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高产水稻新品种
1
作者 王宜发 《农村百事通》 1995年第11期23-23,共1页
一、早籼水稻——超丰早一号 超丰早一号是湖南农大育种室伏军研究员等人应用水稻与高粱远绿杂交育种方法,经多代精心选育而成的高产早晚兼用籼型水稻新品种。我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实地观看考察该品种后评价说:“
关键词 产水稻 杂交水稻 早籼水稻 水稻新品种 后评价 杂交稻 结实率 湖南农大 特大穗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荞野生近缘种观察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润清 高悦 +7 位作者 黄爱斌 淡振荣 郑粉艳 王婷 杜建军 任琴琴 艾荣 高立荣 《农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1-16,共6页
为了较大幅度提高栽培甜荞的产量水平,利用甜荞野生近缘种优良资源改良传统的甜荞选育高产品种。经观察统计,野生近缘种荞麦与甜荞外部形态完全相同,仅花器构造不同。其中野生近缘种荞麦茎秆坚硬,生育期适中,具有雌雄蕊等长、自交可育(... 为了较大幅度提高栽培甜荞的产量水平,利用甜荞野生近缘种优良资源改良传统的甜荞选育高产品种。经观察统计,野生近缘种荞麦与甜荞外部形态完全相同,仅花器构造不同。其中野生近缘种荞麦茎秆坚硬,生育期适中,具有雌雄蕊等长、自交可育(结实率高达41.9%~62.6%,套袋自交结实率为21.2%,),且与甜荞杂交也可育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落粒性较强和易穗发芽等缺点。栽培甜荞雌雄蕊异长(异花授粉),结实率仅有12.9%,套袋自交结实率仅0.9%(表明自交不育)。野生近缘种荞麦作母本,甜荞作父本的F_(1)代呈现出父本红色羽翅的遗传标记,证明确系杂交种。产量结果调查发现,母本平均单株产量6.3 g,千粒重20.4 g;F_(1)平均单株产量23.4 g,千粒重27.1 g,F_(1)产量是母本3.7倍,杂种优势十分显著。实验Ⅱ结果显示,F_(1)呈现父母本花冠色泽的中间颜色,为不完全显性,植株较矮,花器构造为雌雄蕊等长。F_(2)代分离出5株花冠颜色与父本完全相同的深红色植株,其中2株花器构造与母本相同(雌雄蕊等长),结实率为47%;3株与父本完全相同(雌雄蕊不等长),结实率小于10%。实验表明野生近缘种荞麦与普通荞麦具有亲和性,杂种优势强,而且自交可育、结实率高,是十分珍贵的种质资源,有望改变普通荞麦的低产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野生近缘种 自花授粉 结实率高 亲和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的育种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建权 张大友 +5 位作者 张亚 李进永 郭红 徐殿云 邵风康 许业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4期132-134,共3页
根据杂交粳稻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育种实践提出杂交粳稻三系的选育方法及类型,尤其是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和开花习性好的高异交结实不育系的选育,同时强调保持系米质性状、株叶形态等综合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的主导作用,恢复系米质对杂交后... 根据杂交粳稻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育种实践提出杂交粳稻三系的选育方法及类型,尤其是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和开花习性好的高异交结实不育系的选育,同时强调保持系米质性状、株叶形态等综合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的主导作用,恢复系米质对杂交后代品质也是很重要的,繁茂性好的籼粳交恢复系对杂种优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优良的杂交组合的推广应用,还需要良种良法相结合,区别于常规粳稻的栽培模式,充分发挥杂交粳稻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三系选育 柱头外露率 异交结实率 良种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稻奇葩——香优1349
4
作者 操先明 《农村百事通》 1998年第4期23-23,共1页
香优1329,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黄发松研究员从杂交稻“香优63”中选育出具有早熟、抗病、丰产特性的香稻特优新品种。该稻分蘖力强,单株分蘖10~15根,株高100厘米,茎秆坚韧不倒伏,
关键词 香稻品种 杂交稻 丰产特性 新品种 栽培要点 单季晚稻 水稻研究 连作晚稻 结实率 北方稻区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