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数据产业结构的稳定性识别与分解
1
作者 郑林昌 薛炳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99-104,共6页
数据产业发展决定着数据要素功能的发挥,并影响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当前亟须明确制约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并据此制定加快推动数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章在进行数据产业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编制数据产业投入产出表,并结合微分... 数据产业发展决定着数据要素功能的发挥,并影响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当前亟须明确制约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并据此制定加快推动数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章在进行数据产业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编制数据产业投入产出表,并结合微分动力系统对数据产业结构稳定性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从产业部门及省份层面看,中国数据产业结构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数据产业结构变化能力较弱,仅有少数数据产业部门、少数省份的数据产业结构变化较为活跃。(2)从静态结构效应来看,各数据产业部门产出主要来源于乘数效应;从动态结构效应来看,数据产业产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乘数效应和溢出效应;静态和动态下的反馈效应均很小,数据产业内部各部门、数据产业各部门与国民经济行业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3)欠发达省份数据产业不存在外向乘数效应、外向反馈效应、外向溢出效应,这些省份数据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产业 投入产出分析 微分动力系统 结构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粗糙集的项目族工作分解结构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单汨源 徐加振 张人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20,共4页
文章在充分理解项目族及项目族工作分解结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粗糙集构建项目族工作分解结构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粗糙集中属性约简和属性依赖度知识对可交付成果和工作包进行筛选,确定基本WBS元素和可选WBS元素,完成项目族工作分... 文章在充分理解项目族及项目族工作分解结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粗糙集构建项目族工作分解结构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粗糙集中属性约简和属性依赖度知识对可交付成果和工作包进行筛选,确定基本WBS元素和可选WBS元素,完成项目族工作分解结构构建。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项目族工作分解结构模型构建过程,拓展了多项目环境下构建WB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粗糙集 项目族 工作分解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耗增量结构分解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元华 吴玉峰 +3 位作者 李新 程会强 韦子超 夏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47-350,共4页
本文通过构建能源消耗增量结构分解模型将能耗增量影响因子分解为产出因子、效率因子、结构因子、产出效率因子、产出结构因子、人口因子、生活方式因子和人口生活方式因子。文章通过1995-2009年的数据测算了各因子对中国能耗增量的贡献... 本文通过构建能源消耗增量结构分解模型将能耗增量影响因子分解为产出因子、效率因子、结构因子、产出效率因子、产出结构因子、人口因子、生活方式因子和人口生活方式因子。文章通过1995-2009年的数据测算了各因子对中国能耗增量的贡献量,结果表明产出因子是目前中国能耗逐年增长的决定因子,生活方式正在成为能耗增加的显著推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中国当前促进能源节约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耗 增量 结构分解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消费与增加值视角的中国行业碳排放变动分解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堃 王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8,共12页
在研究影响我国CO 2排放因素领域,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分解模型已成为主要的分析工具,现有研究多分别基于消费视角或收益视角展开分析。为全面评估各行业收益与消费对其上游、下游行业碳排放的综合影响,整合基于收益与基于消费两个视角,... 在研究影响我国CO 2排放因素领域,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分解模型已成为主要的分析工具,现有研究多分别基于消费视角或收益视角展开分析。为全面评估各行业收益与消费对其上游、下游行业碳排放的综合影响,整合基于收益与基于消费两个视角,运用2012年与2015年我国投入产出表,构建两层嵌套式结构分解分析模型(SDA),比较分析消费规模效应、收益规模效应、行业流入、流出增加值变动效应、增加值结构变动效应等14个影响各行业碳排放变动的关键因素,并借助对消费者原则碳排放估算公式的重构,更准确地实现从增加值视角对各行业消费者原则碳排放变动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①研究期内,我国在总产出增长29.14%的同时碳排放量上升1.46%,各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是主要的减排因素,其中建筑业减排贡献最大。②增排效应方面,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消费规模、收益规模、完全投入结构与完全消费结构四项效应,且前两个规模效应的影响是后两个结构效应的2倍以上,尤其建筑业消费规模效应、煤炭采选产品业收益规模效应增排较大。③消费规模扩大导致增排的原因并非行业本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主要在于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规模扩张时吸收其他行业流入的增加值量增多。④收益规模扩大导致的增排效应方面,细分来说从大到小依次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四项效应,且行业差异显著,如煤炭采选产品业的劳动者报酬效应,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业的生产税净额效应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营业盈余效应增排贡献较大,而煤炭采选产品业的营业盈余效应、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生产税净额效应则减排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变动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整合消费与增加值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居民最终需求的碳排放测算 被引量:37
5
作者 周平 王黎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78,共8页
居民最终需求已成为我国CO2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为了测算我国居民因最终需求而直接和间接排放的CO2,本文以1992-2007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结合能源消费实物量数据,编制出混合单位的能源投入产出表,从而得到居民CO2间接排放量占... 居民最终需求已成为我国CO2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为了测算我国居民因最终需求而直接和间接排放的CO2,本文以1992-2007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结合能源消费实物量数据,编制出混合单位的能源投入产出表,从而得到居民CO2间接排放量占居民碳排总量7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的结论。在能源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分解模型,对居民最终需求及相关经济活动引致的CO2间接排放量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最终需求总量、城乡消费比例及居民消费结构三个方面的变化是促进CO2间接排放量增加的因素,以能源消耗系数下降为特征的生产技术的进步是促使CO2间接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最终需求 能源投入产出表 直接碳排量 间接碳排量 结构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贸易隐含碳排放格局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6
作者 蒋雪梅 刘轶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36,共8页
基于覆盖全球40个主要经济体的全球范围投入产出表(WIOT),本文实证比较了1995年和2008年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获得出口增加值所承担的隐含碳排放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分解方法从时间维度上对各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的变化进... 基于覆盖全球40个主要经济体的全球范围投入产出表(WIOT),本文实证比较了1995年和2008年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获得出口增加值所承担的隐含碳排放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分解方法从时间维度上对各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8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单位增加值的隐含碳排放呈现下降趋势,但发展中国家为获得出口单位增加值所承担的隐含碳排放远高于发达国家。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在碳减排技术上的相对差距,因此从全球角度,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技术"转移是实现全球碳减排的关键且有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 全球范围投入产出表 结构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居民消费碳排放测算与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艳芳 张宏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8-105,共8页
基于IPCC清单法和投入产出模型,核算1996—2012年陕西省居民消费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分析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结构与动态特征;运用结构分解模型,分析产业碳排放强度、消费结构、人均消费水平等6个因素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99... 基于IPCC清单法和投入产出模型,核算1996—2012年陕西省居民消费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分析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结构与动态特征;运用结构分解模型,分析产业碳排放强度、消费结构、人均消费水平等6个因素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996—2012年陕西省居民消费煤炭和电力产生的直接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最大,居民消费食品制造与烟草加工业、化工制品和教育与其他服务业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所占比重较大;总体上,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大于乡村,间接碳排放大于直接碳排放;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和间接碳排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直接碳排放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5.76%;六大因素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总体上为负效应,其中产业碳排放强度为主要负影响因子,人均消费水平为主要正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分解模型 居民 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经济用电单耗变化解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单葆国 胡兆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4,共4页
利用结构分解模型对全国GDP用电单耗、工业用电单耗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影响GDP用电单耗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是引起GDP用电单耗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第二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是引起GD... 利用结构分解模型对全国GDP用电单耗、工业用电单耗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影响GDP用电单耗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是引起GDP用电单耗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第二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是引起GDP用电单耗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十五"期间,三次产业用电单耗的变化引起GDP用电单耗上升的贡献份额为77.3%,产业结构变化的贡献份额为22.1%;工业内部14个行业用电单耗的变化对工业用电单耗上升的贡献份额为71%,而工业内部结构变化的贡献份额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单耗 结构分解模型 单耗效应 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AT等式的甘肃省用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8-152,共5页
将经典的IPAT等式扩展为包含人口、富裕程度、用水强度和产业结构4种影响因素的用水分析等式;并利用结构分解模型,将4种影响因素对总用水量变化的贡献分解开,得到不同因素对用水变化的影响。利用模型对1999-2008年甘肃省用水状况进行了... 将经典的IPAT等式扩展为包含人口、富裕程度、用水强度和产业结构4种影响因素的用水分析等式;并利用结构分解模型,将4种影响因素对总用水量变化的贡献分解开,得到不同因素对用水变化的影响。利用模型对1999-2008年甘肃省用水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富裕程度对用水量的增加效应最大,最高为2003-2004年(21.07×108 m3);而人口变化对用水量的增加效应相对较小,均小于1×108 m3;尽管用水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都减少用水量,但产业结构变化对用水量变化的贡献比用水效率的贡献小;此外,单纯地提高用水效率或调整产业结构,并不能保证在环境约束下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随着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不仅要从提高用水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出发,实现水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调整发展思路,摆正人和自然的位置,才能真正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AT等式 结构分解模型 水资源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工业仿真系统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瑾 钱新 钱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4-89,94,共7页
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2005—2020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仿真系统进行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的时序变化分析,通过基于物质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表征的环境压力的影响程度分析,得出:(1)开发区实施生态工业战略后,... 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2005—2020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仿真系统进行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的时序变化分析,通过基于物质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表征的环境压力的影响程度分析,得出:(1)开发区实施生态工业战略后,由2种驱动因素产生的环境压力一直存在,但环境压力在后期都呈现了较快下降趋势。(2)由物质消耗类型影响产生的环境压力,最大的是劳动力投入因子类型,其次为水耗,后期能耗作用超过水耗因子;由污染物排放产生的环境压力主要为固体废物类型所致,COD产生的环境压力稍大于SO2。(3)土地因素对环境压力正效应的变化影响呈下降趋势,经济因素对环境压力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且一直是开发区的主导增长因素,技术因素对环境压力的抑制效应在后期减弱;3种因素对环境压力的影响程度视污染物及物质消耗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 经济增长 环境压力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