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频率响应特性分析的滤序滤波结合算法研究
1
作者 熊小伏 杨运国 +1 位作者 赵霞 周家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5-48,共4页
采用基波序分量构成的数字保护方案已有很多。文中分析了响应时间为1/3工频周期的滤序算法的频率响应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滤序算法频率响应特性设计数字滤波器的思想,推导出了滤序滤波结合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滤序滤波结合... 采用基波序分量构成的数字保护方案已有很多。文中分析了响应时间为1/3工频周期的滤序算法的频率响应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滤序算法频率响应特性设计数字滤波器的思想,推导出了滤序滤波结合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滤序滤波结合算法具有计算量小、响应速度较快、滤波精度较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电网 数字保护 频率响应特性 滤序滤波结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机结合算法的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苏 王小平 王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6-88,共3页
在研究并行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家电产品布局设计优化问题的人机结合并行遗传算法.该算法将人工个体与算法个体共同构成解群,在计算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对算法的有效干预,避免算法的缺陷出现.对比试验表明,采用"人机结... 在研究并行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家电产品布局设计优化问题的人机结合并行遗传算法.该算法将人工个体与算法个体共同构成解群,在计算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对算法的有效干预,避免算法的缺陷出现.对比试验表明,采用"人机结合"的并行遗传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家电产品布局设计的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结合算法 并行遗传算法 家电产品 布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功放预失真器系数提取的RLS-ISUC结合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陶詹 王晶琦 +2 位作者 曾欢 杜敦伟 吴文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0-173,共4页
数字预失真技术中预失真器系数的提取通常利用自适应滤波算法来实现,递归最小二乘算法(RecursiveLeast Squares,RLS)因其收敛速度快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但是RLS算法计算量大,且其稳定性对输入信号自相关矩阵条件数敏感,本文针对RLS算法... 数字预失真技术中预失真器系数的提取通常利用自适应滤波算法来实现,递归最小二乘算法(RecursiveLeast Squares,RLS)因其收敛速度快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但是RLS算法计算量大,且其稳定性对输入信号自相关矩阵条件数敏感,本文针对RLS算法存在的问题,先提出了一种易于在硬件上实现的间隔抽取更新系数(Interval Selection Update Coefficient,ISUC)提取算法,对输入信号进行等时间间隔抽取,减少计算量的同时也降低输入信号自相关矩阵的条件数,从而提高算法的鲁棒性;更进一步地,本文将经典RLS算法与新算法结合提出了RLS-ISUC结合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RLS算法相比,新型结合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更小的计算量和更优良的功放线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预失真技术 自适应滤波算法 RLS算法 RLS-ISUC结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LU分解与迭代法的结合策略及算法实现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滨 郑赟 +2 位作者 叶以正 肖立伊 黄国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2002年第3期16-21,共6页
在矩阵求解算法中,直接法或迭代法都不能有效地求解大规模稀疏或病态矩阵,因此提出一种LU分解与迭代法结合的策略。采用LU分解对矩阵进行预处理,以提高迭代法的收敛性,并采用一种判断策略使矩阵的LU分解结果可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此... 在矩阵求解算法中,直接法或迭代法都不能有效地求解大规模稀疏或病态矩阵,因此提出一种LU分解与迭代法结合的策略。采用LU分解对矩阵进行预处理,以提高迭代法的收敛性,并采用一种判断策略使矩阵的LU分解结果可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此结合策略应用于两种共轭梯度(CG)法,得到CLUCG和CLUTCG两种算法。它们已应用于模拟和混合信号电路模拟器ZeniVDE中。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此结合策略是很有效的,得到的两种算法具有较快的速度和较好的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求解 电路模拟 迭代法 结合算法 LU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合GAAC和K-means的维吾尔文文本聚类算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吐尔地.托合提 艾海麦提江.阿布来提 +1 位作者 米也塞.艾尼玩 艾斯卡尔.艾木都拉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9-155,共7页
介绍了K-means和GAAC聚类算法思想和两种特征提取方法对维吾尔文文本表示及聚类效率的影响。在较大规模文本语料库基础上,分别用K-means和GAAC的方法进行维吾尔文文本聚类实验及性能对比分析,针对经典K-means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过分... 介绍了K-means和GAAC聚类算法思想和两种特征提取方法对维吾尔文文本表示及聚类效率的影响。在较大规模文本语料库基础上,分别用K-means和GAAC的方法进行维吾尔文文本聚类实验及性能对比分析,针对经典K-means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过分依赖性及不稳定性缺点以及GAAC的高计算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结合GACC和K-means的维吾尔文聚类算法。本算法分两步完成聚类操作,首先是GAAC模块从少量文本集中获取最优的初始类中心,然后是K-means模块对大量文本集进行快速聚类。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在聚类准确率和时间复杂度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文 文本聚类 K—means GAAC 结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纯几何学线特征匹配的点线结合匹配算法
6
作者 崔东亮 冷建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6-191,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匹配算法在强光照变化或者高动态范围(HDR)环境下的匹配不准确,在欠点环境下提取特征过少的问题,引入基于纯几何学的线特征匹配算法并融合性能优越的点特征匹配算法。在保证算法实时性与拥有足够数量匹配对的前提下,使得算... 为了解决传统匹配算法在强光照变化或者高动态范围(HDR)环境下的匹配不准确,在欠点环境下提取特征过少的问题,引入基于纯几何学的线特征匹配算法并融合性能优越的点特征匹配算法。在保证算法实时性与拥有足够数量匹配对的前提下,使得算法对于光照变化有较好的鲁棒性,同时提高匹配的准确率,满足诸如视觉里程计(VO)之类的实时应用。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满足实时应用要求的前提下,匹配精度以及对于光照变换的鲁棒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特征匹配 纯几何法 光照鲁棒性 点线结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短路由问题的改进单亲进化遗传算法 被引量:6
7
作者 祝延军 胡纯德 高随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4-67,共4页
基于信息素动态更新的蚁群算法(DACO)求解大规模最短路由问题收敛时间过长,单亲进化遗传算法(PEGA)在产生初始种群、选择父体及基因换位等操作中存在随机性太大的问题,论章将这两种算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单亲进化遗传算法... 基于信息素动态更新的蚁群算法(DACO)求解大规模最短路由问题收敛时间过长,单亲进化遗传算法(PEGA)在产生初始种群、选择父体及基因换位等操作中存在随机性太大的问题,论章将这两种算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单亲进化遗传算法(DACO-PEGA),该算法通过控制蚁群周游次数,求得满意可行解或次优解,再将已得路由作为初始种群进行优化改良,求得最短路由。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应用于求解最短路由问题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蚁群算法 单亲进化遗传算法 结合算法 最短路由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蚁群-遗传算法在优化航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严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30-232,共3页
航线优化是一个重要问题。提出的改进算法是先通过限制、选择和更新信息素、控制周游次数,找出航线的满意解,大大缩短了搜索时间;再用所得较好的航线表示作为初始种群,指定为父体,直接进行分组定界操作,将已得航线进行优化改良,求得最... 航线优化是一个重要问题。提出的改进算法是先通过限制、选择和更新信息素、控制周游次数,找出航线的满意解,大大缩短了搜索时间;再用所得较好的航线表示作为初始种群,指定为父体,直接进行分组定界操作,将已得航线进行优化改良,求得最佳航线。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应用于求解航线优化问题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MIN蚁群优化算法 单亲进化遗传算法 结合算法 航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基础柔性的土-结动力相互作用分区显-隐式分析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少林 陆新宇 赵宇昕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9,共11页
在土-结相互作用分析中,一般假定基础为刚性。这种假定在基础尺寸较小,或地震波频率较低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当基础尺寸大于入射地震波最小波长时,刚性基础对高频地震波具有较大的滤波作用,影响结构反应的计算精度,应该考虑基础的柔性... 在土-结相互作用分析中,一般假定基础为刚性。这种假定在基础尺寸较小,或地震波频率较低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当基础尺寸大于入射地震波最小波长时,刚性基础对高频地震波具有较大的滤波作用,影响结构反应的计算精度,应该考虑基础的柔性。本文考虑基础的柔性,将土-基础-结构体系进行分区计算,土体和基础采用集中质量显式有限元方法,半无限土体采用多次透射人工边界模拟,通过FORTRAN自编程序进行分析;上部结构采用隐式有限元法,可通过ANSYS进行分析;当结构采用梁单元时,通过约束方程对基础和结构进行耦合连接;结构和土体可采用不同的时间步距,实现了柔性基础情形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分区异步计算。通过与Belytschko显-隐式同步算法对比,表明本文时空分区显-隐式结合异步算法,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可极大提高计算效率。进一步通过柔性基础和刚性基础的算例对比,验证了所模拟的最小波长远大于基础尺寸时,刚性基础假定较为合理,并简单讨论了计算中出现的失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显-隐式结合异步算法 多次透射边界 柔性基础 刚性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高精度光谱寻峰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虹 郭宇龙 +2 位作者 郑晓丹 刘鹏辉 周上清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7,共5页
针对被采样的超弱光纤光栅(FBG)反射光谱含有干扰噪声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大容量超弱传感网络的高速寻峰算法。该算法引入权重因子加入到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实现加权最小二乘拟合(WLS)算法,对高斯曲线拟合系数进行优化,定位出中心波长,... 针对被采样的超弱光纤光栅(FBG)反射光谱含有干扰噪声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大容量超弱传感网络的高速寻峰算法。该算法引入权重因子加入到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实现加权最小二乘拟合(WLS)算法,对高斯曲线拟合系数进行优化,定位出中心波长,然后再通过非对称高斯修正(AG)对定位的中心波长进行修正,提出WLS结合AG(WLS-AG)的算法,实现抗噪声干扰高精度寻峰。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最小二乘拟合算法、质心算法、WLS算法及文章提出的WLS-AG算法分别在不同噪声下的峰值误差平均值,以及变温环境下误差平均值。实验结果表明,在高信噪比的情况下,WLS-AG算法连续20次重复性实验平均误差<1 pm,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平均误差约为10 pm;在不同温度下的检测误差在1 pm内,且最为稳定,满足超弱FBG传感系统精度解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弱光纤光栅 加权最小二乘拟合结合非对称高斯修正算法 寻峰算法 大容量超弱传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算法用于专业机械快速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健 陶元芳 +1 位作者 王爱红 许增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38,共5页
现阶段对起重机金属结构的优化设计,都是利用智能算法通过筛选最优目标值的方式来获得结果。为开发专业机械CAD软件探索新思路,并探寻一种快速获得非标产品参数的可行方法,引入BP神经网络算法,采用映射的方式来获得设计方案。把入粒子... 现阶段对起重机金属结构的优化设计,都是利用智能算法通过筛选最优目标值的方式来获得结果。为开发专业机械CAD软件探索新思路,并探寻一种快速获得非标产品参数的可行方法,引入BP神经网络算法,采用映射的方式来获得设计方案。把入粒子群结合惩罚函数算法,作为金属结构设计问题的方案发生器,产生大量针对不同设计要求的设计方案数据样本。再利用所得的数据样本训练BP神经网络,得到相应的权值和阈值。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实现快速设计的功能。基于VisualC++6.0进行了软件开发及算法功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射 粒子群结合惩罚函数算法 BP神经网络算法 快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23
12
作者 林韩熙 向丹 +1 位作者 欧阳剑 兰晓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8-48,共11页
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的热门研究之一,是实现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针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算法进行研究,以了解不同条件下路径规划算法的发展与应用,系统性地总结了路径规划的研究现状和发展。针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特点,将... 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的热门研究之一,是实现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针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算法进行研究,以了解不同条件下路径规划算法的发展与应用,系统性地总结了路径规划的研究现状和发展。针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特点,将其划分为智能搜索算法、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基于几何模型算法和用于局部避障算法。基于上述分类,介绍了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各类规划算法的优缺点,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移动机器人 算法分类与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状态改变的在线全球定位系统轨迹数据压缩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磊军 房晨 +1 位作者 张磊 鲍苏宁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7,132,共7页
针对基于偏移量计算的轨迹数据压缩算法中对于关键点的评估不足以及基于在线轨迹数据压缩算法中累积误差和对偏移量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运动状态改变的在线全球定位系统(GPS)轨迹数据压缩算法——限定同步欧氏距离(SED)的... 针对基于偏移量计算的轨迹数据压缩算法中对于关键点的评估不足以及基于在线轨迹数据压缩算法中累积误差和对偏移量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运动状态改变的在线全球定位系统(GPS)轨迹数据压缩算法——限定同步欧氏距离(SED)的阈值结合算法(SLTA)。该算法通过轨迹点的转向角度大小和速度变化大小来评估轨迹点信息量的大小;同时用SED限制点的偏移量,以达到较好的信息保留度。实验结果表明,SLTA的轨迹压缩率能够达到50%左右,与阈值结合算法(TA)相比,SLTA的平均SED误差(5 m以内)可以忽略不计;相对于基于偏移量计算的轨迹数据压缩算法,SLTA的平均角度误差最小(1.5°-2.3°),运行时间最稳定。SLTA能够稳定有效地进行在线GPS轨迹数据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轨迹数据压缩 同步欧氏距离 阈值结合算法 运动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伏并网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振树 林梅军 +1 位作者 刘岩 卞绍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8-185,共8页
基于天气预报系统的太阳辐射模型,利用气象部门获得的云层类型预报信息对光伏进行短期预测;并提出了适用于含光伏发电的弱环配电网的牛顿-拉夫逊法和前推回代法相结合的配电网潮流算法。该算法将弱环配电网等效为环网和辐射形网络两个部... 基于天气预报系统的太阳辐射模型,利用气象部门获得的云层类型预报信息对光伏进行短期预测;并提出了适用于含光伏发电的弱环配电网的牛顿-拉夫逊法和前推回代法相结合的配电网潮流算法。该算法将弱环配电网等效为环网和辐射形网络两个部分,采用牛顿-拉夫逊法和前推回代法交替求解环网与辐射形网络,实现含有分布式光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在新算法中采用变收敛精度进行计算,既保证最终的精确性又能提高计算速度。最后,采用28节点算例进行验证,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强度 光伏功率预测 配电网潮流 牛顿-拉夫逊法 前推回代 结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嗓音发声系统的非对称建模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陶智 曾晓亮 +3 位作者 顾玲玲 张晓俊 吴迪 薛隆基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0-267,共8页
为了在病理嗓音识别中为特征参数选择提供依据,提出声带非对称力学建模仿真病变声带并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声带的分层结构和组织特性,建立声带力学模型,耦合声门气流,求取模型输出的声门源激励波形。采用遗传粒子群-拟牛顿结合优化算法(G... 为了在病理嗓音识别中为特征参数选择提供依据,提出声带非对称力学建模仿真病变声带并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声带的分层结构和组织特性,建立声带力学模型,耦合声门气流,求取模型输出的声门源激励波形。采用遗传粒子群-拟牛顿结合优化算法(Genet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on quasi-Newton method,GPSO-QN)将模型输出的声门源和实际目标声门波相匹配,提取优化模型参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声带模型能产生与实际声门源相一致的声门波形,同时也证明了左右声带生理组织间的非对称性是产生病理嗓音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嗓音 非对称 声带力学模型 遗传粒子群-拟牛顿结合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SSA-VMD-MCKD的轴承早期微弱故障异常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立海 谭奥 +2 位作者 贺永辉 张笑琼 白晓龙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9-2141,共13页
针对滚动轴承在强噪声干扰下早期微弱故障不易被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结合正余弦和柯西变异的麻雀智能搜索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与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SCSSA-VMD-MCKD)的轴承早期微弱故障异常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结合正余弦和柯西... 针对滚动轴承在强噪声干扰下早期微弱故障不易被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结合正余弦和柯西变异的麻雀智能搜索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与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SCSSA-VMD-MCKD)的轴承早期微弱故障异常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结合正余弦和柯西变异的麻雀智能搜索算法(SCSSA)优化了VMD参数α和K,进而对轴承故障信号进行了自适应分解,根据加权包络谱峰值因子指标(WEPF)筛选有效模态分量,并重构得到了重构信号;然后,采用SCSSA优化了MCKD参数T、L和M,并用优化后的MCKD方法增强了重构信号故障冲击成分;最后,对经MCKD增强后的重构信号进行了包络谱分析,提取到了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及倍频;利用轴承故障仿真信号和试验信号对该故障异常检测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够有效降噪并自适应增强故障冲击成分,相较于经SCSSA-VMD分解并重构的信号,故障仿真信号和实测试验信号信噪比分别提升了102.6%和81.3%,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26.7%和33.3%;轴承内外圈故障特征频率及倍频幅值更为突出,能够实现强噪声背景下滚动轴承早期微弱故障异常检测目的,与SSA-VMD-MCKD方法相比,更能突显该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故障冲击成分增强 结合正余弦和柯西变异的麻雀智能搜索算法 变分模态分解 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液体深层发酵工艺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滕国生 贾东旭 +4 位作者 郭含笑 刘勇 范春艳 武丽达 佟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2-166,共5页
利用期望函数将菌丝体干重、胞内多糖、蛋白质及甘露醇含量综合为期望值Da,并以此作为实验的评价指标。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羊肚菌发酵罐液体培养条件的因素进行筛选,所选取的8个因素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 H、转速、发酵温度、... 利用期望函数将菌丝体干重、胞内多糖、蛋白质及甘露醇含量综合为期望值Da,并以此作为实验的评价指标。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羊肚菌发酵罐液体培养条件的因素进行筛选,所选取的8个因素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 H、转速、发酵温度、接种量、通气量、发酵时间、种龄以及装液量。在得到装液量、接种量和初始p H为显著影响因素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深入优化。通过SAS Version 8.02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回归分析,利用Matlab2012a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分析,通过比较各模型Da预测值,即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分析结果,从而获得羊肚菌5L发酵罐液体培养最佳条件:初始p H6.83,转速200r/min,发酵时间4.5d,发酵温度26℃,接种量3%,种龄3d,通气量200L/h,装液量3.22L/5L。模型预测期望值0.5220,验证值0.4987,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及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液体发酵 PLACKETT-BURMAN设计 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 期望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GA和BPNN-GA优化黄连厚朴汤抗流感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巧凤 严云良 +1 位作者 孙瑶 曹志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确定黄连厚朴汤抗流感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设计,以盐酸小檗碱与厚朴酚含量、浸膏得率及病毒抑制率为考察指标,熵权法赋权得到综合评分,再分别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u... 目的确定黄连厚朴汤抗流感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设计,以盐酸小檗碱与厚朴酚含量、浸膏得率及病毒抑制率为考察指标,熵权法赋权得到综合评分,再分别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ultiple 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MOGA)和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BP neural network combined with genetic algorithm,BPNN-GA)进行建模并目标寻优,比较2种方法的优劣性,以确定黄连厚朴汤抗流感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正交法、MOGA和BPNN-GA的综合评分依次为22.63、23.57和24.20,BPNN-GA得到的综合评分最高,且与正交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故选用BPNN-GA所得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即:药材加9倍量的水,于72℃提取3次,每次54 min,平均综合评分为24.20。结论MOGA和BPNN-GA均可用于黄连厚朴汤的提取工艺优化,且BPNN-GA优化所得的工艺更为节能高效。结果可为中药多种活性成分的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厚朴汤 正交试验 多目标遗传算法模型 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模型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PSO优化改性凹凸棒土吸附Pb(Ⅱ)条件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伟芳 韩承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22-3832,共11页
为探究Keggin离子改性凹凸棒土对Pb(Ⅱ)的吸附性能及获得Pb(Ⅱ)最大去除率,采用响应面(RSM)及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结合粒子群算法(BP-PSO)对去除条件进行优化,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动力学、等温吸附及热力学研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 为探究Keggin离子改性凹凸棒土对Pb(Ⅱ)的吸附性能及获得Pb(Ⅱ)最大去除率,采用响应面(RSM)及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结合粒子群算法(BP-PSO)对去除条件进行优化,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动力学、等温吸附及热力学研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采用可渗透反应墙对Pb(Ⅱ)去除进行动态模拟。XPS表征结果显示Pb(Ⅱ)被吸附到改性土表面,该吸附过程并未发现氧化还原反应。RSM优化下,预测和实际Pb(Ⅱ)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3. 85%和81. 24%,相对应的去除条件:反应时间为50. 02 min、初始Pb(Ⅱ)浓度为150 mg/L、温度为20℃及初始p H值为7。BP-PSO优化下最大去除率为85. 68%,对应的实验条件: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52. 28 min,初始Pb(Ⅱ)浓度为250 mg/L,初始p H值为7,在此条件下验证实验值为84. 41%。BP-PSO更合适用于优化改性凹凸棒土吸附水溶液中Pb(Ⅱ)。改性凹凸棒土对Pb(Ⅱ)的吸附为吸热、自发及熵驱动的过程。可渗透反应墙中对Pb(Ⅱ)去除率的去除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ggin离子 凹凸棒土 Pb(Ⅱ) 响应面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结合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环境下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艳 张明路 +1 位作者 蒋志宏 吕晓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97-1306,共10页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机器人研究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机器人进行最优的路径规划是其中的难点。文章以目前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现状为基础,通过具体分析与研究,将现有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深入探讨;并依据基本原理与应用场景的不同...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机器人研究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机器人进行最优的路径规划是其中的难点。文章以目前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现状为基础,通过具体分析与研究,将现有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深入探讨;并依据基本原理与应用场景的不同,将算法划分为智能仿生、几何模型搜索、虚拟势场、强化学习4类;通过对每类算法的分析可得出各算法的优缺点以及主要适用场景,并通过多种不同算法相互结合的方式来解决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问题。该文为动态环境下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环境 路径规划 移动机器人 算法分类与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