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城市交通上盖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晓飞 李英民 +4 位作者 潘维浩 姜宝龙 杨宏武 黄永安 雷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38,共9页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RM-3D中采用深梁划分转换板,用深梁非线性行为来模拟板厚的受力状态,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到该结构的薄弱部位,检验结构是否满足设计时既定的性能目标,综合评价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转换板厚度的增加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效率降低;在罕遇地震下,该结构的破坏次序为连梁-剪力墙-柱,符合预期破坏模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厚板转换 抗震性能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结构分解技术(SDA)提高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功能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爱民 宋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从结构分解技术(SDA)出发,通过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合进而形成的分解模型,为研究经济系统变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良好的分析功能.
关键词 经济系统 结构分解技术 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分解技术(SDA)的投入产出偏差分析模型
3
作者 韩颖 高东伟 周杰琦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2-13,共2页
本文根据结构分解技术和投入产出理论,提出了总偏差、增长性偏差、结构性偏差的概念,通过总产出和总投入平衡关系,推导出了初始投入、国内最终需求、出口、进口以及技术进步之间的偏差影响关系,形成了完整的投入产出偏差模型,这个模型... 本文根据结构分解技术和投入产出理论,提出了总偏差、增长性偏差、结构性偏差的概念,通过总产出和总投入平衡关系,推导出了初始投入、国内最终需求、出口、进口以及技术进步之间的偏差影响关系,形成了完整的投入产出偏差模型,这个模型包括总偏差模型、增长性偏差模型、结构性偏差模型三部分。其中,结构性偏差模型可以更清晰地分析经济系统的结构性变化,能够为考查政策的有效性和经济系统的健康性以及实际经济系统与预期的偏离程度的测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解技术 投入产出分析 偏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O-SDA模型的广东省外贸隐含碳的分解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德才 王云 +1 位作者 仲凤霞 李长顺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0-146,共7页
本文运用1997—2011年投入产出的数据,通过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广东省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1997—2011年,规模效应对出口隐含碳增长的贡献高达4.27亿吨;进口碳减排量增加了3.2... 本文运用1997—2011年投入产出的数据,通过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广东省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1997—2011年,规模效应对出口隐含碳增长的贡献高达4.27亿吨;进口碳减排量增加了3.23亿吨。技术效应对出口隐含碳的贡献值为-3.42亿吨;进口碳减排量减少了2.87亿吨。结构效应对进出口隐含碳的作用较弱,总体来说都是有利于其碳排放量的减少。②机械设备制造业是出口隐含碳增加最多的部门,纺织服装业是出口隐含碳减少最多的部门,进口碳减排量增长最多的部门是机械设备制造业,进口碳减排量减少最多的部门是化学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隐含碳 驱动因素 结构分解分析(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计军平 马晓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76-2082,共7页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分析了4类增长因素对1992~2007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最终需求规模扩大是引起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投入产出结构的改变,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是减缓排放量的主要因...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分析了4类增长因素对1992~2007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最终需求规模扩大是引起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投入产出结构的改变,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是减缓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最终需求结构改变对排放量变化的影响不明显.从部门角度看,建筑业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是隐含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从变化趋势看,2002~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增幅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出口和固定资本形成的大幅增长是推动这一时期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投入产出分析 sda加权平均分解 排放增长因素分析 二氧化碳排放 甲烷排放 氧化亚氮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66
6
作者 李艳梅 付加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3-57,共5页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47%和45.53%。进而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为4种: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出口总量效应和出口结构效应。并以1997-2007年为样本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因素的贡献值分别为-638.95Mt、132.41 Mt1、266.38 Mt和-109.77Mt。可见造成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其次是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化。虽然直接碳排放强度下降和出口结构改善都产生了一定的减排效应,但是相对于巨大出口量所产生的增排效应,仍显得微不足道,因而中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还是呈不断增长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户数和家庭规模变动对资源消耗的影响分析——基于IPAT等式和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月菊 陈文江 +1 位作者 李勇进 王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27,共5页
人口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资源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研究以人口规模、人口增速等宏观人口学统计指标测量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度,忽视了家庭资源消费并非简单的个人消费之和。文章基于IPAT等式,分别构建了家庭户数模型和人口规模模型,... 人口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资源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研究以人口规模、人口增速等宏观人口学统计指标测量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度,忽视了家庭资源消费并非简单的个人消费之和。文章基于IPAT等式,分别构建了家庭户数模型和人口规模模型,并运用"修正后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法,比较分析了家庭规模、家庭户数和人口规模对能源和水资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户数增长和人口规模扩大都会刺激能源和水资源消费的进一步增长,但前者的刺激作用大于后者,且两者的作用差距不断扩大。家庭户数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能源、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户数 资源消耗 IPAT等式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及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菲 李娟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5,共5页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日本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分解的组合结构振动分析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瞿叶高 华宏星 +2 位作者 孟光 谌勇 龙新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87-149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分析一般边界条件下组合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区域分解法.首先,沿组合结构连接处和位移边界而将组合结构分解成若干自由子结构,并将子结构分解为一些规则子域,以获取组合结构的高阶振动特性;采用分区广义变分和最小二乘加权残值... 提出了一种分析一般边界条件下组合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区域分解法.首先,沿组合结构连接处和位移边界而将组合结构分解成若干自由子结构,并将子结构分解为一些规则子域,以获取组合结构的高阶振动特性;采用分区广义变分和最小二乘加权残值法将子域界面的位移协调方程引入组合结构的能量泛函中,以使组合结构的动力分析问题归结为在满足分区界面位移协调条件下的无约束泛函变分问题.同时,采用区域分解法分析了不同边界条件的圆锥壳-环肋骨圆柱壳-圆锥壳组合结构的动力学特性,通过与有限元软件ANSYS的相应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其计算精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区域分解法具有高效率、高精度和良好收敛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分解 分区广义变分 最小二乘加权残值法 组合结构 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信号结构分析的心电信号R波识别算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金朝 李必禄 +2 位作者 李国权 黄正文 庞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52-2360,共9页
R波作为确定心电信号各波段的重要参考,是心电自动分析的前提。针对大多数R波识别算法的预处理过程影响识别准确度和耗时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信号结构分析的算法对带噪心电信号(ECG)的R波直接进行识别。首先... R波作为确定心电信号各波段的重要参考,是心电自动分析的前提。针对大多数R波识别算法的预处理过程影响识别准确度和耗时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信号结构分析的算法对带噪心电信号(ECG)的R波直接进行识别。首先通过EEMD将带噪声的心电信号分解成一系列本征模态分量,然后对分解后的各模态分量作独立成分分析以提取出R波特征最明显的成分,对该成分进行结构分析,从而实现对R波的准确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文算法对带噪声心电信号的R波识别具有更优性能,对异常心电信号的R波识别也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 R波识别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信号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通信网络的结构分解法及其在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志平 许庆胜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2年第5期56-64,共9页
对复杂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恰当描述与刻画是研究其可靠性及确定信号流在其中有效的传输方式的前提。通过引进适当的数据结构并采用递归分解的技巧 ,本文给出了将任意复杂通信网络分解为环、弦、链等基本网络结构的某种组合与连接的结构... 对复杂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恰当描述与刻画是研究其可靠性及确定信号流在其中有效的传输方式的前提。通过引进适当的数据结构并采用递归分解的技巧 ,本文给出了将任意复杂通信网络分解为环、弦、链等基本网络结构的某种组合与连接的结构分解法 ,并由此得到了研究网络可靠性的新的两阶段法 :即先分析各基本结构的可靠性 ,再由此给出原网络可靠性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网络 结构分解 可靠性分析 加权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模糊模型结构分析和精简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士荣 俞金寿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7-82,共6页
研究用矩阵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一类模糊模型的结构、奇异值分布与模糊规则的关系,用模糊规则的累积贡献率指导规则的精简,以求模型的拟合精度和结构简单性之间的平衡,从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表明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模糊模型 结构分析 奇异值分解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基于结构分解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红敏 《财贸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66-73,共8页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可以将中国1992—1997年以及1997—2002年间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又进一步分解为能源利用技术效应和中间投入技术效应。结果显示: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隐含...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可以将中国1992—1997年以及1997—2002年间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又进一步分解为能源利用技术效应和中间投入技术效应。结果显示: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隐含能出口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效应应是减少隐含能出口的关键因素,但并非绝对,1992—1997年,技术效应增加了隐含能的出口,而在1997—2002年间,技术效应对减少隐含能出口有很大作用。在技术效应中,中间投入技术效应的影响在各部门间的变化不大,能源利用技术效应在部门间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各部门技术效应的影响方向具有主导作用,特别是在1997—2002年其作用更加明显。而出口结构效应虽然对隐含能出口变化的影响不大,但是也经历了从增加隐含能出口到降低隐含能出口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能 结构分解分析 规模效应 技术效应 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成因——基于投入产出表需求一侧的SDA模型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智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4-116,共3页
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并使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拉动总产出增长和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因素,最后解释了产业结构变动和影响因素变动的原因与模型... 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并使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拉动总产出增长和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因素,最后解释了产业结构变动和影响因素变动的原因与模型结论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正放类网架结构分析的分解刚度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文艳 刘文洋 张文福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9-692,共4页
把正交正放类网架结构简化为构造上正交异性的夹层板,采用考虑剪切变形的具有三个广义位移的平板弯曲理论进行分析。基于分解刚度思想对三类屋面网架(正放四角锥网架、两向正交正放网架和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进行了静力分析和固有振动分... 把正交正放类网架结构简化为构造上正交异性的夹层板,采用考虑剪切变形的具有三个广义位移的平板弯曲理论进行分析。基于分解刚度思想对三类屋面网架(正放四角锥网架、两向正交正放网架和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进行了静力分析和固有振动分析,对三类竖向承重网架墙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给出了简便实用的计算公式。通过与有限元法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作为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其精度是比较高的,绝大多数的误差都小于5%,可以应用于工程结构的初步设计。此外,与其他的简化计算方法相比它的精度比较高而且计算过程大大简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刚度法 网架结构 静力分析 固有振动分析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结构正交分解分析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1期78-84,共7页
现代复杂结构的建造促成了随机结构分析研究的发展。在这一领域中,随机结构分析的正交分解分析方法为随机结构分析与建模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本文概括介绍了作者所发展的扩阶系统方法,列举了近年来扩阶系统方法在常见建筑工程结构分... 现代复杂结构的建造促成了随机结构分析研究的发展。在这一领域中,随机结构分析的正交分解分析方法为随机结构分析与建模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本文概括介绍了作者所发展的扩阶系统方法,列举了近年来扩阶系统方法在常见建筑工程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随机结构分析的观点,结构发生各种程度破坏概率会发生大幅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随机结构 动力分析 正交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建筑业物化能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军 蒋立红 张智慧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18-1724,共7页
研究建筑业物化能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较为准确地研究建筑业物化能的影响因素,在构建部门拆分的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完全分解方法构建了完全结构分解模型.该模型将建筑业物化能影响因素分... 研究建筑业物化能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较为准确地研究建筑业物化能的影响因素,在构建部门拆分的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完全分解方法构建了完全结构分解模型.该模型将建筑业物化能影响因素分为列昂惕夫效应、强度效应和终端需求规模效应.采用该模型对2005—2010年建筑业物化能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部门拆分的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产业部门划分粗略和统计数据不可靠等因素导致的误差,提高结果可靠性.22005—2010年建筑业物化能(以标准煤计,下同)增长了6.755×108t,终端需求规模效应显著拉动了建筑业物化能的增长,其贡献率高达188%;列昂惕夫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物化能增长,其贡献率为42%;强度效应则较为显著地发挥了削减物化能的作用,贡献率为-130%.3相比传统模型,完全结构分解模型消除了分解残差(-7.399×108t),从而提高了分析可靠性.从提高工程建设规划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和建筑维护,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建造和智慧建造,促进建材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和发展高性能建材等方面提出了控制建筑业物化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物化能 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 完全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产出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彦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5-29,共5页
文章将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与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投入产出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模型(Spatial IO SDA)。并基于河南省和陕西省2002年17×17部门的非补充输入型投入产出表进行Spatial IO SDA模型的实证分析,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文章将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与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投入产出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模型(Spatial IO SDA)。并基于河南省和陕西省2002年17×17部门的非补充输入型投入产出表进行Spatial IO SDA模型的实证分析,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分解成几个基本因素的变动,从而清晰地追溯出地区产出增长差异的根源及各基本因素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 空间结构分解分析 经济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解的基底隔震结构的抗震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异同 段龙宝 孙益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5-305,共11页
目的分析基底隔震结构在地震波以及地震波各个频段作用下的位移、等效静力、基底剪力.方法采用小波分解的方法对汶川地震近震区的水平地震动输入加速度进行分解,对基底隔震体系在不同频段地震动作用下进行动力学时程分析,并与未隔震体... 目的分析基底隔震结构在地震波以及地震波各个频段作用下的位移、等效静力、基底剪力.方法采用小波分解的方法对汶川地震近震区的水平地震动输入加速度进行分解,对基底隔震体系在不同频段地震动作用下进行动力学时程分析,并与未隔震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隔震结构在0~0.39 Hz、0.39~0.78 Hz、0.78~1.56 Hz等低频段作用下的位移反应远远大于6.25~12.5 Hz、12.5~25 Hz、25~50 Hz、50~100 Hz等高频段的位移反应,在6.25 Hz以上的频段,出现隔震结构的位移小于未隔震结构的位移,等效静力也是如此。在卧龙波以及各个频带作用下,隔震结构基底剪力远远小于未隔震结构的基底剪力。结论相比未隔震结构而言,基础隔震结构大大地降低了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低频段地震波对结构作用很大,高频段可以放大高阶振型的作用,而隔震层起到一个低通滤波器的作用,可以滤去地震波的一些高频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解 基底隔震结构 动力时程分析 地震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解刚度法在矩形网架结构弯曲和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20
作者 马令勇 刘文洋 张文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0-73,共4页
把矩形网架结构(正放类网架、三向类网架)简化为夹层板,采用考虑剪切变形的具有3个广义位移的平板弯曲理论进行分析。利用分解刚度法对5类网架(正放四角锥网架、两向正交正放网架、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三角锥网架和三向网架)进行了静... 把矩形网架结构(正放类网架、三向类网架)简化为夹层板,采用考虑剪切变形的具有3个广义位移的平板弯曲理论进行分析。利用分解刚度法对5类网架(正放四角锥网架、两向正交正放网架、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三角锥网架和三向网架)进行了静力分析和固有振动分析,给出了简便实用的计算公式。通过与有限元法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了分解刚度法作为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其精度是比较高的,绝大多数的误差都小于5%,是可以应用于工程结构设计的一种有效方法。此外,与其它的简化计算方法相比它的精度比较高而且计算过程大大简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刚度法 网架结构 静力分析 固有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