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
作者 马婕龙 张政 +3 位作者 史雨刚 曹亚萍 孙黛珍 王曙光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425-429,共5页
为挖掘与小麦穗顶部和基部结实粒数性状相关的标记位点及优异等位变异,利用106对有多态性的SSR标记,与4个环境下的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关联到27对SSR标记,28个显著关联位点,表型解释率在5.73%~30... 为挖掘与小麦穗顶部和基部结实粒数性状相关的标记位点及优异等位变异,利用106对有多态性的SSR标记,与4个环境下的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关联到27对SSR标记,28个显著关联位点,表型解释率在5.73%~30.73%,其中,Xgwm55(6D)、Xgwm95(2A)、Xgwm102(2D)和Xgwm285(3B)分别在4、2、2、2个环境下与小麦穗顶部或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相关联,为稳定的一因多效标记位点;发现优异等位变异位Xgwm132-6B_(128)和Xgwm102-2D_(142)可分别增加穗顶部小穗结实粒数0.14、0.20粒,Xgwm5-3A_(168)、Xgwm161-3D_(153)以及Xcfe172-3D_(144)可分别增加基部小穗结实粒数0.17、0.29、0.34粒。研究结果对于利用标记辅助选择、增加小麦穗粒数、进而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顶部和基部结实粒数 SSR标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后移对倒春寒下小麦主茎穗结实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兆晨 秦成磊 +5 位作者 尹鹏程 孙铭赫 徐凯琳 郑宝强 陈翔 李金才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2,共9页
为探究施磷模式对倒春寒下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于2022-2023年选用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和抗倒春寒性强的烟农19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盆栽种植的方式,利用低温光照培养箱进行倒春寒模拟试验,分析了常温+磷肥全部基施、常温+50... 为探究施磷模式对倒春寒下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于2022-2023年选用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和抗倒春寒性强的烟农19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盆栽种植的方式,利用低温光照培养箱进行倒春寒模拟试验,分析了常温+磷肥全部基施、常温+50%磷肥后移、倒春寒+磷肥全部基施和倒春寒+50%磷肥后移处理下两个小麦品种的主茎穗结实特性。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倒春寒显著降低了新麦26和烟农19主茎穗结实粒数和单穗重,单穗结实粒数降幅分别为25.63%和23.43%,单穗重降幅分别为26.74%和20.65%,其中两个品种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降幅均最大(降幅分别为40.21%和31.91%),结实粒数降幅最大的粒位分别为第3和第4粒位(降幅分别为40.00%和80.77%)。常温条件下,磷肥后移后两个品种主茎单穗重较磷肥全部基施分别提高了9.37%和19.48%,结实粒数分别提高了11.17%和8.45%,结实粒数增幅最大的小穗位分别为下部和上部小穗(增幅分别为30.93%和31.25%),烟农19千粒重显著增加(增幅12.49%)。与磷肥全部基施相比,倒春寒危害下磷肥后移显著增加两个品种的主茎穗结实粒数和单穗重,结实粒数增幅分别为22.53%和14.20%,单穗重增幅分别为25.94%和10.96%,新麦26结实粒数增幅最大的小穗位和粒位分别为下部小穗和第3粒位(分别增加了101.72%和42.86%);而烟农19结实粒数增幅最大的小穗位为上部小穗(增加73.68%)。综上所述,倒春寒会降低小麦主茎穗结实粒数和单穗重,磷肥后移可通过提高主茎穗结实粒数和单穗重减轻倒春寒对小麦穗部结实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倒春寒 磷肥后移 结实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结实期间管理措施
3
作者 任荣玉 李善友 闻三峡 《河南农业》 2017年第25期48-48,共1页
水稻抽穗开花到结实成熟阶段,是决定结实粒数和粒质量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生殖生长处于主导地位,光合产物以及茎秆、叶鞘内储藏的养分均向籽粒输送,供灌浆结实。而植株早衰或贪青,都会影响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造成空秕率增加和粒... 水稻抽穗开花到结实成熟阶段,是决定结实粒数和粒质量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生殖生长处于主导地位,光合产物以及茎秆、叶鞘内储藏的养分均向籽粒输送,供灌浆结实。而植株早衰或贪青,都会影响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造成空秕率增加和粒质量降低。这一阶段田间管理重要任务是:养根保叶,防早衰、防贪青,尽力维持根的吸收能力,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和延长功能期。以增多灌浆来源,从而减少秕粒,提高结实率和干粒质量,达到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管理 结实 水稻 灌浆结实 成熟阶段 结实粒数 生殖生长 光合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环唑·苯醚甲环唑防治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试验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仇广灿 成晓松 +1 位作者 胡健 吴彩全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4期110-111,共2页
粒黑粉病是杂交制种稻上的主要病害,直接危害谷粒,结实粒数减少,一般发病田块减产5%~10%,收获时病谷破裂散出的黑粉粘附在健谷表面,影响种子质量,降低产值。为寻求防治粒黑粉病的理想药剂,探讨其防治技术,有效减轻粒黑粉病... 粒黑粉病是杂交制种稻上的主要病害,直接危害谷粒,结实粒数减少,一般发病田块减产5%~10%,收获时病谷破裂散出的黑粉粘附在健谷表面,影响种子质量,降低产值。为寻求防治粒黑粉病的理想药剂,探讨其防治技术,有效减轻粒黑粉病的危害,提高杂交制种稻的经济效益,我们于2007年对新型高效复配杀菌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进行了防治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的小区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粉病 苯醚甲环唑 杂交制种 防治技术 试验初报 丙环唑 复配杀菌剂 结实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轴和小穗轴维管束系统及与穗部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李金才 魏凤珍 丁显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研究了安徽省小麦主栽品种扬麦5号和博爱7422穗轴节片的大维管束和小维管束数目及横截面积,并分析其发达程度与穗部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穗轴大、小维管束数目沿穗轴自下而上逐减,但下降幅度随穗轴节位而异.大维管束数目,在基部1~4... 研究了安徽省小麦主栽品种扬麦5号和博爱7422穗轴节片的大维管束和小维管束数目及横截面积,并分析其发达程度与穗部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穗轴大、小维管束数目沿穗轴自下而上逐减,但下降幅度随穗轴节位而异.大维管束数目,在基部1~4节片平均每节减少不到1个,5~11节片平均每节减少l~2个,12节片以上的下降速率随穗子大小而异,平均有3条大维管束直接通向顶小穗.小维管束数目减少主要在穗轴基部1~6节片之间.大维管束横截面积从基部到中部节片沿穗轴逐增然后渐降.统计分析表明穗轴节片间大维管束数目和横截面积的下降幅度及小穗轴基部大维管束发育程度,与小穗结实粒数和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轴 小穗轴 维管束 结实粒数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去除花丝确定玉米花粉管通道形成时间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向龙 张中保 +1 位作者 张春 吴忠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80-82,共3页
为研究不同玉米材料花粉管通道形成时间,对S173、S192等2个玉米材料在授粉后去除花丝统计结实粒数,确定其花粉管通道形成的时间段。结果表明,雌穗结实顺序为中部、下部、顶部,结实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2个材料结实均在授粉后15 h开始,之... 为研究不同玉米材料花粉管通道形成时间,对S173、S192等2个玉米材料在授粉后去除花丝统计结实粒数,确定其花粉管通道形成的时间段。结果表明,雌穗结实顺序为中部、下部、顶部,结实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2个材料结实均在授粉后15 h开始,之后在一定时间段内结实粒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但该趋势因温度不同而有差异;相同温度条件下,S192结实要早于S173,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材料温度越高结实越早,说明温度对不同材料结实起始时间有很大影响;通道形成时间段验证试验中,在满足温度条件下,通道形成时间段内转化所得阳性株率要高于非时间段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粉管通道 去除花丝 结实粒数 淀粉 温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硅钙磷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学军 冯卫东 +2 位作者 宋德印 王兴盛 王玉琳 《宁夏农林科技》 2001年第1期37-38,共2页
通过水稻不同生育期施用硅钙磷肥的田间试验 ,研究硅钙磷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基施硅钙磷肥效果最好 ,硅钙磷肥能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数、结实粒数和穗数 ;在水稻品质方面 ,能降低水稻的裂纹米率 ,提高大... 通过水稻不同生育期施用硅钙磷肥的田间试验 ,研究硅钙磷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基施硅钙磷肥效果最好 ,硅钙磷肥能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数、结实粒数和穗数 ;在水稻品质方面 ,能降低水稻的裂纹米率 ,提高大米的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钙磷肥 水稻 产量 品质 生长发育 有效分蘖 结实粒数 裂纹米率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
8
作者 徐乃瑜 严家骐 王明全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22-123,共2页
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①徐乃瑜严家骐王明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1991年我们选育创建的(粗厚山羊草)NPFP等异质系小麦在张家口春播,出现花粉全不育现象。为了探讨此类型小麦雄性不育形成... 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①徐乃瑜严家骐王明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1991年我们选育创建的(粗厚山羊草)NPFP等异质系小麦在张家口春播,出现花粉全不育现象。为了探讨此类型小麦雄性不育形成的机理,以及为采用两系法开拓小麦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 异质系 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 瓦维洛夫山羊草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 牡山羊草 结实粒数 花粉育性 小花分化期 小穗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桑树新杂交组合的选育
9
作者 唐翠明 罗国庆 +5 位作者 吴福泉 杨琼 吴剑安 陈列辉 钟建武 黄炳辉 《广东蚕业》 2005年第3期40-42,共3页
利用优良母本31个、父本19个共组配个236个杂交组合,有213个组合收 获了种子,对平均单果结实粒数20粒以上、种子结实率70%以上且发芽率达80%以上的141个组合播种育苗,苗期淘汰了12个组合,有129个组合进入品种比较试验,进行连续... 利用优良母本31个、父本19个共组配个236个杂交组合,有213个组合收 获了种子,对平均单果结实粒数20粒以上、种子结实率70%以上且发芽率达80%以上的141个组合播种育苗,苗期淘汰了12个组合,有129个组合进入品种比较试验,进行连续两年的产量调查,结果比对照种塘10×伦109增产的组合有76个,其中增产10.0~20.0%的有16个,增产20.0~30.0%的有13个,增产30.0%以上的有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树杂交组合 选育 新杂交组合 桑树 品种比较试验 结实粒数 播种育苗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双季晚稻产量结构要素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陈家金 徐宗焕 +2 位作者 王加义 曾继经 谢怡芳 《福建农业科技》 2005年第4期5-6,共2页
通过对双季晚稻多年田间观测数据与气象资料的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气象条件对晚稻产量结构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穗结实粒数是造成双季晚稻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生殖生长期的气象条件对晚稻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双季晚稻 产量结构要素 气象条件 生殖生长期 回归分析 气象资料 观测 年际变化 结实粒数 田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穗部性状发育的影响
11
作者 胡晓颖 杨治昊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4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叶面肥 水稻 穗部性状 结实 结实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提高我县大麦单产水平的技术途径探讨
12
作者 李成 仇方贵 吴建国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92年第1期33-36,共4页
大麦在我县具有多年的种植历史,并在夏粮生产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近几年,大麦单产回落,并处于停滞徘徊状态。为打破这种被动局面,我们全面分析总结了多年来大麦生产的经验教训,系统分析了大麦产量变化特点,并注重对八十年代变化特点进... 大麦在我县具有多年的种植历史,并在夏粮生产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近几年,大麦单产回落,并处于停滞徘徊状态。为打破这种被动局面,我们全面分析总结了多年来大麦生产的经验教训,系统分析了大麦产量变化特点,并注重对八十年代变化特点进行了剖析,对恢复提高其单产水平的技术途径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棱大麦 单产水平 八十年代 技术途径 二棱大麦 经验教训 变化特点 每穗实 结实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小麦父母本混播制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龚德平 谌鑫 +2 位作者 冯锦刚 颜昌俊 陈功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2-23,共2页
通过对10个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进行父母本混播与分播制种产量对比,并对不同混播比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合父母本混播制种产量明显高于分播制种产量,平均增幅13 4%,混播制种可明显提高母本结实粒数,父母本混播比例以父本有效穗达... 通过对10个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进行父母本混播与分播制种产量对比,并对不同混播比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合父母本混播制种产量明显高于分播制种产量,平均增幅13 4%,混播制种可明显提高母本结实粒数,父母本混播比例以父本有效穗达到总穗数的20%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小麦 父本 母本 混播制种 试验 产量 结实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粳稻产量及其主要构成性状间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洪亮 孙玉友 +5 位作者 侯国强 程杜娟 刘春光 徐德海 王丽 时新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对138份寒地粳稻材料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性状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非直接构成因素株高和穗长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0.32**和0.25**),株高和穗长均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0.49**和0.45**),而穗长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0.20*)。... 对138份寒地粳稻材料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性状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非直接构成因素株高和穗长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0.32**和0.25**),株高和穗长均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0.49**和0.45**),而穗长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0.20*)。在产量直接构成因素互作分析中,除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互作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外(-0.71**),其余任意两者或三者互作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三者互作对产量影响最大(0.87**),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次之(-0.71**),在各因素对产量性状的互作影响中穗数和穗粒数两者发挥出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作用最小。通径分析也表明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数值明显高于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数值(分别为3.3929、3.5379和1.8900、2.5511,以高产型品种为例),说明穗数和穗粒数是寒地粳稻产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综合所述,充分协调好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关系是寒地粳稻获得高产的基础,同时应兼顾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高产类型品种中,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作用有明显的提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粳稻 ×穗×结实 互作 产量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栽培氮肥要求量及利用率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亚玲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年第12期7-7,共1页
1、产量目标 水稻产量的构成由单位面积上的穴数、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个部分构成,要求达到的标准:穴数17~22穴,平方米;穗数450~500穗/平方米;实粒数85~90粒/穗;千粒重24~26克;产量9000~10000公斤,公顷。
关键词 水稻栽培 利用率 氮肥 水稻产量 结实粒数 单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 育种
16
《麦类文摘》 1997年第6期24-24,共1页
Z971549 提高大麦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途径/张明生(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吉颖…//作物杂志.-1997,(1).-13用10个不同的二棱大麦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在不育系两侧种父本,大田条件下自然授粉。测量不育系穗长、结实粒数、未实粒数,计... Z971549 提高大麦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途径/张明生(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吉颖…//作物杂志.-1997,(1).-13用10个不同的二棱大麦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在不育系两侧种父本,大田条件下自然授粉。测量不育系穗长、结实粒数、未实粒数,计算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 异交结实 二棱大麦 沿海地区 野生六棱大麦 自然授粉 结实粒数 江苏省 育种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麦新品系8805
17
《云南农业》 1995年第11期18-18,共1页
地麦新品系8805楚雄州农科所小春作物室675000一、品种来源:8805是楚雄州农科所1985年用1038作母本,洋麦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二、特征特性:属春性,幼苗直立,叶势挺直,叶色深绿,分镇力中等,成穗率较高。... 地麦新品系8805楚雄州农科所小春作物室675000一、品种来源:8805是楚雄州农科所1985年用1038作母本,洋麦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二、特征特性:属春性,幼苗直立,叶势挺直,叶色深绿,分镇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后期落黄较好,株高90~100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系 地麦 楚雄州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山区旱地 耐旱性 白粉病 小春作物 结实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抛秧应加强大田管理(下)
18
作者 曾翔 周立军 《湖南农业》 2005年第6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大田管理 水稻抛秧田 后期管理 成熟阶段 关键时期 结实粒数 管理措施 抽穗 保叶 养根 早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亩产250公斤栽培技术规范 (下)
19
《农家科技》 1996年第4期10-12,共3页
四、头季采用“促、稳、保”施肥法,增施硅、磷、钾肥“促、稳、保”施肥法是杂交中稻前期促蘖、中期稳长、后期保粒保芽施肥法的简称。这种施肥法与70%作底肥、30%作分蘖肥的“重底早追”施肥法比较,其优点是:既可使稻株分蘖适中、不... 四、头季采用“促、稳、保”施肥法,增施硅、磷、钾肥“促、稳、保”施肥法是杂交中稻前期促蘖、中期稳长、后期保粒保芽施肥法的简称。这种施肥法与70%作底肥、30%作分蘖肥的“重底早追”施肥法比较,其优点是:既可使稻株分蘖适中、不拥挤、个体健壮、通风透光良好、病虫害轻、提高头季稻结实粒数和千粒重,又可提高再生芽的存活率,且萌发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施肥法 头季稻 栽培技术规范 再生芽 杂交中稻 存活率 病虫害 结实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
作者 贺宗利 《河北农业》 1995年第2期12-13,共2页
旱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编者按:玉田县的旱种水稻栽培,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模式,并于1988年9月通过了由全国水稻专家参加,唐山市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认定为“春旱稻栽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夏旱稻栽培达... 旱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编者按:玉田县的旱种水稻栽培,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模式,并于1988年9月通过了由全国水稻专家参加,唐山市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认定为“春旱稻栽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夏旱稻栽培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两项技术有较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种水稻 栽培技术规程 水稻高产 玉田县 抗倒性 产量结构指标 生育期 水稻栽培 结实粒数 水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