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岭佛坪变质结晶岩系年龄和物质组成特征——SHRIMP锆英石U-Pb年代学和全岩Sm-Nd年代学数据 |
张宗清
宋彪
唐索寒
张寿广
杨永成
王进辉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4 |
25
|
|
|
2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地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变质作用与构造意义 |
丁慧霞
张泽明
李梦梅
牛志祥
张宁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
3
|
北喜马拉雅变质作用和花岗岩研究及其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对比 |
任留东
陈炳蔚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
4
|
藏南亚东地区前寒武纪亚东岩群的建立及其特征 |
张祥信
刘文灿
周志广
赵兴国
梁定益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
5
|
藏南亚东混合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
苟正彬
刘函
李俊
张士贞
赵晓东
王生伟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
6
|
高喜马拉雅混合岩特征及其成因 |
杨永鑫
杨晓松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7
|
高喜马拉雅中段基性捕虏体的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
张鑫刚
刘小汉
刘小兵
周学君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8
|
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晚新生代剥露历史及其构造意义:来自磷灰石和锆石(U-Th)/He数据的约束 |
李晓蓉
张波
张进江
陈思雨
张磊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
9
|
藏南定结地区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的隆升剥蚀历史及其地质意义 |
凌逸云
张进江
王佳敏
王洋
刘世然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
10
|
略述世界8000米以上高峰的分布与形成 |
贺榴
赵佩心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1985 |
0 |
|
|
11
|
对一个銅鎳矿床成因的初步認識 |
李万亨
|
《地质学报》
|
196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