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潭清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波 龚洵 +1 位作者 张启泰 税玉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3-137,共5页
对小黑江流域潭清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江流域的自然地带性植被主要为热带雨林,海拔600m以下的原生植被为典型热带北缘季雨林,而海拔600~1000m的原生植被为山地雨林.其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流失严重... 对小黑江流域潭清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江流域的自然地带性植被主要为热带雨林,海拔600m以下的原生植被为典型热带北缘季雨林,而海拔600~1000m的原生植被为山地雨林.其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向干旱、贫瘠化发展,从而导致其次生植被都向山地雨林演化,加上人类活动的继续存在,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成原生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或山地雨林.尽管其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潭清苏铁的生存、繁衍正常.这也表明潭清苏铁对其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潭清苏铁种群的年龄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形,属较稳定的结构.但是,种群的成年个体数明显偏小,成了潭清苏铁种群生存繁衍的 瓶颈 ,也反映出了潭清苏铁曾经遭受过严重破坏的事实,虽然潭清苏铁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抗人为破坏的能力较弱.潭清苏铁生长发育很缓慢,种群恢复的周期较长,大约是30~40a.目前,潭清苏铁种群正处于恢复、上升阶段.就地保护可能是其最有效的保护途径之一.目前,潭清苏铁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分布区——小黑江流域已成为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如果其现有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且在没有人为破坏的前提下,潭清苏铁不会沦为濒危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潭清苏铁 生境 种群结构与动态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线区域植被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涂云博 王孝安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9期125-127,共3页
本文从林线的概念及特征、林线区域植株的生长动态、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动态和林线附近森林的更新几个方面综述了林线附近植被的结构与动态变化。
关键词 林线 结构与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对长白山幼龄次生林群落结构与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柏广新 牟长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8-55,共8页
采用抚育采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经营方式(对照、常规经营和优化经营)对长白山林区5种典型幼龄次生林林群落(落叶松—白桦林、杨桦林、杂木林、硬阔林及阔叶红松林)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结构及演替趋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优化经营... 采用抚育采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经营方式(对照、常规经营和优化经营)对长白山林区5种典型幼龄次生林林群落(落叶松—白桦林、杨桦林、杂木林、硬阔林及阔叶红松林)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结构及演替趋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优化经营能够提升高幼龄林群落中红松、水曲柳等珍贵树种的地位(重要值提高37.5%~400.0%),提高森林经营价值;优化经营能够显著降低各类型幼龄林的小径木株数比例(7.2%~29.9%)及提高中径级林木的比例(5.1%~26.4%),充分发挥森林的生产潜力;优化经营能够改变幼龄林的演替趋势(由次生林转化为阔叶红松林),从而加速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的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林区 幼龄次生林 群落结构与动态 抚育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科学,整体规律与定性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嗣瀛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5年第1期71-83,共13页
研究复杂系统要探索整体规律。本文指出:为此,需要对定性研究予以适当重视。文中给出一个表达式(E):Sni=11i=E(n),即自聚集、自组织,演化发展到新层次。此式用以描述复杂系统的结构形成及动态行为。还对其中“自聚集”的概念给以着重阐... 研究复杂系统要探索整体规律。本文指出:为此,需要对定性研究予以适当重视。文中给出一个表达式(E):Sni=11i=E(n),即自聚集、自组织,演化发展到新层次。此式用以描述复杂系统的结构形成及动态行为。还对其中“自聚集”的概念给以着重阐述。又分析了聚集的量对系统功能的影响,并给出表达式(C):11+12+…+1n>en2。然后,从生物、自然界、社会、工程等不同领域,解释可用(E)式概括的一些规律性现象;还从复杂系统的观点并借助(E)式讨论了对“从量变到质变”的进一步认识。最后,将复杂系统的自相似结构与分形自相似结构对比,指出一类复杂系统其结构的形成实质是由简单规则多次重复而来,即复杂寓于简单,且聚集、组织,再聚集、再组织……即(E)式多次重复,是形成一类复杂系统结构的基本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规律与定性研究 自聚集 结构形成与动态行为 自相似性 涌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色彩写生教学中的形象塑造
5
作者 张五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7年第1期72-73,共2页
形象塑造作为造形艺术中最具有特性、最能反映艺术本质的重要方式,在色彩写生教学中被看成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主要方面。因此,对写生中构成形象的主要因素——形象意识、形象的结构与动态以及形象的色彩表现的分析和解释是我们教学、... 形象塑造作为造形艺术中最具有特性、最能反映艺术本质的重要方式,在色彩写生教学中被看成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主要方面。因此,对写生中构成形象的主要因素——形象意识、形象的结构与动态以及形象的色彩表现的分析和解释是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形象意识 色彩写生教学是通过具体感性的。直接感知的方式即借用直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写生 形象塑造 形象意识 色彩表现 结构与动态 形象色彩 自然形态 形象结构 塑造形象 色彩写生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