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保持模型的多SVC协调控制 被引量:15
1
作者 何斌 张秀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34-39,共6页
针对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在广义Hamilton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广义拟Hamilton系统的概念及相关控制策略从而实现该系统的镇定,并将其应用于含有多个SVC的结构保持多机电力系统中。根据系统结构,通过预反馈的方法完成拟Hamilton实现。... 针对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在广义Hamilton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广义拟Hamilton系统的概念及相关控制策略从而实现该系统的镇定,并将其应用于含有多个SVC的结构保持多机电力系统中。根据系统结构,通过预反馈的方法完成拟Hamilton实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SVC协调控制器。所得Hamilton函数不仅可以看作是含有SVC控制结构保持模型的暂态能量函数,而且具有Lyapunov函数的特性,既保证了数学上的严密性,又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仿真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对增强暂态稳定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Hamilton实现 结构保持模型 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 静止无功补偿器 多机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结构保持模型相关不稳定平衡点方法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殷明慧 邹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2-37,共6页
该文讨论了结构保持模型中的跳变行为以及将传统的Controlling UEP理论方法应用于该模型的难点;提出了通过判定故障清除点是否处于BLE系统稳定域的方法来对外部跳变行为作出判断,这对于确定故障后系统的初值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推... 该文讨论了结构保持模型中的跳变行为以及将传统的Controlling UEP理论方法应用于该模型的难点;提出了通过判定故障清除点是否处于BLE系统稳定域的方法来对外部跳变行为作出判断,这对于确定故障后系统的初值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故障后结构保持模型稳定的充分条件,它为提出适用于结构保持模型的稳定性判定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 结构保持模型 相关不稳定平衡点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结构保持模型相关不稳定平衡点方法的判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殷明慧 邹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89,共7页
概述了现有基于结构保持模型的判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在结合两者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稳定性判定方法——扩展Controlling UEP(ECUEP)方法。为了提高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建议用数值仿真来替代一部分能量函数值的比较,并据... 概述了现有基于结构保持模型的判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在结合两者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稳定性判定方法——扩展Controlling UEP(ECUEP)方法。为了提高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建议用数值仿真来替代一部分能量函数值的比较,并据此提出一种称为Hybrid ECUEP的扩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结构保持模型 不稳定平衡点方法 稳定性判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预测电力系统结构保持模型稳定极限点
4
作者 王超 张尧 武志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4,共5页
牛顿法和同伦延拓法都属于代数计算法,利用牛顿法解决系统多解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初值。在对这2种方法的研究中发现:将1-0点和0-0点分别作为不动点,构造不动点同伦函数,由初值计算得到状态变量的值,以其作为牛顿法迭代初值进行计算,计算... 牛顿法和同伦延拓法都属于代数计算法,利用牛顿法解决系统多解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初值。在对这2种方法的研究中发现:将1-0点和0-0点分别作为不动点,构造不动点同伦函数,由初值计算得到状态变量的值,以其作为牛顿法迭代初值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可以通过整体平移不动点位置保证牛顿迭代计算的收敛性,且能够快速获得在负荷较重情况下系统的高压、低压平衡点。该改进同伦延拓法避免了求解同伦曲线花费大量时间甚至从初始点趋向于无穷远的弊端。利用计算得到的QV曲线上成对平衡点建立线性无关方程组,求解拟合QV曲线的多项式系数,再通过拟合曲线快速预测系统稳定极限点位置。该快速预测法计算耗时短,结果精度高。多个电力系统结构保持模型的分析结果验证了其快速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极限点 多解 改进同伦延拓 结构保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milton系统理论的结构保持多机电力系统非线性励磁控制 被引量:28
5
作者 郝晋 王杰 +1 位作者 陈陈 石立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6-12,共7页
基于广义Hamilton系统理论,提出了将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表示为广义耗散Hamilton系统的实现方法,并证明可通过适当的控制策略镇定该动态系统。文中应用Hamilton实现方法进行了结构保持多机电力系统的非线性励磁控制器的设计,仿真结果验... 基于广义Hamilton系统理论,提出了将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表示为广义耗散Hamilton系统的实现方法,并证明可通过适当的控制策略镇定该动态系统。文中应用Hamilton实现方法进行了结构保持多机电力系统的非线性励磁控制器的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电力系统 微分-代数系统 广义Hamilton实现 结构保持模型 励磁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试验中不同转组分析方法的比较
6
作者 梁芷玥 徐利珊 +2 位作者 李柯柯 于米铼 安胜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3-1102,共10页
目的通过比较临床试验中处理转组的常用方法,为不同场景下发生转组后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肿瘤临床试验中患者转组的数据特征,分别模拟不同场景(样本量、患者预后、转组概率、治疗效果、膨胀因子)中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意... 目的通过比较临床试验中处理转组的常用方法,为不同场景下发生转组后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肿瘤临床试验中患者转组的数据特征,分别模拟不同场景(样本量、患者预后、转组概率、治疗效果、膨胀因子)中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意向治疗法(ITT)、符合方案法(PP)、删失法(PPcents)、实际治疗法(Treated)、秩保留结构加速失效模型(RPSFTM)、逆概率删失加权法(IPCW)、两阶段估计模型(TSE)、参数迭代法(IPE)所估计的治疗效应误差、均方误差与覆盖率。结果样本量对各方法的结果影响不大。相较于传统方法,复杂方法(RPSFTM、IPCW、TSE、IPE)在各种情况下误差均较低。IPCW法在转组概率较高时误差显著增加。TSE法在风险较低且转组概率较高时,误差和均方误差最低。IPE法在转组概率较低时具有明显优势,但在膨胀因子较小时可能会略低估治疗效应。结论转组概率较低且膨胀因子较小的情况下优先考虑IPE法或IPCW法;在转组概率较低且膨胀因子较大的情况下选择IPE法;在转组概率较大,膨胀因子较小且风险比较小的情况下选TSE法;其余情况建议选择RPSFTM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转组 逆概率删失加权法 保持结构失效模型 两阶段估计法 迭代参数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发电机磁链衰变动态的暂态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赵兴勇 贾玉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0-54,共5页
基于结构保持电力系统模型,研究了发电机磁链衰变动态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指出一些被证明能有效阻尼系统振荡的非线性励磁控制策略,可能缩短临界切除时间。通过对故障时磁链衰变动态在转角-暂态电动势平面变化轨迹的比较分析,得出临界... 基于结构保持电力系统模型,研究了发电机磁链衰变动态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指出一些被证明能有效阻尼系统振荡的非线性励磁控制策略,可能缩短临界切除时间。通过对故障时磁链衰变动态在转角-暂态电动势平面变化轨迹的比较分析,得出临界切除时间缩短是故障时交流暂态电势减小造成的。通过能量函数法,以直观的图形方式给出了稳定边界,并分析了负载变化时稳定边界相应的变化情况。提出优化LgV控制器设计方法,既能保持原有的阻尼效果,又能延长故障切除时间,增强了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保持模型 暂态稳定性 磁链衰变动态 能量函数 势能面 LgV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系统中励磁与SVC的协调控制 被引量:16
8
作者 何斌 张秀彬 赵兴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2-159,共8页
主要研究基于结构保持模型的多机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将连接与阻尼分配?无源控制方法进行从常微分方程到微分代数方程的拓展,求解一类仿射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的调节问题。并用所提方法设计多机系统中的发电机励磁与静止无功补偿器的... 主要研究基于结构保持模型的多机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将连接与阻尼分配?无源控制方法进行从常微分方程到微分代数方程的拓展,求解一类仿射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的调节问题。并用所提方法设计多机系统中的发电机励磁与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协调控制器,不再拘泥于单机系统的协调控制研究。该方法充分利用整个系统的物理结构,通过引入电气与机械动态之间的耦合项进行能量整形,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保证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仿真结果说明了协调控制器在阻尼振荡和增强电压稳定性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与阻尼分配-无源控制 结构保持模型 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 静止无功补偿器 多机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SFT方法在选择性交叉设计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夕 夏结来 蒋志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与传统ITT分析相比较,模拟评价RPSFT方法在选择性交叉设计应用中估计及检验效果。方法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栅格估计、迭代估计进行RPSFT模型估计。结果在固定样本量前提下,ITT分析的检验功效会随着转组率增加... 目的与传统ITT分析相比较,模拟评价RPSFT方法在选择性交叉设计应用中估计及检验效果。方法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栅格估计、迭代估计进行RPSFT模型估计。结果在固定样本量前提下,ITT分析的检验功效会随着转组率增加而迅速降低;相同转组率下RPSFT方法的检验功效降低的幅度明显小于ITT分析;无论采取栅格估计还是迭代估计,RPSFT方法估计的效率随转组率的升高而降低;并且RPSFT方法检验的I类错误偏高。结论 ITT分析和RPSFT方法的分析效果都受到转组率的影响,因此在方案设计时,考虑分析方法的选择应结合转组率水平。RPSFT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分析方法应用于临床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分析 选择性交叉 保持结构失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