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黏土中结合水含量及渗透性的非等温耦合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远浩 张志超 +1 位作者 肖杨 李林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土体结合水性质、渗透性及温度之间的耦合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体的温度-渗流-应力耦合行为。开展了非等温条件下饱和土的结合水含量及渗透性试验研究,以揭示温度变化对不同粒径和黏粒含量土体吸附结合水含量和渗透系数的影响机制。... 土体结合水性质、渗透性及温度之间的耦合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体的温度-渗流-应力耦合行为。开展了非等温条件下饱和土的结合水含量及渗透性试验研究,以揭示温度变化对不同粒径和黏粒含量土体吸附结合水含量和渗透系数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温升可导致土体吸附结合水含量显著降低,且结合水含量-温度关系显著依赖于颗粒粒径和黏粒含量。由于土粒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构性效应依赖于黏粒含量及温度,成型砂土/低含黏土和黏土/高含黏土样结合水含量分别不同程度地高于和低于散状土样。同时,温度升高将引起土体渗透系数不同程度的增大,这与升温下自由水运动黏度和吸附结合水含量的降低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的作用程度又依赖于黏粒含量和土体孔隙率。在非等温条件下,忽略结合水效应将分别高估和低估低黏粒含量和高黏粒含量土体的渗透性随温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结合水含量 温度 渗透系数 黏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处理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54
2
作者 何文远 杨海真 顾国维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80-682,706,共4页
用硫酸对活性污泥进行脱水前预处理,可使污泥中水分分布发生有利于机械脱水的变化,即结合水含量减少、可脱水程度增大,从而改善活性污泥脱水效果。试验数据表明,只加阳离子PAM调理,污泥经过板框压滤脱水后(压榨时间30min)泥饼含水率为76... 用硫酸对活性污泥进行脱水前预处理,可使污泥中水分分布发生有利于机械脱水的变化,即结合水含量减少、可脱水程度增大,从而改善活性污泥脱水效果。试验数据表明,只加阳离子PAM调理,污泥经过板框压滤脱水后(压榨时间30min)泥饼含水率为76.14%;经过酸化预处理后再加阳离子PAM可以使泥饼含水率降至70.24%。不管是过滤脱水还是离心脱水过程,酸处理对污泥脱水速率没有太大影响,却可以提高污泥可脱水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酸处理的机理是:酸处理使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CP水解、微生物细胞瓦解,从而絮体内部间隙水、细胞内部间隙水被释放变成自由水,污泥水分分布发生变化,污泥可脱水程度提高,最终导致污泥脱水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处理 污泥脱 可脱程度 结合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浆中水分形态对抗剪强度与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婷婷 吴思麟 吕一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泥浆是一种高含水率的土水分散系,水分是影响其工程性质的重要成分。从水分形态的角度出发,通过室内调配不同结合水含量和自由水含量的泥浆,研究了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对泥浆抗剪强度和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水和自由水2种形态的... 泥浆是一种高含水率的土水分散系,水分是影响其工程性质的重要成分。从水分形态的角度出发,通过室内调配不同结合水含量和自由水含量的泥浆,研究了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对泥浆抗剪强度和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水和自由水2种形态的水分对泥浆抗剪强度和流变性的影响并不相同;泥浆的抗剪强度、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均随着自由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结合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低含水率条件下,影响泥浆抗剪强度和流变性的主要水分因素是结合水含量,而随着含水率逐渐增加,自由水含量逐渐占据主导作用,此时自由水含量对泥浆性质的影响更大。研究成果可为合理选择泥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 抗剪强度 流变性 自由含量 结合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活化超细铁尾砂制备充填胶凝材料
4
作者 王峰 夏豪杰 +3 位作者 梁民 杨浩泉 董夔 孔少奇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6,共6页
采用热活化方式对超细铁尾砂进行改性,在铁尾砂中加入废石进行混合煅烧制备充填胶凝材料,以铁尾砂与废石质量比、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为变量,试件抗压强度和化学结合水含量为优化目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各因素对目标值的敏感性以及影响... 采用热活化方式对超细铁尾砂进行改性,在铁尾砂中加入废石进行混合煅烧制备充填胶凝材料,以铁尾砂与废石质量比、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为变量,试件抗压强度和化学结合水含量为优化目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各因素对目标值的敏感性以及影响趋势,并对胶凝材料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废石质量增加,试件抗压强度先增加后降低;随着煅烧温度升高,试件抗压强度单调降低;随着煅烧时间增加,试件抗压强度先降低后增加。综合考虑烧制成本及材料性能,确定适宜的煅烧方案为:铁尾砂与废石质量比7∶3,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2 h。在该条件下,试件3、7、28 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4.18、6.36、9.87 MPa,胶凝材料水化产物主要为水化硅酸钙凝胶、硅钙石、钙矾石和水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材料 铁尾砂 废石 正交试验 热活化 胶凝材料 尾砂利用 抗压强度 结合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研究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何佳 苏智青 +1 位作者 黄光速 郑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8-872,共5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共聚单体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PAA-AM-AMPS)三元共聚物高吸水树脂.利用茶叶袋法测定了其最大吸水倍率,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并比...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共聚单体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PAA-AM-AMPS)三元共聚物高吸水树脂.利用茶叶袋法测定了其最大吸水倍率,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并比较了含水量为50%,75%和91%的各种水凝胶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结果表明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高吸水树脂的最大吸水倍率分别为1900g/g和185g/g,共聚物的结合水含量随着AMPS和AA含量增加及AM含量的减少而增大;在0.9%生理盐水中,结合水含量随着AMPS和AM含量增加及AA含量的减少而增大,共聚物和均聚物高吸水树脂的最大吸水倍率呈现出与结合水含量相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树脂 DSC 结合水含量 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养条件下掺矿物掺合料水泥复合浆体的水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熊蓉蓉 龙广成 宋军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30-3636,共7页
为掌握矿物掺合料在蒸养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效应,采用热重分析(TG-DSC)和抗压强度等测试方法,调查了60℃蒸养和标养两种养护条件下,分别掺粉煤灰、矿渣、硅灰及石灰石粉水泥复合浆体的化学结合水含量、Ca(OH)_2含量、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变... 为掌握矿物掺合料在蒸养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效应,采用热重分析(TG-DSC)和抗压强度等测试方法,调查了60℃蒸养和标养两种养护条件下,分别掺粉煤灰、矿渣、硅灰及石灰石粉水泥复合浆体的化学结合水含量、Ca(OH)_2含量、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变化,并采用结合水含量影响系数、Ca(OH)_2含量影响系数和温度影响系数3个参数,分析了蒸养条件下矿物掺合料对浆体水化进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蒸养条件下不同矿物掺合料复合浆体的水化进程存在显著的不同。相对于基准水泥浆体,矿渣、硅灰的掺入增强了蒸养浆体早期的水化进程,但随龄期的延长这种促进作用减弱;而粉煤灰、石灰石粉对蒸养浆体的水化进程影响不显著。蒸养提高了矿渣和硅灰早龄期的水化反应进程。蒸养浆体抗压强度与化学结合水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但其抗压强度随化学结合水含量的变化率小于标养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养泥浆体 矿物掺合料 化学结合水含量 氢氧化钙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土体冻结特征曲线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应赛 夏晓舟 +4 位作者 文桃 周凤玺 曹亚鹏 李国玉 章青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7-1444,共8页
冻结特征曲线描述了土中未冻水含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给出适用不同土质的冻结特征曲线计算模型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6种土体的冻结特征曲线进行了测试,给出了描述土体冻结特征曲线的Michalowski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冻结特征曲线描述了土中未冻水含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给出适用不同土质的冻结特征曲线计算模型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6种土体的冻结特征曲线进行了测试,给出了描述土体冻结特征曲线的Michalowski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分析了初始含水率和土体性质对冻结特征曲线的影响,利用Michalowski模型参数的特征对模型进行了改进。研究表明,冻结特征曲线与初始含水率无关,冻结过程中不同初始含水率土体的冻结特征曲线相同。在不考虑温度影响时,模型参数wa近似等于土中最大结合水含量,可以作为分析和评价黏性土特性的重要指标参数。改进后的单参数Michalowski模型可实现对未冻水含量的良好预测,降低了模型的复杂性,提升了模型的实用价值,但模型的适用范围,有待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特征曲线 未冻含量 冻结温度 核磁共振 结合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焚烧飞灰火山灰活性测试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佳庆 陈萍 +3 位作者 谢育朦 王寅 王子昂 詹良通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5-301,共7页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利用正受到关注,火山灰活性是其应用的重要性能,但目前缺乏可靠的火山灰活化评价方法。鉴于粉煤灰与焚烧飞灰均是焚烧产物,借鉴现有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评价方法,从物质组成(成分结构分析法)、胶凝性能(强度指数...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利用正受到关注,火山灰活性是其应用的重要性能,但目前缺乏可靠的火山灰活化评价方法。鉴于粉煤灰与焚烧飞灰均是焚烧产物,借鉴现有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评价方法,从物质组成(成分结构分析法)、胶凝性能(强度指数法)和化学反应(结合水含量法)三个角度对两种焚烧飞灰(炉排炉、流化床)进行火山灰活性测试和分析,同时与三个等级粉煤灰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成分结构分析法和强度指数法均可用于评价焚烧飞灰的火山灰活性,而结合水含量法不适用;非晶相硅铝含量可以作为火山灰活性的表征指标,与强度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强度指数法测试结果受非晶相硅铝与钙相对含量的影响,对于焚烧飞灰,14 d胶砂强度指数即可反映其火山灰活性,而对于粉煤灰,需要考虑采用90 d甚至更长龄期的强度指数来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飞灰 火山灰活性 非晶相硅铝含量 成分结构分析法 强度指数法 结合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孔隙结构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空吹扫研究
9
作者 石磊 许思传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11-217,共7页
停机吹扫是提高燃料电池低温启动成功率的重要方法,为此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二维瞬态模型,重点研究氢空吹扫策略下PEMFC的停机吹扫过程。基于蒙特卡洛算法构建气体扩散层(GDL)真实孔隙结构、PEMFC各个守恒方程、离聚物气相... 停机吹扫是提高燃料电池低温启动成功率的重要方法,为此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二维瞬态模型,重点研究氢空吹扫策略下PEMFC的停机吹扫过程。基于蒙特卡洛算法构建气体扩散层(GDL)真实孔隙结构、PEMFC各个守恒方程、离聚物气相转移相关方程,用于研究不同吹扫气体湿度对吹扫速度、吹扫结束后膜结合水含量的影响,以及GDL真实孔隙结构对停机吹扫阶段GDL内部传质现象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吹扫气体湿度的降低能够有效地促进停机吹扫过程中膜结合水的气相转移,从而使最终水含量降低;真实孔隙结构能够更加真实的解释停机吹扫过程中水气传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停机吹扫 气体扩散层(GDL) 真实孔隙 结合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olution of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of water in cement paste by 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佘安明 姚武 袁万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109-1114,共6页
The 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s a nondestructive and noninvasive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water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in cement paste with different water-to-cement ratio (w/c r... The 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s a nondestructive and noninvasive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water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in cement paste with different water-to-cement ratio (w/c ratio) during early and later hydration stages. From the water distribution spectrum deduced from relaxation time distribution in past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water fills in the capillary pores at initial period, and then diffuses to the mesopores and gel pores in hydration products with the hydration proceeding. The decrease of peak area in water distribution spectrum reflect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hysically bound water to chemically bound water.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elaxation time and pore size, the relative content changes of water in various states and constrained in different types of pores were also measur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formation of pore system and the original water-to-cement ratio in the paste. Consequently,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capillary water is dropped to less than 2% in the paste with low w/c ratio of 0.3 when being hydrated for 1 d, while the contents are still 16% and 36% in the pastes with w/c ratios of 0.4 and 0.5,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 water DISTRIBUTION water-to-cement ratio POR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