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某难处理结合氧化铜矿石提取铜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祥
牛芳银
康敏
王勇海
万宏民
郭彩莲
机构
西安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7-502,共6页
文摘
研究了采用焙烧—酸浸工艺从难处理结合铜氧化铜矿中提取铜,考察了焙烧与浸出条件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200目占比70%、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1 h、煤添加量8%、液固体积质量比2/1、H_(2)SO_(4)浓度15%、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3 h的最佳焙烧—浸出工艺条件下,铜浸出率可达91.03%。该工艺能从难处理结合铜氧化铜矿中经济高效提取铜,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结合氧化铜 矿石
铜
焙烧
浸出
煤
硫酸
Keywords
combined copper oxide ore
cooper
roasting
leaching
coal
sulphuric acid
分类号
TF803.21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TF811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题名 某高结合率氧化铜矿石酸浸试验
被引量:12
2
作者
吕晋芳
简胜
杨林
机构
昆明冶金研究院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90,152,共3页
文摘
某氧化铜矿石中主要铜矿物为赤铜矿和硅孔雀石,铜品位达6.91%,氧化率为98.30%,结合率为45.60%,适宜采用硫酸浸出工艺回收铜。对硫酸浸出工艺技术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用量为185.6kg/t、矿浆浓度为35%、磨矿细度为-200目占60%、浸出时间为1.5 h的情况下,获得了95.51%的铜浸出率。
关键词
结合氧化铜 矿石
赤铜矿
硅孔雀石
酸浸
Keywords
Conjunction oxidized copper ore
Cuprite
Chrysocolla
Acid leaching
分类号
TD952.1
[矿业工程—选矿]
题名 湿法预处理—硫酸浸出国外某氧化铜矿石
被引量:1
3
作者
翟旭东
李洁
王重阳
向虹
机构
西安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95,共4页
文摘
国外某氧化铜矿石中的铜主要以假孔雀石、磷铜铁矿和绿磷铜铁矿等含铜矿物形式存在,铜品位为2.07%,氧化率为82.86%,其中结合率高达51.91%。为高效回收矿石中的铜,对K1湿法预处理—硫酸浸出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阶段的磨矿细度为-74μm占60%、矿浆浓度为35%、K1浓度为9%、温度为85℃、时间为1 h,硫酸酸浸的矿浆浓度为25%、硫酸浓度为13.8%、温度为50℃、时间为3 h,对应的铜浸出率为87.44%。
关键词
结合氧化铜
湿法预处理
酸浸
Keywords
Conjunction oxidized copper
Hydro-pretreatment
Acid leaching
分类号
TD925.6
[矿业工程—选矿]
题名 某难处理氧化铜矿酸浸实验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代宗
方建军
尧章伟
郑润浩
张铃
机构
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出处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61-236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64017)
文摘
针对以硅孔雀石为主的高结合率、高钙镁难处理铜矿的进行了酸浸动力学研究,考察了温度、硫酸浓度、搅拌强度和矿石粒径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浸出率随温度和硫酸浓度的增大而提升,搅拌强度对铜浸出率影响较小,铜浸出率随矿石粒径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原矿钙镁含量高,当磨矿细度过细钙镁充分解离,一旦矿石和硫酸接触,钙镁和硫酸迅速反应消耗大量的酸,导致铜的浸出率降低。采用SEM-EDS和XRD对浸出前后矿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沉积在颗粒表面形成固态产物层,阻碍浸出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该浸出过程受固态产物层扩散控制,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1.43 k J/mol。
关键词
硅孔雀石
结合氧化铜
浸出动力学
表面形貌
Keywords
chrysocolla
conjunction oxidized copper
leaching kinetics
surface morphology
分类号
TF811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题名 基于RSM的难处理氧化铜矿酸浸试验研究
5
作者
代宗
方建军
张琳
赵敏捷
张铃
郑润浩
机构
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出处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78-2384,239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64017)
文摘
对云南某地难处理氧化铜矿进行了酸浸回收铜的试验研究。首先对原矿进行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XRD和XPS表征,确立了酸浸的试验方案。为考察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优化浸出条件,采用Design-Expert 8.0软件设计4因素5水平CCD响应曲面模型,建立了硫酸浓度、液固比、磨矿细度和浸出时间对铜的浸出率影响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硫酸浓度和磨矿细度对铜的浸出率影响极显著,液固比、浸出时间和液固比与细度的交互作用对铜的浸出率影响显著,其余不显著。响应曲面优化结果表明:在较低耗酸和较低磨矿细度的条件下(硫酸浓度13.23%,液固比2.47∶1,磨矿细度39.68%,浸出时间为118.8 min),可获得铜浸出率为91.15%,与验证实验中铜的平均浸出率90.83%相比,相对误差为0.32%,表明模型准确,优化方案可靠。
关键词
硅孔雀石
结合氧化铜
硫酸浸出
响应曲面法
Keywords
chrysocolla
conjunction oxidized copper
sulfuric acid leach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分类号
TK0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题名 赞比亚卢安夏难浸铜矿石扼酸控杂浸出技术研究
6
作者
刘亚平
傅钰辉
尹君
李阳
邓洁
孙春宝
寇珏
机构
中色卢安夏铜业有限公司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0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科学资助项目(编号:5197040779)。
文摘
赞比亚卢安夏穆利亚希氧化铜矿石性质复杂,原采用常规加温搅拌浸出工艺处理,但浸出液中杂质离子含量高,影响了后续萃取—电积作业。为实现该矿石的高效清洁利用,开展了分支加酸扼酸控杂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200目占70%、硫酸用量45 kg/t、矿浆浓度40%、搅拌强度300 r/min,浸出温度65℃的条件下,对矿石进行常规浸出试验,铜的浸出率为80.35%,铁的浸出率为8.81%,锰的浸出率为39.38%;采用分支加酸工艺,在硫酸用量37.5 kg/t,各段加酸比例分别为30%、25%、20%、15%、10%、0,各段浸出时间均为40 min的条件下,分支加酸浸出试验的铜浸出率为83.29%,铁浸出率为7.78%,锰浸出率为34.86%。与常规加酸工艺相比,硫酸总用量减少了7.5 kg/t,铜的浸出率提高了2.94个百分点,铁和锰的浸出率分别下降了1.03和4.52个百分点;现场应用分支加酸技术,在铜浸出率不低于82%的前提下,吨铜硫酸用量降低0.6 t,浸出液中铁离子和锰离子的浓度分别下降0.75 g/L和0.70 g/L;新工艺在不新增设备和药剂的情况下即可达到提铜降酸控杂的目的,有效降低了吨铜生产成本,提高了料液质量,可为实现同类氧化铜矿的高效清洁浸出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氧化铜 矿
结合氧化铜
加温搅拌浸出
浸出控杂
分支加酸
Keywords
copper oxide ore
conjunction copper oxide
heated stirring leaching
leaching impurity control
branch acid addition
分类号
TD952
[矿业工程—选矿]
TD811
[矿业工程—矿山开采]
题名 超高温古细菌的重要特征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在海
郭文鹏
杨俊奎
张双龙
机构
昆明霖海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西藏玉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4-449,共6页
文摘
在自然界极端环境中采集到一种能在5~100℃环境中生长的球状原生质生物体,并成功地对其进行培养。生物体命名为超高温古细菌。这种古细菌的繁殖能力极强,浸矿过程中可以自动升温,温度达50~100℃。介绍了结合氧化铜矿工业生产状况和氧化-硫化混合铜矿工业试验结果。对不同性质物料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原生硫化铜矿、结合氧化铜矿,还是缺硫、低硫并含不同品位铁的物料,用超高温古细菌浸出,金属浸出率均较高,而且自动高温(50~70℃)或超高温(70~100℃);酸耗大幅度降低;对于低硫氧化铜矿,有效浸出时间通常在4~8h之内,低液固体积质量比、缺氧或缺少空气等不良因素对高温和铜的浸出影响不明显,而低压条件对高温产生影响显著。
关键词
超高温古细菌
生物浸出
原生硫化铜
结合氧化铜
高海拔地区
Keywords
hyper thermophile archae
bioleaching
primary copper sulphide ore bound-type copper oxide ore
high altitude area
分类号
TF811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