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石漠化山地不同退耕模式土壤抗蚀性及其与结构体分形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宁 傅瓦利 +2 位作者 马志敏 甄晓君 袁红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5-121,共7页
通过对岩溶石漠化山地中小尺度范围内的现有三种主要退耕模式及对照地土壤抗蚀性主成分分析及与各级结构体分形维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退耕地在3~6年内土壤抗蚀性均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但都介于传统耕地与马尾松次生... 通过对岩溶石漠化山地中小尺度范围内的现有三种主要退耕模式及对照地土壤抗蚀性主成分分析及与各级结构体分形维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退耕地在3~6年内土壤抗蚀性均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但都介于传统耕地与马尾松次生灌丛之间,其中以具有复式结构的退耕樟树+草被退耕模式的抗蚀效果较理想;(2)与传统旱耕地不同,各退耕模式土壤抗蚀性均是A层土壤强于B层土壤,表明退耕有利于A层土壤抗蚀性迅速提高,尤其是草本+乔灌模式对A层土壤抗蚀性的提高更为显著;(3)〉O.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破坏率、水稳性指数、有机质含量为评价土壤抗蚀性的最佳四指标;(4)微团聚体、风干团聚体分形维数表征土壤抗蚀性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机械组成、水稳定性团聚体分维数与抗蚀性综合分值相关性较高,尤其是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可较好地反映出土壤的抗蚀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模式 土壤抗蚀性 主成分分析 结构体分形 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