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腈基炭纤维对比分析:(二)结构与性能的关联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郝俊杰 吕春祥 李登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2-810,共9页
以典型聚丙烯腈基炭纤维为研究对象,结合弹性解皱模型、Griffith微裂纹理论等探讨了炭纤维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联性。分别分析了微晶结构及其择优取向对拉伸模量、孔结构及质量密度起伏对拉伸强度、内部残余压缩应力对断裂伸长率... 以典型聚丙烯腈基炭纤维为研究对象,结合弹性解皱模型、Griffith微裂纹理论等探讨了炭纤维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联性。分别分析了微晶结构及其择优取向对拉伸模量、孔结构及质量密度起伏对拉伸强度、内部残余压缩应力对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关系,确认了上述对炭纤维力学性能起关键影响作用的结构因素,并据此探讨了炭纤维的拉伸断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晶态结构 力学 结构不均匀性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颗粒体系的颗粒运动及结构测量技术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晖 张国华 +1 位作者 王宇杰 孙其诚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1-590,共50页
颗粒材料由大量粗颗粒堆积形成,是复杂的多体相互作用体系,呈现出颗粒尺度的结构不均匀和动力学不均匀性的基本特征,这决定了颗粒材料具有很多独特的宏观性质.借鉴学科历史的发展途径,基于统计力学,从颗粒结构和动力学开始建立颗粒材料... 颗粒材料由大量粗颗粒堆积形成,是复杂的多体相互作用体系,呈现出颗粒尺度的结构不均匀和动力学不均匀性的基本特征,这决定了颗粒材料具有很多独特的宏观性质.借鉴学科历史的发展途径,基于统计力学,从颗粒结构和动力学开始建立颗粒材料体系的宏观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框架是必然途径.但是,颗粒材料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从基本理论到实验手段上,表征与建立颗粒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都极其困难.这是由于现有测试分析手段所描述的颗粒系统组织结构过于简单化,缺乏对颗粒结构和动力学的真正认识,从而制约了颗粒物质研究的发展.因此,开展颗粒体系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测量,是理解和认识颗粒材料重要物理和力学问题的基础和依据.笔者来自不同的科研院所,近十年来开展了颗粒体系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测量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向:(1)数字图像测速法、散斑能见度光谱法和X射线-CT等非侵入式测量技术在颗粒运动方面的应用;(2)体积响应谱、力学谱(有效质量和内耗等)和声速测量技术等直接或间接测量颗粒接触力和颗粒结构技术.本文综述了这些实验手段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国际最新进展和困难.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结合笔者开展测量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试图展望颗粒材料测量技术研究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材料 介尺度结构 结构不均匀性 动力学不均匀 非侵入测量 力学响应谱 声学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M_S6.1攀枝花地震震源区多参数结构成像及发震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润秋 柳存喜 +1 位作者 王志 刘冠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20-4632,共13页
通过联合反演123,053个P、Pn、Pg震相和100,176个S、Sn、Sg震相数据,获得了2008年M S6.1攀枝花地震震源及其周边区域的高分辨率三维纵、横波速度(V P,V S)和泊松比(σ)图像.结合研究区域地壳应力数据综合分析发现,攀枝花地震发生在高-... 通过联合反演123,053个P、Pn、Pg震相和100,176个S、Sn、Sg震相数据,获得了2008年M S6.1攀枝花地震震源及其周边区域的高分辨率三维纵、横波速度(V P,V S)和泊松比(σ)图像.结合研究区域地壳应力数据综合分析发现,攀枝花地震发生在高-低纵、横波速度转换带,并且在震源下方存在一显著的低V S和高σ异常体延伸至下地壳.本研究认为,该构造特征主要是由于西侧坚硬的川滇菱形块体对来自深部流体或熔融物质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绝大部分流体或熔融物质通过断裂带向东南侧的块体内部迁移,造成断裂带两侧块体的岩石物理属性差异较大所致.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地震发生在剪切应力较强的元谋—绿汁江断裂带上,震源下方的流体或部分熔融物质被挤入至震源的断层或裂隙中,增加了震源区岩石的流体应力,降低了横波速度(V S)、增加了岩石的泊松比(σ).我们推测,流体侵入在攀枝花地震形成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来自于青藏高原下地壳的大量的流体或部分熔融物质被挤入震源区岩体的断层或裂缝中,这一过程增加了震源区的孔隙流体压力、减弱岩石的机械强度,同时岩石的静摩擦力增加,导致容易引起岩体脆性形变,从而诱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M S6.1攀枝花地震 结构不均匀性 流体渗透 地震成像 地壳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微观结构表征:Raman光谱 被引量:7
4
作者 郝俊杰 吕春祥 李登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27-233,共7页
Raman光谱作为材料微观结构表征的重要方法,其对碳材料的结构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在0~3300cm-1的波数范围内都有相当显著的谱峰响应。其中,理想石墨晶格面内C C键伸缩振动的G线和由无序结构引起的D线是认识碳材料纳米尺度结构特征的关键... Raman光谱作为材料微观结构表征的重要方法,其对碳材料的结构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在0~3300cm-1的波数范围内都有相当显著的谱峰响应。其中,理想石墨晶格面内C C键伸缩振动的G线和由无序结构引起的D线是认识碳材料纳米尺度结构特征的关键切入点。基于上述特征指标可以获得碳结构微观应力、晶态结构、石墨化度及结构不均匀性等一系列结构特征,是研究碳纤维微观结构及其形成、演变过程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以"Mapping"技术为代表的系列新技术的成功应用,针对碳纤维微观结构的Raman光谱应用技术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进展。本文以Raman光谱的碳纤维微观、介观层面的应用技术为切入点,综述了近年来Raman光谱在碳纤维微观应力/应变、晶态结构、石墨化度及结构不均匀性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RAMAN光谱 微观应力 晶态结构 结构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炭纤维对比分析:(一)微观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登华 吕春祥 +1 位作者 郝俊杰 王惠民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3-801,共9页
利用X射线广角衍射/小角散射、Raman光谱及高分辨透射显微镜对不同型号聚丙烯腈基炭纤维的晶态结构、孔结构、径向结构不均匀性、石墨化度、内部残余应力、结构取向性及分形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J炭纤维的微晶结构比T系列提... 利用X射线广角衍射/小角散射、Raman光谱及高分辨透射显微镜对不同型号聚丙烯腈基炭纤维的晶态结构、孔结构、径向结构不均匀性、石墨化度、内部残余应力、结构取向性及分形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J炭纤维的微晶结构比T系列提升明显,内部残余应力逐步释放,结构取向性显著提升,石墨化程度也显著增强;但其微孔尺寸有所增大,径向结构不均匀性增加,体现了石墨化过程对炭纤维微观结构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晶态结构 石墨化度 结构不均匀性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Bmim][BF4]中卟啉的三线态动力学
6
作者 马仁君 郭前进 +1 位作者 李博轩 夏安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91-2198,共8页
室温离子液体由于其几乎不挥发、稳定性突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结构与性能的可设计性等优点,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普通溶剂不同,离子液体的本质特点之一是其内部的微观结构具有微不均匀性。本文通过对... 室温离子液体由于其几乎不挥发、稳定性突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结构与性能的可设计性等优点,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普通溶剂不同,离子液体的本质特点之一是其内部的微观结构具有微不均匀性。本文通过对四苯基卟啉(TPP)分子在离子液体[Bmim][BF_4]中的三线态动力学研究,发现在激光作用下,TPP的三线态寿命由2.95μs显著增加到184μs。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很可能是由于离子液体的微结构在激光诱导下发生变化,被激光场或者离子诱导极化的氧气分子在离子液体微不均匀性环境中发生重新分布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不均匀结构 分子探针 三线态动力学 卟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