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F-04K阻尼器的结构减震控制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忠献 徐龙河 +1 位作者 姜南 周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8-153,共6页
本文应用最近研制的MRF-04K阻尼器对一三层钢框架模型结构进行了结构减震控制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分别验证了在不同加速度幅值的三种典型的地震动激励下两种被动控制系统和三种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被动控... 本文应用最近研制的MRF-04K阻尼器对一三层钢框架模型结构进行了结构减震控制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分别验证了在不同加速度幅值的三种典型的地震动激励下两种被动控制系统和三种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被动控制系统还是半主动控制系统都能够使模型结构的地震反应得到显著的降低。其中顶层相对位移反应和绝对加速度反应的峰值减小了50%左右。且其均方根值减小了70%左右。同时,半主动控制系统能够充分利用MR阻尼器的性能,能够以较小的控制力实现理想的减震控制效果,从而展现了基于MRF-04K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器 结构减震控制 钢框架 半主动控制系统 被动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放大位移型SMA阻尼器的减震控制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禹奇才 刘春晖 刘爱荣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1-156,共6页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材料的超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放大位移型SMA阻尼器,建立了装有该阻尼器的框架有限元模型并对该框架的地震反应实施了模拟减震控制。分不安装阻尼器、安装不放大位移阻尼器和安装放大2倍层间位移阻尼器三种工况,输...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材料的超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放大位移型SMA阻尼器,建立了装有该阻尼器的框架有限元模型并对该框架的地震反应实施了模拟减震控制。分不安装阻尼器、安装不放大位移阻尼器和安装放大2倍层间位移阻尼器三种工况,输入El Centro和Taft地震动,对比研究了阻尼器的减震控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1)放大位移型SMA阻尼器的控制效果优于不放大位移型SMA阻尼器;(2)该放大位移型SMA阻尼器对位移的控制效果优于对加速度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阻尼器 结构减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滞阻尼减震结构最优极点配置与随机振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杜永峰 李春锋 李慧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4-118,135,共6页
粘滞阻尼器可看作仅能提高结构的阻尼而不增加结构刚度,使状态反馈增益矩阵中相应于位移分量的刚度矩阵系数为零,针对LQR算法对此无法实现的事实,在文献[1]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的最优极点配置算法。首先,建立了大、小... 粘滞阻尼器可看作仅能提高结构的阻尼而不增加结构刚度,使状态反馈增益矩阵中相应于位移分量的刚度矩阵系数为零,针对LQR算法对此无法实现的事实,在文献[1]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的最优极点配置算法。首先,建立了大、小震作用下粘滞阻尼结构的数学模型,确立了统一的状态空间表达形式,在考虑外界扰动的情形下采用传递函数理论分析了零极点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其次,详细介绍了基于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的零极点配置算法;最后,将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法与给定极点配置算法结合对给定工程算例进行了随机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与分析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减震控制 粘滞阻尼 最优极点配置 随机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主持人介绍
4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陈之毅,女,工学博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地下工程强震破坏机理及韧性防灾方面的研究,注重理论探索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特征、软土地下结构大型振动台试验技术、地下... 陈之毅,女,工学博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地下工程强震破坏机理及韧性防灾方面的研究,注重理论探索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特征、软土地下结构大型振动台试验技术、地下结构减震控制技术以及基于韧性的地下工程抗震设计准则与方法方面取得了一些被国内外同行认可的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地下建筑 抗震设计准则 结构减震控制 科研成果 强震破坏 大型振动台试验 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