层的主变位与副变位值.对于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多层框架各层的主变位与副变位值,如采用古典的结构力学方法或逐次渐近法来求解,其计算工作是十分繁杂和费时的.为了简化和减少计算工作,国内外许多学者曾经提出过很多种近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框架 水平力 近似计算方法 抗震设计 自振周期 主变 计算工作 结构力学方法 位值 侧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